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不同作者的回憶性文章三十余篇,以當事人的親歷、親見、親聞,再現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使廣大讀者重溫歷史,牢記深重災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致力振興中華,勵精圖治,感恩和平,我社決定將此書納入我社“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進行重新包裝、修訂再版,既是對中華兒女勿忘國恥的提醒,也是對歷史真相的還原,具有非同尋常的社會效益。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11.2萬字
《冷歷史》絕對是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最好的一本書!書中講述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使用到,但又知之不詳的歷史常識,它們隱藏在生活中,每每提及又被人追問時,不免出現答不出的尷尬。例如,“五脊六獸”究竟是什么東西,為何用它來形容身體難受;為什么說祖墳冒青煙,而不是紫煙,白煙;誰才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冠軍?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究竟誰勝誰敗?古代的情人節究竟是哪天;張飛是莽夫還是儒將……
三不 ·普及讀物 ·14.6萬字
這是一段通過聊天改變漢末三國歷史走向的史實。本書通過對一場場聊天的細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現了劉備及其追隨者們如何從幽州到徐州、從荊州到益州的曲折創業期,赤壁獲勝后借失荊州、夷陵慘敗、北伐南征的艱難守業期,以及蜀漢政權漢中失利、成都出降的無奈敗業期?!跋才恍斡谏钡膭淞粝碌牧奶煊涗洸⒉欢啵珟缀趺恳淮瘟奶於家饬x非凡,都意味著一些變革的發生。與太史慈的一番對話,為何覺醒了當時的平原相?青梅煮酒暢飲間,劉皇叔為何驚慌失了態?“隆中對”是知名的,但為何又是致命的?劉琦求計諸葛亮,上樓抽梯為哪般?對于魯肅“借荊州”的創新提法,孫權為何點頭稱是?取益州與守信義這一對矛盾,劉備如何由龐統的“權變”理論中找到解決之道?白帝托孤中暗藏著何種轉折?《出師表》中埋藏著哪些精妙設計?對于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之計,為何諸葛亮的評價是“懸危”?為何與后主的一番對話后,大將軍姜維竟然大氣不敢出,自此常駐沓上?樂不思蜀中,又掩藏著劉禪這個亡國之君怎樣的秘辛?在這段紛繁的歷史之中,每一段的聊天均含義深刻,影響至遠,但這些聊天到底改變了什么,又如何有意無意間促成了改變?作者條分縷析,一一道來。
鋒云 ·普及讀物 ·18.7萬字
《義和團研究》是戴玄之先生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書分八章,從義和團的源流、本質、蔓延、排外,到戰爭之釀成、東南互保、八國聯軍的行動、最終達成和議,均在細密、謹嚴的考證基礎上,有簡練、生動的敘述,再現了義和團運動的動態全景圖。
戴玄之 ·中國史 ·11.5萬字
《英國田園詩歌發展史》以“詩話”的形式全景展現了英國田園詩歌的發生、發展過程。作者突破歐洲田園詩歌的傳統概念和理論疆界,將英國田園詩歌發展史上溯至古典神話,下延至當代文學。全書以文本分析為主,基于豐富的文獻資料對英國田園詩歌的傳承關系展幵考據式梳理;論述翔實,有理有據;語言清新,雅俗共賞。該書可以作為專業文學研究者的參考用書,也可以為文學愛好者拓展文學知識提供幫助,甚或可以成為普通讀者的消遣讀物。
姜士昌 ·專業史 ·17.3萬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魏瑪共和國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瑪共和國便籠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戰敗的經驗以及《凡爾賽和約》的強硬條款為德國帶來巨額負債,左翼及右翼極端思想、通貨膨脹和大規模失業共同蠶食著人們對魏瑪共和國的信任。20世紀30年代初期,集體失望最終演化為絕望,傳播希望、承諾虛妄出路的極端納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羲固亍つ吕赵谶@本包羅萬象的巨著中生動描繪了魏瑪共和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意識形態。
(德)霍斯特·穆勒 ·世界史 ·19萬字
本書分為國情縱覽、政治環境、經濟狀況和雙邊關系四篇,分別介紹了緬甸的自然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政治體制、司法環境、政策導向、資源狀況、外國企業、金融市場、經貿關系、華人華僑等方面,附錄還給出了該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各國營商環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聯系方式。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界史 ·3.4萬字
本書有意撇開陳師道之江西詩派與蘇門文士的身份,從其實際創作出發,在無黨派視野下審視其創作個性,重新界定“后山體”的內涵,客觀還原“以詩為詞”的本義及與其詞作的關系,全面觀照其散文的創作風貌。主要觀點有:陳師道詩歌的風格有二,一曰“枯淡瘦勁”,此即所謂“瘦硬”,二曰“深勁”“雅奧”,此即“后山體”之典型風貌;《后山詩話》所云“以詩為詞”是指以詩之雄豪“氣格”入詞,與詞之表現內容關系不大,只要做到風格柔婉,即便詞中表現身世之感、羈旅之愁等詩中慣常表現的題材主題也不屬于“以詩為詞”。
孫明材 ·專業史 ·1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抗戰爆發鼓吹“亡國”論調、秘密媾和出賣領土主權、出逃河內發表投敵“艷電”、僥幸逃命組閣漢奸政府、罪有應得喪命防空洞中、尸骨無存殘軀灰飛煙滅等內容。
李飚編著 ·世界史 ·9.3萬字
劉未,男,1979年生,遼寧遼陽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宋元考古教學和研究。出版《遼代墓葬的考古學研究》專著一部,發表《宋代皇陵布局與五音姓利說》、《蒙元創建城市的形制與規劃》、《中國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沉船所見宋元貿易陶瓷》等論文近三十篇。
劉未 ·文物考古 ·18.9萬字
崇寧通寶,是宋徽宗趙佶在崇寧年間(1102—1106年)鑄行的年號錢。本書匯總了500多個版式的崇寧通寶,并輔以約700幅高清彩色照片,對各個版式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一章介紹了崇寧通寶版式術語,第二章介紹了崇寧通寶小平錢版式,第三章至第七章介紹了崇寧通寶折十錢各類版式。本書對崇寧通寶的介紹系統、全面,有條理,講解細致,廣大錢幣愛好者仔細閱讀后,不但能認識版式,而且能觸類旁通地自行判定崇寧通寶的版式及市場價值。
郭振東編著 ·文物考古 ·8.2萬字
《拉丁美洲史》是赫頓·韋伯斯特教授將人類學理論用于史學研究的重要嘗試,是一部內容完整、角度新穎的通史。本書講述了拉丁美洲的印第安時代、地理大發現時代、殖民時代、獨立戰爭時代與共和時代??死锼雇懈ァじ鐐惒及l現新大陸前印第安文明是怎樣的?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如何和平地瓜分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如何有效統治拉丁美洲殖民地的?啟蒙思想、法蘭西大革命、北美十三殖民地獨立戰爭與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存在怎樣的關系?獨立后拉丁美洲各國雖然進入了共和時代,但為什么沒有迎來和平?“門羅主義”是如何影響拉丁美洲的?本書將一一解讀。
(美)赫頓·韋伯斯特 ·世界史 ·13.3萬字
《顯微鏡下的晚清》從清人奏折、日記、書信、國外文獻等數百萬字資料中,精心抽取了晚清時期的74個歷史片段,或人或事或物,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展示了一個古老帝國在新舊交替之際不斷掙扎與沉淪的滄桑歷程。為什么倡導簡樸的道光卻懲治不了貪腐?常寫錯字的慈禧如何用兒子的啟蒙教材扳倒顧命大臣,為清廷續命?帝師翁同龢和維新領袖康有為有著怎樣令人驚嘆的一面?張之洞的改良和湖北新軍是挽救晚清還是在為革命輸血?革命軍是否真的吊打腐敗的清軍?……見微知著,窺斑見豹,《顯微鏡下的晚晴》給大家呈現了一個讓人頓足、嘆息、顛覆認知的晚晴歷史盛宴。
金滿樓 ·普及讀物 ·12.9萬字
《建安二十四年》講述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四年(219)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延續《建安十三年》的邏輯結構和語言風格,共十章,用月份串聯起十個地點,以定軍山之戰、漢中爭奪戰、關羽北伐、孫權偷襲荊州等重大事件為核心,通過引用《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古籍史料,詳解東漢王朝滅亡前夕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復雜的斗爭及此消彼漲的局面,還原歷史,解析歷史事件背后的謎團,揭示由漢末向三國鼎立演進的歷史邏輯,清晰、生動地為讀者描述了這充滿“意外”的一年。
南門太守 ·中國史 ·17.7萬字
本書是臨沂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研究、整理沂蒙革命根據地抗日英雄烈士事跡的基礎上,從中選取近50位典型的英烈事跡創作而成。他們中有將軍、戰士、巾幗女英雄、小學教員、熱血青年等,本書記錄了50位英烈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為,謳歌了他們的的豐功偉跡,譜寫了中國抗日歷史上令人蕩氣回腸的一曲曲壯麗戰歌。創作出版此書以緬懷先烈,激勵后人,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張一涵主編 ·中國史 ·13.4萬字
《維米爾的帽子》是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氈帽里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17世紀的人們,依托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絡,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后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加)卜正民 ·史學理論 ·16萬字
公元840年,稱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鶻汗國破滅?;佞X部眾西遷至天山南北兩麓,以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西州回鶻王朝。原屬游牧文明的回鶻人吸收漢人及當地族群的文化,發展出獨特的西州回鶻文明,深刻改變了中亞東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們在9至13世紀控制著絲綢之路天山南北兩道,是唐元之間中原與西方交流的紐帶。本書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幅歷史圖景,是絲綢之路經濟繁榮的寫照。
付馬 ·中國史 ·15.9萬字
新疆天山地帶歷史文化積蘊豐厚,是古代西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綿延千里的天山走廊是連接中國內陸與中亞的重要通道,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本書擬通過新疆天山沿線的歷史遺跡和遺物,特別是近三十年來新疆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的成果,闡述天山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天山立傳。天山走廊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錯地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自然條件孕育出獨特的文明形態,使其成為歷史上諸多古代民族活動的舞臺。
張弛 ·文物考古 ·10.3萬字
本書稿為作者近年來對于蒙元史和清史理論研究的一組文章合編,為一本史學理論的學者散論。
沈衛榮 ·普及讀物 ·12.1萬字
本書從明十三陵的選址到建造到建筑風格歷史淵源等盡數介紹,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金開誠 ·歷史地理 ·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