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通俗說史”新銳作家鳳城杜哥《晚清危亡錄》系列作品第一部。作者以調侃的口吻敘述晚清鴉片戰爭前后歷史,語言詼諧,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國商船船長洪仁輝進京告御狀為切入點,一步步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深層原因。以戰爭進程線、主要事件為面,人物表現為點,立體敘述鴉片戰爭過程。戰后,重點闡釋《南京條約》及相關條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揭示中國近代史走向的深層原因,啟迪讀者思考。
鳳城杜哥 ·隨筆 ·19.7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從一九四四年至今,在各處發表過的26篇文章,包括《拉班追擊戰》、《8月14日》、《新臘戍之役》、《憶田漢》、《闕漢騫和他的部下》、《摩天樓下的芻議》、《怎樣讀歷史》、《從綠眼睛的女人說起》、《重游劍橋》、《沙卡洛夫》、《薩達姆》等。
黃仁宇 ·隨筆 ·15.7萬字
本書是著名作家、評論家李敬澤的歷史隨筆集。五十三篇隨筆,五十三次遇見,走進《左傳》《史記》《詩經》《論語》,在春秋時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結識古時那些龐大的靈魂。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鈍的人、荒謬的人,慷慨如長風的人、狹小如針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確定的遠方的人,舍生取義的人,在苦厄中向著心之所善的人……他們是人,和我們一樣。他們是神,是我們心中的星辰,照出我們的幽暗和明亮。
李敬澤 ·隨筆 ·9.1萬字
我從小學相聲、學評書,后來又唱戲,一路走下來呢,好多觀眾聊天兒都提到,覺得演員學問大,尤其是說書的,前三皇后五帝,談古論今,什么都知道。——嗨,其實您不了解我們的工作特性,您甭看打從開天辟地能說到計劃生育,給您說得一愣一愣的,我們這都是“記問之學”,就是一輩輩口傳心授下來的。有朋友問了,評書里的那些人物,歷史上真有這樣一個人嗎?嗨,這玩意兒您別往心里去。每一位說書的先生,他所說的《隋唐》都是他獨家的《隋唐》。有的說書先生把“羅士信”跟“羅成”說成是一個人,說他是小白臉兒;有的先生呢,說羅士信就是個傻子。非把歷史跟評書往一塊兒扭,您還上班不上班?還干點兒別的不干?
郭德綱 ·隨筆 ·7萬字
歷史,注定要重啟絲綢之路,這是人類的命運之行。但這條古道已然被風沙掩埋,于是,在今天,重新發現絲綢之路就成為首要之務。著名作家和文化學者徐兆壽帶著他的團隊,率先踏上這條茫茫古道,為人類重新講述一個個古道上的傳奇故事。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張騫如何鑿空西域、蘇武怎樣杖節牧羊、班超何以縱馬天山……在中華民族壯闊的歷史長河中,這些使者用他們的精神和英雄氣魄攻下了一個個歷史的關隘。
徐兆壽 金西源 ·隨筆 ·9.8萬字
本書為吳晗代表作《歷史的鏡子》增補版。《歷史的鏡子》是吳晗自己編輯的第一本雜文集,1947年出版,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人物等諸多方面。作者擷取大量歷史細節,從多個角度、層面切入觀察,論述興衰得失,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系,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根除腐敗等眾多問題。本次出版增補了25萬字,增加了吳晗關于明代政治、古代軍事、古代經濟、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歷史人物的故事,不論是對國家的建設還是個人的成長,都很有啟發意義。
吳晗 ·隨筆 ·24.9萬字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經過數百年的曲折歷程,逐漸在西部壯大、崛起,成為西方霸主,進而統一六國。秦人曾八次遷都,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國都咸陽,進行了獲取空間、東向爭霸、戰略進取的艱苦努力。作者沿著秦人的遷徙軌跡,尋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線索,發現民間風俗和文化中殘留的秦人蹤跡,在對地理的尋訪、考察、辨析中,發現秦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統一六國的偶然與必然。
聶作平 ·隨筆 ·15.6萬字
雅爾塔會議是美英蘇三大國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關于制定戰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會議主要研究了戰后處置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合國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后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系”,對戰后世界影響巨大。斯特蒂紐斯作為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全程參與了會議,是重要的決策人之一,其回憶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價值。
(美)愛德華·賴利·斯特蒂紐斯 ·隨筆 ·16.9萬字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友朋之誼: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書信》收錄并評點了曾國藩與友人、同僚、下屬、親故之間的去信與復信共135則。在這些信件中,作為一位審讀長思的思想者,一位時事世道的觀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歷史參與者,曾氏既談及道德與道理,也談及參政治軍的實務,有諄諄教誨,也有坦誠的自剖,顯現了一位復雜人物的內心世界,其中不少箴言真理,也值得后世感悟和效仿。同時,這也是一份關于湘軍及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史料。
唐浩明 ·隨筆 ·15.2萬字
本書選擇20世紀最初三十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為關注點,考察這一時段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經歷和選擇,從中透視幾代留美學人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的思想和社會實踐軌跡。不僅僅關注教育史和中美文化關系史,更關注兩種文化交匯沖撞中蛻變出來的“現代”中國人如何組織留學生社團,呼應國內的憲政運動;重新定位知識階層與國家的關系;面對種族歧視;處理婚姻與愛情問題;“現代”的業余生活等,尤其對少有人關注的女留學生群體的經歷和思想進行了饒有興味的探究。立論基于大量第一手資料,使歷史鮮活可感。此次再版增加了一篇長文《四位留學前輩的故事》作為附錄,寫得動情入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孟治、章元善、鄒秉文、潘光旦四人乃至那一代留美學生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歷程。
(美)葉維麗 ·隨筆 ·22.2萬字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
唐浩明 ·隨筆 ·114萬字
曾國藩作品的價值不言而喻,但對今天的讀者來說,讀起來難度很大,因其卷帙浩繁,內容龐雜,文字也不是今天的白話文。為了讓今天的大眾讀者以一種平易的方式走近曾國藩,唐浩明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圖書。該系列圖書共六冊,分別是家書、奏折、日記、詩文、書信和語錄。每冊中,唐浩明精選出來一部分文字進行翻譯和評點,幫助讀者從近處了解曾國藩,了解晚晴時代,也由此感悟活生生的中國傳統文化。《修身之道: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是其中之一。本書作者從中挑選出二百余篇,分為悟道、修身、國事、家事、讀書、寫字、品鑒、夢境八大類。為保持一天日記的完整性,所挑選的日記整篇照錄,不再刪節。原文之前加以評點,給讀者提供一些幫助,以便對該篇日記有更好的理解。在每大類之前,作者也有一篇總評,意在為讀者充當引導。
唐浩明 ·隨筆 ·20.9萬字
“銀元時代的生活,講起來,真有一番滄桑史。”——陳存仁,作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名醫,陳存仁以個人親身經歷為線索,從細微處著筆,通過一個個故事,生動記述了上海由清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金融、貿易、醫藥、民情、風俗,描摹了他所接觸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遺聞軼事,上至文化界、商界、政界風云人物——章太炎、于右任、蔡元培、杜月笙、黃金榮、榮氏兄弟等,揭開這些奇人名流普通生活的一面;下至底層小民——小伙計、巡捕、妓女、“白相人”、里弄癟三、販夫走卒,各有做派,娓娓道來的筆下是大時代里小人物的命運浮沉。從柴米油鹽到十里洋場,陳存仁從一個市民的生活視角出發,以銀元流通為線索,串起老上海的經濟變遷;通過有趣甚至驚心動魄的掌故逸聞,細致刻畫了民國的人事風物,呈現出一個時代的悲歡離合;此外,作為一位儒醫,作者更在書中點滴記敘了傳統教育浸潤下的處世哲學、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理財方法,對今日年輕的讀者不失為一種親切的啟發與鼓勵。本書寫作風格平實、切近,充滿人情味;書內還收錄有120多張黑白老照片,帶你回到歷史現場,重返那個洋溢著明亮色彩的銀元時代。
陳存仁 ·隨筆 ·30.6萬字
盜墓賊人手一把的洛陽鏟有著怎樣神奇的功用?盜墓賊的必備行頭有哪些?中國盜墓史上出現過哪些盜墓狂人?盜墓重地北邙山是否還有未被盜掘過的陵墓?為了阻止盜墓賊的入侵,歷代官家富戶運用了哪些奇門怪招?藝高膽大的盜墓賊又身懷怎樣的絕技,竟得以穿越機關重重的地下迷宮?謎中有謎,案中有案,一代代官盜私盜各顯神通,一座座帝王將相陵墓在劫難逃,反盜墓與盜墓持續千年的博弈,卻終究跳不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歷史怪圈。瘋狂的盜墓賊無孔不入,瑰麗的古墓葬文明慘遭蠶食,離奇詭異的盜墓事件,驚心動魄的你爭我奪,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中國盜墓傳奇由此展開。
岳南 商成勇 許志龍 ·隨筆 ·20.8萬字
中國歷史上的二代權力更替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翻車”事故。它們或導致王朝直接覆滅,或影響了后代的歷史走向和格局。是這些二代統治者太傻或是過于精明,還是他們的一代沒有把后事安排好呢?又或是這背后有著不能說的秘密?本書挑選了幾個二代權力更替的典型,并以故事為主、論述為輔的形式,為你揭開二代權力更替為何總是“翻車”之謎……
沈賢亭 ·隨筆 ·9.1萬字
本套叢書按朝代排序,上至周朝,下至清代,歷經兩千多年,是一套中國歷代名人所著的經典家訓集成。本書正是這套叢書的開端,收集了周朝至南北朝時期諸多名人的各類家訓作品。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文人寒士;既有沙場名將,也有隱逸高士;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本書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名篇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
石孝義編著 ·隨筆 ·7.7萬字
名叫新橋的橋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巴士底獄先后關押過大文豪伏爾泰和薩德爵士。巴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竟然誕生在一座橋上。巴黎的源頭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島,而在楠泰爾市。埃菲爾鐵塔底下長眠的是2000年前和愷撒軍隊作戰的高盧將士。這些你萬萬想不到的歷史小八卦全都匯集在這本非典型性旅游手冊中。作者洛朗·多伊奇帶你乘地鐵,游小巷,發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巴黎。21個地鐵站,21個世紀,暢游古今巴黎!
(法)洛朗·多伊奇 ·隨筆 ·21.9萬字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展現了不同時代的中國男女風貌。本書從兩個性別角色入手,先對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進行分析,再到兩者現實的社會表現,進一步考察兩者關系的社會歷史演變。本著實證精神,這種考察并沒有止步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道德邊緣,而是呈現了兩性關系的完整圖景,其內容有助于人們尋求自身性別角色的歷史淵源。書中有述、有證、有觀點、有故事,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
易中天 ·隨筆 ·17.6萬字
本書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它以記述一個小人物生死與檔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7萬字
本書全新結集了當代文學史家、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彬彬近年發表的歷史人文散文新作,收錄《陳寶箴的喉骨》《陳寅恪對中醫的看法》《胡適的美國大使當得怎么樣》《費城的鐘聲》《抗戰時期蔣介石的一種內憂》等十篇作品。文章以斜刺而來的小角度剖解歷史,在邊緣處看天下,在風云中論短長。王彬彬古今中外天上人間,道人所未道,無所不能欄桿拍遍。所寫看似閑情逸事甚或街巷八卦,卻關乎驚天之變。他以對文史的通識能力,對材料的考據辨識功夫,以老辣睿智的春秋筆法和獨特文體,令人拍案驚奇。
王彬彬 ·隨筆 ·15.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