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寫給大家的音樂簡史》評述了世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在眾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以平易近人的語氣、獨特的犀利目光,對西方音樂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梳理。靜心讀來,高雅的音樂,經(jīng)典的旋律,名垂樂史的大師,仿佛就在你的身邊。該書邏輯和條理清晰,讀者可以讀一本故事書的狀態(tài)來品讀房龍的音樂思想,并由此大體把握西方音樂史的發(fā)展脈絡,知曉那些光鮮的音樂家的別樣人生。
房龍 ·音樂 ·16.2萬字
《絲綢之路上的新疆民歌》主要內容包括新疆亞克西,故鄉(xiāng)母性的語言,我愿跟她去放羊,長調胸腔飛出的歌謠,歌聲明月寄哈達,沙棗樹下的女性芬芳,松林下的小山羊,伊犁河月夜多美好,伊力特曲·老酒鬼,清泉純凈奶茶香,草原“花兒”美,可克達拉的夜色,塔里木河故鄉(xiāng)的河,歌聲里的石榴,艾里甫與賽乃姆,阿瓦爾古麗,詩人瑪依拉瑪依拉,半個月亮爬上來,新疆英孜西西那西嘎,葡萄火焰中的冰涼,玫瑰花的姑娘,歌聲里的達坂城,掀起你的蓋頭來,冰山上燃燒的火焰,打起手鼓唱起歌,穿透靈魂的黑眼睛,生命的力量牡丹汗,三道嶺生活的歌唱,哈拉布拉我的故鄉(xiāng),高高的白楊排成行,阿麗坎姆,阿蓋碗茶,情人啊我的心,后記。
李凌 ·音樂 ·10.7萬字
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談音樂欣賞,面對浩如煙海音樂世界,作者選擇曾經(jīng)感動自己的曲目和音樂家,娓娓道來;第二、三部分為音樂雜感,作者談音樂生活中的所見所感,談音樂與文化,皆從自己親身感受出發(fā),文字精練而老辣。辛豐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錘百煉,數(shù)十年寫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藝術精華的《音樂筆記》可算是彌足珍貴。
辛豐年 ·音樂 ·17.8萬字
《如是我聞》是辛先生在《讀書》上的專欄文章集結,在本書中這位在樂海中跋涉了大半生的老樂迷化身為“音樂導游人”,將自己大半生所得的“聽樂實感”化為一篇篇實在的“樂普”文章,以期能同諸多愛樂同好一起探幽音樂的極境。
辛豐年 ·音樂 ·14.2萬字
《亂談琴》是辛豐年先生寫的一部“鋼琴小傳”,本書從鋼琴自身的發(fā)展歷史入手,同時兼收與鋼琴有關的各種趣史軼聞,短短一本小書將三百年鋼琴文化史“盡收筆底”。這既是作者自己對執(zhí)迷大半生的“鋼琴夢”的一次圓夢,也是寫給諸多尚未知琴趣的讀者們的紹介之書,希冀更多的人能“愛上它、迷上它、享受它!”
辛豐年 ·音樂 ·7.5萬字
《樂迷閑話》是辛豐年的第一本音樂隨筆著作,對于許多樂迷來說,本書既是古典音樂的啟蒙書籍也是與辛先生的邂逅伊始。在此之后,辛豐年這個名字成為一代古典樂迷心中的集體記憶。辛豐年從一個普通樂迷的視角出發(fā),以“檻外人”身份漫談音樂文化,涵蓋從樂器、樂人到樂史的方方面面。這些生動悠閑的文字蘊含了一位半生跋涉樂海的“老樂迷”對音樂淵博精深的理解與赤誠之心。
辛豐年 ·音樂 ·10.2萬字
古典音樂應該怎么聽?有哪些曲子不可錯過?面對璀璨如群星的大師,浩渺如煙海的名曲,每一個初涉“樂土”的人都不免心生一絲迷茫。辛豐年,這位漫游“樂土”數(shù)十載的大樂迷,自告奮勇愿做一名向導,引我們入古典音樂的大門。不可不聽的必讀之曲、且聽無妨的可讀之曲、聆聽古典樂的種種方法,還有樂史中的種種趣事,請聽辛豐年一一道來。
辛豐年 ·音樂 ·9.9萬字
本書是著名樂評人、資深樂迷辛豐年于1999—2005年間談論音樂的隨筆結集,此次在原版基礎上增補《中樂尋蹤》,從傳統(tǒng)的深處尋覓中國音樂的韻味。辛豐年將音樂鑒賞與歷史文化和人生感悟融匯貫通,樂人掌故佳話娓娓道來,敘述生動易懂而不時有靈光閃現(xiàn),其音樂隨筆為一代人開啟了欣賞古典音樂的門徑。
辛豐年 ·音樂 ·10.1萬字
本書講述的“民歌”是指流傳在北京民間的歌曲小調,又被稱為時調、小曲,或者清音。按照時代發(fā)展的順序,分門別類地、詳盡地向讀者介紹北京民歌的曲牌、內容、藝術特色、演唱形式、演出場所;介紹那個時代的“北飄”—民歌歌手的來源、歌手的組織、歌手的技藝和他們的身世;介紹近代以來,北京民歌是如何向曲藝、戲劇演變的。由此探索民歌文化大寶庫的成就。
常勝利 ·音樂 ·4.4萬字
古典音樂入門指南,30年教學經(jīng)驗凝結而成的經(jīng)典著作。此書是臺灣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彭廣林撰寫的關于古典音樂的知識普及讀物。書中通過對音樂知識、樂器和音樂家的全景介紹,讓讀者愛上古典音樂。當然,書中更是講述了音樂家的趣聞軼事:據(jù)載,莫扎特當紅時,演出一場音樂會的酬勞,大概可購買五至六臺奔馳汽車,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場!法拉利引擎裝配完成以后,質檢員們竟然是以小錘子輕敲引擎汽缸,再根據(jù)敲出來的音高,決定是否達到制造標準……看完這40堂彭廣林富有個人特色的音樂課,你會發(fā)現(xiàn),你以為很有“氣質”、很難親近的古典音樂,其實很有趣!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一點都不難,你也會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彭廣林 ·音樂 ·6.6萬字
連純慧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樂那些人和事》以音樂人的視角解讀西方音樂,尤其是歐洲古典和浪漫音樂的獨特魅力。讓眾多的愛樂者近距離感受西方音樂人聚集于一本書所產(chǎn)生的共鳴。作者連純慧讓讀者隨音樂家的人生故事而翻騰起伏,共享音樂里你我也會經(jīng)歷的無常人生,并進一步闡述音樂名作的意境及其創(chuàng)作背后的艱難心路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音樂所揭示的人性與音符交織的藝術熱情。
連純慧 ·音樂 ·12.5萬字
《引子與回旋》是劉東教授的全新文集。劉東老師被譽為當代極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一直在開拓知識疆土,而在他自己看來,卻又不斷在重返思想的主軸,那軸心就是中西接壤的文化邊界。收集在《引子與回旋》中的文章關注了自由與進化、傳統(tǒng)的毀棄與更生等時代話題,也正顯示了這個回環(huán)往復的過程,顯示了劉東老師既發(fā)散又聚斂、既開拓又守成、既跨越又回歸的心路歷程。在看似興之所至的隨想中,在隨機穿插的情緒變幻中,其實真正“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在“引子”與“回旋”之間的這種對話。
劉東 ·音樂 ·15.7萬字
這樣聽音樂,你就懂了。楊照介紹了自己喜愛的100首西方古典樂曲,包括晶瑩清響的鋼琴獨奏曲、深沉雋永的大提琴曲、層次豐盈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等等,他通過長年積累的音樂深度,書寫樂曲創(chuàng)作故事、時代背景和樂段精華,讓人得以感受音聲下的豐富與感動。作者自幼學習小提琴和樂理,又將各領域的知識帶入音樂,結晶為一篇篇精簡迷人的短文,通過獨特的切入點,透過歷史聽音樂,字里行間閃耀著智慧光芒和獨到的見解,足以燃起所有讀者對每首樂曲無限的好奇和遐想。
楊照 ·音樂 ·19.2萬字
《鋼琴欣賞十八講》從17世紀巴洛克時代開始,記述了鋼琴音樂三百年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們性格各異,但彼此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于是,鋼琴音樂史出現(xiàn)了截然相反的現(xiàn)象,一種是傳承,另一種則是顛覆。這兩種現(xiàn)象影響了音樂的發(fā)展軌跡,也正是在這樣的矛盾當中,音樂才層層演進,成為今天我們聽到或看到的模樣。本書按歷史脈絡由古至今對西方音樂中的鋼琴樂的發(fā)展進行了梳理,并就以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述和分析:巴赫(上下),亨德爾,斯卡拉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上下),舒伯特(上下),舒曼,勃拉姆斯,肖邦(上下),李斯特(上下),德彪西、拉威爾和薩蒂,拉赫馬尼諾夫和肖斯塔科維奇。
康寧 ·音樂 ·12萬字
這本書介紹了女性從古到今在藝術上的影響力,概括介紹了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幾位女性音樂家的生平及成就,并將她們與同時代的男性音樂家作比較。
(美)亞瑟·艾爾森 ·音樂 ·9.2萬字
在羅曼·羅蘭的作品中,音樂有著極為突出的地位,他具有出色的鋼琴演奏技能,在音樂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撰寫了一系列重要的音樂專著。在這本介紹十八世紀音樂的散文集中,羅曼·羅蘭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音樂家氣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優(yōu)美的筆調追溯了十八世紀古典音樂的起源,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意大利和德國的音樂風格,讓亨德爾、泰勒曼、梅塔斯塔齊奧等偉大音樂家的形象躍然紙上,為讀者呈現(xiàn)出黃金時代的歐洲音樂風貌。
(法)羅曼·羅蘭 ·音樂 ·12.1萬字
《音樂的歷史》評述了世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的心路歷程。在眾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時間先后順序,以平易近人的語氣、獨特的犀利目光,對西方音樂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梳理。靜心讀來,高雅的音樂,經(jīng)典的旋律,名垂樂史的大師,仿佛就在你的身邊。該書邏輯和條理清晰,讀者可以讀一本故事書的狀態(tài)來品讀房龍的音樂思想,并由此大體把握歐洲音樂史的發(fā)展脈絡,知曉那些光鮮的音樂家的別樣人生。
房龍 ·音樂 ·16.3萬字
《中國十大古曲》介紹的這些古曲經(jīng)歷了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清朝末年,經(jīng)歷了歷史的考驗,歷久彌新。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金開誠主編 ·音樂 ·3.2萬字
《聲音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本對音樂大師的敬仰之作,重現(xiàn)大師的音容笑貌、心路歷程,記錄他們在演奏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大師和他們的音樂并不遙遠,這本《聲音中不能承受之輕》會帶你感受他們的生命氣息,他們的喜怒哀樂,還有他們創(chuàng)造出的迷人世界。
劉雪楓 ·音樂 ·11.9萬字
《何謂懂音樂》所收的文論基本上均與所謂“學理”有關,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學術性的“論述”,而是隨筆式的“漫議”——如楊燕迪教授對音樂審美、音樂理解、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音樂價值判斷等問題的議論,以及對相關藝術問題甚至音樂學學科問題的思考。本來,這都是些相當“古板”甚至“深奧”的話題,但楊燕迪教授想試試能否用相對輕松的筆調來觸及——因為在他的想象中,這些文字的讀者是普通愛樂人。思考,以及與思考緊密相關的讀書,其實是帶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時候思考和讀書被搞得很無趣。《何謂懂音樂》所收錄的文章及相關書評和書序可被看作是楊燕迪教授的某種個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讀書過程中保持樂趣。
楊燕迪 ·音樂 ·14.8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