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倫理學原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
會員

一直到19世紀末,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爾的《倫理學原理》出版,宣告了另一種倫理學即元倫理學的誕生。爾后半個多世紀,元倫理學在西方倫理學王國一直居于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美德倫理學的興起,以及道德心理學研究的復興,倫理學研究呈現出了規范倫理學、美德倫理學與元倫理學鼎足發展的局面。而由摩爾所倡導的元倫理學研究的哲學意義,仍然是當代倫理學大家關注的重心。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摩爾的《倫理學原理》才被列選為20世紀前半葉唯一一部倫理學經典名著。(另外一個原因是,自分析哲學興起以后,傳統的倫理學研究受到了重挫,直到20世紀后半葉才重新復興。)作者G.E.摩爾(G.E.Moore,1873-1958)。英國哲學家,新實在論及20世紀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1873年11月4日摩爾生于倫敦上諾伍德。1892年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96年畢業。1898~1904年在三一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11年起歷任劍橋大學道德科學講師、精神哲學與邏輯教授,并成為三一學院終身研究員,1939年從教授職位退休。在《倫理學原理》一書中,摩爾提出的“自然主義謬誤”的命題,進一步澄清了倫理學的學科內容。摩爾認為,怎樣給“善”下定義是全部倫理學中最根本的問題。而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以下兩種自然主義的謬誤:一種是把善性質混同于某種自然物或某種具有善性質的東西,從“是”(is)中求“應當”(ought),使“實然”與“應然”混為一談。另一種是把善性質混同于某種超自然、超感覺的實在,從“應然”、“應當”中求“實在”,進而把“應當”的愿望當作超然的實體。摩爾自己的主張是,“善”是不可定義的,只能靠我們的直覺來把握。摩爾的這一主張被倫理學界稱作“開放性問題論證”。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摩爾把全部倫理學問題分為三類:一是研究“什么是善”的倫理學本質問題,這就是元倫理學;二是研究哪些事物就其本身為善(即作為目的善)的倫理學理論問題;三是研究如何達到善的行為(即作為手段善)的倫理學實踐問題。元倫理學研究道德的本原問題,即什么是善,這是一個價值問題。規范倫理學研究道德的存在問題,這是一個規范問題。這樣,摩爾就區分了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從而開創了20世紀以來的元倫理學研究。

(英)G.E.摩爾 ·倫理學 ·16.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凌源市| 綦江县| 灵石县| 乐山市| 灵台县| 彭阳县| 衡阳县| 昌宁县| 海丰县| 台湾省| 鸡西市| 宜兰市| 二手房| 赤城县| 金塔县| 普洱| 敦煌市| 新余市| 绥宁县| 施甸县| 汾西县| 贵阳市| 奉化市| 隆回县| 普宁市| 三穗县| 茂名市| 东山县| 荥阳市| 湖南省| 本溪| 休宁县| 寻甸| 宣恩县| 都匀市| 施甸县| 榆中县| 油尖旺区| 新营市|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