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的才女們
最新章節
- 第56章 說點真心話
- 第55章 熱愛地質事業如癡如醉
- 第54章 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首席科學家
- 第53章 揭示青藏高原形成的奧秘
- 第52章 在我國進行大陸動力學研究的倡導者和最早實施者
- 第51章 笑靨人生
第1章 前言
中國婦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地參與社會活動,她們的人生價值目標,在推動社會進步、歷史發展中得到實現。并且由于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婦女的價值目標也由體力型轉向智力型,越來越多的婦女成為教育、科技、醫務、管理等行業的優秀人才,其中有一批是教授、學者,還有的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她們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她們是事業的強者,生活的主人,達到了生活與事業近乎完美的統一,做出了一流的業績,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貢獻了聰明和才智。正如北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史學家、文學家陳衡哲指出的:“婦女們如能與男子們爭到真正的平等,根本上尚以自己的智識的解放,能力的修養,及人格的提高為最重要。”“得不得平等的待遇,是一種占有的心理,而能不能為國家與社會盡力的自責,乃是一種創造的心理。占有的心理常常要和別的占有的心理發生沖突,故它就很容易變為一種破壞的力量;只有創造的心理,可以保持它的永久純潔,永久有建設的力量與成就。”而“女子解放的真諦,在志愿的吃苦而不在淺薄的享樂,在給予而不在受取,在自我的上進而不在他人的優待。簡單說來,即是在心理與人格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
北京大學由于歷史的原因,開創了中國近代史上多個第一,占有重要地位。百余年來,北京大學以其卓越的成就為海內外所注目。其中北京大學眾多的女學者們的貢獻和成就尤為難能可貴。為了展示北大女學者們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探索創新,追求真理,為而不爭,奉獻社會的感人學行和驕人的業績,為了學習繼承她們為人、為學的優良傳統并發揚光大,我們編寫了《北大的才女們》與讀者朋友共同學習。由于過去對女學者的關注較少,所以讀者在本書中將會看到不少鮮為人知的材料,她們都有著“第一”的紀錄,她們都是各學科的巾幗精英,有著不同凡響的經歷與成就,是各自領域“打天下的人”。
她們當中有中國最早創作白話小說的女作家、新文學運動的第一位女詩人、中國科學社早期唯一的女社員、中國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有不要嫁妝要讀書,生前為民族、身后為國家,在中國詩歌史、文學史、戲劇史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馮沅君教授;有身患殘疾被醫生預言活不到十五歲,用“借來的生命”廣施仁愛,一生為中西文化搭橋,用人格魅力和廣博學識傾倒美國聽眾,曾兩次作為貴賓被邀請參加美國國宴,受到羅斯福總統及夫人贊譽的嚴倚云教授;有以高科技成果占有當今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市場,總是面帶微笑的石青云院士;有在海浪與風暴中搏擊,親自潛入大西洋216米進行海底調查的“中國第一個用深潛器從事海底地質調查的科學家”王穎院士;《荒原》的第一位中譯者趙蘿蕤教授,于斗室之中忍著病痛,孤身一人在貝多芬的《田園》、《月光》、《命運》、《合唱》等陪伴下,懷著對惠特曼崇尚民主、個性自由的理解,歷經十二寒暑譯就76萬多字的《草葉集》;而得到她的學生許智宏院士等的特別壽禮祝福的曹宗巽教授,是中國植物生殖生理研究的先驅,她總是笑聲朗朗,風情別樣……
在世界經濟、科技等各領域競爭激烈的今天,在廣大女性深入廣泛參與社會變革的今天,讀一讀她們或跋山入海、或廣施仁愛、或師生同樂、或輝耀域外的故事,我們會心胸豁然,受益良多。
本書圖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時間跨度近百年。我們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才女們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更能深切地感受她們對現代科學不懈的探索精神……
郭建榮
2007年10月29日
于北京大學校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