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此為中國儒學通志隋唐五代卷的紀事部分,內容主要是隋唐五代儒學的重要事件。《中國儒學通志》擬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紀年篇、紀事篇和學案篇。結合《20世紀儒學通志》,基本覆蓋先秦至20世紀末的整個儒學歷史,為中國儒學的演進、發展理清脈絡。該書以歷代大儒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傳統文獻為依托,從較高的高度俯瞰整個儒學發展脈絡,體系完備,方法科學,可望著成新時期儒學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馮建國等 ·文化史 ·11萬字
探索歷史中的神秘角落,那些被遺忘的地方、神秘的組織和未知的事件。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滿足你的好奇心。
吳義中 ·神秘文化 ·11萬字
本書對中國行政文化的特質和優勢進行探討。提出中國行政文化是多元文化類型的混合體;且多元混合是常態和必然,并非轉型時期的特殊形態。同時,任何一種行政文化類型都不能聲稱自己更具優勢,每一種文化類型都有其內在的不足和弱點;能體現優越的是有序結合的文化聯盟。中國行政文化的優勢在于以層級主義文化為主導,通過與個人主義文化、平等主義文化的結合達成了最佳文化聯盟,并在不斷優化這一聯盟中實現國家治理目標。本書是有關行政文化的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書籍,能夠豐富當前行政文化的研究成果,為對行政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入門讀本。
劉娟 ·文化研究 ·11萬字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叢書發現古老的文明,探尋逝去的記憶,掀開古代世界神秘的面紗,介紹古代文明的政治軍事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展示各大文明的經濟、文化、藝術和科學的輝煌,帶你領略幾千年前古代人類的風采,充分了解人類無窮的智慧和嘆為觀止的成就……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人類文明之謎向你娓娓道來!
白獻競 高晶 ·各國文化 ·11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9萬字
本書在前人基礎上對影響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一般因素進行概括提煉,進而提出影響區域文化消費的要素構成及其運行機制,并進行實證檢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同類型區域促進拉動文化消費的若干政策路徑,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設施等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法律制度的健全等諸多方面。研究結論是對既有的文化消費需求影響理論的豐富與拓展,對全國以及不同區域的管理部門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作用,并為文化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優化提供決策依據。
姜彩芬 ·文化產業 ·10.9萬字
作者以近年的閱讀為憑,挖掘昔日印度的傳奇故事,闡釋今日印度的現代化演變,進而對印度社會文化展開分析,并逐漸理清一個基本思路: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習性是在其長期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這個歷史環境既包括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包括他們歷經的歷史,還包括在其歷史進程中的不同民族之間的人口、經濟等諸多方面的交流。習性,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基礎性的因素。
丁元竹 ·各國文化 ·10.9萬字
本書是一部專門為大眾讀者編寫的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讀本,按照冬、春、夏、秋四個季節的時間順序編排,依次講述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華母親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中華教師節和重陽節九個節日的禮俗,回顧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產生原因與衍變歷程,并結合俗諺、民謠等材料將傳統節日的現狀呈現出來,展示了全國各地人民在新時代對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尤其注重近代以來傳統節日在人們心中的映照,深入挖掘了各節日的文化內涵及豐富的理想因素,最后回歸對生命本身的體悟,啟迪心智。
李漢秋 ·中國文化 ·10.9萬字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題介紹藏密唐卡藝術中的女性的作品。在神秘的西藏藝術中,女佛形象的豐富堪稱無與倫比,像二十一度母、明妃、吉祥天母等等。她們是誰?她們代表著什么?為什么她們在藏傳佛教中會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書將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案。書中精選的130幅繪制精美、異常珍貴的唐卡,以其眩目的美麗、奇妙的技法、超凡的視覺感受和令人震撼的沖力,形象展現了西藏神譜中女性的獨特魅力。并配以通俗易懂、簡潔精當的解說文字,向讀者講解畫作中的精妙細節,以及它們的宗教象征意義,揭籠罩在唐卡藝術中的女性身上的神秘面紗。
吉布 ·地域文化 ·10.9萬字
《齊魯服飾文化研究》以齊魯服飾為研究對象,依托豐富可靠的文獻、考古和田野調查資料,較為全面地記錄了齊魯服飾文化傳承流布的狀況,并系統地厘清數千年來齊魯服飾文化中的優秀遺產。書中收錄了近300幅精美圖片,有畫像石拓片、剪紙、年畫、壁畫、照片等。
徐靜 穆慧玲 ·文化研究 ·10.9萬字
本書是暢銷書《背包十年》作者小鵬繼“夢想三部曲”之后的又一力作。與前三部不同的是,這部書的主線是一個作者以前從未講述的故事。2008年,作者在孟威村——位于老撾一個不通電、沒有網、沒有手機信號的原始村落里,融入村民的生活,與他們產生千絲萬縷的糾葛,并在那一個月的時間里走出了自己的人生困境。
小鵬 ·隨筆 ·10.9萬字
從諫如流,兼聽廣納,知過必改,防微杜漸,前車可鑒,進言之道。忠臣死諫是為國為民之舉,古往今來,多少忠臣烈士憂國憂民,以死載道。天下的事情往往是復雜曲折的,所以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思,可能顯得莽撞,顯得枯燥,顯得淺薄,即跟復雜曲折的情勢不合。故古人向來主張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
石地 ·中國文化 ·10.9萬字
《二郎故里話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話》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接受了開過課的任課教師與學生、學校校本教材專家評估組的老師的建議進行修訂,對原來的編寫體例進行調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鹽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揚小吃、根雕藝術,具體用一條主線、三條分軸線構成了課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條主線:二郎文化滋潤了灌南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明,傳承二郎文化精神,培養我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樸素情感;三條分軸線:歷史政治篇、發展經濟篇、習俗文化篇;全書分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重新由專人負責,具體分工如下:嵇道鑫負責專題一、汪偉建負責專題二、袁鑫負責專題三,嵇道鑫負責專題四、尹來成負責專題五、孫海濤負責專題六、袁鑫負責專題七,嵇道鑫負責專題八,另外嵇道鑫、汪偉建、袁鑫三位老師為審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組在編寫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照了山東高密實驗中學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話》的部分體例和相似的內容,另外特別要感謝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編寫的《灌南文化史鑒》的史料。毋庸諱言,由于時間倉促、資料不足等客觀因素,加之我們能力有限,本教材難免會存在錯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嵇道鑫 袁鑫編著 ·地域文化 ·10.9萬字
好萊塢天天有好戲上演。有人來此追逐夢想,有人在此大獲成功,也有人在這里幻滅,甚至死亡……電影從來都不僅僅只是電影,它還與權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性別、欲望等相勾連,但當燈光熄滅,剩下的就是電影了。相比起銀幕上的光鮮亮麗,本書展現的是好萊塢的另一面,一個為利益(Benefit)、賄賂(Bribe)、鮮血(Blood)、背叛(Betray)、摯愛(Beloved)、身體(Body)、奇觀(Bizarrerie)……所籠罩的B面。
(英)基隆·康諾利 ·文化史 ·10.9萬字
奧野先生熱愛美食,人送綽號“食癡”。他有著豐富的美食經驗,對食物也有獨到的研究。《燕京食譜》收錄了他關于美食的隨筆散文,“覓食”足跡從東京一直延伸到北京。寫中國美食,他嘗遍古都經典豪華菜肴,也喜愛酸梅湯、烤羊肉這樣的市井小吃,更忘不了雪里蕻、荷葉粥等私房風味。寫東京味道,更多是對舊時食物的懷念,如小時候“緣日”活動的葡萄餅,天然且純粹的天婦羅、蕎麥面和壽司等。奧野先生寫美食,不單單是寫食物,他把生活的滋味、往昔的回味融進食物的酸甜苦辣里,筆調生動又真摯,文辭優美,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詩意且浪漫的生活態度,飽含對所經歷的深切感恩以及對逝去過往的淡淡愁思。
(日)奧野信太郎 ·隨筆 ·10.9萬字
《走進壽鄉——溧陽》系統介紹了溧陽作為“中國長壽之鄉”的長壽成因、風土人情、地域地貌、山川綠野、人文歷史、物產資源,彰顯了溧陽長壽文化和現代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的自身的和諧發展。
夏國浩主編 ·地域文化 ·10.9萬字
在東亞地區,日本長期穩定的親美意識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源于日美安保體制、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更與日本民眾對美國的多重認知有關。美國對于日本戰后社會大眾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欲望的對象也是恐懼的源頭。盡管經歷了1960年代反基地斗爭、安保斗爭以及日美經濟摩擦,大多數日本人依然認為戰后經濟的繁榮歸功于美國的庇護,美國的社會富足是日本發展的理想模式。這種背景下,日本逐漸忘卻與亞洲的聯系,通過“擁抱”美國來尋找新的自我認同。本書從社會文化研究和媒體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討了自19世紀“黑船來航”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在日本社會中的形象變遷。從幕末到明治大正時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國主義階段將其視為敵國,再到占領期及之后的復雜情感,這些變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會、經濟和國際關系的演變。作者指出了二戰時日本帝國主義與戰后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歷史連續性,強調戰后日本與美國的“擁抱”關系既是美國霸權體系的產物,也與日本大眾對自我認同的構建緊密相連,并認為日本應超越“親美”與“反美”的對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體性,深刻反思與亞洲、歷史以及多元復合自我的關系。
(日)吉見俊哉 ·文化研究 ·10.9萬字
本書介紹了信息化理論的基本內容,回溯了信息化理論的發展脈絡,歸納了當代信息革命的影響;系統梳理了國內外信息化發展的總體情況、前沿技術及部分國家的戰略規劃;從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增強信息化發展能力和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這3個層面,系統闡述了駕馭信息化發展的具體方法與途徑。全書還介紹了在推進信息化工作中可資借鑒的做法與值得注意的問題。本書適合廣大黨員干部和互聯網從業人員閱讀,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信息化的了解,在面對改革發展的新需求、新情況時,能夠抓住機遇、急流勇進,結合實際工作,積極探索和推進信息化發展。
張傳新 何揚 ·非遺 ·10.9萬字
本書是清代名臣張英與其子張廷玉撰寫的家訓。張英以宦官仕途、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會,結合古圣時賢的言行事例,教導子孫如何持家、治國、讀書、立身、做人、交友。他用自己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些微小事,解讀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張廷玉深受張英影響,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了《澄懷園語》,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修身、持家、節用、讀書、擇友等諸多方面。《聰訓齋語》和《澄懷園語》自刊行以來,影響巨大,被奉為修身齊家的典范,傳誦不息。
張英 張廷玉 ·中國文化 ·10.9萬字
該書先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大層面對2003年以來中國文化產業政府補助有關政策進行了系統梳理、考察,進而從宏觀層面對全國、各地區文化產業及細分行業政府補助概況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本書采用了與現有研究不同的維度即利用微觀企業層面(主要是文化產業上市公司)披露的政府補助數據自下而上地歸納呈現政府補助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不同文化細分行業和不同地區層面的落地執行狀況;從技術、產業、項目、對外、人才、無形資產和金融等方面分析了中國文化產業政府補助在微觀層面的內容結構;創新性地提出了中國文化產業價值鏈模型,并根據該模型對文化企業層面獲得的政府補助力度和頻度進行了系統梳理,從而以更加清晰的視角考察了當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補助扶持在落地執行層面顯現出的主要關注點和著力點;采用計量經濟研究方法從政府補助對文化產業經營績效、研發投入、增加就業和無形資產等的促進效應方面進行了績效評估,提出了中國文化產業政府補助模式創新與優化路徑。
臧志彭 ·文化產業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