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詩歌的秘密花園》是一本關于20世紀現代詩名作的鑒賞讀本。編著者雷格以詩人、譯者、評論家三合一的身份,精心甄選葉芝、里爾克、艾略特、博爾赫斯、希尼、辛波斯卡等15位20世紀世界級偉大詩人,以文本精讀的方式,獨家原創15首名篇詳解和45首佳作點評。專業的評論視角與鮮活易讀的賞鑒文字相得益彰,講透現代詩的讀法,為讀者開啟領略現代詩非凡魅力的獨有路徑,借此也得以窺見20世紀西方現代詩的概貌。
雷格 ·文學評論 ·8.1萬字
人們在清醒時,更需要白日夢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能理解與周圍格格不入的怪人嗎?是因為不存在一個更好的世界,所以要珍惜當下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或許都能在書里找到答案:有關童年、婚姻、女性生活、日常的詩意、煙與酒、工作與消費主義、遠離塵囂的生活可能……以“文學體驗”為綱,苗師傅開啟了一場讀者與讀者間關于閱讀體驗的真誠交流。借由文學和影視作品,他討論的依然是那些沒有確切答案的人生難題:孩子,婚姻和家庭生活,消費主義,“不能宣之于口”的欲望,五官對自然的感受能力,人生中“咸魚般”的靜置狀態,人的惡意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等。由主題而論及作品,他在自己讀過的上百部圖書和電影間跳轉勾連,分享給你的,不只是一己私人的閱讀感受、一顆被好作品觸動而搖蕩的心,更是那些人間清醒、溫暖靈魂的共通體驗。
苗煒 ·文學評論 ·14.9萬字
本書從19至20世紀的7部最偉大的英國小說入手,旨在探尋人生必經的七個重大階段。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門德爾森展示了每部小說對應的現實生活,透過作品呈現作者被壓抑的復雜個性和真實目的。本書的每一章都有一個雙重主題:一方面,是對一部文學作品的解讀;另一方面,也是對人生的解讀。比如,門德爾森將《呼嘯山莊》中描寫的童年的道德和情感看作是對成年世界的一種單純的回擊,將《達洛維夫人》看作是對幾乎不可能實現的成人理想愛情的寫照。門德爾森的解讀讓我們對這七部小說產生一種令人著迷的全新感受,并提醒我們——當閱讀完本書最后一章《幕間》,正是我們對于個人人生思考的開始。
(美)愛德華·門德爾森 ·文學評論 ·14.6萬字
本書是一本用另類視角、另類眼光詮釋《金瓶梅》的著作。本書從歷史角度、服飾描寫、飲食習俗、民俗風情、經濟生活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探究《金瓶梅》反映的明中葉服飾潮流、官場腐敗、婚姻基礎、養生之道、游藝娛樂、購房置業等社會生活,涉及官場、情場、生意場、房地產等領域,告訴讀者一個曾經被誤讀、誤解的《金瓶梅》,其實是一部明中葉的百科全書。
黃強 ·文學評論 ·13.1萬字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社會史,也是一部中國文化史,讀《紅樓夢》的人情世故,學中國人的處世哲學。透過紅樓真與幻,看盡人性善與惡。作者用獨特的視角,活潑的筆調,解讀天下奇書《紅樓夢》,原來紅樓中人就是身邊的你我。《紅樓夢》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學習內容。2022屆的高考全國卷,《紅樓夢》又被高考作文選中。讀《紅樓夢》不僅是為了感受文學的魅力,也是現實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翻遍紅樓,閱盡塵世。全書以大觀園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為引,盡述世間浪漫蝕骨又痛徹心扉的情感,通過末世里的神情和荒唐,揭開人性真相的維度。書中內容共分三部分。第一輯:紅顏——一曲流水紅顏寞,紅樓十二釵,在大觀園里度過了美好的韶華,命運卻都千回百轉,隨風飄逝。第二輯:情緣——情天情海幻情深,愛情,只是一瞬間的決定,卻纏繞了一世的光陰。情皆因緣,緣亦為劫。第三輯:江湖——江湖秋水波浪多,一部紅樓,寫透人性。無論是為生活折腰的劉姥姥,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小葫蘆僧,都是人心的江湖。在紅樓的瑣碎生活中提煉出令人震顫的情感和哲思,讓每個人物都展現出他復雜的一面,展現出他們人性深處的善與惡。
一笑作春風 ·文學評論 ·16.8萬字
本書是《未來簡史》(HomoDeus:ABriefHistoryofTomorrow)的摘要總結。原書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一位青年怪才,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國際暢銷書《人類簡史》。其新作《未來簡史》,以宏大視角審視人類未來的終極命運,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引起廣泛關注。本書簡述了智人發展的過去和未來,并試圖以宏大的視角審視人類未來的終極命運。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為宏大、更加新奇的視野去了解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展示了驚人的預測。
利民·鄧 ·文學評論 ·2.5萬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草樹木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尤其是中國園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歷代山水畫哲學思想的影響,在植物的選擇上十分重視品格,注重色、香、用。不僅僅是為綠化,而且要能入畫,意境上求深遠、含蓄、內秀,情景交融。專業的綠化及規劃設計人員若不能知曉這些花草樹木的象征意義,就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本書從文化層面談花草樹木,詩詞歌賦賞析,配以相應圖片,不僅對于專業的園林從業者,而且對于普通大眾也有廣泛的科普意義。
彭揚華 ·文學評論 ·6.4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6首含有“離”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6萬字
《〈名作欣賞〉精華讀本:外國詩歌名作欣賞》曾是聞名于全國文化界、文學界、教育界的期刊,以鑒賞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和藝術欣賞趣味、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以發表名家賞析名著的經典之作為特色。特別在大專院校文科學生和廣大中學生中,成為廣大讀者獲取知識、豐富精神、提高修養的良師益友,也為許多讀者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平臺。
飛白 辜正坤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陳文新在對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及其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十章,分別從吳敬梓的生平、小說、文論、交游、儒生情懷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現了吳敬梓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及貫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懷,闡明了他小說作品的獨特風格對后世文人及社會的深刻影響,能為后人了解、研究吳敬梓提供有益的參考。
陳文新 ·文學評論 ·16.4萬字
“史無前例,在我們的時代里,眾多因素正以一股合力鈍化著心智的鑒賞力,使心靈不能發揮任何主動性,乃至退化到一種蠻荒的愚鈍狀態。”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序言中表達了他的焦慮,并始終致力于提高人們心靈的靈敏度。他認為,“一位偉大的詩人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人們的感覺,帶來新的感覺體驗,使人們的感覺更加健全、純潔、完善。”本書即探索傾聽這一感知方式。在許多詩作中,華茲華斯邀請我們停下來、靜靜聆聽,或者,請悄悄走過。這是詩人對路人/讀者提出的請求,考驗著我們的感悟力。在18世紀“視覺專制”的背景下,人們將表面誤認為本質,詩人則通過傾聽感知到超逸于形象的崇高內涵。當他從唯理性思潮引發的危機中復元,他逐漸學會聆聽那“沉靜而永在的人性悲曲”,體現了英國浪漫主義傳統中的同情思想。“無聲中的傾聽”則呈現出詩人在經驗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的艱難探尋。隨著科技的發展,維多利亞時期成為“聽診的時代”。“聽診”從醫學發明演化為對時代的診斷。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關注傾聽這一感知范式,在“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世界里,堅定地恪守著“我們始終相信我們所聽到的”。書后附有華茲華斯長詩《安家格拉斯米爾》的全詩譯文。
朱玉 ·文學評論 ·15.3萬字
漢字、詞語、詩詞、戲劇、閱讀、寫作……這么生硬的知識,讓我們怎么愛上學習?如果有這樣一本書,既像小說一樣好讀,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一定會深受歡迎。本書是漢語大師夏丏尊、葉圣陶二位先生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結晶之作,通過將抽象的知識與具象的學習和生活場景相聯系,融知識于故事,以故事傳知識,生動周到,深入淺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和學生,被廣大讀者譽為語文教學的經典之作。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學評論 ·13.4萬字
本書匯聚了30位科幻作家對31部科幻經典的閱讀心得,傳達了作家們對今日世界的憂思,帶有相當鮮明的當下印記。
飛氘主編 ·文學評論 ·18.5萬字
《詞學通論》是吳梅先生介紹詞學基本知識及詞學發展史的專著。作者系統地介紹了詞與音樂的關系、詞的作法以及歷代代表性詞人詞作,并對唐五代以至清季詞學的源流傳承和諸大家詞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當的點評。
吳梅 ·文學評論 ·8萬字
《多年愛書已成精》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書評人馬凌的最新作品。本書中,她選取了18位作家、畫家、文藝家,以一個“書蟲”的閱讀妙趣和“學院派”的學養視野,讓讀者更透徹的走近這些文藝名家。毛姆為何逃離英國并且拒絕出版自己的傳記?伍爾芙居然是著名“狗迷”?普魯斯特的書信中寫了多少瑣碎的日常?馬凌通過這些細小的關注點,以點帶面,穿透他們的人生、軼事、交叉時刻……把他們的人生和作品連接,給了他們人生與作品的雙重解釋。
馬凌 ·文學評論 ·10.6萬字
東野圭吾的小說能在當代引起人們的共鳴,其原因在于他的小說不偏不倚地說中了人們的種種內心困惑。《當我們談論東野圭吾時,我們在談論什么》的作者指出,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表達了一種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這種理想屬于所有對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類個體。他筆下的卑微者與現代化的社會形成對立,反抗科技理性及與之相伴的監控制度。《當我們談論東野圭吾時,我們在談論什么》就是利用東野圭吾的小說給我們找答案的書,告訴人們如何在生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幸福。
彭麥峰 ·文學評論 ·11.1萬字
《中庸》提倡“中和”與“誠己”,以“中庸”作為儒家的優選道德標準,注重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人天和諧,道法自然。為了便于廣大讀者閱讀,《大學中庸》對原文做了深入淺出的翻譯,并對難以理解的詞語做了詳細的注釋。
蒲曉娟 ·文學評論 ·8.3萬字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除了唐詩、宋詞中一些廣為流傳的篇章外,在當代讀者中影響最大的,恐怕還得數小說。小說中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四大名著外,讀者群較大的還有“三言二拍”、《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儒林外史:名士與名利》旨在用有趣的觀點、明快的語言、活躍的思路,建立起溝通學者的案頭研究與大眾閱讀之間的橋染。本書作者張國風先生,對《儒林外史》有著深入的研究,對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藝術內涵、科舉制度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發人深思,富有興趣性。
張國風 ·文學評論 ·13.4萬字
《詞境淺說》是樸學泰斗俞樾之孫、紅學大師俞平伯之父、近代詩詞大家俞陛云的代表作。書中不僅從曲調、格律、詞境等方面對選詞加以箋釋,更兼鉤沉史跡、感懷詞人,以極具詩意的筆法闡幽發微,“申其義而暢其趣”。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3.5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吳漁山“老格”的建立、特點及其思想淵源,來探討吳歷繪畫和文人畫傳統的互動關系。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