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吳興華翻譯過許多外國著名詩人的作品,如拜侖詩鈔、濟慈詩鈔、葉之詩鈔,還有未發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節等。可能也有西洋詩的影響,他自己的詩不論在意境上、文字上和舊詩、西洋詩存在著深締的因緣,是一種中國古典和西洋現代之間的有機融合。這本譯文收錄了《運命》《撿東西》《危急時期的祈禱(選譯)》《達·芬奇軼事》《富蘭克林散文書簡選》《危機》《城市里的一周》等文章。通過本書中的內容,可以從側面解讀吳興華的深刻蘊涵。
(美)富蘭克林等 ·文學評論 ·6萬字
《新民歌講稿》是廢名對“新民歌”的解讀和理解,是建國后廢名詩評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本講稿延續了廢名詩評的一貫風格——古今縱論且重視情感,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非常具有個性,也對當時的創造思維和創作方法給予了反思。在本講稿中,廢名樂于將古典詩歌與新民歌進行比照,從而通過互相闡釋來解釋和評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的古典詩歌中的詩人包括陶淵明、謝靈運、李商隱、王維、杜甫等,也從側面表明廢名對田園詩和晚唐詩非常熟悉和熱愛。
廢名 ·文學評論 ·4.1萬字
《鐵未銷集》作者是一位愛書人、讀書人,數十年閱書無數。集中收錄了作者平日讀書之后的一些思緒碎片,知己之論,書評推介等,文字內外,都能看出作者與書、與社會思想的碰撞火花,精致的文字中蘊含了睿智的因子,也可見出作者的一些新觀察視野。文筆清簡而沉郁,內容博洽而通融,書里書外、物事人情,都能以文字見分曉。一冊在手,游目馳懷,信可樂也。
理洵 ·文學評論 ·7.8萬字
《故事新編》自誕生起,就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該書從以往人們所忽視的《故事新編》與越文化精神的聯系入手,選取了其中的務實、創新、復仇、耿直等五個方面,分五個章節進行論述,敘述了古越歷史上該精神的表現,魯迅自身在言行、作品中透露出的這種基因,以及最終魯迅在《故事新編》這部作品中人物身上對這種精神的演繹,以期勾勒出魯迅根植于故鄉的精神內核。
顧紅亞 ·文學評論 ·11.1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吳根友在對清代著名文人畫家鄭板橋的人生與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從鄭板橋的生平、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士人理想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現了鄭板橋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對文學、藝術的卓越追求,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士人文化與士人風骨的繼承與創新,能為后人了解、研究鄭板橋提供有益的參考。
吳根友 ·文學評論 ·14.4萬字
該書收錄了被稱為“當代小說之王”的王祥夫先生的25個短篇小說。所收小說多為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及首次出版的新作,其中的代表作品榮獲各類大獎,如魯迅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等國內重要獎項。這些小說不僅集中反映了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窘迫狀態和積極進取精神,從而體現出一種對“人性”的關懷和關注。加上點評者準確到位的剖析,使得該書讀起來更加耐人尋味。
王祥夫 ·文學評論 ·19.2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陳文新在對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及其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十章,分別從吳敬梓的生平、小說、文論、交游、儒生情懷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現了吳敬梓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及貫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懷,闡明了他小說作品的獨特風格對后世文人及社會的深刻影響,能為后人了解、研究吳敬梓提供有益的參考。
陳文新 ·文學評論 ·16.4萬字
美國猶太作家善于從表現空間規范的性別、族裔、階級、倫理等審視自身存在或民族的空間生存狀況,他們將自身的空間體驗和猶太民族的空間變遷以小說敘事的形式參與到小說主人公空間身份的建構之中,揭示了猶太主人公在異族空間條件下從個體走向主體之成長的復雜與艱辛。本書主要借用梅洛-龐蒂的身體空間理論、列裴伏爾“空間三一”理論以及福柯的空間權力理論探討美國猶太成長小說中猶太主人公在美國社會空間關系中從個體走向主體的空間生成過程和生成機制。
寧云中 ·文學評論 ·6.2萬字
《〈名作欣賞〉精華讀本:外國小說名作欣賞》以鑒賞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和藝術欣賞趣味、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以發表名家賞析名著的經典之作為特色。精選篇章,將四百余篇名家所寫的賞析中外文學名著的經典文章,以古今中外為經,以文學體裁為緯,分門別類編輯成書,共十二分冊。所輯篇目,從兩萬余篇文章中精選而出,名家行文,觀點鮮明,功底深厚,語言生動,不拘一格,有很強的閱讀性和欣賞性,值得珍藏。
蕭乾 柳鳴九 ·文學評論 ·16萬字
《〈名作欣賞〉精華讀本:外國詩歌名作欣賞》曾是聞名于全國文化界、文學界、教育界的期刊,以鑒賞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和藝術欣賞趣味、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以發表名家賞析名著的經典之作為特色。特別在大專院校文科學生和廣大中學生中,成為廣大讀者獲取知識、豐富精神、提高修養的良師益友,也為許多讀者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平臺。
飛白 辜正坤 ·文學評論 ·14.2萬字
《圍城內外:西方經典愛情小說的進化心理學透視》融文化與心理學于一爐,既富于形象性、趣味性又具有學術價值。是一套非常有品味的學術文化普及讀物,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文學是人學”,而西方經典愛情小說可謂是愛情心理學的“百科全書”。文學名著中所提供的愛情心理學案例,既來源于現實生活,又具有現實生活的愛情往往所不具備的豐富、強烈和多彩。《圍城內外:西方經典愛情小說的進化心理學透視》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了西方文學名著中的經典愛情案例,呈現出了西方經典愛情小說所達到的心理學意義上的深度和廣度。
熊哲宏 ·文學評論 ·18.4萬字
《人間詞話(手稿本全編典藏)》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王國維 ·文學評論 ·8.3萬字
本書以現代中國文學的歷史發展為總體參照框架,以“傳記批評”為主要研究方法,在傳記性與文獻性并重、學術性與可讀性兼顧的旨趣中,著重介紹、闡釋現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幾位經典作家(包括魯迅、徐志摩、沈從文、戴望舒以及張愛玲)的生平、思想、性格,尤其是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的相互關系。
羅曉靜 周曉明 ·文學評論 ·15.5萬字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以組織、發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前沿狀況、反思學術史經驗、前瞻未來動向。本書是第一輯,分為“十年前瞻”高峰論壇、特稿、專題:《古本戲曲叢刊》與戲曲文獻研究、特約訪談、新著序跋、前沿思考、會議綜述七個專題。
劉躍進 ·文學評論 ·16.5萬字
在視覺文化與后現代文化相互裹挾的今天,文學與電影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復雜關系。當前關于電影研究最令人興奮的前景并不在于出現了某種對所有電影或小說進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是在跨文化的視野之下,所有文本都可作為“互文”加以觀察,所有的觀看都是重讀,所有的改編都是重寫,甚至可以試圖將改編視為一種文學批評的方式,從而為重新審視改編電影與文學的關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章顏 ·文學評論 ·12.2萬字
古語說得好:“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中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無數著名辯才,他們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而“一言可以興邦”。這些杰出的雄辯家,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話。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會發現,答辯在社會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為了向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廣闊的雄辯天地,為了讓廣大讀者的答辯有一個質的提高,編者編了這部《賢士的答辯文書》,把歷朝歷代的杰出雄辯家的答辯文書加以歸類、篩選,精選出最優秀的文章。入選的這些答辯小文,條理清楚,論理透徹,文筆簡潔優美,讀來膾炙人口,意味深長,堪稱千古佳作。在選編過程中,編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數種版本,力求做到囊括古今所有雄辯家的最佳原作。
秦榆 ·文學評論 ·19.7萬字
《金瓶梅》對世情的揭露,對人性的描繪,比它的情色描寫更具沖擊力與持久性。在解讀者葉思芬的眼中,這不是一部人們慣常認為的“淫書”“禁書”,而是一部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描寫日常生活的書,寫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愛恨情愁、貪嗔癡慢、生離死別。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運河沿岸一個有錢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蓮如何掙扎謀求一個更好地未來;看到西門慶在官場、商場乃至歡場的應對進退;看到那個時代的官員、商人、妓女與尼姑的生活點滴,以及這樣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還有人的可憫;看到數千年來從未改變過的世道與人心。
葉思芬 ·文學評論 ·12.8萬字
葉思芬 ·文學評論 ·14.3萬字
葉思芬 ·文學評論 ·14.7萬字
先秦、漢魏、兩晉時期的文學,是中國文學逐漸成熟的階段,是一幅幅陶冶性靈、崇尚自然,充滿激情的生活畫卷,它們的美滿溢著情竇初開、浪漫憂思、風骨錚錚,為后世的文學樹立了不同的典范。
蔣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