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建立在明代儒佛道大融合的背景之下,其心學思想形成的全過程都借鑒與吸收了禪宗思想。本書在陽明心學與禪宗思想的基礎上,梳理了陽明心學美學與禪宗美學思想,著重審美過程中的體驗性與主體性;從心學與禪宗的關系、美學思想的異同,以及不同的歷史歸宿等方面,嘗試厘清二者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探尋陽明心學與禪宗美學在審美文化史上的地位與價值。
劉繼平 ·中國哲學 ·21.6萬字
《漢代"秘經":緯書思想分論》在漢代經學發展的視野下對緯書的形成與思想作一整體的研究。緯書相對經學而言,因此,欲明緯書之形成與思想,必先了解當時經學之發展及特點。在這一前提下,《漢代"秘經":緯書思想分論》對《易緯》、《春秋緯》、《尚書緯》等諸緯的形成與思想分別作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緯書形成方面,《漢代"秘經":緯書思想分論》分析當時經學各派的特點,指出緯書與其相應學派的關系,然后對緯書的形成作出較為合理的解釋。在緯書思想方面,《漢代"秘經":緯書思想分論》著重分析各種緯書中相應的經學思想,從而展現其在中國經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任蜜林 ·中國哲學 ·21.7萬字
本書先從整體上對中西方哲學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對比,而后選取了中國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九個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學文本,分別作詳盡的評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進路和精辟觀點在同時期的中國哲學著作中可謂獨樹一幟。
李石岑 ·中國哲學 ·24.7萬字
本書是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第20屆(2015年)年會暨“價值理性與美好生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集了20余篇會議論文,集中展示了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研討的成果以及近年來陜西省價值哲學的研究成果。書中收錄的論文分別從價值理性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價值理性、中國傳統價值理性、西方價值理性、價值理性綜合研究、價值理性應用研究等不同專題展開討論。
張學廣 袁祖社 馬智 ·中國哲學 ·26.1萬字
本書是馮契的兩種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雖是縮寫,但不是簡單的縮寫,還加入了陳衛平先生的思考心得。全書運用哲學史和哲學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系統梳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介紹了從遠古夏商西周時期到元明清近現代時期中國有代表性的哲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為讀者展現了從古至今中國哲學思想的淵源與發展。
馮契 ·中國哲學 ·34.2萬字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是莊子及其后學所著。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自由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莊子 ·中國哲學 ·36.8萬字
本書作者認為《論語》的編排不是隨意為之,而嘗試通過聯系上下文,將章與章之間貫通,發現其內在邏輯脈絡,還原編者當初的意圖,使讀者有“知其所以然”而豁然開朗的感覺,讓《論語》更具可讀性,也讓人更自信地閱讀《論語》;本書還通過參悟《論語》字里行間的深刻義理,努力發掘其蘊含的政治哲學價值,試圖從中讀出更多對當代人有益的啟示。
胡曉地 ·中國哲學 ·25.6萬字
生命倫理學專門研究跟個體生命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傳統的生命倫理學是以西方哲學為根基的,對人的定義是純粹抽象個體的。而這種定義在當代造成了很多問題,遭遇了很多困難。而該書就是要從儒家倫理的角度探討生命倫理學,以儒家的視角來裨補西方倫理的缺失。作者首先描述了儒家倫理視角的特點,就是以家庭倫理主義為核心,然后依次分析了社會公正、醫療政策、生物技術、禮的當代意義,等新穎重要的問題。該書是作者在多年研究西方倫理學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哲學資源探索當下問題的可貴嘗試。
范瑞平 ·中國哲學 ·36.5萬字
宋明理學是對時代所面臨的沖突和危機的化解,是價值理想和道德形上學的重建,是儒釋道三教融突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造極”。理學是以道體為核心,以窮理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為存養工夫,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實質,以成圣為標的。理學是宋元明清時期哲學概念范疇的發展史,一個民族的理論思維、一個時代的哲學思潮和哲學家哲學體系,都是由諸相互聯系、作用的哲學概念范疇之間的邏輯順序或結合方式構成的。《宋明理學研究》再現各哲學家哲學的面貌,并闡述了理學的稱謂、分系、特色、發展階段、范疇結構演變、時代精神及其歷史作用、影響和評價。對宋明理學重要哲學家的身世、生平、哲學邏輯結構、哲學概念的分析及內涵作了深入仔細、全面系統的論述,對解讀、體認宋明理學很有幫助。
張立文 ·中國哲學 ·48.3萬字
本書從全球化與東西方哲學對話角度探究比較哲學的理論形態、研究方法、問題意識與創新思路,開啟中西文化融合、中西馬哲學會通與中國文化的世界化視域,并在宗教學與倫理學語境中比較中西哲學傳統中的若干重要概念。本書立足比較哲學的學術前沿,從破解比較哲學理論難題的實際需要出發,呈現了當前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研究中的重大問題,凸顯了比較哲學的創新價值,力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實現中國哲學的國際認同貢獻綿薄之力。
臧峰宇 ·中國哲學 ·21.2萬字
戴震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十八世紀中國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本書對于戴震的哲學思想做了新的闡釋!
吳根友 ·中國哲學 ·23.7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道德經》一書的心得的總結,以講座的方式呈現出來。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道德經》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語言生動,說理明晰,既能幫助當代讀者讀懂《道德經》,也能幫助人們將其中的精華運用到生活當中。
鐘永圣 ·中國哲學 ·30.6萬字
公孫龍是戰國后期著名的邏輯學家和辯士,其著作《公孫龍子》是先秦名辯學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獻。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立足于《公孫龍子》六篇文本,進行詳細校注、今譯、英譯和注疏,重新整理和編排順序,并運用文史互證等方法,探求公孫龍思想發展的軌跡,以重建公孫龍的思想體系。下編將公孫龍的思想分為邏輯學、語言學和一般哲學,分別結合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歐陸語言分析哲學和西方形而上學思想,進行了多學科的分析和對比研究。
王宏印 ·中國哲學 ·31.1萬字
經典詮釋是當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中的重要基礎理論環節。它同時內含歷史性認知意義上的實事求是、文化發展與融合意義上的義理創新以及經世致用意義上的時代思考等三個方向的理論訴求。以上認識構成了本書寫作的目的與具體指導原則。本書內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導論,主要是從中西文化傳統之比較和中國文化傳統內部架構這兩個視角來深入考察當代視域下儒家經典研究的意義;第二部分主要討論儒家經典的結集歷程和詮釋方式,意在說明儒家經典詮釋就是即文言而超越文言,將共文形式體貼于個人生命實踐體驗之中,憑借自由的心靈活動和真實的情感體驗所達成的人文教養以實現對圣人得道之意的證悟;第三部分以《論語》為例,結合前述思想,從為學之道、情感與德性、為仁之道三個方面進行當代視域下的思想解讀。
華軍 ·中國哲學 ·20.5萬字
《國際儒學論叢》是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中心主辦的以儒學研究為主旨的學術集刊。本期集刊分為儒家思想、經學史、儒家講壇·珞珈山空中杏壇、國際儒學比較、儒學史、國際儒學動態、儒者訪談錄等七個專題,組織了美國、韓國等海內外學者關于儒學研究方面的文章,論題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學、新儒家,反映了國際儒學研究的一些新動向和新發展,專門組織了中韓儒學比較方面的文章,以推動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
涂可國主編 ·中國哲學 ·21.2萬字
朱熹是中國經學史上最具典范意義的學者。元明至清代前期,禮學以朱熹為宗;近代以來,朱熹則以哲學思想為學者所重,禮學漸被淡忘。回顧兩千年經學史或禮學史,朱熹尤其重要,一則以其元明前后五百年主導學術之重要歷史意義,二則以近兩百多年來學術界對朱熹禮學的陌生。本書正是一部探討朱熹禮學的論文集,共收錄22篇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討論朱熹禮學的特點、朱熹禮學逐漸形成的過程以及特性、禮制與禮學的關系等問題,同時對研究朱熹禮學的核心文獻《儀禮經傳通解》進行版本詳考。本書內容豐富多彩,同時主題明確,對朱熹禮學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及豐富的啟發。
葉純芳 喬秀巖 ·中國哲學 ·30.5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門人子弟所記錄的王氏講學言論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論學書信的匯編,包含了王陽明思想的哲學體系及基本主張,是研習王陽明心學的最基本的著作。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
(明) 王陽明 思履 ·中國哲學 ·43萬字
張岱年先生(1909—2004)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和文化大師,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之一。張岱年文化哲學緊緊圍繞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崇高目標,鮮明地體現了中西馬三流合一、綜合創新的問題意識,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體系建構作出了卓越貢獻。本書嘗試對張岱年文化哲學進行深度解讀和創造性闡釋,較為系統地論述其思想淵源、發展階段、理論基礎、主要內涵、基本特質、歷史地位和最新趨勢。
杜運輝 ·中國哲學 ·24.2萬字
本書是首次整體而系統地考察關學四書學的研究成果。首先將關學四書學視為一個動態發展的整體,將其置于關學學術思想演進和中國四書學史流變的雙重脈絡之下,從文獻學、經學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對關學四書學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分析、提煉和總結,揭示出關學四書學的邏輯脈絡、主導問題、話語系統和學術特質。作者既著眼于經典詮釋與思想演進,學派爭鳴與問題論辯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又注重對關學四書學在總體宏觀上推進和局部微觀上深化,力圖更為豐滿、更為厚重、更為貼近歷史原貌地展現關學四書學的演進歷程和發展軌跡,凸顯關學四書學的學術價值,確立關學四書學在中國四書學史中的地位。
李敬峰 ·中國哲學 ·24.4萬字
學術文集《北大視野:新中國60年學術流變記》依托北京大學人文與社會學科強大的學術實力,結合新中國建立60年來中國學術與文化界的重大事件和發展流變,撰寫一部60年中國學術與文化史評,為共和國60年來這些學科的發展作一次深刻的解剖,作一次全面的總結。60年來,北大學者以自己的智慧與氣節保持著學者對社會的獨特貢獻。這本文集主要選取北京大學13個人文與社會學科方向的著名學者來敘述和評鑒新中國建國60年來中國社會文化、學術歷史的大事記;主要突出作者作為北大學者以自己獨特的專業視角審視共和國60年,講述60年來中國學術界的熱點及變遷,文章不一定面面俱到但體現中國特色及北大水平。
趙為民 郭俊玲 ·中國哲學 ·4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