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6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老子編著 ·經典著作 ·8.7萬字
孟子的智慧始終激勵著人們去做一個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氣,挺立于人世間!他勉勵人們忍受艱苦的磨練,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中前進;他為人們樹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樣;他積極傳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書采擷南懷瑾先生的智慧,對《孟子》一書中最深刻、最獨特的思想進行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解讀,帶領讀者走進孟子的世界,品味經典的魅力,進行一次心靈和思想的洗禮。
趙一 ·知識讀物 ·10.6萬字
本書是一部通俗邏輯讀本,也是寫給初學者的邏輯學入門書。作者康斯坦斯·瓊斯是哲學邏輯方面的權威,在本書中,作者以簡明的寫作形式介紹了邏輯學的基礎知識,包括邏輯學中重要的命題、邏輯的定義和范圍、命題的要素、分類命題、一般推理、直接推理、無條件間接推論、謬誤、誘導、推論、邏輯學的原則和范疇等。值得一提的是,索引前有一組問題集,它們主要取自劍橋大學發布的試卷,少數取自牛津或倫敦的試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閱讀完本書后,自測對邏輯學的理解程度。
(英)康斯坦斯·瓊斯 ·邏輯學 ·8.4萬字
《簡明邏輯學二十講》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智慧小書,是作者多年教學和研究的心血之作。作者采用了20堂公開課的形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的老師娓娓道來,用一個個輕松、幽默的小故事展現復雜的邏輯學。內容采用對話體,在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之中,辨析和掌握一個個邏輯學概念。本書是邏輯啟蒙的經典讀物。本書從情緒、專注、溝通、記憶、讀寫、習慣等多個維度講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維誤區,幫助讀者建立起系統的思維邏輯。
殷海光 ·邏輯學 ·12.6萬字
《全本導讀》書稿由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孟子學會副會長劉瑾輝的《孟子》講學手稿整理而來。稿件由“孟子其人其書”、《孟子》文本解讀(簡明注釋、白話翻譯、導讀)兩部分組成。知其人,讀其文,解其意。讀者對象是高中生、大學生以及一般大眾讀者。
劉瑾輝 ·中國哲學 ·18.8萬字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主要內容簡介: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0年已先后分十一輯印行名著460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二輯。到2011年底出版至5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俄)格奧爾基·普列漢諾夫 ·理論流派 ·9.1萬字
《楊朱哲學》凡分三篇,上篇顯真論,搜抉楊朱信史資料;中篇明取論,闡發楊朱道術之精微,上中二篇皆為真楊朱之論辯。下篇辟偽論,為批評此前偽楊朱而作。本書的邏輯十分嚴密,層層遞進,有理有據的論證了楊朱其人,其思想的存在以及其思想的具體內容,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的歷史功底和其嚴密的思維邏輯。
顧實 ·東方哲學 ·7.6萬字
讓—雅克·盧梭既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人物,也是這一運動的強大批評者。他大力抨擊政治、經濟、神學及性的文明裝飾物,并沿著這一路線激發著浪漫個人主義者和激進革命者的狂熱。在這本研究盧梭生平及其著作的小書中,羅伯特·沃克勒向我們表明,盧梭的歷史哲學,他的音樂和政治理論,他的小說、教育和宗教作品,甚至是他的植物學創作,如何受其有關人類在無拘無束自由狀態下自我實現的空想理念所激發。作者還解釋了,在回歸古典共和主義、古代神話、與神直接交流及孤獨狀態中,盧梭如何預見到了后現代主義者對啟蒙運動的某些拒斥。
(英國)羅伯特·沃克勒 ·西方哲學 ·9.3萬字
三大批判誠然是康德批判哲學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康德的批判哲學、先驗哲學就是借著三大指判建立起來的。但康德的哲學體系一般區分為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后者又區分為倫理學與法權哲學。而法權哲學又區分為自然狀態與國家狀態的法權哲學,前者稱為自然法學,后者稱為國家哲學。有關“外王”的學說,即集中于法權哲學。而康德有關法權哲學的主要著作幾乎都出版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后,尤其是大1793年元月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之后。康德有關國家正當性的依據以及“革命權”的討論都是圍繞著法國大革命而來。康德法權哲學的專著《道德形而上學》上卷——《法學的形而上學原理》——即出版于1797年,這也是康德生前除了三大批判外最重要的著作。本書第一篇即綜論康德哲學,第二篇論述康德實踐哲學,第三篇為康德的自然法學,第四篇為康德的國家哲學。第一、二兩篇為第三、四兩篇的基礎,后兩篇則是到目前為止在中文世界有關康德“外王”之道較為系統與完整的論述。此外,在附錄中收入何兆武先生為本書所寫的跋——《批判的哲學與哲學的批判》,簡要地回顧近百年來康德研究在中國的發展。
朱高正 ·西方哲學 ·10.5萬字
從顧炎武到王國維,評述中國近三百年哲學思想變遷史本書將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并于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蔣維喬 ·中國哲學 ·6.6萬字
基于多年來對尼采哲學的研究與翻譯,作者在本書中對尼采思想做了一次系統的結構性解讀。全書以狄奧尼索斯和查拉圖斯特拉兩個形象以及“權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輪回”兩個基本語詞為線索,圍繞“虛無”“謊言”“生命”三大命題,深入發掘尼采哲學的精髓,梳理尼采的形而上學—虛無主義批判和權力意志哲學,全面呈現這位德國思想大師的精神世界。尤為重要的是,作者把尼采哲學置于“未來哲學”的思考路向上,認為尼采已經開啟了一種后哲學—后宗教的全球未來文明之思。
孫周興 ·理論流派 ·19.6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3輯,設有“中日美學交流”“中國古代美學范疇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古代審美藝術研究”“中國現代美學研究”“生態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七個欄目。
首都師范大學美學研究所 ·美學 ·18.3萬字
卡普托一直積極地嘗試以解構的方式來重新探討宗教與哲學的關系問題,他倡導一種流動而非靜止的思考事物的方式。此部《真理》沿襲了他一貫的做法,作者首先從真理在后現代狀況下的境遇入手,之后向前追溯真理觀的歷史發展脈絡,從前現代的上帝即真理,到啟蒙時代的理性判斷,再到后現代的作為事件的真理(在這里上帝和理性都不享有驕傲的地位)。在生動詼諧的文字背后,卡普托力圖闡明:任何一種靜止的、穩固的思想理論體系都是被建構出來的,它并不能真實、生動、全面地解釋紛繁復雜的現象世界,“真理”同樣如此。
(美)約翰·D·卡普托 ·東方哲學 ·11.4萬字
本書是由資深哲學教授寫作的邏輯入門書,將帶你運用邏輯學中有趣的基本常識,“表達清楚”“輕松讓對方了解自己”。本書前半部分不使用邏輯術語,只從日常語言中提取邏輯學話題并進行講解;在后半部分講解邏輯學的重要工具——符號,進而帶你了解現代邏輯的基本體系——謂詞邏輯,手把手教你專業性地學點兒邏輯。本書對想在生活和工作中變得更有邏輯性的人都有用。本書的目的不是要讓你成為邏輯學方面的專家,而是帶你正規地懂一點兒基本邏輯常識,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輕松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相關事項,透徹學好計算機和數學,以及順利應答公務員和CPA等考試中涉及邏輯的考試題。
(日)野矢茂樹 ·邏輯學 ·8.9萬字
首部由外國人撰寫的王陽明傳記,備受中、日、韓等東亞儒家文化圈好評。此書為日本天皇老師、日本陽明學代表人物高瀨武次郎寫給日本商業、軍事精英的心學大傳,也是介紹陽明先生一生最為權威版本。高氏王陽明傳與《傳習錄》《年譜》《名儒學案》一起并稱為研究王陽明的重要資料,對日本、韓國,乃至中國的陽明學研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譯者歷經三年,便跑日本、韓國、美國及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私人藏家之所,偶然機遇高價獲得此1915年廣文堂版本。讀完本書才會真正明白高氏為什么評價王陽明說:“日本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日)高瀨武次郎 ·中國哲學 ·14.4萬字
神話在當代社會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它的功能有哪些?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為你揭示神話的4大功能,帶你看清神話的表面與實質,你會看到,古老的神話依然存在幫助現代人走過生命之旅的神奇力量,它是讓人們走向幸福之路的指明燈。為什么說神話最直接的功能在于它對人類心理層面的影響?作者通過對神話作用機制與弗洛伊德、榮格的心理模型的剖析發現,神話的意象能夠引導心靈,幫人心甘情愿地跨越難關,戰勝本我,克服自卑,實現自性化和人格的完善。神話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應該如何尋找屬于自己的個人神話?坎貝爾將跨文化神話故事與現代心理學相融合,以生命必會經歷的重要問題為著眼點,討論了探尋我們個人神話的方法。
(美)約瑟夫·坎貝爾 ·知識讀物 ·13.8萬字
《人類理解論》最重要的觀點是:洛克首次提出人的頭腦里系統性的、詳實的、充滿理性的、寬廣的哲學思想和認知,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經驗,而不是先天自有的。這一觀點正好與當時流行的思想與認知都是“先天具備的”的觀點相悖。這也正是洛克刻意著力之處。也從知識獲取意義上,具備了現代思想意識。其實,我們中國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夫子早于公元前幾百年前就有“學爾時習之”的提法。一切知識都來自于學與習過程中,而不是先天存在的,這種觀點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能就是常識。但對于千百年來一直浸淫于宗教思想里的西方人來說,不啻一記重重的巴掌,打到了昏睡的人們的臉上,并強迫之面對這個最基本的常識。洛克進一步認為,道德、價值以及信仰,這一切也因之統統要透過人的經驗而獲取。因此,對世界的認識也要經過觀察與經驗而形成。
約翰·洛克(John Locke) ·西方哲學 ·15.1萬字
文化是當今哲學關注的熱點,文化問題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出發點,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文化及其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道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熔文史哲于一爐,富有哲學的崇高、史學的深邃和文學的優美,對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陳先達 ·馬哲 ·13.6萬字
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因為這時你自己的選擇第一次處在最突出的位置。你頂著巨大壓力去做正確的選擇:這個專業、這份工作、這段感情,都會影響你今后的命運。要再過十年才會明白沒有什么錯誤是不可以補救的。知名哲學家蘇珊·奈曼在啟蒙傳統的脈絡中,對成長與責任、從眾隨俗與個人自由展開思考,問“哲學能否幫助我們找到一種與屈從妥協無關的成熟狀態”,討論我們對世界本來是怎樣與世界應該是怎樣這兩者的理解,是如何受到各種經驗的深化或阻礙。成長本身就是一大理想——一個很難完全實現但絕對值得為之奮斗的理想。哲學不會安慰你,也不會減輕你的痛苦;因為現實是不合理的,理性的任務是確保我們不會忘記這一點。它要求我們認識到實然和應然之間的差距。一邊關注世界應該有的樣子,一邊觀察它現實的樣子,這需要長久卻也極其脆弱的平衡。它要求我們,直面永遠得不到想要的世界的事實,同時拒絕放棄心中想要的世界。
(美)蘇珊·奈曼 ·東方哲學 ·9.8萬字
本書是“世界的禪者”、日本當代禪宗大德鈴木大拙先生所著禪學經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討禪的本質。首先介紹作為宗教體驗的禪是什么,然后介紹禪在佛教及東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導讀者思考禪在當今世界的存在價值。在本書中,鈴木先生以自身對禪的深切體會為基礎,借助西方現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徹地解答了“禪是什么”,有助于現代讀者走出心靈的困境、擺脫俗世的紛擾,找到真實的自己。
(日)鈴木大拙 ·知識讀物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