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根據早年間發掘成果、☆新的碑文解讀,在建筑學、美術圖像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校訂新史料、加入對遺跡修復中傳統技法的新發現而成的著作。全書淺顯易懂,是一本關于吳哥建筑、吳哥王朝歷史、吳哥社會史的入門讀物,圖文并茂,填補了國內介紹吳哥王朝歷史方面著作的空白,可以讓更多中國讀者不再只知曉吳哥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存在而不知其背后的歷史,也可以讓讀者們對柬埔寨這一位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東南亞鄰國產生更多的了解。
(日)石澤良昭 ·世界史 ·12.4萬字
1871年誕生的德意志帝國只有48年歷史,卻孕育出了現代德國,并使其側身歐洲乃至世界強國之列,歐洲歷史格局由此被改變并延續到今日。19世紀初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中培育起的德意志民族之魂,在這半個世紀中生根發芽,從建國之初各邦彼此獨立的狀態到“一戰”爆發時的“全民保衛德意志”,民族精神在德意志人民的歷史與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德意志帝國的歷史遺產并不止于此。把握新興產業革命機遇,成功實現經濟飛躍的德意志崛起之路,為現代世界提供了一條迥異于其他西歐國家通過殖民擴張崛起的強國發展范例。俾斯麥在現實政治策略下對市場機制的靈活調整與福利保障體系的建設,也使德意志帝國時期成為經濟繁榮、國威高揚和軍力強盛的代名詞,“建國時代”的光輝與榮耀百余年來不曾褪色。本書試圖講述這個鐵血帝國從1871年建國直到“一戰”后殞落、解體的短暫歷史,摒棄成見,重新審視帝國的掌舵者們——從帝國的創建者“鐵血宰相”俾斯麥,到帶領德意志走向毀滅之路的“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歷史處境與心路歷程,透視現實政治的復雜意涵,以及整個帝國自上而下,不同階層人士的渴望、拼搏與掙扎。
(德)卡佳·霍耶 ·民族史 ·12.3萬字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不是為讀者介紹干巴巴的歷史事件和知識點,而是發掘中國歷史背后的深層邏輯,提供一套嶄新的讀懂中國歷史的認知方法。系列共4輯13冊,全景呈現“中國”這個獨特而頑強的生命體的演進。《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講述的是宋元時期的中國。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是兩宋與北方游牧民族政權之間的對抗、互動往來,對宋朝這一時期的疲軟,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宋朝疲于應對,經常犯一些戰略性的失誤,但是,與此同時宋的文化優勢一直有增無減,以至于使北方王朝的草原個性在和宋的接觸中越來越快地消退。你會看到:宋朝文化發達,士人活躍,不過他們關心的問題依然是北方的威脅;宋詞的發達,既得益于都市和商業的繁榮,也得益于文人文化的興盛;從北方草原的角度看南方的中原王朝,宋只不過是他們生活中的普通篇章,并不是很重要;宋人每次和遼、西夏、金打仗,都是在根本還沒弄清對方意圖和實力的前提下開戰,而且每次打了敗仗之后也沒有應對之策……
楊照 ·普及讀物 ·12.2萬字
在《津巴多口述史》中,津巴多教授首次直面讀者,親述自己一生的旅程。從他的成長故事中就足見智慧:8歲他便在和同伴的玩樂中總結出了領導者和追隨者法則;讀書時,他被誤認為是西西里黑手黨并遭到孤立,他沒有因此沮喪,反而開始關注和思考情境的力量;在百老匯打工期間,他不僅積累了很多“讓顧客買單”的經驗,還學會了如何管理時間,迅速切換多個任務。在本書中,津巴多教授完整追溯了他50年來的教學和研究經歷,述說了他的四大貢獻——斯坦福監獄實驗、將害羞概念化、時間觀研究、英雄想象項目的前因后果和靈感來源,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源于生活的、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科學研究是如何誕生的。此外,你還會讀到津巴多成為斯坦福備受歡迎的明星老師、帶領上百名學生進行反戰抗議、為少數族裔和女性爭取就職機會等的種種經歷和故事,你會發現他不僅是一位向人性發問的學者,還是一位流著教師血液的天生教育家,一位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熱愛和平的行動家,一位心懷天下的偉大思想者。從貧民區的窮小子到人人敬仰的大師,從失控的監獄實驗到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津巴多口述史》將帶我們見證一代心理學大師的歷練之路,同時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自我、環境與人性。
(美)菲利普·津巴多 ·口述史 ·11.9萬字
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樂,這六種常見的飲品,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的物理屬性:它們曾充當貨幣、用于宗教儀式、象征黨派政治立場、引發哲學及藝術靈感、彰顯上流社會的權貴,甚至成為征服異國或平息內亂的武器,也撫慰著普通民眾的艱難歲月,它們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不可逆的進程。啤酒曾被人們當作工資和貨幣,一度成為財富和繁榮的象征,卻如何被葡萄酒從“文明飲品之冠”的寶座上趕了下來,取而代之?作為曾經強盛偉大的民族、茶文化的前驅,中國卻為何會遭到毀滅性的的殖民化侵襲?令人發指的鴉片戰爭摧毀了腐敗的清政府并加速了英帝國的強大繁榮,這一切與茶葉又有何關系?當今的社交新寵可樂,如何由一杯冒泡的蘇打水成為擁有全世界粉絲的美國國飲?本書作者基湯姆·斯丹迪奇,以獨特而敏銳的視角,通過大量翔實豐富的史料記載,生動描繪了這些飲品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成為全世界都無法抵擋的魅力之飲。
(美)湯姆·斯丹迪奇 ·世界史 ·11.7萬字
中國如何成為中國?它的認同基礎是血緣,國界,還是文化?刀劍劃開疆界,衣食卻互相流通;儒家、佛教、道教混合;民族融匯……這些原本散漫復雜的文化,如何逐漸匯流并形塑出一個叫“中國/華夏”的國家?今后,這一共同體還能吸引原來成員的后代,繼續被認同為身心歸屬嗎?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個復雜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全書沒有鋪陳細節,沒有繁瑣論證,以大歷史視野,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關鍵點,來勾勒出各個時代的面貌。在全球化時代,如能審察自己的族群認同原則,就不會輕易被偏狹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方向。
許倬云 ·中國史 ·11.6萬字
納粹起家的一個道德號召就是要鏟除魏瑪共和國的腐敗,但是納粹自己也沒有在德國建立起清明的政治。第三帝國的腐敗是成體制的、自上而下的全員腐敗。納粹政權以腐敗手段謀求體制的穩定,因此腐敗行為受到納粹當局的默許。即便少量腐敗行為遭到了制裁,也只是為了納粹黨內小團體黨同伐異的政治斗爭的目的。弗蘭克.巴約爾查閱了大量的庭審記錄、新聞報道、黨內報告等歷史資料,他的研究揭示了納粹德國的自我毀滅之路。
(德國)弗蘭克·巴約爾 ·世界史 ·11.6萬字
出生在小村莊的你突然被選中去屠龍,這讓你不知所措?別擔心,這本“傳說級”秘籍會手把手教你通關中世紀!你需要選擇適合戰斗的裝備、學點兒防身的魔法或技巧,再找到一位適合你的導師。你得學會在冒險途中解決自己的食宿問題,但還得時刻提防狡猾的騙子和兇狠的強盜。你可以在酒館里和看不慣的家伙打一架,但記得別和迷人的酒館女招待走得太近。你要想辦法在漫長的寒冬和海怪的襲擊中活下來,但也要在火災發生時伸出援手。你應該看得懂敵軍來襲時烽火臺上的信號,也該清楚救出公主后如何招待來為你慶賀的熱情賓客。中世紀歷史學博士、青年學者凱特琳·史蒂文森用活潑的語言、生動的情節打造出專屬于你的冒險故事。從衣食住行到社會文化,從平民斗毆到王位之爭,歷史上真正的中世紀正等待你親身探索,看清它神秘光環下的真實面貌。現在,是時候成為獨一無二的英雄了。
(美)凱特琳·史蒂文森 ·普及讀物 ·11.6萬字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極為知名的作品之一。這幅畫誕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也有著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為西班牙共和國搖旗吶喊。它以獨特的畢式元素,抽象地展現了戰爭給生命帶來的痛苦,卻沒有更加具體地展示那個它為之而生的具體事件與地點——在西班牙內戰爆發后遭到納粹德國轟炸后的巴斯克小鎮格爾尼卡。也正因為如此,《格爾尼卡》并沒有隨著西班牙共和國事業的失敗而被歷史遺忘,反而不斷被新的歷史事件重新喚醒,并逐漸登上神壇,成了永恒的反戰符號。在本書中,詹姆斯·艾德禮為我們深度解析了這幅曠世名作的來龍去脈、其背后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及它是如何影響了無數現代藝術家,并在不斷變遷的社會形態中被賦予了永恒的價值。
(英)詹姆斯·艾德禮 ·普及讀物 ·11.5萬字
巴黎公社是世界歷史,尤其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至關重要的篇章。本書依據翔實的歷史文獻,采用多種文學表現形式,記敘了巴黎公社短暫的革命政權從成立到被凡賽爾軍隊殘酷鎮壓的全過程,讓我們看到法國歷史上悲壯的一頁,以及巴黎公社戰士為了捍衛“人民主權”流盡最后一滴血。書中生動再現了馬克思的“四女兒”伊麗莎白·德米特里耶娃、“紅色圣女”路易絲·米歇爾、《國際歌》作者歐仁·鮑狄埃等多位“沖天”兒女英勇奮戰的動人故事,體現了巴黎公社運動的精神面貌,并進行了深入嚴謹考證,以確鑿史料辨明真偽,揭示歷史真相。盡管巴黎公社在歷史長河中僅存72天,但馬克思說“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150年來,歐仁·鮑狄埃的《國際歌》以各種語言唱響全世界。2016年,法國國民議會為巴黎公社平反,承認巴黎公社的精神實質。2021年,法國乃至全球各地紀念巴黎公社150周年,作者以豐富圖文記錄了追思活動,追溯了“人民主權”的重要歷史源泉,同時體現了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敬意。
沈大力 ·普及讀物 ·11.4萬字
《時間地圖》打通時間線,將人類的歷史置于生物圈甚至整個宇宙的歷史之中,講述從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的“大歷史”(BigHistory)。大歷史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一個學術和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打破學科界限,綜合生物學、考古學、物理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為今天的讀者提供統合性的新知識。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世界史 ·10.9萬字
德國政論大師級史學家塞巴斯蒂安·哈夫納最有名的著作,1978年出版后在德國引起轟動,連續四十三周位居德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至今在德國仍為評價最高的希特勒專論,在全世界二戰史專家們心中擁有極高地位。該書力求客觀、公正地解剖并評價希特勒:他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頹廢藝術家一躍而成為“才華橫溢”的政治家的?他上臺之后在德國創造了怎樣的成就而使德國人為之瘋狂?他的外交成功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他的極端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政治思想錯在哪里?他的政治決策又是如何與其政治目標背道而馳的?他是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元首”還是叛國者?
(德)塞巴斯蒂安·哈夫納 ·世界史 ·10.7萬字
薩爾珀冬陶瓶曾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驕傲。這個由雅典陶工歐克西泰奧斯和畫師歐弗洛尼奧斯制作的調酒器,其實只有45.7厘米高,但并不妨礙它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第一只賣出百萬美元的古希臘陶瓶,更無法阻止一連串堪比好萊塢懸疑大片的離奇事件與它扯上關系。在本書中,英國古典學者奈杰爾·斯皮維將帶領我們“近距離”欣賞這只來自公元前6世紀末的“火鍋”(陶瓶的綽號),看看它為何那么小又那么貴、為何似乎永遠“丑聞”纏身,以及最重要的——瓶身上“死神與睡神抬著薩爾珀冬尸體”的形象,尤其是死者之臂,怎樣影響了西方藝術千百年來的傳承與發展。
(英)奈杰爾·斯皮維 ·普及讀物 ·10.6萬字
人氣青年作家、譯者小巖井首部歷史人物志!用極具電影畫面感的故事,用幾十個歷史人物串起大唐最濃墨重彩的歷史:帝王、寵妃、儲君、名臣、酷吏、英雄、叛將、梟雄、詩人……大唐從高光時刻到危機四伏再到硝煙四起,大唐群星從朝堂到山野、跌宕起伏的命運。我是一名盛唐時期的游俠,仗劍行走天下,是日來到京城,漫步在長安城繁華的市井煙火中。聽著來自西域各國的小商小販們說著蹩腳的大唐官話,我坐在街頭咬著烤馕吃著水盆羊肉,見朱雀大街上金吾衛絕塵而過,護衛著見不到真面目的玉真公主前往岐王宅赴宴。當我起身路過一家酒肆,不經意一回頭,看到李白醉醺醺地伏在賀知章的背上……
張懷民 ·中國史 ·10.1萬字
公元666年正月,唐高宗李治攜武后及宗室、群臣前往泰山封禪。唐廷高調舉行封禪大典,向周邊各國宣揚國威無疑是目的之一。在場的,有來自西亞、中亞、南亞和東亞各地的使臣,當然也少不了三年前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擊敗的日本派來的使節。這時的日本,已全面效仿、學習唐朝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并嘗試在朝鮮半島與唐朝爭雄。自公元421年倭國王贊遣使劉宋,日本各政權在數百年間相繼向南齊、南梁、隋朝、唐朝派遣使節和留學生、留學僧。到了五代十國和宋初,在戰亂和動蕩中,又有大量佛教巡禮僧到來,東亞各國的文化、宗教和政治通過人員往來密切互動。元明以降,中國與日本的關系,一直是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內容,無論是蒙古征服、朝貢體系、文化與商業的往來,還是日本在東亞發動的數次侵略戰爭,一直影響著今天亞洲的國際格局。如何在亞洲史的框架中重新看待古代中日關系?本書作者依據史料分析和考證,借助對“天下”觀念與統治合法性、十五次唐日使節往來、佛教文化的傳播、唐朝滅亡后中日關系的轉變等的討論和澄清,呈現出一幅生動而豐富的中日交流史畫卷。
(日)河上麻由子 ·世界史 ·9.9萬字
文藝復興是想看見、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發——本書以對話的形式,通過作者虛擬的徘徊在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三個城市的兩位旅人的對話描述了依次盛開的文藝復興之花,展示了以雷奧納多·達·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薩雷·波吉亞等為時代增添光彩的人們的魅力所在,熱情洋溢地描寫了長達40年的文藝復興,當屬了解這段歷史最為精彩的入門書。
(日)鹽野七生 ·世界史 ·9.9萬字
歲月交迭,世紀更替。千百萬年以來,在人類足跡所至的每個角落,曾有許多帝國王朝交替著興衰與沉浮——《學生探索者》之《消逝的古國》引領讀者沿著一些偶爾露出的蛛絲馬跡,探求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國文明,追蹤考古遺址、遍考史書古籍,加以互相印證,真實再現古今中外25個消逝的古國,勾勒出它們發展的蹤跡,將它們曾經的輝煌與沒落一一展示,還古國以清白,還歷史以真實。
《學生探索者》編委會編 ·普及讀物 ·9.7萬字
新物種就是以互聯網連接單元為基因、算法體系為骨干、數據為細胞、場景為動力的新意義形態。本書正是從商業物種的重新定義出發,希望給出的商業方法關鍵詞能夠幫助有志于成為新物種的創變者無畏出發。
吳聲 ·普及讀物 ·8.4萬字
英國皇家學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科學機構之一,為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牛頓、達爾文、列文虎克、玻意耳、霍金等科學巨人都曾是它的會員。靠著一代又一代杰出會員的不懈努力,歷經三百多年的不斷成長與變革,學會從一個由愛好者自發成立的“無形學院”,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科學最前沿的機構之一。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在本書中帶領我們回顧了皇家學會誕生之初面臨的困境與偏見,為取得社會承認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為了推廣實驗科學所走過的崎嶇道路。隨著時間推移,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在帶來顛覆性變化的同時,諸多問題隨之而來,如何開展科學研究也需要反思。因此,學會的座右銘——“不人云亦云”,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警示我們不可盲信他人之言。
(英)阿德里安·泰尼斯伍德 ·普及讀物 ·8.3萬字
一個新的世界誕生后,每個人都會開始習慣它的存在。從馬拉鐵道到如今的高鐵,完整記錄火車鐵道的百年歷史,火車鐵道是經濟的拓荒者,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助推器。資本、能源、技術、革命、國家、戰爭、工業家、改革者、政治家、商人……一部火車鐵道的歷史,就是一部現代世界簡史。克里斯蒂安·沃爾瑪爾以火車鐵道的發展為線索,全方位展示鐵路這項發明在過去200年里對每個人的影響。從朝九晚五工作制的確立,到人們的居住、飲食與娛樂方式,大到國際格局,在多變流動的世界中還歷史以原貌。
(英)克里斯蒂安·沃爾瑪爾 ·普及讀物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