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郎故里話今昔
會員

《二郎故里話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話》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接受了開過課的任課教師與學生、學校校本教材專家評估組的老師的建議進行修訂,對原來的編寫體例進行調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鹽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揚小吃、根雕藝術,具體用一條主線、三條分軸線構成了課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二郎文化滋潤了灌南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明,傳承二郎文化精神,培養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三條分軸線:歷史政治篇、發展經濟篇、習俗文化篇;全書分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重新由專人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嵇道鑫負責專題一、汪偉建負責專題二、袁鑫負責專題三,嵇道鑫負責專題四、尹來成負責專題五、孫海濤負責專題六、袁鑫負責專題七,嵇道鑫負責專題八,另外嵇道鑫、汪偉建、袁鑫三位老師為審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組在編寫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照了山東高密實驗中學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話》的部分體例和相似的內容,另外特別要感謝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編寫的《灌南文化史鑒》的史料。毋庸諱言,由于時間倉促、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加之我們能力有限,本教材難免會存在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嵇道鑫 袁鑫編著 ·地域文化 ·10.9萬字

親美與反美
會員

在東亞地區,日本長期穩定的親美意識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源于日美安保體制、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更與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多重認知有關。美國對于日本戰后社會大眾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欲望的對象也是恐懼的源頭。盡管經歷了1960年代反基地斗爭、安保斗爭以及日美經濟摩擦,大多數日本人依然認為戰后經濟的繁榮歸功于美國的庇護,美國的社會富足是日本發展的理想模式。這種背景下,日本逐漸忘卻與亞洲的聯系,通過“擁抱”美國來尋找新的自我認同。本書從社會文化研究和媒體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討了自19世紀“黑船來航”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在日本社會中的形象變遷。從幕末到明治大正時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國主義階段將其視為敵國,再到占領期及之后的復雜情感,這些變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會、經濟和國際關系的演變。作者指出了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與戰后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歷史連續性,強調戰后日本與美國的“擁抱”關系既是美國霸權體系的產物,也與日本大眾對自我認同的構建緊密相連,并認為日本應超越“親美”與“反美”的對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體性,深刻反思與亞洲、歷史以及多元復合自我的關系。

(日)吉見俊哉 ·文化研究 ·10.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天津市| 阳曲县| 天柱县| 崇义县| 昌都县| 定边县| 伊通| 江口县| 常德市| 敦煌市| 焦作市| 正镶白旗| 沂源县| 清流县| 武汉市| 乐安县| 伽师县| 奇台县| 临沭县| 光泽县| 桃园县| 义乌市| 丰顺县| 沐川县| 江源县| 崇州市| 凤冈县| 昌吉市| 澄江县| 田阳县| 思茅市| 盐边县| 林州市| 新昌县| 河东区| 和政县| 洪江市| 正镶白旗| 临湘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