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上古史導論》為楊寬先生根據1937年在廣東勷勤大學講授“中國上古史”的講義初稿修訂而成,比較和參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冊,是中國上古史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著作之一。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楊寬提出神話的分化研究說,是對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的發展和補充,成為顧頡剛開創的古史辨派神話學的重要后繼者。
楊寬 ·中國史 ·20.1萬字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第三部,解析曾國藩的領導力,解析中國特色的用人法則!“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在不少人心中,曾國藩這個人往往是“權謀”的代名詞,感覺曾國藩是一個老謀深算甚至老奸巨猾的人。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曾國藩待人的原則,并非權謀。曾國藩在處理湘軍集團內部關系的時候,以“拙誠”為原則,尚拙,尚誠。他對待同事和下屬,第一個特點是不用權術。第二個特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第三個特點,則是一個“恕”字,用寬廣的胸懷容納人。《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勤勉、務實、自律的“文正公”曾國藩,一個矛盾、掙扎的深嵌體制核心的職業官員。透過曾國藩,讀者可窺見中國傳統官場微妙而復雜的“潛規則”與中國特色的獨特生存哲學。
張宏杰 ·普及讀物 ·24.8萬字
1960年代,哲學家阿倫特在旁聽耶路撒冷審判后,基于她看到的艾希曼形象——龐大體系下的小齒輪,只知服從命令而沒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平庸之惡”的概念。然而,施湯內特在分析大量一手資料后卻發現,艾希曼絕非盲目服從的平凡納粹官員,而是一個善于偽裝、不思悔改的謀殺犯。本書不僅糾正了長期以來對艾希曼的誤讀,更還原了戰后納粹與殘余極右翼分子構成的逃亡網絡,呈現了聯邦德國的鮮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納粹圈子的真實面貌。
(德)貝蒂娜·施湯內特 ·世界史 ·36.2萬字
在三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誰能率先掌握先進技術,就能取得階段性領先,甚至滅掉其他競爭者。因此,從地緣角度寫一部人類史,不僅是復盤人類的進化歷程,展示各有所長的諸多文明,比較東西方的成敗優劣,更是要尋找隱藏于地理與時間背后的規則,以及那些關鍵的技術節點,幫助大家重新認識自己,看清未來世界的走向。地圖上有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每一段故事都會以不同形式反復上演。看懂地圖,才能看懂波瀾激蕩的歷史;看清地緣,才能看清未來世界新走向。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人類是如何脫離動物范疇,變身為萬物之靈的?為何人類文明發源于熱帶,興盛于溫帶?為什么尼羅河阻礙了埃及向非洲腹地傳播文明,反而促使全新類型的海洋文明出現?是什么讓人類可以突破血緣紐帶,實現社群擴張,團結更多人?這帶來的不僅是內、外信仰的統一,更是一套成熟的社會運行機制。為何別的民族會因外族入侵而四分五裂,中國即使被打到被迫南遷,也能重歸一統?中國人的“家國”式集體主義是怎么形成的?這種自上而下的資源分配,為什么在中國以外地區并無可能實現?神能夠成為什么樣的神,并不是由自己決定的,神祇存在的終極價值是為設計它們的人類服務。為什么科學與工業革命出現在西方?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在人類現在正經歷的信息革命中又有什么獨特優勢?
溫駿軒 ·歷史地理 ·24.9萬字
《日本社會史研究》約47萬字,納入《南開史學家論叢》第四輯,作者為南開大學李卓教授。本書從社會史的視野考察日本,即探討日本文化的風土——作為文化承載者的人群狀況,分析日本歷史上社會結構的變化及社會關系、社會群體和社會生活。本書闡述日本歷史發展進程及其特征,進而從中日比較研究的視野,分析近代以來中日兩國走上不同發展道路的原因。本書反映出作者對于日本社會傳統文化根基有別于中國的宏觀思考,對于當今理解日本的國民性以及日本人的思維模式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李卓 ·史學理論 ·38.5萬字
《新中國歷史學研究70年》分總論、中國考古學編、中國古代史編、中國近代史編、世界歷史編、中國邊疆史編、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編七部分。以中國歷史研究院下屬六個研究所現有學科為基礎,系統總結新中國歷史學研究在黨和國家堅強領導下的學科發展狀況、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揭示歷史學發展的內在規律,闡釋中國歷史學發展的獨特道路,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貢獻力量。該書的出版將為做好中國歷史學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卜憲群主編 ·史學理論 ·44.5萬字
《呂著中國通史》原系抗日戰爭期間上海成為“孤島”時期,呂思勉先生為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撰寫而成,1940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了上冊,下冊直到四年后才出版。上冊(上編)為“中國文化史”,作者仿照古代史書的典制體,從大文化角度論述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等十八個專題;下冊(下編)為中國政治史,講述近二十個朝代的興衰更替。作者不僅對十八個文化專題和朝代興衰史的主要面貌做了敘述,而且多有精彩評論。此次新版,在文字方面訂正了一些訛誤,對個別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及簡要注釋,對較長段落進行分段。同時,配有圖片一百七十余幅,又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張耕華先生審讀全文,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國剛先生撰寫導讀,圖文導讀版《呂著中國通史》是質量上乘、圖文并美的通史佳作。
呂思勉著 張國剛導讀 ·中國史 ·37.5萬字
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二部,書中從劉邦誅殺彭越寫起,到漢朝兩大外戚竇嬰與田蚡相斗至死為止。劉邦崩后,呂雉趁勢而起,扶持呂氏外戚,危及劉氏天下。在此關鍵時刻,謀士陸賈向權臣陳平獻計,聯合武將周勃,準備伺機而動。果然,呂雉一死,漢朝群臣及劉氏諸侯,合力誅呂。在這場紛亂的權爭之中,守柔的代王劉恒成了最大贏家。一個舊時代結束了,一個所謂的盛世“文景之治”,在流血的戰斗中冉冉升起。
月望東山 ·中國史 ·22萬字
一段“東方羅斯柴爾德”的家族傳奇,一部轟動歐美世界的歷史啟示錄,一本說透百年企業擴張邏輯的思想書。看懂了沙遜家族的興衰史,就能得到商業經營的至高智慧。本書記述了19世紀至20世紀,一個名為沙遜的猶太難民家族在流亡歲月中不斷進取,足跡踏遍亞歐兩洲,從兩手空空到建立龐大商業帝國的艱苦歷程。在書中,作者用小說的筆觸和翔實的史料披露了沙遜家族幾代人秘而不宣的往事,更揭示了沙遜家族在長達150年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作用:從美國內戰到英國的衰落;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原始的商品貿易到新興行業,他們都深涉其中,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格局。本書更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政治、商業、戰爭和人文往事的迷人世界,是不一部不可多得的歷史巨著。
(英)約瑟夫·沙遜 ·普及讀物 ·24.4萬字
由《高帝滅楚》《諸將之叛》《匈奴和親》《諸呂之變》《南越稱藩》《七國之叛》《梁孝王驕縱》七篇組成,通過高帝滅楚、諸將之叛、匈奴和親、諸呂之變、南越稱藩、七國之叛、梁孝王驕縱等歷史事件,展現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和漢初風云詭譎的歷史。
袁樞 ·中國史 ·21.8萬字
《美利堅文明論:美國文明與歷史研究》是作者有關“美國文明和歷史”系列專題研究的匯集,所涉及的問題有:美國第一個憲法性文件《五月花號公約》的內涵及其解讀,美國立國的原則和精神,美利堅文明的歷史起源。過程及其內在邏輯,西部開發模式的形成、特點及其規定性,南部奴隸種植園經濟的性質問題,美國作為大國崛起的“梯級型”構建及其標志、動力和深層原因等等。作者在書中開創性地提出了美利堅文明作為“一種積累型文明發展模式”的概念,并深入地探討了形成此文明發展模式的兩大機制。
何順果 ·世界史 ·26.2萬字
本書從自然條件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這一歷史理論的重要視角切入,研究元明北京建都及其糧食供應問題。建都北京,有地理位置優勢,但是難處在于糧食供應。為解決京師糧食供應,元明清三朝創行漕運,從東南運糧。隨之出現運河漕運、黃河、淮河治理的難題,因此江南官員學者提出發展華北西北水利,就近解決京師糧食供應,或恢復海運,生動地展現了時人受自然條件制約的歷史場景。本書研究了元明都燕的地理觀念及其變化、北方農業與京師仰食東南的矛盾及意識、漕運海運與地理條件的關系及認識。
王培華 ·地方史志 ·21.1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粵桂黔滇四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粵桂黔滇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1-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粵桂黔滇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個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軍在廣東大亞灣登陸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止,抗戰八年中,在這四個省(區)作戰時間長達七年。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9.7萬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智慧,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之一。本書依據歷史文獻,循著從先秦以迄清末的時序,輯錄六百多個古人用智事例,將其編成故事,以供讀者閱讀了解。所涉及的人物,既有政治家軍事家,亦有中下層平民百姓,從治國之道到治家之道,包羅萬象,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閱讀本書,不但可以啟迪心智,而且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夏咸主編 ·中國史 ·49.9萬字
本書是在翻譯別洛夫、紹米揚和斯維亞捷茨卡婭合編俄國檔案匯編《俄國與西藏——俄國檔案文件匯編(1900~1914)》(2005年出版)的基礎上,將巴德瑪耶夫檔案匯編《在沙皇制度幕后》中涉及中國藏蒙的19件、收錄在《帝國主義時代國際關系》一書中涉藏檔案32件等,全部收入書中,使該譯著成為目前俄國涉藏檔案中最完整的版本,對于研究這一時段西藏、蒙古地區歷史,俄國侵華史乃至英俄列強在華角逐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 ·世界史 ·23.3萬字
本卷的《書札》是曾國藩寫給上級、同僚和朋友的私人信函。在《書札》中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的曾國藩,他時常會和朋友們發牢騷,傾訴困境。《書札》多處寫到戰爭形勢的危急,“日在驚濤駭浪之中”,又言“軍事變幻無常,每日危疑震撼之際,愈當澄心定慮,不可發之太驟”。
曾國藩 ·史料典籍 ·35.9萬字
呂思勉是中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北宋年間,傳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動亂,王朝中樞與地方官府由此展開怎樣的合謀與博弈?建立南平軍,重新布局西南邊陲軍事重鎮,特殊地緣條件下,宋朝開啟了怎樣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遠千里尋找朱熹,李處和在戰爭年代“獲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圖景,反映了當時怎樣的多重生存之道?本書為新銳歷史學者黃博力作,在獨特的時空坐標上尋找巴蜀的復雜性,權力關系的再書寫,透視兩宋王朝的邊緣與中心。
黃博 ·地方史志 ·24.3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寫乾隆時代的得與失,作者通過對乾隆時代的解構,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盛世”圖景,同時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國失落的秘密。乾隆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之前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為過。乾隆時代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但是,作者從更深的層次看到,表面的繁榮昌盛背后,隱藏著的,是巨大的危機。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國經歷了產業革命的全過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名著《論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盛世”的夢境中不能自拔,想盡一切辦法維持他的封建統治。可以說,中國在這個時期,錯失了與世界文明接觸的機會,沒有趕上世界發展的大潮。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接下來的持續衰落,甚至淪落為“東亞病夫”。另外,本書還對乾隆的出身個人生活,性格等做了介紹。
張宏杰 ·中國史 ·26.5萬字
瓷器生產肇始于青瓷。自夏商之際誕生,三千余年,官民兩系,名窯輩出。可以說,“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本書從濫觴期、成長期、發展期、鼎盛期、衰落期五個階段出發,介紹了浙江古代青瓷綿延悠久、跌宕起伏的發展史,同時設專門章節,對貢窯、官窯與哥窯進行了考證分辨,對青瓷輸出與制作工藝傳播進程作了梳理。作為首部系統整理浙江古代青瓷考古成果、全面反映浙江古代青瓷研究水平的著作,本書理清了浙江古代青瓷的發展脈絡、生產與管理體系,總結了浙江古代青瓷的歷史成就,揭示出其在中國乃至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鄭建華 謝西營 張馨月 ·文物考古 ·3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