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基因機器》中,獲獎記者邦妮·羅徹曼以故事形式、情真意切地深入探究了以上這些熱點難題。她從攜帶者篩查到基因組測序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產前、產后測試出發,引導我們認識了基因技術是如何影響醫藥研究、生物倫理、醫療保健以及塑造家庭的因素的,同時敏銳地全方位探討了在基因組測序和干預時代,分享和解讀個體基因信息對醫療、生育以及社會結構的影響。本書是其摘要總結,為你快速梳理原書脈絡,掌握關鍵內容。
利民·鄧 ·生物科學 ·1.9萬字
本書記錄了嚙齒動物調查研究的生物學基礎、寧夏嚙齒動物的分類、寧夏森林與草原嚙齒動物區系及動物地理區劃、嚙齒動物取食危害特性與分類治理策略及方法,后附寧夏嚙齒類動物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學名索引。
韓崇選 石建寧 曹川健 南小寧主編 ·生物科學 ·30.6萬字
《蘭科植物的受精》是達爾文繼《物種起源》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862年,15年后(1877年)出版第二版,本中譯本是根據第二版譯出的。在本書中描述了許多蘭花與昆蟲精巧的傳粉系統,他認為自然選擇作用使花的構造適合異花受精,這為他的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17.2萬字
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ω-3PUFA)的研究近來廣受關注,常見的ω-3類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十八碳三烯酸(ALA)。其中DHA/EPA來源于深海魚油或藻類,ALA來源于特定的植物油脂(如亞麻籽油、紫蘇油等)。ω-3PUFA對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作用,對神經系統和大腦功能也具有有益作用,其機制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書重點圍繞ω-3PUFA對大腦功能的影響,梳理該領域近年取得的重要進展與研究思路,內容包括:ω-3PUFA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大腦功能的影響差異、抗氧化與抗炎的作用機制、對神經細胞及突觸傳遞功能的影響機制、對細胞內質網應激與細胞凋亡的調節作用與機制等。希望本書能為該領域研究工作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劉志國 劉烈炬 ·生物科學 ·8.6萬字
本著作由2014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資金、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360603)共同資助出版。著作從藥材的種質資源分布與生理學特征、人工栽培與田間規范化種植、藥物活性成分檢測提取與分離鑒定、生物活性與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與產業化開發等多個方面對生長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黃土高原秦嶺東南部,兩年或多年生草本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做了一系列全面、深入及系統的論述。將為我國西北地區特色野生藥用植物紅茂草資源的進一步研究與利用,提供系統的參考。書中絕大部分內容是作者及課題組多年來在紅茂草藥物研究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參考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在紅茂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及論文,全書分為五篇十四章內容。在編撰過程中,得到了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余四九教授和蘭州大學王勤教授的悉心指導,序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師彥平研究員撰寫,甘肅農業大學趙海福碩士參與了本著作部分章節的編寫及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筆者水平的局限,在編撰過程中難免出現疏漏及不足,敬請批評指正。
趙強 王庭璞 索有瑞 ·生物科學 ·34.7萬字
《奇妙的生命》這個書名表達了作者的雙重驚奇——生物自身的美麗和因它們而起的新生命觀。伯吉斯頁巖里軟體動物化石那奇異而美妙的生命群像揭開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后的全新世界,是對整個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新解讀,同時還將歷史的偶然性這一重大主題與科學緊密結合在了一起,證明了歷史上明顯微不足道的事情具有可怕的力量。它終向我們揭示:生命的歷史只是偶然性的產物。作為一名世界的生物學家,作者展示了達爾文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對它進行了理性、辯證的解釋和批判。古爾德幽默的文風與嚴密的科學邏輯相得益彰。本書英文版剛出版即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圖書獎和英國隆普蘭克獎,在自然科學類圖上排行榜位居首位,成為全球超過一百萬冊的五星級書。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26.3萬字
本書收錄了800多種公園、街道、郊外、田野和山區常見的、有藥用或食用價值及有毒的野花,按照花的顏色及花的特征分類,為便于讀者快速識別各種野花,以花的局部特征圖為目錄。文字內容包括各種野花的科屬、識別、藥用、食用及毒性等知識,并配有植株、花、果、葉等形態特征圖。該書適合植物學專業、植保專業、中醫藥專業人士及植物愛好者、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楊輝霞 岳桂華 于愛華 ·生物科學 ·17.7萬字
該書是一本講述花草的博物學圖書。作者本人有著幾十年的植物搜集、分類、攝影和研究的經歷,該書精心挑選了作者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一方面介紹植物學的有趣知識,另一方面滲透了他對博物學與實驗科學分野的反思。博物學是一種普通人都可以參與,而且和人的生活與快樂緊密聯系的一種知識,和只有專家才能參與,并且跟生活世界切斷了紐帶的實驗科學是極其不同的。作者在本書中通過生動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喚起了一個生氣勃勃與人相親相近的自然世界。
劉華杰 ·生物科學 ·17.5萬字
《中國植物志》第27卷(1979)中的唐松草屬收載了67種,英文版FloraofChina(2001)的唐松草屬收載了76種。至今我國唐松草屬的種已經增至98種,急需進行修訂,此即為編寫《中國唐松草屬植物》的主要目的。本書作者王文采院士對中國唐松草屬的演化和分類方面的新貢獻,與過去德國專家Prantl(1887)、美國專家B.Boivin(1994),和日本專家M.Tamura(1995)關于此屬的演化、分類上的觀點、方法都有不相同。著名植物科學畫家孫英寶先生為本書繪制了101幅精準的圖版(其中對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圖),這在國內植物學著作中是罕見的。并且王文采先生為每一種編寫了中名,拉丁學名,文獻引證,中、英文的形態描述,地理分布,生長環境、經濟用途等介紹。本書研究了唐松草屬的重要形態特征及其演化趨勢,理清了唐松草屬中原始種、原始群和進化群之間的關系。可充分幫助中外讀者了解此屬植物間的親緣關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對此屬植物的鑒定,是對中國植物學基礎研究領域的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補充和完善。正因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
王文采 ·生物科學 ·16.3萬字
《物種起源(英文版)》查爾斯·達爾文重點闡述和論證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漸演變而來的進化論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將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顛覆了自然歷史的基礎學說。它不僅使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也讓人們知道生命和物種來源于大自然。同時,它為社會哲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獨特的思維空間,為現代生物科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英)查爾斯·達爾文 ·生物科學 ·14.7萬字
《阿拉善地區昆蟲》系首次對阿拉善地區的昆蟲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鑒定、識別、歸類。內容包括阿拉善全盟的主要和次要害蟲、天敵昆蟲、資源昆蟲的種類及分布、昆蟲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益蟲的保護和利用等,包含阿拉善全盟分布的昆蟲綱25目210科144亞科2186種。
牛春花 ·生物科學 ·21.9萬字
可裝裱的中國博物藝術》包含32幅原作復刻版畫作和一本精美的圖書,如同為讀者舉辦了一場“18世紀至19世紀中國博物藝術展覽”,書中不僅讓讀者欣賞到了只有在博物館里才能看到的珍貴藝術繪畫藏品,而且還為讀者講述了:那個時期身處中國的歐洲人、歐洲對中國的科學興趣在其博物學中的重要地位、藝術中的博物學、身處中國的博物學家等精彩內容。
(英)朱迪斯·瑪吉 ·生物科學 ·1.7萬字
《火烈鳥的微笑》強調了地球四十億年的生命歷程中,演化的隨意性和不可預知性。作為一名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作者展示了達爾文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對它進行了理性、辯證的解釋和批判。作者研究自然規律,還對生命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思索——人類是什么時候和怎樣出現的?世界上令人目不睱接的萬千物種是怎樣演化的?人類和其他生物有什么關系?思考生命起源問題帶給人們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聯想。古爾德幽默的文風與嚴密的科學邏輯相得益彰。他明白時代會給思想帶上枷鎖,所以他能夠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觀點,并指出其利弊。同時,通過嚴謹的實地調查和數據整理,他從自然界的規律中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合理之處,并由此說明了我們該如何看待時代的演化,以及對待差異應該更為寬容的合理性與重要性。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與生俱來的風趣,使他所寫的書生動而有趣。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20.5萬字
本書利用在國家植物園觀測獲得的100余種植物的第一手物候觀測資料,編制了涵蓋114種1130個物候現象的植物物候日歷,劃分了國家植物園的12個物候季節,闡述了各季節內的植物形態、色彩和韻律美特征,并進行了植物物候現象發生日期的模擬與預測研究,兼顧學術性和科學普及性,可作為植物物候探索、觀察與賞析的指南。
陳效逑 ·生物科學 ·9萬字
森林是昆蟲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棲息地,是維持昆蟲多樣性的重要保障。但隨著天然林被砍伐、大量種植人工林造成了森林植被種類組成和森林景觀格局的改變,森林結構的變化對林下昆蟲種類、分布和功能產生了什么的影響?為此,本書在毀林率最高的溫帶地區內(北京百花山自然保護區、河北省承德市豐寧壩上地區、河北省平泉市遼河源自然保護區、遼寧省橫跨義縣和北鎮市的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自然保護區、遼寧省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黑龍江省海林市張廣才嶺原始林保護區和黑龍江省尚志市帽兒山老爺嶺地區)開展調查植被和步甲的調查,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溫帶森林步甲多樣性變化及影響因素。本書共7章: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了生物多樣性現狀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第二章介紹了昆蟲的重要性和研究現狀,以及跨類群的一致性和本書的替代類群;第三章介紹了目前我國溫帶森林步甲多樣性的研究現狀和不足,并闡述了本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第四章介紹了本書包括的研究地區概況和研究方法;第五、六、七章分別開展了森林植被種類組成、森林氣候特征和森林景觀格局對步甲多樣性的影響;附錄包括動植物樣本調查采集到的植被和步甲的種、屬、科名,以及采集地和經緯度信息名錄。
孫曉杰 ·生物科學 ·9.3萬字
本書以筆者前期研究為基礎,系統闡述了鐵營養與缺乏、鐵營養強化措施和鐵生物有效性評價等內容,并利用當前國內外廣泛認可的腸道細胞模型對大部分鐵強化劑和主要食物鐵源進行了生物有效性評價。本書對當前鐵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并對指導人們合理選擇鐵補充形式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何萬領 李曉麗 ·生物科學 ·10萬字
本書是房龍的成名作,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寫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歷史巨著。在書中,作者保持了一貫的輕松平易的風格,從人性的角度來描述歷史,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艱深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揭示人類的智慧。由人類的起源講起,房龍在本書中講述了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源起、希臘與羅馬時代的輝煌,沿著宗教興起的線索講述到中世紀社會的發展和演變,從城市的興起、文藝復興講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國的革命,一直到近代,為讀者展示了人類歷史的浩蕩長卷。書中有宏大而流暢的“大歷史”敘述,也有微妙精彩的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細節描寫,因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把這本書當做最好的通史類入門書。
房龍 ·生物科學 ·10.3萬字
通過梳理記載的類人猿自然歷史,發現各類人猿之間,以及其與人類之間存在相似性,由此,發出人類從何而來的疑問。緊接著,利用胚胎學成果和“人類——大猩猩”解剖結構比較,推論出“人猿同祖”的結論,并借助古人類化石比較,試圖尋找到人類與猿類最接近的化石證據。以進化論為視角,使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類起源。當然,本書同樣強調,即便如此,“文明人與獸類之間”仍有巨大差異……
(英)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生物科學 ·12.3萬字
《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以滇東南地區特色花卉——硬葉兜蘭的資源保護為目的,翔實地記錄了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的歷史和資源分布現狀,并調查了該地區少數民族對其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從保護生物學的角度開展了硬葉兜蘭群落樣方清查,分析其分布群落特點。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種群的保護開展了不同區域種群表型和DNA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的分析,結合當前國內外蘭科植物的保護現狀,對當前該地區人為干擾對該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影響進行初步評估。全書由兜蘭資源組成、硬葉兜蘭的葉解剖形態和花形態、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分布與生境、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種群的遺傳變異、瀕危蘭科植物的保護、蘭的植物文化和開發利用幾部分組成。《滇東南地區硬葉兜蘭多樣性與保護》可作為高等院校園藝、園林、林學、農學、植物保護、植物學等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科研、管理、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李宗艷 郭榮 ·生物科學 ·9.3萬字
對于人性的本質,丹尼爾·夏克特對人性的本質充滿著敏銳而詩意的洞察。在這本內容既嚴肅深沉又不失輕快的著作中,他對當前記憶研究的成果做了富有力量和原創的綜述,引發了人們對于記憶力脆弱性質的深刻共鳴。《探尋記憶的蹤跡》一書細致地探討了記憶的每一個方面:疾病如何弱化甚至抹除各種形式的記憶;內隱記憶如何在遠離意識的水平之下讓我們有某些所感、所言和所行;記憶如何通過文化和藝術的作用得到傳播和轉化;記憶(以及我們自身)如何通過經驗得以建構,并在一生中持續重建。
(美)丹尼爾·夏克特 ·生物科學 ·2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