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系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本輯中,年度報告部分聚焦媒體發展情況、廣電媒體融合、廣告產業發展情況的年度梳理;媒體管理部分聚焦于媒體融合的體制機制問題梳理及解決方案;產業觀察部分聚焦于數字營銷產業、廣告業轉型、互聯網廣告監測等;媒體創新部分聚焦于行為定向廣告(人與技術的互動)、VR營銷等方面;傳媒產品則聚焦于視頻網站自制視頻內容分析、大學生運動社交媒體使用情況等。
單波 王松茂 ·新聞傳播 ·18.5萬字
本書是一本自傳。作者在青年時期,曾實地走訪了亞馬孫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本書記載了作者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原始部落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人類學 ·31萬字
該書提出以新模式為基礎能夠實施可視化企業大數據管理,并具體地展開論述企業大數據管理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管理實踐與管理思考,為推進管理研究開拓了廣闊的理論空間,是一部具有創新性的學術專著。該書以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論述為出發點,以市場經濟中的軌道為解釋原則,論證了新的管理規律“依道管理規律”,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循環模式”與新的管理理論“企業機體管理理論”,通過比較分析認為循環模式是優越于傳統的塔形模式的新模式,提出以循環模式為基礎、以現金流量監控表為依據、以DTE管理法為具體方法能夠實施可視化企業大數據管理,通過制造類企業與銷售類企業的管理實踐證明可視化企業大數據管理理論具有普適性,通過管理方法可以不同、管理目標必須一致即保障企業運行軌道有效運行的管理思考提出“管理統一于道”與“諸子百家是一家”的學術觀點。
張康寧 ·社科總論 ·10.1萬字
本書基于夸張研究價值、缺失的梳理,探索廣義修辭學理論資源下的夸張研究模式,參與夸張研究轉向的學術實踐。夸張研究轉向發生于修辭學研究轉向—辭格研究轉向的學術背景,同時作為上述背景下的一道風景,豐富著修辭學研究的學術資源,二者體現為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討論了夸張的內涵與外延,提出夸張構式觀點,描述并解釋其結構、語義、功能特質,用系列研究個案論證了夸張詞匯、句子、語篇的三種存在形式,激活理論和實踐的關聯,深化夸張研究,探索了個體辭格研究路徑,擴大觀察,對整個辭格系統的研究也具有借鑒作用。我們試圖在修辭學研究領域融合關聯、話語標記、敘事學等理論,在更開闊的視野中觀察修辭學核心問題,讓夸張的故意言過其實特質,在跨學科研究模式中得到優化解釋。希望本項目的研究對文藝理論、修辭史以及修辭學史的夸張現象的認識及夸張理論的建構會有些許幫助。
高群 ·語言文字 ·30.5萬字
書中介紹了浙江省博物館的16件國寶級文物精品,是吳越文化的濃縮:以稻作文化為特征的河姆渡文化、實證中華文明起源最具規模和水平的良渚文化、“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文化,“青瓷故鄉”的原始瓷和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青瓷,都是聞名遐邇的經典藏品。以浙江佛塔出土文物為基礎的浙江佛教藝術品、明清經濟史料和以古琴、“三雕一塑”“十里紅妝”等為載體的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藏品又為館藏錦上添花。
陳平主編 ·圖書檔案 ·10.1萬字
本書是旨在對幼兒深度學習進行學術研究的探索性著作。幼兒深度學習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較長的一個時段,圍繞著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全身心的積極投入,通過同伴間的合作與探究,運用高階思維,遷移已有經驗,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當前以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背景下,研究深度學習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本書分為游戲類和生活類兩大部分,共有30個一線教師撰寫的幼兒深度學習活動案例,讀者對象為學前教育教師及研究人員。
王小英主編 ·教育 ·24.8萬字
《透過浙江看中國的社會治理》從“平安浙江”到“法治浙江”,浙江社會治理中的不少經驗,而類似這樣的故事,在浙江還有很多。從一定程度上說,浙江的社會治理,也是當前中國社會治理模式及其成效的一個縮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既是目標,更是路徑,凝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人民社會治理探索的集體智慧,根本上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體定位,內含著對全體人民意志的遵從,對全體人民參與權的肯定,對全體人民利益的敬畏,也是外界觀察中國以及浙江社會治理的窗口。
車俊主編 ·社會學 ·9.7萬字
本書從梳理社會建設的理論邏輯、探索有序社會的知識基礎的目標要求出發,試圖通過對當代社會學理論有關社會秩序和治理的思想資源和實踐經驗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梳理。本書對以往關于社會管理和社會治理的研究中被忽視的學理知識空白進行了填補,對開展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方法論依據進行了梳理,在社會學理論建設上對西方社會學關于社會秩序、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理論進行了反思分析,并形成了本書的基本觀點。
錢寧 張美川 呂付華 婁世橋 ·社會學 ·20.4萬字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征,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1.7萬字
介紹了構建區域科技情報體系,地市級科技情報機構的科技查新和科技情報研究兩項重要業務。
李鵬 ·圖書檔案 ·10.4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納米比亞農村在變革中所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作者彭佩拉尼·瑪菲尤恩(PempelaniMufune),納米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學博士,曾就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并獲取博士學位。作者從農村的定義出發,介紹了農村的社會學含義和農村社會各個群體,包括婦女、青年和老人。還詳述了土地、土地使用權、土地分配及土地改革等問題。作者還深刻探討了納米比亞農村的貧困問題、農村到城市的移民問題和農業及其發展問題。
(納米)彭佩拉尼·瑪菲尤恩 ·人類學 ·13.5萬字
社會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難題,作為一個新型的養老模式,智能居家養老將在養老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理論界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價相關研究尚屬理論空白,同時實務界也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文章嘗試開發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價量表,建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價模型,對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議。
楊波 ·人類學 ·11.9萬字
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更加關注多元升學規劃、高考志愿填報、選院校和選專業的問題。如何選擇合適的升學路徑,如何填報高考志愿,怎樣才能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不踩坑,成了困擾千千萬萬個高中學生和家長的問題。本書結合作者多年高考志愿填報資源經驗,從高報實戰角度出發,詳細介紹20多種升學路徑,2800多所高等院校+高職高專院校,14個大類800多個專業,手把手教讀者如何填報高考志愿。可供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及其家長參考閱讀。
敖爸編著 ·教育 ·29.2萬字
聶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東蓬萊人。1949年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1953年自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從事古代文學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聶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國古代文學史撰述、古代作家研究、作品箋注為學術方向,論述包括從先秦到清代,從詩歌、散文、戲曲到小說等各種體裁。“聶石樵文集”除收入《先秦兩漢文學史》、《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唐代文學史》、《古代戲曲小說史略》、《屈原論稿》、《司馬遷論稿》、《玉溪生詩醇》、《楚辭新注》、《杜甫選集》、《宋代詩文選注》等專著外,另將學術論文分別輯為《古代詩文論集》、《古代小說戲曲論集》兩部分。
聶石樵 ·作品集 ·26.1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六大部分:“大學對新生的挑戰”、“分離與成長”、“在逆境中成長”、“新生有話說”、“宿舍生活”、“校園安全”,得到浙江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的轉發。本書還附有大學新生家長慕課,主要是幫助家長改進親子關系,認識和理解孩子產生的種種表現,理解或者預判孩子進入大學后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從而掌握應對的方向和策略。本書首創的大學新生家長慕課視頻,以期通過融合出版的形式,給予新生與廣大家長一些建議與指導。
浙江大學求是學院編著 ·教育 ·5.4萬字
中國書院是代表著儒家思想的重要教育機構,道德教育是書院教育網絡中的一根主線,為文學教育緊緊把持著方向。道德教育與科舉文教育之間的糾葛問題一直出現在書院文學教育中,成為書院文學教育的重要問題。南宋理學家們要求書院重視道德教育,不要惟科舉文教育是從,他們的思想在后代書院薪火相傳。以古文為時文習見于清代書院文學教育中,有助于提升生徒的時文寫作水準。清代書院在八股文教育時尊奉清真雅正的準則,實現了為文與為人的統一。中國書院文學教育有利于促進生徒文學素養的形成、推動地方文學的發展、促進文派思想的傳播以及澤溉當今學校的文學教育。
程嫩生 ·教育 ·33.1萬字
經過近百年的文化論爭,中國文化終于進入理論建設的階段。張岱年先生為此提出了文化建設的“綜合創新”論,方克立、劉鄂培等學者繼承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其中,劉仲林將中國文化與西方創造學結合,提出了由以“仁”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向以“創”為核心的現代文化轉化的“創學”理論和方法。本書分析了張岱年“綜合創新”論思想的起源、近代理論研究思想代表、“綜合創新”論思想的提出、具體內涵和發展演變,并對“創學”首次進行了系統地總結和分析,指出中國新文化理論建設必將進入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仁”、“創”為核心的“雙核”驅動的新文化建設時代。
趙四學 ·社科總論 ·16.6萬字
本書以行政審批制度運行全鏈條中各個構成要素為基本研究對象,堅持問題導向。對當前各要素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從體制機制創新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性建議。主要研究的內容如下:一是要建立權威性的行政審批(放管服)改革領導機構。二是依法建立科學的行政審批事項設定和評價機制。三是完善政務中心建設與行政審批服務局試點中的體制機制。四是完善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中的體制機制。五是行政審批制度信息化建設中的體制機制建設。六是行政審批日常監督檢查與后續監管的體制機制問題。七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建設問題。
李路 ·社會學 ·20萬字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有效備考實戰,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命題研究中心組織來自國內多所高校的命題研究人員,精心策劃、編寫了《考研英語真題王——題型全解+真題精講》。《考研英語真題王——題型全解+真題精講》共6章。第1章是對考研英語大綱的深度剖析。本章從考綱分析、考綱變化趨勢、備考指導以及應試技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旨在幫助廣大考生把握大局、厘清復習思路。第2~6章分別針對考研英語真題中的英語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3種題型進行分類詳解。每一章均包含對該題型的命題規律、解題技巧、解題策略的細致剖析,每章的歷年真題詳解部分收錄了2008年~2014年的7套面向該題型的真考試題,并配有詳細解析。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命題研究中心 ·語言文字 ·26.3萬字
《城市文化:在流動與積淀中創新演進:以深圳的文化發展為例》是荔園文創書系中的一本,同時是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結項成果。本書介紹了深圳的文化發展事業,體現了其城市文化的精髓。具體內容包括:人文、人文底蘊與深圳文化;深圳文明歷程;邊緣城市的文化追求;深圳的人文城市文化積淀;深圳人文城市精神積淀:深圳十大觀念;比較視野下的深圳人文城市底蘊;移民文化與深圳城市精神;深圳的創新文化;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發展戰略;深圳當代文學:改革開放的真情抒寫;全民閱讀的深圳;深圳民間新質觀念文化;構建深圳高等教育體系;深圳城市文化建設路徑;以及結語:競爭力、軟實力及深圳文化的未來。
張軍 黃永健編著 ·社會學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