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冷戰結束以來海合會六國和伊朗、伊拉克的經濟與安全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了海灣地區合作研究的整體框架。本書既分析了海灣地區合作的歷史變遷、合作動力、合作議題和制度設計,也對21世紀以來海灣地區國際關系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做到宏觀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和海灣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學術參考。
喻珍 ·國際關系 ·21.2萬字
本書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叢書之一,全書挑選了楊光斌、張廣生、高翔、張康之、時殷弘、朱云漢等名家的十余篇關于合法性概念、中西方文化與中國發展道路、政績與地方干部晉升、國際社會“去中心化”時代的合作秩序建構、對外政策與中國特性、中西方社會科學、中國在全球秩序重構中的作用等的文章,較為集中地呈現了在這些問題上學術界的前沿觀點,對于未來中國社會科學乃至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及它們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等做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和學術借鑒價值。
劉元春主編 ·中國政治 ·15.5萬字
“這本書確立了現實主義在美國學術界的地位”。國際關系理論現實主義流派代表漢斯·摩根索力作,政治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理性主義與科學主義的有力批判,現實主義科學信仰的深度解讀。“大學譯叢”系列經典,國際關系、政治學必讀書目。《科學人對抗權力政治》是摩根索流亡美國(1937)后發表的第一本英文學術著作,但是,這本書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現實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許多觀點都可以在此書中找到最初的闡述。現實主義的批評者認為現實主義對權力的強調,鼓勵了國家去追求權力,這最后導致了國際社會沖突不斷。恰恰相反,摩根索認為現實主義對權力現實有更深刻的理解,它提出的和平綱領也更有望實現和平。長期以來,兩種情緒決定了我們文明對待現代社會的態度:對以現代科學為代表的理性力量會解決我們時代所有社會問題的信心;對科學理性解決社會問題一再失敗的絕望。《科學人對抗權力政治》作為闡述政治現實主義的重要奠基性作品,展現出為什么對科學救贖力量的信仰是錯置的,指出這種信仰是如何在政治和哲學思維中興起的,它是如何表現自己的,最后指明哪些人的智識和道德官能獨自導致了社會世界的諸多問題。
(美)漢斯·摩根索 ·政治理論 ·12.9萬字
本書內容涵蓋古今,貫通中外,對于當前各級領導干部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如何自覺從學習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65天讀經典編委會編著 ·黨政讀物 ·22.3萬字
盡管本書距首次出版已有30多年,但它仍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冷戰發展的全方位視角。首先,作者全面展現了冷戰時期出現的新的體系性穩定要素,包括不干涉內政原則,超級大國如何避免發生直接沖突,對敵我陣營的內部分化的研判和利用,容忍相對安全等。其次,《長和平:冷戰史考察》在指出重要的體系性穩定因素的同時,也避免了對歷史的簡單化處理,展示了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最后,通過反思美蘇關系的遺產及冷戰時期“長和平”的各種機理,加迪斯事實上指出了當今美國外交失敗的核心原因,即一方面放棄了先前長期堅持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當今美國推行民主輸出);另一方面放棄了冷戰時期得到良好貫徹的容忍相對安全的原則。
(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 ·經典著作 ·27.2萬字
本書著重于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掌握與運用,結合唯物史觀解析新發展理念,深入剖析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方法論,不僅從理論上概括了新發展理念所體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而且更側重把握這一理念體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這將有助于我們深刻領悟中央制定的社會發展戰略,進而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頂層設計的社會化認同。
王紅霞 ·中國政治 ·20.1萬字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本書通過對湖南、四川多地基層治理實踐的深入調研,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資料,對“黨政統合”“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體系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分析。在厘清基層治理制度變遷的基礎上,著重從“縱”“橫”兩向分析了基層治理的體系建構、運行機制和能力建設;通過辨析目前基層治理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基于系統化的視角提出實現協同治理的政策建議,對于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政策意義。
孫瑩 ·中國政治 ·15萬字
古代中國,災異往往被認為是上天對人事的預兆或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含義。本書追溯災異理論的思想和技術淵源,探究儒學災異論的內容、形成過程及其與數術和政治的關系,從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國古代學術學理和實用兩種取向之間的矛盾。災異論的學理取向導致喪失立場的技術化,消解天的權威,最終走向自我否定;而實用取向同樣會偏離儒家之道,為權力所左右。災異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國古代學術面對集權政治的尷尬處境。
陳侃理 ·政治理論 ·29.5萬字
本書由具有豐富為政經驗的領導干部撰寫高水平的文章集結而成,從為政的各個方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為政經驗、實踐案例,有利于年輕從政者開闊視野、汲取有益的經驗,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做個好干部》編委會 ·中共 ·14.7萬字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許可程序暫行規定》于2019年7月30日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19年第11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該單行本為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為加強法制宣傳,迅速普及法律知識,服務于我國民主法制建設而出版的系列單行本之一。法條內容準確無誤,文本格式規范合理,并附加《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將同類法律、法規合并增加了可讀性與實用性。
本書編寫組 ·公共管理 ·2.1萬字
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源遠流長——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源流關系研究》以經典文本解讀為基礎,從社會主義論、執政黨學說和發展理論三個維度展開,對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源流關系做出學理研究,指出二者之間有源有流、流自源出、源遠流長的關系。開卷而知源流,本書對于讀者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根植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的當代科學社會主義,析疑解惑,堅定“四個自信”,都有助益。
孫代堯等 ·政治理論 ·25.8萬字
本書較為系統地考察了近代以來日本選舉政治中政治家后援會的發展軌跡。實地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比較不同政黨政治家后援會的運作情況,探討了后援會對日本政黨政治的影響。在從政治、經濟角度探討政治家后援會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重點對政治家后援會這一政治現象背后的文化因素進行了探討,從政黨發展、國家政治兩個維度對政治家后援會的影響進行了評價。
朱曉琦 ·世界政治 ·12.1萬字
本書是社科院重大課題A類項目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思想源頭——《馬恩全集》MEGA研究的最終成果之一.該課題已申報院創新工程出版補貼。本課題研究以《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1、MEGA2)和《馬恩全集》中文新版為基本研究對象,對《馬恩全集》(MEGA版)的形成歷史、對馬恩文本在中國的傳播(翻譯、出版)歷史進行了梳理。并且以馬恩文本(原文版、中文版)為基礎,對馬恩思想發展歷程、核心內容、基本精神進行了深入、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本書人們閱讀和理解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提供了原文獻資料,借助于這一機遇,以馬克思的原文本為基礎,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前《資本論》的發展歷程和研究思路進行了研究。并且結合當下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提出的挑戰,和當今社會現實的新發展,對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核心概念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深入的發掘。
李銳 ·馬克思 ·24萬字
本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40年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圍繞中國改革的本質、目標、方法、戰略及路徑等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的邏輯論證,回答中國當代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革、改革什么、動力和共識何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如何結合、改革為什么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等問題。該書實質上是一本深度論述改革哲學的理論著作,具有較高思想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陳培永 ·中國政治 ·7.1萬字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速度和水平快速增長與提高。工業化、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居住,新的社會關系在城市中產生,社會內部以及社會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也發生著變化,大量社會矛盾出現,包括征地、拆遷、入學、勞資等糾紛。要解決這些量大面廣的糾紛,必然耗費政府的治理成本,影響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書通過對城市化推進過程中的空間生產、矛盾來源、治理模式等的探討,包括對農民集中居住、公共安全糾紛處置、醫療糾紛、司法救濟制度等的分析,研究城市化過程中為什么會出現社會不穩定因素,國家應當如何在微觀層面上強化制度建設,提升社會秩序的治理能力。本書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一是在宏觀上提倡通過國家制度和能力建設,作為城市治理社會矛盾的基礎性工作;二是在微觀上提倡社會參與治理,避免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從而改善治理績效;三是國家在社會穩定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因地制宜的辦法,不宜搞“一刀切”。
謝岳 ·中國政治 ·15.5萬字
北愛爾蘭邊界問題是使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的關鍵因素。但是,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并未隨著英國正式脫歐而順利解決,反而在后脫歐時代繼續發酵,成為困擾英國央地關系(倫敦—貝爾法斯特)、英歐關系、英愛關系和英美關系的一個重大問題。本書有如下三個研究問題:北愛爾蘭邊界問題緣何如此復雜?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如何影響英國脫歐談判進程?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在后脫歐時代如何影響北愛爾蘭政治前景、經濟前景和統一前景?為了解答這三個問題,本書采用了多重分析視角,不僅兼顧歷史分析與時政分析,而且從政黨政治、國際貿易和國際關系視角全面分析了北愛爾蘭邊界問題的政治影響、經濟影響、外交影響和安全影響。
徐瑞珂 盧昱林 ·世界政治 ·20.6萬字
1914—1929年是中國近代政黨發生轉型的重要階段。歐美式政黨政治盡管在現實中破產,但其理論的宣揚不絕如縷。組建中華革命黨,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中國國民黨,孫中山前后付出了十年的艱辛,探索適合中國革命特點的革命政黨建設模式。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便以支部的身份加入了國產國際,但共產黨人也一直在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黨道路,并有了初步的成就。青年黨亦以革命政黨自詡,有自己獨特的政治主張和政黨觀點。其間,黨際關系的復雜性使中國政黨理論內容較之前一階段更為豐富多彩。
楊德山 ·中國政治 ·46.1萬字
本書系精選作者在國際關系和中國外交等研究領域的14篇重要論文編纂而成。其中有對歐洲一體化以及中歐關系的梳理和深思,有對國際體系與中國外交變化的體察和把握,也有對國際關系“實踐理論”的探究,致力于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實踐的有機融合和創新。從歐洲安全到中國外交,世界與中國,起點與終點,書中凝結了朱立群教授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軌跡,打開了一個求真與創新的學術和思想空間。
朱立群 ·國際關系 ·17.6萬字
本書為以書代刊物《政治哲學論叢》的第一本。政治哲學研究在中國的興起是從探討政治哲學概念的含義開始的。對于何為政治哲學,在我國學者中存在種種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對政治哲學的界定是基于政治學,一些學者的界定是基于哲學,還有一些學者是基于馬克思主義。此外,即使基于同一學科,人們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例如,在基于哲學的界定中,一些學者依據的是施特勞斯的論述,另一些學者依據的羅爾斯的論述。本書將全面展示我國學者在這一問題上各種不同看法和爭論。
段忠橋 ·政治理論 ·27.9萬字
本書是一名殘疾博士結合自身生命體驗,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指導,力圖通過內因與外因的良性結合,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孩子能夠不斷提升素質,增強自食其力的能力,在社會、家庭和殘疾人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最大程度地走出殘疾,共圓美好生活的夢想。中國目前有各類殘疾人8500多萬,涉及2.4億多家庭人口,在中國全面小康的船隊中,這是拖在最后面的一艘船,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書稿是作者多年來切身體驗和潛心研究的結果,目前國內從社會、家庭和個體“三位一體”系統論述殘疾人成長成才的著作甚少。
張九童 ·公共管理 ·2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