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是民族史話的代表作。出版以來雙效俱佳。此次我社拿到了專有版權。國家民委、文化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四川省、江蘇省等把該書列為了重點推薦圖書。被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版司、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黨員教育創新教材。先后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十大優秀作品、中國出版集團優秀常銷書、出版商務周報風云歷史書、中國寶石文學獎。2012年中國廣播文藝專家獎一等獎。
高洪雷 ·民族史 ·42.5萬字
《金鏡:西羌國列王紀》是維蘭德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在維蘭德筆下,中國譯者從印度的語言中翻譯了這部講述西羌國從史前時代到建立大一統王朝,經由鼎盛期后逐漸走向衰落而徹底覆滅的“史書”。本書以印度斯坦蘇丹與其皇后和寵臣的后宮夜話作為敘事框架,通過不同人物之于西羌國歷史的視角、觀點和態度,構造了一部融匯政治、經濟、宗教、哲學以及道德訓導論述的文學思想巨著,深刻地闡發了維蘭德關于自然與德性,政治道德和政治體制以及制度和道德對于國家命運之影響的思想。以史為鑒,歷史上國家興亡的教訓,是后世統治者最好的鏡子。《西羌國列王紀》從印度斯坦宮廷的讀物到中國皇帝的另類“資治通鑒”,經翻譯成拉丁文后,維蘭德又把它譯成德文。本書不僅思想深邃,敘事手法上更有無數可圈可點之處。
(德)維蘭德 ·民族史 ·28.1萬字
匈奴是我國歷史上北方的一個重要少數民族,興起于公元前3世紀,衰落于1世紀,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在歐亞大陸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過巨大影響。作者長風在尊重歷史、嚴肅考據的基礎上,對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匈奴族的文化習俗、生產方式、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政權組織、民族興衰及漢匈關系等內容,做了簡要而完整的敘述。
長風 ·民族史 ·19萬字
近代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凌。幾個世紀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甚至獻出生命。歷史所以呈現出這樣的面貌,是因為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次從輝煌到沉淪的痛苦轉折。對于這一段歷史,我們既不應該忘記,也不應該用輕薄的態度加以對待。本書收錄了作者古稀之年對中國百年來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和反思文章,其中既有對民族苦難的悲憤痛惜,又有對民族振興的強烈渴望,是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佳作。
李文海 ·民族史 ·20.2萬字
本書是以色列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通史著作,對了解當代以色列國家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生活等具有重要價值。本書回答了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從哪里來,如何演變,經歷過怎樣的坎坷與輝煌,為什么會變成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以色列又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引證了大量一手文獻資料,參考了眾多知名以色列史家的學術觀點,并站在一個相對冷靜、客觀的視角闡述和評價了猶太復國主義、工黨政府、以色列右翼、移民與族群、文化轉型、政教關系、阿以沖突、中東和平等重要問題。作者巧妙而嫻熟地將以色列歷史重大的階段性轉型及以色列宏大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思潮的嬗變同精細生動的歷史人物、事件和情節的描述緊密結合在一起,讀來讓人感到鮮活而飽滿,同時又有重大的思想收獲。本書出版后贏得廣泛贊譽,獲得2012年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歷史類)和2014年阿茲列里研究所以色列研究最佳英(法)文圖書獎。
(以色列)安妮塔·夏皮拉 ·民族史 ·38.2萬字
本書聚焦語言接觸,利用吐魯番出土文書并輔以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采用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方法,一方面從語言學角度考察漢語與周邊語言的相互借用和影響;另一方面從民族學角度解析語言所折射的民族關系及其特點。總之,在民族交往的歷史大背景下考察語言接觸,又從語言接觸反觀歷史,宏大敘事與細節考證相結合,相得益彰。
曹利華 ·民族史 ·19.3萬字
這是國內第一部中國少數民族史學史的專著。這是白壽彝先生1984年提出的課題,2005年被列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2016年完成,并通過教育部審查結項。該書通過細究古今各少數民族史學個案,綜合探討各時段、各區域少數民族的史學狀況,分析少數民族史學的內容、特點、與中央王朝史學及其他民族史學關系等。
汪受寬主編 ·民族史 ·34.4萬字
汪受寬主編 ·民族史 ·33.7萬字
汪受寬主編 ·民族史 ·68.1萬字
誰是猶太人?《圣經》為何會成為記錄一個民族起源的可靠史籍?以色列人是猶太民族直系的后裔嗎?本書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施羅默·桑德引發全球熱議的代表作,也是一本批判性民族史,它拆解了猶太人的整套民族記憶架構,大膽地批判了人們廣泛接受的敘事和歷史話語,運用現代民主主義理論澄清了古老的神話。本書認為,大多數猶太人的故土遍布中東和東歐,這些分散的猶太人群體之間能形成一個猶太民族,進而成為一個猶太國家,原因只可能是因為,他們運用了被改編過的歷史。以色列人的民族認同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這種情況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始自19世紀下半葉,由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發明出來的。無論是了解以色列的過去、中東的現狀,還是解決爭端、構想未來,本書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年度最勇敢著作”之一。——特里·伊格爾頓一本杰出的書……所有想了解當代中東的人都應閱讀這本書。——托尼·朱特融動情與學識于一體的書籍未必能改變政治局面,但假若它們可以,本書將是其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埃里克·霍布斯鮑姆
(以)施羅默·桑德 ·民族史 ·27.5萬字
櫻雪丸通俗日本史力作!以十部經典日本動漫為切入點,通過動漫了解日本歷史和日本社會的通俗歷史!書中選取了十部可能是作者比較熟悉且風靡大陸的日本知名動漫,有《火影忍者》《甲賀忍法帖》《幽游白書》《棋魂》《聰明的一休》《銀魂》《浪客劍心》《KERORO軍曹》《名偵探柯南》和《哆啦A夢》。作者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漫畫文本為基礎,延伸講解漫畫情節中涉及到的日本歷史。
櫻雪丸 ·民族史 ·17萬字
藏羌彝走廊是我國黃河、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核心區域、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難點區域、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區域,在地緣政治、生態安全、國防安全、國際影響、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本刊立足于藏羌彝走廊建設,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各領域對該區域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為維護人類生態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提供智力支持。
楊環 陳井安 ·民族史 ·18.6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歷年所撰關于中古時期邊疆族裔問題的論文二十九篇,充分結合簡牘、石刻與傳統史料,分“邊裔與中心”“發現與想象”“名號與傳統”“墓志與歷史”四個主題,對于漢唐游牧地理、中古南方族群的歷史變遷、十六國北朝時期內入北族的政治發展與文化轉型、北朝碑刻墓志的調查與研究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精當的論說。全書材料充實,論述明晰,既有對于史料的深入挖掘、嚴謹考證,也有對于歷史人物、事件的合理想象,展示了扎實的史學功底和動人的史家情懷。
羅新 ·民族史 ·31.9萬字
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后金(清)的崛起過程中,對于蒙古元朝遺產的繼承是滿洲政權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書以滿洲對于蒙古制度、符號等無形資源的學習、利用為切入點,以清初(太祖、太宗、世祖時期)滿蒙關系中的官號、名號借鑒,盟誓和質子制度及理藩院活動,會盟制,封爵等政策、措施為考察中心,從滿洲的角度出發,梳理早期滿蒙關系的演變。希望以此探索漠南蒙古的臣服對于滿洲政權的鞏固升級、穩固軍事同盟的建立、清代版圖的形成和國家長期穩定諸方面的意義。
哈斯巴根 ·民族史 ·18.6萬字
公元1276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常常被人忽略但又有著關鍵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元軍揮師南下,將偏安已久的南宋王朝攻滅,在長達五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之后,大江南北再次重為一域,忽必烈成為首位在中國大陸建立大一統中央王朝的少數民族領袖;而且這次統一進程把云南、西藏和西域也劃入中華版圖,如此范圍廣大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首次出現。作為元代統一進程中最為關鍵的年份,《大一統——元至元十三年紀事》作者史衛民以紀實手法將1276年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連綴成篇,向讀者展示出一幅簡短而又生動的歷史畫卷。在殘酷而激烈的戰爭過程之外,重點描述了由社會變革帶來的種種沖突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書中先后出現了近300個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各異的歷史人物,皇帝、重臣、將軍、義士、宮女……在1276年這個有著宏大歷史意義的年份,他們演繹了種種令人長嘆、或悲或喜的個人命運。
史衛民 ·民族史 ·12.7萬字
本書從實證的角度對《蒙古秘史》進行了文獻上的考據。1.《秘史》的成書過程。梳理前人關于《秘史》寫作時間之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參核《元史》《史集》以及元人文集,比勘對元太祖、元太宗事跡的不同記述,歸納《秘史》在史實敘述上存在的問題,藉以考求《秘史》的成書過程。2.《秘史》的文獻著錄。綜挹自洪武刻本問世以來歷代官私書目、藝文志就《秘史》的著錄文字,鉤沉明清學者引錄《秘史》,用之于探究史實之事例,論述其庋藏狀況和影響。3.《秘史》的版本。作為物化形式的《秘史》,其版刻之多,流傳之廣,久已創下蒙古文獻中的最高記錄。該專著分別闡述了洪武刻本和《永樂大典》抄本的產生、流傳,并重點總結了多年以來訪求、搜集諸版本的收獲,簡要評述現今庋藏于國內外的諸版本之優劣,為學術界整理出一部精校本提供版本依據。4.《秘史》名物考證。《秘史》作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其中提到的名物眾多。在此主要擷取禮答罟罟以及官名等,重點加以考證,闡發這些名物出現在《秘史》中的歷史淵源。
白·特木爾巴根 ·民族史 ·16.1萬字
《南方古族論稿》是研究西南民族里的必備讀物。本書是蒙默先生數十年民族史研究的結晶。作者不僅有深厚的家學淵源,還接受了西方人類學、社會學先進的研究方法的熏陶,在幾十年間數次進入大西南共闊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實地考察,并結合古代文獻中的材料進行深入考索,研究結論信而有征。本書所論包括彝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畬族、侗族等西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對歷史、考古、人類學、社會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價值。
蒙默 ·民族史 ·35.3萬字
南詔是唐朝時期云南彝族先民建立的一個地方封建政權,存在250年。南詔在唐朝廷扶持下壯大,與大唐帝國休戚與共,同興共衰,與唐朝、吐蕃存在三角政治關系。疆域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黔西、川南部分地區以及緬甸北半部分、越南、老撾的部分土地。作者跳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局限,以全面收集、力求完備,并經過細致解剖分析的、真實可信的各類歷史資料為基礎,綜合利用民族學、宗教學、考古學及傳世文物等方面資料,以全新的思維角度來詮釋和重構南詔國的歷史,以圖再現和恢復被重重迷霧緊裹著的、并被人們一再誤解的南詔歷史原貌,期望讀者通過對本著作的閱讀,能夠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梁曉強 ·民族史 ·55.4萬字
北方游牧人群尋求生存資源是貫穿其在草原地帶、內遷乃至中原地區活動的主線。獲取、控制生存資源同游牧組織權力結構緊密結合與變遷,是決定“五胡”盛衰的主導因素。西晉“八王之亂”后,胡漢民族在獲取農耕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從激烈的爭奪到形成共同利益的艱難、持久、具體的過程,是中國三百年從分裂到統一,由亂到治的決定因素,也是胡漢民族融合的決定因素。
楊學躍 ·民族史 ·17.4萬字
本書主要運用心態史學的研究方法,探討遼、金、元時期北方漢人上層的民族心理。之所以以北方漢人上層的民族心理作為研究視角,是因為在王朝更替時期,“人心之所以為楚為漢者,皆倚之以為重”,尤其是其中一些很有影響的官僚、宗教領袖和士人,他們在歷史關鍵時期的心態和選擇,常常對社會有巨大的引領作用,因為在農業社會,集體無意識的盲目跟風心態,很有市場。且在少數民族主導建立的王朝中,能夠和少數民族的皇帝和各級掌權人物有實質性的接觸機會的,也就是這些以官僚、宗教領袖和士人身份出面的漢人上層人物,他們的感受,雖說不能代表所有漢人的感受,但還是有很大的代表性。遼、金、元時期,北方漢人上層的民族心理在少數民族執掌國家核心權力的近五百年時期內,有一個復雜的變化過程。在此過程中,遼國一度將其勢力擴展到黃河流域;金國則在滅亡北宋之后,對南宋政權窮追不舍,海陵王時期,更希圖用戰爭手段統一中國;而蒙古人最終主導了國家的新的、更大規模的統一,但是統一之后,維系統一的時間卻較為短暫。如果站在統一國家所需要的共同社會心理形成過程的角度來分析此期北方漢人上層的民族心理,非常有利于對此期歷史的整體的研究。
符海朝 ·民族史 ·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