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是由國際價值研究學會(ISVI)與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共同主編,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值或倫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6年上半年卷針對當代道德體系建構、倫理問題與不同領域內的實踐之關系等問題展開專題研討,也對秦文化、孟子群己價值論等中國傳統價值與倫理,以及柏拉圖的正義觀、康德的分配正義等西方倫理與價值展開研究。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國際價值研究學會 ·理論流派 ·22.7萬字
本書從具體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出發,探索“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可能取向、意義、方式、內容及挑戰,包括28章,分為六個部分: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本體論,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方法論,生殖科技的挑戰,醫療體制的困惑,醫患關系的糾結和家庭本位的倫理。
范瑞平 ·倫理學 ·25.9萬字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一致性入手,認為社會發展的實質就是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的總體取向、終極趨勢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生產力發展是社會發展決定力量的原理,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這咱思想集中體現了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辯證本性,是唯物辯證法在人和社會發展問題上的具有運用。它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法基礎與公正本質,凸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和強大感召力,是對馬克思實踐人學思想的繼承、豐富與發展,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當代表述。
朱榮英 ·馬哲 ·24.6萬字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推行新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深入討論錢玄同如何利用中國傳統學問中的經學、小學資源來建設“五四”思想革命、文學革命、漢字革命,整體性地展示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獨立、獨特的歷史作用,并呈現新文學、新文化變革中的傳統內援力量。
王小惠 ·中國哲學 ·25.4萬字
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和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內外學術界日益重視。《中國美學研究》旨在立足學術前沿,以現代眼光和方法探討中國美學的各種問題,拓展和豐富美學研究的內容,開展學術討論。《中國美學研究》第九輯主要欄目有“藝術美學”“古典美學”“現代美學”“人物品評”“美學譯文”等。
朱志榮主編 ·美學 ·26.2萬字
《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整體面貌。同已有的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和有關教材相比,在涵蓋面上要更為完整一些,不僅包括人們通常所探討的各種有影響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而且還包括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幾個重要流派。
衣俊卿 ·馬哲 ·32.9萬字
本書著眼于人之類型的三種形態,詮釋并理解西方倫理精神之根源,梳理西方倫理精神演進的軌跡,探究其中的“美德論”、“信仰論”和“契約論”之三大根源。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從西方社會結構轉變中勘測其中的人之類型學的轉變和倫理精神的發展脈絡,圍繞人之形態的轉變展開對其倫理精神之根源的探究:生活在古希臘城邦社會結構中的古代公民;中世紀基督教一體化世界中的基督教徒;近代資產階級民族國家中的現代市民。由此梳理了與之緊密關聯的三種倫理精神之傳統:希臘美德倫理傳統;以中世紀基督教教會為中心的基督教倫理傳統;與現代民族國家相適應的契約倫理傳統。全書的中心問題是在學術史層面梳理西方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樣式,在思想史層面回應一個現代學問題,即追問現代人類型的倫理精神氣質。本書原以《西方倫理精神——從古希臘到康德時代》出版,并曾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田海平 ·倫理學 ·38.9萬字
在全球文化不斷趨向交流融合的今天,東方美學及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論形態和廣泛的藝術實踐,為西方美學和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實踐力量。越來越多的世界級的學者和藝術家以向往的目光看待東方美學和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本年刊的編輯、出版,一方面向國人提供一套專門性和系統化的東方美學與中國少數民族美學研究性文本,另一方面向世界審美文化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本年刊邀請一些長期專門從事東方美學、中國少數民族美學和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撰寫。
范曾名譽主編 彭修銀主編 ·美學 ·24.6萬字
2014年,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與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秉承“優中選優,樹立標桿”的宗旨,聯合開展了第一屆文化創意產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該書篩選了20篇優秀論文匯集成冊。內容涉及文化創意、對外文化調研報告、文化產業競爭力等.
祁述裕 錢蓉 ·中國哲學 ·23.2萬字
《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入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寬容》是一本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作者房龍以深厚的人文關照及倡導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借助于房龍極其著名的“寬容”之眼,讓我們重新發現和更深地認識幾千年來政治、宗教、文化、社會的曲折發展歷史和人類尋求自身解放的漫長歷程。
(美)亨德里克·房龍 ·知識讀物 ·25.5萬字
本書主題為“湛甘泉與明代儒學”,收錄了《論湛若水的“隨處體認天理”》《湛若水哲學的心學定位》《楊簡思想與陽明學》《王陽明無法撇清“近禪”批評的因果探析》《“實體”范疇與奧克肖特詩性的“社會”與“國家”觀》等論文。
程樂松主編 ·知識讀物 ·31.4萬字
孝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本報告以“實踐篇”、“學術篇”、“歷史篇”、“海外篇”等部分,考察當代孝文化的社會建設和學術研究。“主題報告”每年確定一個主題,并召開由海內外相關學者參加的主題研討會,會后在與會學者的發言基礎上整合、加工、補充,以“特稿”的方式形成該年度的“年度主題報告”。“政策篇”以及“全國孝文化推廣與傳播機構簡介”、“孝文化專著、論文、研究報告、海內外學術會議一覽表”、“年度孝文化大事記”等,則集中體現著本《報告》的信息性特征。隨著逐年的積累,報告的文獻價值也將慢慢呈現出來。
湖北工程學院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主編 梁樞執行主編 ·倫理學 ·29.6萬字
本書主要基于語言分析方法對倫理學的諸多論題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首先對倫理學中的一些基本術語(如自由、規范、美德、好、價值等)的含義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對其中的某些方法(如心理主義方法、系統方法、語言分析方法等)以及相關理論(如美德倫理學、義務論、后果論等)進行了清理。這些工作為其后的討論奠定了基礎。本書后面的部分則對倫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討論。這些討論主要是圍繞道德規范而展開的。
黃正華 ·倫理學 ·38萬字
本書梳理了人性理論在西方早期的起源、發展和演變,探究各種人性理論背后的形而上學基礎,揭示其基本內涵、精神實質和理論意義,思考和評價其得失。本書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入手,探討近代人性論形成的主要動因以及轉變的契機;通過對自然法理論、早期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人性論的探討,闡釋了近代人性論的出發點、理論架構、基本內容、特征以及演變過程。
尚新建 杜麗燕 ·倫理學 ·38.1萬字
本書為美學論文集,以選編中國當代最新美學研究論文成果為主,兼收少量優秀美學論文。本書共分為七章,收入《禮樂教化與中和之美》(曾繁仁)、《學校美育的三個難點與三重關系》(王德勝)、《萬年中國說與美學史重構》(葉舒憲)、《從美是生活到生活美學》(劉悅笛)、《甲骨文的美學價值》(陳望衡)、《夏的禮樂文明》(楊賽)等美學研究論文三十余篇,力求成為反映中國當代美學研究最新成果的一扇窗口,促進中國美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和交流。
祁志祥主編 ·美學 ·35.8萬字
本書是對處境進行倫理學研究的成果。處境指人們在一定的狀況或境遇中的相處和相互對待,處境倫理則指人與人相處、相互對待和共同生活應遵循的道德原則、規范。處境有一般與例外之分,前者是常態,后者多指道德沖突。人在道德沖突中會如何看待、認識、接受或改變自我的處境,是本書研究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處境,也在自我的處境中充滿關懷與憂慮。本書還討論人在處境中有何種關懷與憂慮,同時揭示“處境”概念理論上的豐富性和實踐中的復雜性。
成海鷹 ·倫理學 ·24.5萬字
本書上篇基于跨文化美學的比較視野,強調溯本探源、借鑒他者和了解自己的重要意義,重思中西美學會通的要略及其創造性轉化的可能途徑。中篇從趨向“味”的“羊大為美”說和趨向“巫”與“舞”的“羊人為美”說入手,借助禮樂文化傳統及其歷史貫通作用,審視古代中國審美意識生成的基本特征;同時以中和為美、自然為美與空靈為美等觀念為參照,梳理儒家、道家與禪宗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下篇以橫向與縱向發展、自然美論與審美文化為話題,探討西方美學思想史的流變及其主要理論學說的要旨,另從當前某些美學熱點問題出發反思中西美學新探的方法與視域。
王柯平 ·美學 ·26.6萬字
阮元是清代“名臣”,少年早達,仕途一帆風順,歷仕乾、嘉、道三朝,官列“九省疆臣”、體仁閣大學士,晚年晉加一般在死后才能追封的“太傅”之銜。阮元其實亦官亦學,是一位十分典型的所謂官僚型學者。因此,肯定其“事功”的一面固然必不可少,而研究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和貢獻也自有其重要意義。阮元生活于清代由盛轉衰、中國由“古代”向“近代”演進的時代,其時西學在東漸。阮元學術思想中所透現的傳統士大夫的儒學觀念根深蒂固,然而他在持“西學中源”說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上肯定西學的先進性,主張會通中西之學。這對于我們認識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學術史具有參考意義。
鐘玉發 ·中國哲學 ·23.8萬字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理解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研究,第四屆中國哲學家論壇于2023年5月在浙江省德清縣召開。本書匯集了參加本次論壇的24位國內知名哲學家的精彩發言。全書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這一主題,從哲學視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本質要求以及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意義,對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和中國哲學創新具有啟示意義。
趙劍英主編 ·馬哲 ·22.4萬字
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和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內外學術界日益重視。《中國美學研究》旨在立足學術前沿,以現代眼光和方法探討中國美學的各種問題,拓展和豐富美學研究的內容,開展學術討論。《中國美學研究》第六輯主要欄目有“藝術美學”“生活美學”“古典美學”“現代美學”“西方美學”“美學譯文”等。
朱志榮主編 ·美學 ·2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