登錄???|???注冊
中國古代士人的品格和風骨永遠激勵著國人,是一筆價值無限的精神財富。本書按照歷史發展順序寫來,以正史為主,兼采野史稗乘,筆記小說,詩詞文賦,既概述士人的精神風貌,又記載他們的生活樣態;既有某一時代士人群體的總體描繪,又詳述了個別士人的具體形態,將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包裹在有趣的闡釋和敘述中。知識準確可靠,可作為學術著作來閱讀引證;而語言生動簡明,趣味性強,又可以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得以吸收豐富的知識。
畢寶魁 ·隨筆 ·16.6萬字
《詠心集“從心出發”叢書:往事叮咚》的主要內容包括:破碎的花瓶、全家福、撒謊、守候一個諾言、踏錯的節拍、養蜂人、懷舊廣場、往事叮咚、1969年的雪、小青埡紀事、那時青春年少、流浪去遠方、村戲、牽掛你的人是我、車站、雨夜、陽光燦爛的季節、愛已遠走等。
朱耀華 ·隨筆 ·16.4萬字
《詠心集“從心出發”叢書:你我之間》講述“我”和“你”是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而我與你之間卻有著永遠也訴說不盡的話題,發生了許多許多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喜劇或悲劇。身為殘疾人,用殘疾人的眼光去透視殘疾人的感情世界,以殘疾人的思維方式去感悟殘疾人的愛情生活,抒發殘疾人對愛與被愛的渴望,是否會更深入透徹一些呢?
劉悅來 ·隨筆 ·7.9萬字
我們的語言文字都是傳統的饋贈,喪失了文化傳統,我們就會“無話可說”。從秦漢到今天,我們有兩千多年的漢字文化積累,其中許多聰明才智的展現、悲歡離合的體會,都能豐富我們自身的生命追求。鄭培凱是香港著名學者,多年在香港組織學術活動、策劃通識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衰承變有深入的認識。在本書中,他從文字、詩詞、繪畫、昆曲入手,在語言、藝術的細微之處,讓讀者了解中國的文史傳統,旨在喚回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內容也許龐雜,但真要追索起來,這本書只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即古往今來的“雅言”與“俗語”。如果說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結底,也都是倉頡惹的禍。
鄭培凱 ·隨筆 ·10.3萬字
從最微觀到最宏觀,飲食串起了最可感的個體肉身與最抽象的文化網絡。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種藝術,那么我們欣賞這種藝術的唯一方式便是毀滅它。我們有時候會用“干掉”去形容進食,比如說“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個“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壞。形容一頓吃完的飯,我們會說那場面真是“狼藉”;這豈不是一樁慘案的遺留現場?只有透過吃的動作,我們才能完整體驗食物之美,才能領會食物作為一種藝術的精髓。可是吃的動作同時也就是一種破壞、吞沒與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滅食物,我們就無從欣賞食物。飲食藝術乃是一種關于毀滅和敗亡的殘酷的黑色藝術;最美的剎那,就是崩解朽壞的一刻。
梁文道 ·隨筆 ·12.2萬字
一切過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傳統中,“貪吃”被列為七宗罪之首。當飲食成為人類過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錯便隨之而來。在梁文道筆下,吃喝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而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切片,它與音樂、民族、教養、情色甚至善惡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傳統遠去,喧囂升起,品味變成炫耀的資本,饕餮之徒化身為美食家——人類因貪吃被驅除出伊甸園,背負起原罪,卻為自己創造了另一座天堂。
梁文道 ·隨筆 ·10萬字
本書既不是一部研究北京文化史的書,也不是研究北京文化的某一具體門類的書,所談論的是城與人,一個大城與它的居住者,一個大城與它的描繪者。包括話說“京味”、何者為“京味”、風格諸面、當代數家、京味小說與北京文化、文化的北京、文化著戀與文化批判、家族文化?商業文化?建筑文化、文化分裂與文化多元等角度展開論述,極有學術價值。
趙園 ·隨筆 ·18.7萬字
張鳴這本隨筆,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這本書里,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后通過這些命題,揭露了歷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面。
張鳴 ·隨筆 ·14.7萬字
“國學”是個寬泛的名詞,但是不論你如何分類,都會把儒家與道家列為重點。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不輸于任何一個民族。今天,隨著國勢的上升,我們自然要大力弘揚國學,向世界推介國學。成為文化大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能不了解國學。一個人如果對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語焉不詳,那豈不汗顏?《國學全知道》這部書,內容極其廣泛,倫理道德,禮儀民俗、經史子集,琴棋書畫,無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國學修養、豐富知識儲備的理想讀本!
謝普主編 ·隨筆 ·44.9萬字
所謂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尤以先秦諸子學說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這句話說明國學所包括的不是一個,而有很多,后面還有一個等)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偶爾在聚會間,說一說這些話,即能增長知識,又能高談闊論,這有多好,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
谷偉偉編著 ·隨筆 ·4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