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間,史稱五代十國。在這一歷史時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在這一歷史時期,還出現了十幾個割據政權,主要有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統稱十國。關于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說法認為唐朝亡于907年,北宋建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國存在于907年至960年期間。
金開誠 ·中國史 ·3.7萬字
《中庸》乃儒家經典之一,是有關人生哲學之書,是修己用世的最高道德標準,是指導人們進行人生時間的理論教科書。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即忠恕之道,其行為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從而達到“中庸”的和諧境界。
(春秋)子思 ·史料典籍 ·15.7萬字
百萬播主小缸和阿燦首套漫畫歷史作品,就像賽雷漫畫歷史系列一樣讓讀者在爆笑中學習歷史,小缸和阿燦同樣是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講解好玩的歷史。“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好玩”第一本主要關注中國古代人的飲食起居。從上古時期,先秦到秦漢,魏晉南北朝到唐宋,一直講到元明清時期的古人的飲食變遷史,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了解古代人的飲食習慣,也能讓讀者更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從而讓讀者對我們的古代歷史文明有更深地理解與認同。
小缸和阿燦 賽雷 ·普及讀物 ·6.3萬字
“美國漢學三杰”之一魏斐德教授中國近代史經典之作!詳細剖析中華帝國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中華帝國的衰落》作為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文字簡潔流暢,內容通俗易懂。書稿有別于傳統通史的編年體敘述,而從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結構的農民、士紳、商人三個群體入手,詳細剖析了中華帝國如何一步步實現建立秩序,走向強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過程。在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分期方面,魏斐德采納北美漢學界的觀點,敘述的內容不僅包括鴉片戰爭之后的歷史,還向上追溯到晚明時期,使得作品極具“一家之言”的特色。
(美)魏斐德 ·中國史 ·14.7萬字
明代都察院在明代監察體系中具有突出意義,在維系中央和地方關系、加強上下溝通及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方面均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本書考察了明代監察制度建設及制度落實情況,分析了明代都察院在政治制度上的創新之處,指出了“人的建設”的重要性和關鍵意義,為深化監察制度研究增磚添瓦,是一部極具參考借鑒價值的學術著作。
陸振興 ·史學理論 ·12.8萬字
本書集中講述神話、故事和動植物藝術形象在歐亞各文明之間的流傳,其中既包括為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孫悟空故事、灰姑娘童話、海妖傳說等,也包括一些已經湮沒無聞,不為我們所知的故事。
程方毅 ·世界史 ·7.8萬字
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和王后竇綰墓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這兩座未經盜擾的古墓中,首次發現了保存完整的金縷玉衣,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準確性,揭開了歷史上的金縷玉衣之謎;王后竇綰墓發現了實用和美觀兼具的長信宮燈,同時兩墓還發現了中山靖王劉勝夫婦日常用具,為構建漢代貴族生活提供了物質史料。作者盧兆蔭全程參與了發掘工作。他和同事們一道,揭開了這兩座陵墓的神秘面紗。他以平實的文字,將滿城漢墓的發掘過程娓娓道來,用考古人嚴謹的態度,再現墓主身份,帶領我們走進千年前的西漢社會。
盧兆蔭 ·文物考古 ·4.8萬字
人是天生的群居動物,卻無時無刻不在沖突之中。自人類面世以來,全球流動性持續增強,信息技術讓人互通有無,但世界似乎正趨于極化和保守,隔閡和紛爭不斷。今天,持不同立場的人們還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嗎?人類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淪喪?或者,讓我們追問一個根本問題——人類社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在本書中,德國哲學學者漢諾·紹爾以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研究為工具,探討人這個物種的善惡標準和規范如何隨著群體規模、制度變遷和技術變革而演進。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到突飛猛進至當下的世紀,全書由遠至近地展示了7個關鍵的轉變:500萬年前人類以及群體合作的誕生、50萬年前懲罰機制的出現、5萬年前文化的進化、5000年前不平等的發明、500年前現代社會的產生、50年前對少數群體權益的呼聲以及過去5年覺醒文化的興起。通過梳理價值觀、準則、制度和實踐的深層歷史,紹爾提供了一部重塑人類道德思考的啟示錄。他提醒我們,當今的社會形態只是人類“善”與“惡”漫長演化的最新環節,而在表面的分歧之下,大多數人基本上仍持有相似的價值觀,即重視合作、自由與安全,這將成為我們重新理解彼此的新基礎。
(德)漢諾·紹爾 ·世界史 ·19.9萬字
本書所介紹的是中國書籍發展演變史。從結繩記事到近現代的圖書刻印,中國的圖書文化源遠流長。全書分為上下篇,上篇主要講圖書紙張、刻印技術的發展,如簡帛、紙書、雕版印刷、官藏與私藏、圖書目錄學等;下篇主要講中國經典古籍的編纂、刻印、流傳概況,重點介紹了“十三經”“二十四史”“諸子百家”“叢書”“地方志”等大型圖書的編刻情況和藏書現狀,向讀者展示了我國豐富的書籍典藏和悠久的文史傳統,這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薪火相傳,弦歌不輟。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專門,但作者所寫簡明扼要,對普通大眾、藏書愛好者及青少年學生來說,頗有參考和翻閱價值。
來新夏 ·普及讀物 ·10.8萬字
一部讓你輕松了解古代英雄的爆笑漫畫書,幫助孩子補充課外知識,增長見識。看半小時漫畫,通曉古代英雄的成長史。暢銷書作者韓明輝精挑細選十一位古代英雄,通過手繪漫畫+段子的形式,捋出英雄們的成長路徑和浮沉曲線。書中的古代英雄包括項羽、衛青、霍去病、蘇武、祖逖、岳飛、于謙、袁崇煥、秦良玉、鄭成功、林則徐等。
韓明輝 ·普及讀物 ·2.3萬字
該書是一部科學、系統反映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三星堆文化研究成果的大眾普及讀物。全書四色印制,彩圖600余幅,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內涵。全書從三星堆:文明的重現、神權政體與文明、神權政體的運作系統、古蜀文明與夏商文明和長江中游文明、古蜀文明與歐亞古文明、南方絲綢之路:古代中印交通與中國絲綢西傳等方面對三星堆文明的農業、手工業、城市、交通、貿易等經濟方面進行了具體論述,并對三星堆文明與中原及其他地區的文明以至西亞古代文明進行了比較研究。本書將深奧的學術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既具有學術高度,又具有普及性的特點,以科學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的表述方式,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神秘的古蜀文明,并對籠罩著三星堆文明的諸種未解之謎一一給予了妙趣橫生的科學解釋。
段渝 ·文物考古 ·13.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制訂周密的作戰計劃、破襲日偽軍的交通運輸線、摧毀日偽軍的碉堡據點、粉碎日軍的“大掃蕩”、不屈不撓地同日偽軍戰斗等內容。
李飚編著 ·世界史 ·10.6萬字
鄭和四次遠航非洲,是將明初與各國“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針,覆蓋到際天極地國度的標志。本報告深入闡述了實現人類歷史上這一空前壯舉,離不開當時中國先進的舟船技術與航海保障,以及對三條橫渡印度洋直達非洲新航線的開辟:鄭和訪非,將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麻林、慢八撒等地納入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體系,較之歷代更顯示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意義:通過對帕泰島“中國村”的探訪,那些因海難而留居非洲的鄭和部屬后裔至今仍保留著中國文化傳統,并成功融人非洲社會,是“移民”非洲的首批華人。將華人移民非洲史提前二三百年,有力回擊了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論”和“中國威脅論”,并對非洲“”向東看”和中非貿易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本報告對促進中非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李新烽 鄭一鈞 ·中國史 ·6萬字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后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的大王朝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數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時達到四億以上。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至18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史稱“康乾蠱世”。《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清代:帝國余暉》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3.6萬字
中國歷史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蘊藏著甚深的智慧,但歷史現象紛繁復雜,普通讀者很難把握全貌。本書選取了若干經典的歷史案例,既有橫向的事件解讀,又有縱向的制度剖析,橫縱結合,像一張疏密有致的網絡,將中國古代歷史的精華漸次呈現。借助作者宏闊的視野和敏銳的觀察,我們便能洞悉歷史真相,以史為鑒,燭照當下。
張程 ·普及讀物 ·19.4萬字
本書擬為人物傳記性著作,對王會悟的生平進行簡略概述,摘選王會悟生平中極具代表性的事跡進行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針對于王會悟對中共一大會議最后來嘉興召開,黨在南湖紅船上誕生進行論述,充分展示南湖紅船與王會悟的歷史必然聯系,加強對王會悟在黨的創建史上的地位。
陳偉平 ·歷史地理 ·14.6萬字
本書是著名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夏春濤先生的學術隨筆集,主要內容包括回憶恩師、太平天國研究、海外漢學評論和近期學習感想等幾部分,觀點新穎,態度中正,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夏春濤 ·隨筆 ·11.9萬字
本書以關鍵詞的形式梳理了明以前的蒙古史,作者參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全書分成草原帝國、蒙古人的“約孫”、黃金家族、統一蒙古的戰爭、前四汗、蒙古世界戰爭、南宋之殤、元朝的定制、諸神的信仰、蒙元與諸汗、重回金蓮川等十一章,共105個關鍵詞(即105篇文章),這些關鍵詞可能是人名或部族的名字,可能是一次戰爭的名字,也可能是一種稱謂或一項制度……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個主題,可以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對蒙古歷史的了解。
鄒進 ·中國史 ·15.4萬字
《六盤山民間故事》是一部五卷本的當地民間故事叢書,它有著顯著的歷史文化傳承性、傳播性以及地域和民族特征,由此也昭示了這一地區歷史文化的深厚與繁榮。叢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寓言五個大類,思想深刻、內容健康、風格迥異、形式多樣,富有教育意義和藝術魅力。發掘這些文學寶藏,對繁榮和發展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為社會、歷史、民族、宗教、民族等學科提供珍貴的資料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慶華主編 ·逸聞野史 ·11.3萬字
本書為民國一位中產階級——安徽宿州貨棧經理的個人日常收支賬本,以及作者對該賬本所做的詳細考證與分析。本文深入剖析賬本主人在1936年至1942年間的日常收支和若干重要社會經濟活動,包括家人生病、死亡、殯葬、祭祀活動,下鄉收租,書籍購買與閱讀,社交禮儀,戰時應變及愛國捐獻等,從中透視賬本主人新舊雜糅與中西融通的文化性格,其行事風格既體現較高的經濟理性,又帶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烙印;也可以看出中國近代城鄉關系具有鮮明的二元特征。
黃英偉 袁為鵬編著 ·中國史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