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紙的文化史》是一本全面介紹紙張從誕生到它在全球的發展歷程的文化專著。全書以紙張的原材料和技術演變為線索,巨細靡遺又饒富興味地探究紙張所及的各個領域,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作者詳細描繪了人與紙張的關系,思考這些關系背后的關鍵價值。它不止是一部技術史,同時也是經濟、政治、藝術和庶民的歷史。在電子媒體當道的今日,本書將幫助你重新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質。
(德)羅塔爾·穆勒 ·文化史 ·19.9萬字
本書是安徽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傳統母教資源與和諧家庭建設”課題的學術成果。書中選取了安徽自三國至近代歷史上25位優秀母親的故事,講述她們如何以自己出眾的人品、明達的思想、得體的教育方式,為子女的成長打下堅實的人生基礎,培育出諸如劉惔、嵇含、呂希哲、方以智、張英、張廷玉、胡宗緒、凌廷堪、梅曾亮、姚瑩、胡適等眾多精英人才。本書通過發掘安徽母教資源,有助于建設和諧家庭,培育出更多的中華棟梁之才。
孫紅 傅瑛 ·中國文化 ·6.2萬字
這是但丁人生的傳記,也是《神曲》的導讀。從但丁的家庭到他的生活、摯友、一生摯愛貝雅特麗齊,再到他受何種影響走上詩人之路,又為何創作出傳世巨作《神曲》,本書細致生動地重現了詩人坎坷的一生。書中也分析了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探尋了《神曲》全詩三部分的深層含義,引導我們通過中世紀的文學作品,窺見文藝復興精神和人文主義的曙光。《神曲》的影響力綿延數個世紀,直至今日,這部文學巨著留下的點點星光仍照亮著我們的文化生活。伊恩·湯姆森還在本書中廣泛考察了《神曲》的現實內涵,及其對后世作家、詩人、藝術家、電影導演與文化作品產生的深刻影響。
(英)伊恩·湯姆森 ·文化史 ·13.7萬字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二十年歷程中,網絡文化從他的萌生、發展和壯大,到網絡聊天、網絡音樂、網絡流行語、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絡小說等各種網絡流行文化的井噴式出現,再到微博、微電影、微信等,時尚的網絡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逐漸成為民眾的日常生活常態,因此,本書闡釋了當前的網絡流行文化以及以青年為主題的網絡亞文化、并對它們得產生與發展有一定的認知、理解和反思。
陳萬懷 ·文化研究 ·19.4萬字
此書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撰寫的著作,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本書的特點為簡要系統,不乏卓識;語言暢達,不失曲雅風趣;資料豐富,存厥存疑。不無為國人的佛教研究開辟道路之意。
蔣維喬 ·文化史 ·19.1萬字
1.以路線游跡形式將整個故宮的布局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和展示,可謂一本“紙上故宮”的俯視圖,細致解析這座中國人心目中的不朽建筑。2.每條線路都有知識,每個局部都有典故。雖為人作,宛自天開——600年的故宮,蘊藏了太多太多的中國文化,可謂華夏優秀文明的集大成之作。3.除去有趣長知識的文本之外,更配有視覺精美的全本解析插畫進行可視化展示。故宮的完整建造周期僅幾年時間,為何籌備期需要花費十幾載?五色土和“社稷”有何內在關聯?明三暗五指的是故宮的什么位置?九五之尊的“九五”指的是什么規制?面壁思過的“面壁”指的是故宮的哪個位置?故宮薈萃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和文化成果,體現了國人最融合最偉大的智慧。該書以導覽的形式完整地將故宮的脈絡線路進行了可視化表達,更為精彩的是,故宮各個角落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和國學典故,都完整地進行了闡釋和講述。
劉振羽編著 ·隨筆 ·3.8萬字
為落實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通知關于加大宣傳力度,多做論證,力爭讓廣州成為名副其實海上絲綢起點的指示,加強對廣州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地位、作用的研究和宣傳,擦亮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文化品牌,傳承和弘揚海上絲路文化,促進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申遺”工作,推進我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編輯出版該書,中英文雙語出版。該書只在通過對中外歷史文獻和知名專家學者學術觀點的整理、分析以及廣州有關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史跡、文物的分析解讀,充分展示說明廣州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關系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 ·理論 ·8.9萬字
羅明堅(MicheleRuggieri)是最早進入中國內地長期居住的意大利耶穌會士,他創造了中西文化交往史上多個“第一”,通過他不尋常的經歷和著述,中西方文化實現初識互動。本書以“了解之同情”筆觸,縷述了他進出中國和在中國生活的歷史細節,試圖從他個人經歷,反觀利瑪竇等相關歷史人物和當時的中西方社會,讓讀者感知個體命運與社會的關聯,以及紛呈世相背后的歷史邏輯。
鐘永寧 ·文化交流 ·18.9萬字
本書以歷史學和考古學的觀察為依據,以材料學的常理及材料冶金史的研究為基礎,將材料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研究成果相結合,簡述了對中西方文明形成初期及后續過程中材料技術發展過程的觀察,并嘗試以材料學視角探索和挖掘影響中西方文明發展的某些客觀因素。本書僅涉及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兩方面的普及知識,適合用作工程專業研究生階段選修課教材,亦適合于廣大讀者閱讀,也期待能為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學者提供一定參考。
毛衛民 ·文化史 ·14.6萬字
西遷精神作為西安交通大學百廿發展歷程中承上啟下、歷久彌新的優質精神文化資源,近年來愈發受到黨中央、中宣部、中組部、教育部和社會各界關注,其對大學精神文化的發展大有裨益。大學精神文化是大學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如何推動大學精神文化良性健康發展,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應深耕的學術沃土。本書在進一步挖掘提煉西遷精神內涵、特點、要素等的基礎上,就西遷精神對大學精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價值、機制、存在問題、提升路徑及啟示意義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為新時代大學精神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等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借鑒,且為西安西安交通大學精神文化建設乃至整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方法論指引。
何志敏等 ·文化研究 ·14.8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兩周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秦漢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廖群 ·中國文化 ·13萬字
古希臘,又稱希臘的“古典時代”。在這個時期,希臘文明達到巔峰。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由古希臘文明所繁衍出來的子文明如此繁榮而強盛,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從希臘神話到荷馬史詩,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建筑雕塑到天文地理……本書全方位解讀古希臘文明的精華,囊括其歷史、文學、哲學、數學、藝術、建筑、地理等各個領域,全景再現古希臘文明昔日之光輝。
文聘元 ·文化史 ·14.1萬字
本書對中國古代社會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項進行了梳理和呈現,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遞圖景。透過古人的日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理解華夏文明的傳承與變遷,帶我們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氣質是如何塑造的。
李志生 ·文化史 ·19.9萬字
《2024中國陜西》一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用豐富的數據和流暢簡潔的文字,展現了陜西省2023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自然環境、歷史人文、物產資源、科技創新以及教育、人才培養等方方面面。書中還概述了陜西省2023年度的宏觀發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面貌以及對外交往與經貿合作等情況。總而言之,《2024中國陜西》一書是一本認識陜西、了解陜西的精品圖書,進一步加強了陜西文化的影響力,也彰顯了新時代下的陜西新風貌。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域文化 ·3.4萬字
甘地,主張和平爭取印度獨立的領導者。那時的印度和南非都是英國殖民地,印度人民飽受歧視和欺壓。甘地發起的真理把持運動、不合作運動、造鹽運動等,都是用和平方式表達訴求。一九四七年,印度終于脫離英國的統治,但印度教和回教兩派教徒的怨恨日益加深,更爆發流血沖突。甘地能否讓印度人民團結起來呢?
陳超 ·文化史 ·3.3萬字
一個城市對古城區的重視與保護、繼承與發展的程度,直接反映出該城市的整體風貌與文化品位。
李可亭 ·文化史 ·15.4萬字
本書通過社會學調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資料,多維度地探尋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藝術品的來龍去脈,描述了行政權力、社會思潮、建筑師、營造隊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種專業人士在公共藝術產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紹了一個文化符號的創意、設計、構建和解讀、追認以及后續開發利用的過程。
嬰父 ·地域文化 ·7.8萬字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廣西地處亞熱帶,動植物物種繁多,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一百多種。加大國家地理地標產品的品牌宣傳,提高國家地理地標產品知名度,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有重大作用,因此單獨作為叢書的一本向讀者推介廣西獨一無二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9.5萬字
公元前2500—前1000年,文化中國的金玉良緣時代,王朝中國在文化中國的沃土上生成。以玉文化為核心的文化中國受到那條彩陶、玉石之路上西來的青銅文化的沖擊,這種全新的以馬和戰車、武力征服為標志的文化摧毀了暖溫帶的三大文明古國,而在中國的“十字軸心”處遭遇了文化中國的阻擊。以傳說中的禹結合陶寺、石峁、二里頭等重要遺址的考察見證這個金(青銅)玉(玉石)良緣的世界,夏就是這個世界的代表,而非一代王朝。《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輯12冊:第一輯:文化中國的起源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第二輯:走出王朝的中國史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藝復興的歲月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時代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與中國大航海第三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國影響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與東洋夾擊的天下文化的江山11:告別晚清的中國近代史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國里的新文化運動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8.8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現代旅游發展過程中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響,主要包括:游客與東道主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碰撞,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變遷,旅游對東道主文化認同的影響,以及旅游中東道主文化的傳承問題等。主要內容包括文化自洽的概念、本質與特點,文化自洽在文化變遷中的作用,民族旅游中文化自洽的調適機制,文化自洽在民族旅游發展中的應用性,以及文化自洽功能發揮問題等。
陳修嶺 ·文化產業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