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檔案學理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為指導,通過文獻調查和實地調查,從白族大本曲非遺的現狀和建檔保護的現實需要入手,系統梳理白族大本曲非遺建檔保護的總體思路,深入探討白族大本曲非遺建檔保護的社會協同參與模式、白族大本曲非遺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平臺以及白族大本曲非遺建檔保護的業務工作等問題。
王晉 ·非遺 ·12.6萬字
文化創意產業是中國的朝陽產業,也是后發工業國家可以掌控的產業。本書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出現與繁榮發展的現實背景、作為創意產業資源的多樣性的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經典文化在不同條件下的多樣化表達、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與地區發展,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賦能中國的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同時,本書梳理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經典案例:從枕邊故事到迪士尼樂園。與本書相配合的慕課課程已經在福州大學開設多年,并上線中國大學慕課網。
蘇文菁 ·文化產業 ·12.9萬字
《那些巨匠和他們的繆斯女神》包括“作家的繆斯”和“藝術家的繆斯”兩部分,共20篇文章。主要講述外國文學藝術史上那些文藝巨擘在其一生中所經歷的情感故事,以及與對他們的生活和文藝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女性的交往始末。從中,讀者能夠看到文藝大師們鮮為人知的更親切的一面。
余鳳高 ·隨筆 ·12.3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史前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秦漢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廖群 ·中國文化 ·7.7萬字
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征程中,有一個極重要的時代——新石器時代。陜西半坡遺址,則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歷史。本書從半坡遺址的各方面,探討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氏族社會的性質、聚落布局、經濟發展與文化生活,為我們展現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的繁榮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過渡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度之一,古埃及充滿了神秘:王室崇尚近親結婚,法老們爭著娶自己的姐妹為妻,以生下擁有純正血統的王位繼承人;貓是古埃及人最寵愛的動物,為了趕制貓木乃伊,許多“神圣的貓”活不到兩歲就被扭斷了脖子;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墓室內刻有咒語,當法老墓開啟后,咒語靈驗了,死神接二連三帶走了發掘墓室的當事人;在吉薩的哈夫拉金字塔前,巍然屹立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任由世人揣摩其面是何人?其身為何為獅身…
馬躍編著 ·神秘文化 ·11.4萬字
本書敘述中國小說發展的過程,一方面概述秦漢古小說、六朝志怪、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及近代小說的發展歷史,一方面又突出中國小說史上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相對獨立演進和互相影響的趨勢,以及“史傳”傳統與“詩騷”傳統在中國小說藝術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書行文雖高度濃縮,卻也多角度地體現了小說注重世態人情、細節瑣事、奇談怪論以及娛樂色彩深厚的特征,反映了作者獨到的眼光與見識,是一部適宜大眾閱讀的學術普及著作。
陳平原 ·文化研究 ·14.6萬字
《孫子兵法十八講》的主要內容是黃樸民老師對古今兵家脈絡的梳理,以及從《孫子兵法》的淵源、思想性、版本學研究等方面進行闡述,是黃樸民老師幾十年以來研究《孫子兵法》的心血結晶。
黃樸民 ·文化研究 ·17.8萬字
本書中的讀書筆記既有對儒家精神的發掘,對毛澤東著作的鑒賞,也有對親情的感悟,對現實的思考,文筆優美,內容涵蓋廣泛,對書籍內容的剖析深入淺出。
馬驍 曾道榮主編 ·文化研究 ·14.3萬字
逃脫大師胡迪尼在冰面下聽到母親的呼喚,順利找到了冰窟的出口。富商奧昆納因為一個不祥的預感,放棄了“泰坦尼克”號的船票,逃脫了沉船的厄運。酒店經理卡斯塔爾反復聽到一個奇怪的提醒,于是購買了一份巨額保險,接著離奇的車禍果然發生了……這些不僅令我們感動,更令我們疑惑:我們所觸摸到的世界,就是全部嗎?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就是它的本真嗎?我們所聞到的氣味,僅此而已嗎?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沒有更多嗎?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神奇之處,用人類現有的科學知識無法解答。你不知道,不代表它不存在,神秘第六感,就在你我身邊,并且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移然編著 ·神秘文化 ·11.8萬字
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生機,在推動文化創意企業的快速生長的同時,創建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本書在介紹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的內涵、發展歷史和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主客體的基礎上,對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的產業環境和實體發展兩方面做了具體闡述。在產業環境方面,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情況和完備的政府角色是利好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在實體發展方面,從北京市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的主力軍、生力軍和預備隊三個方面具體闡述北京市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狀況。
劉克 王曦編著 ·中國文化 ·13.9萬字
云南青花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重要而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文化意義,是我們探索青花瓷器起源,研究中國青花文化譜系生成和對外傳播的重要對象。云南青花瓷繪藝術的風格樸實豪邁,是大寫意畫風在陶瓷裝飾藝術上的充分展現。從美術史、圖像學的角度研究云南青花瓷繪藝術,就需要將其從陶瓷藝術的整體形態中剝離出來,視為一類能夠作為繪畫史研究對象的圖像學資料。這項研究的價值在于:一是其圖像內容可以補充云南元明時期繪畫史料的匱乏,完善云南藝術史的書寫。二是其藝術特征可以彰顯云南古代民間繪畫生機勃勃的審美趣味和自由靈動的寫意精神,表明云南陶瓷藝術的多元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本書是吳白雨先生潛心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它既是一本畫風樸素,格調高雅的繪本類圖書,又是一本認識和了解云南青花繪畫藝術的美學讀物。
吳白雨 ·非遺 ·4.1萬字
在19世紀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的英文期刊中,中國儒學議題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傳教士、漢學家、外交官等圍繞中國儒學人物、派別、譜系、核心觀念等展開跨越世紀的闡釋、討論和爭辯。儒學議題因為刊物生產發行的開放性而在傳播面相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覆蓋性、高時效性以及作者與讀者、書與刊、中與西之間的多層互動性,客觀上塑造出迥異于16—18世紀以專著為主的傳播、接受與影響的面貌,并將儒學西傳由單一的漢學家的專業認知演變為與普通大眾的社會認知并軌的文化輸出,進而成為和合中西文化、構建中國形象的重要依據。
蔡慧清 ·文化研究 ·19萬字
本書是針對青少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悅讀讀本,是適應小學高年級以上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課外讀本。作者經歷了幾輪講解,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在大力提倡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值得推介。
范赟 郭明姬 ·中國文化 ·14.2萬字
這是一部隨筆集。作者仵埂為當代文藝評論家,本書收錄了他近十年文藝評論寫作的精選篇目,以感性形象的表達,展現他對歷史文化、社會人生諸多問題的哲學思考。這部思想隨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諦聽天界的那一縷訊息”,回望歷史人物,對比中西文化,以睿智的筆觸記錄了時代滄桑巨變在我們生活中的投射;第二部分“緘默與沉思”,探討了時代與生活的困頓、沖突與纏繞,是對歷史與當下現實的反思;第三部分“驚詫與漠視”,關注個體的特異性,挖掘日常中被忽視的生命異在與文化密碼。作者善于將自己多年的學術積累、藝術感悟和人生體驗融匯于文章之中,以輕盈的文字和藝術化的表達呈現了他獨到的觀察與思索,行文自在,不拘一格。
仵埂 ·隨筆 ·18.7萬字
賀蘭山青,北起石嘴,五百里勢如奔馬,巍巍峨峨;黃河水長,蜿蜒塞上,一萬里形若騰龍,浩浩湯湯。山水交匯處,“山石突出如嘴”,石嘴山由此而得名。在崛起于山水之間的歷史進程中,石嘴山歷經滄桑。從明清之前的烽火邊城,到建市之后的塞上煤城;從打響山水園林城市品牌,到推動石嘴山轉型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山水園林工業城市。千百年的積淀,孕育了這座歷史悠久、文化悠遠的文明之城,形成了五湖四海、開放包容的移民之城,鑄就了自強不息、浴火重生的工業之城,書寫和演繹著奮進開拓、激蕩山河的“石嘴山史話”。
張宇強 ·地域文化 ·9.7萬字
古琴,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宋末年,宋朝皇室的南移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廣東,從此廣州的琴學得到了大力發展;宋、明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交流增多,嶺南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清代時期,嶺南琴派聲名漸顯。本書從嶺南琴派琴樂文化的傳播、傳承教學、理論研究三方面觀察嶺南古琴在當代的傳承,描述琴派、琴人活動特點,分析嶺南古琴音樂形態,以期呈現動態的嶺南琴樂文化,進而嘗試運用音樂地理學、教育人類學理論對嶺南琴樂聲音景觀的形成進行分析和思考。
陳雅先等 ·文化研究 ·14.7萬字
本書薈萃范曾先生近年來對中國生肖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或用訓詁之法詳察天干地支的起源與演變,稽考陳說,撥云驅霧;或以優美之筆道說人類與眾生和諧共處之大義,詼諧自然,妙趣天成。時而款款敘事,時而嚴謹考證,時而闊論雜談,時而優雅抒情,詩詞歌賦,論文寫畫,豐富的藝術形態展現了文化大家的學問修養和他回歸自然的仁愛之心。
范曾 ·中國文化 ·2.9萬字
全書圍繞文創理念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發展這一主線,以文化創意為重點,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行性的文化創意與價值層面的轉化,試圖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文化精髓,促進非物質文化在現代的傳承與創造。
黃曉洲 ·非遺 ·17.9萬字
書稿分析了上海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理論上闡述了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性、可能性與迫切性,書稿引用了大量近代以來中外學者關于上海的通史、政治史、經濟時、城市史等著作和引文資料,國外典型城市如紐約、倫敦、東京等的發展過程與現狀的數據與資料,以及詳盡的各種上海統計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歷史分析與理論探討,總結了成功和失誤的經驗教訓,并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頗有見地的想法和見解,全稿脈絡清楚,文字流暢,資料翔實,內容全面,對于上海如何加快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具有指導和借鑒作用。
鄭崇選等 ·地域文化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