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王曉磊作品,窮盡武則天所有現存史料力作!攀上權力巔峰的一代女皇,以82歲終養天年,留下無字豐碑,任后人評說。如果命運不肯創造一個偉大的武則天,偉大的武則天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命運。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武則天的每一次危機,都是她成為女皇的基石。武則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邊緣,而她贏得了每一次決斗。
王曉磊 ·中國史 ·36.7萬字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是實行中央集權Z徹底的朝代之一。丞相之位被廢除,權分六部,由皇帝統一管制,發展錦衣衛,又任用司禮太監,后設立東西廠,終致緹騎四出,天下騷然……明代皇帝為何對特務深信不疑?錦衣緹騎手握多少權力?司禮監為何被稱為“真宰相”?宮墻之內,四野之外,大小特務如何上下其手?特務與特務、特務與皇帝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糾葛?在朱明王朝的覆滅中,這些特務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書匯聚滴信史,全方位呈現明代特務挾勢弄權、翻云覆雨之情狀,帶你探究以帝王為首的統治階級對人民行政治壓迫的全貌,從細節處追溯明朝覆滅的真相。
丁易 ·中國史 ·36.6萬字
《呂著中國通史》視野宏闊,是一部有見、有識的講述中國大歷史的典范之作。本書在體例上頗有創制:上冊主講文化史,以18個門類系統介紹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下冊主講政治史,按時代順序講述歷代政治大事,理亂興亡。既使社會經濟文化成為通史,也使政治軍事成為通史,幫助讀者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鳥瞰中國歷史,是學習中國歷史不可多得的通史專著。
呂思勉 ·中國史 ·36.4萬字
本書從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這一深具典型意義的史學機構切入,探討“十七年”間(1949~1966)史學發展的具體狀況。近代史所與延安史學機構一脈相承,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國家級史學機構,在海內外有深廣的影響力。本書著力挖掘相關史料,超越單純的史學文本研究,重返當時的時空語境,梳理近代史所的淵源脈絡,將學人之“學”與其“行”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呈現學人在政治與學術之間的實際作為,展示“十七年”間史學發展豐富與復雜的形態,在此基礎上察其得失之所由。
趙慶云 ·中國史 ·33.2萬字
一部讓毛澤東讀了17遍的枕邊書!解讀歷史得與失的史學巨著,縱論上下千年的治亂與興衰!體悟封建王朝的更迭與輪替,品味風云人物的交錯與變幻!
司馬光著 文佩譯釋 ·中國史 ·24.7萬字
《起來:<風云兒女>電影攝制與<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歷程紀實》主要講述了電影《風云兒女》攝制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過程,以紀實文學的創作方式記錄了艱難歲月中主創人員歷盡千辛萬苦進行拍攝和創作的故事。作者從聶耳、田漢、司徒慧敏等相關人物事跡展開描寫,巧妙地將人物線與拍攝前后內容進行串連,大量引用日記、報刊、檔案、回憶文章、傳記等歷史資料,對歷史事實進行了精彩細致的描寫,力求最大限度地客觀還原歷史的真實性,全景式展現了電影攝制和歌曲創作的過程,反映出當時背景下上海左翼文藝工作者反抗侵略、保衛祖國的熱血與決心。
吳海勇 ·中國史 ·22.8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公元304—439年之間的歷史故事。先后出現的政權有成漢、漢趙、后趙、前涼、前燕。漢趙作為始亂中原者,終被后趙取代。后趙雄居中原,勢力最強;成漢固守巴蜀,前涼在河西走廊,前燕在東北遼東。在這一時期,后趙的石勒當為第一雄主,石虎雖然兇暴,但仍能維持后趙的霸主地位;成漢的李雄、前涼的張駿、前燕的慕容皝都是一方英雄人物,但終未能稱霸天下。在這段硝煙彌漫的歲月里,群雄迭起,逐鹿中原,留下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王平客 ·中國史 ·36.7萬字
劉向編著的《戰國策》是漢人劉向根據戰國時期縱橫家著作編輯而成的一部獨特的國別史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西漢)劉向 ·中國史 ·47.7萬字
明清時期是我國書院發展的鼎盛階段,也是其變革和改制時期,其原因和這一時期士大夫的動向密切相關,因此,研究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的互動關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闕如。因此,本項目選題具有較高的原創價值。本項目對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統的論述,并且探討了明清時期朝廷和地方社會的關系,中央集權的演變軌跡以及社會變革時期士大夫階層的動向,這些均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書稿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士大夫的歷史、書院的歷史、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的變遷進行簡述。第二部分對明朝以前的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進行回顧,旨在揭示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的互動是歷史發展的延續和必然。第三部分是研究明清時期士大夫對書院發展的作用,主要從創辦修繕書院、捐俸捐廉、籌措經費、參與書院管理、營造書院文化氛圍和推動書院改革改制等方面展開論述。第四部分是探討明清時期書院對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包括為士大夫培養后備人才、士大夫價值觀形成等方面。最后是結語與思考,是對項目研究成果的總結。
趙連穩 ·中國史 ·25.7萬字
《中國簡史》是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撰寫的一部通俗中國通史。全書分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六篇,敘述了中國自上古時代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地理、社會與文化等作了全面、簡明的敘述與梳理,篇篇短小精干、文字平實易懂,條理清晰,見解新穎獨到,被譽為民國至今耐讀的中國通史入門讀物。
呂思勉 ·中國史 ·23.1萬字
本書是復旦大學明史研究專家樊樹志先生“重寫晚明史”系列的收官之作,也是樊樹志先生積六十余年研究之功,對晚明歷史高屋建瓴的總論。本書分六章,從明朝對外制度、全球貿易及明代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以宏闊的全球史視野進行研究和論述,對中國大歷史的變遷發展提出了新的見解——晚明大變局是中國歷史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晚清以后中國社會發生顛覆性大變局的思想和文化潛源。“重寫晚明史”系列共五種:《新政與盛世》《朝廷與黨爭》《內憂與外患》《王朝的末路》《晚明大變局》。
樊樹志 ·中國史 ·35.5萬字
“明學”作為“宋學”的繼承者,并稱“宋明理學”。明代的土大夫理應屬于隋唐以后新型的士大夫,然就明代士大夫極度追求“清議”,且具個性解放的特點來說,其精神世界則又是六朝士大夫的直接繼承者。本書從君子、小人之辨,出處、仕隱的困惑,忠孝節義的兩難困境,生與死的抉擇,雅俗之辨及其互動等多個視角,通過思想與社會交互為用的研究方法,亦即歷史與社會的脈絡中去闡釋明代士大夫的知識與行動。這無疑與以往的研究過于偏向“觀念史”不同,而是希望在政治史、教育史、地域研究等領域的相互關聯之下,重新詮釋明代思想史的實際動態。這是一種精神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土大夫的精神與政治、社會之間的關系。
陳寶良 ·中國史 ·48.3萬字
梁啟超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歷史事件的參與者,又是記述者和闡釋者:無論是清末新政、民初憲政等政治大事,還是晚清學術傳承等文化思想進程。本書從梁啟超三種關鍵的清學史著述(即《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以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的第八章《近世之學術》)入手,還原梁氏前后敘述的不同語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學"運動中的角色,將梁氏及譚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學"言論加以歷史的解析,呈現出一個逐漸生成和變化著的過程。
張勇 ·中國史 ·20.9萬字
呂思勉編著的《兩晉南北朝史》一共四冊,集中闡述了兩晉的政治形勢、南北朝朝代的更迭以及這一時期的社會組織、人民生活、文化、學術和宗教。呂公以嚴謹之精神、專業之筆觸、高尚之情懷將兩晉南北朝史娓娓道來,旁征博引,一氣呵成。個中滋味,令人掩卷深思。稱其為斷代史中的之作、精品之作絕不為過。
呂思勉 ·中國史 ·32.6萬字
《哈佛中國史2·分裂的帝國:南北朝》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二卷。作者陸威儀認為,“南北朝”這一名稱盡管反映了這個時期政治分裂的事實,但它同樣表明中華文化領域的擴張和多樣化,并將其視為帝制中國歷史上極具開創性的、劃時代的時期。
(加)卜正民主編 (美)陸威儀著 ·中國史 ·22.2萬字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上迄秦漢,下至民國,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全面敘述中國歷史的通俗演義。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秉承“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的理念,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本書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的《清史演義(下)》。本書講述從“第五十一回林制軍慷慨視師琦中堂昏庸誤國”到“第一百回舉總統孫文就職遜帝位清祚告終”的歷史。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又開始走向下坡路。西洋異族船堅炮利,屢犯國門,泱泱大國今天割地、明天賠款;國內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累得清朝君臣顧此失彼,國勢也漸漸衰退下去。直至武昌發難,各省響應,竟把大清朝生生地推翻了……
蔡東藩 ·中國史 ·30.7萬字
重構“四類分子”的人生遭遇,看政治社會生態如何影響普通人的命運!本書關注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邊緣人”群體,他們很普通,人數很多,經歷大多坎坷而復雜。楊奎松教授以八個出身、地域、職業、經歷各不相同的“問題人物”為個案,重構他們的個人遭遇,從最貼近的距離,觀察和體驗那個時代的政治生態對普通人的影響。
楊奎松 ·中國史 ·20.1萬字
本書以宋代的奏對活動為切入點,分析宋代君臣之間信息交流的途徑,以及制定決策的方式。并以此為基礎,對宋代皇權政治做了重新審視。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側重分析皇帝與除宰輔之外的臣僚,是如何通過奏對,進行信息交流的。下篇重點分析皇帝與宰輔大臣如何經由面對面討論,對已經獲得的信息加以處理,最終做出決策。作者著眼于權力的運行實態,力求結合宏觀論述與微觀研究,將宋代皇權放到立體的歷史場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復雜微妙的特性。
王化雨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系2016年元月天津“元明江南社會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元、明前期的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最終成果之一。研討會論文所聚焦的元、明江南重要問題包括:元至明前期江南政策與社會發展比較、元明戶籍制度演變、衛所軍戶制與江南社會結構、訴訟刑法、江南科舉、地方士大夫政治與文化生活、市鎮起源與空間結構、海商、海禁與海防等。輯入該書時,又將上述問題分為“元明江南政治及軍制”、“元明江南戶籍賦役與經濟史”、“元明江南科舉、士人及宗教文化”、“元明富民、家族及風俗”和“海商、海禁與海防”等五編。該書是元史學者和明史學者聚集一堂,打破王朝界限,首次貫通性考察13世紀后期至16世紀江南問題的成功嘗試。它在中日學界熱切關注“唐宋變革”及部分歐美學者矚目“宋元明過渡”之外,提出了若干富于啟迪意義的見解,堪稱深化中近古歷史發展認識的有益探索。
李治安主編 ·中國史 ·48.9萬字
秦朝末年,作為反秦起義軍的兩股重要力量,劉邦和項羽不約而同地登上了歷史舞臺,經過數年的較量,劉邦在眾多文臣武將的幫助下,終于贏得了勝利。本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楚漢相爭中的各個人物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大批古代治國能人紛紛登臺,項羽和劉邦自不必說,韓信、張良、蕭何等人物都由此而名垂千古。以史為鑒,將歷史照進現實。我們通過本書可以輕松地抓住歷史的主要脈絡,愉悅地體驗歷史故事,建立正確的歷史觀,過好當下的生活。
歷史不是僵尸 ·中國史 ·2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