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史不分家,文學創作是現實社會的形象表現。通過閱讀某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能夠從一個角度了解那個時代的諸多歷史現象。“詞為艷科”,宋詞以善寫男女私情著稱,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對狹窄。隨著社會生活之發展和歷史背景之演變,宋詞也多少走出花前月下的狹小圈子,表現了更加開闊的宋代歷史風貌。本書選取16首宋詞以及題材類似的作品,闡述作品產生之歷史環境和相關的歷史事實,期待一種新的閱讀視野,給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從而對宋詞與宋史都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16.3萬字
詩史”說的最初形態:重讀《本事詩》、李白故事與“詩史”概念的產生、孟綮“詩史”說的理論背景:《春秋》義理與“緣情”、以詮釋杜詩為中心的宋代“詩史”說、宋代“詩史”說的歷史分期、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間“詩史”概念的內涵、徽宗、欽宗朝(1101—1127)“詩史”概念的內涵、南宋至元初(1127—1286)“詩史”概念的內涵、宋末元初“詩史”概念的運用。
張暉 ·文學評論 ·16.4萬字
《史記》一百三十篇,對于普通讀者來說直接閱讀不易,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以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為依據,選取其中為歷代讀者廣泛引用或稱贊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譯文、講析的形式,用生動的故事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加以解說,讓讀者了解到:在司馬遷的書寫場景里,原本有著怎樣的上下文;如果它們在《史記》里一再出現,涵義有著怎樣的變化;它們的古今意思是否相異,在現代的獨特價值又有哪些。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小學高年級和中學低年級同學,也適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作為非專業讀物閱讀。
陳正宏 ·文學評論 ·5.3萬字
蘇曼殊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他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尤其在詩歌上成就極高。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并一直流傳至今。本書精選了蘇曼殊的古體詩百余篇,并對每首詩進行了注釋,同時還對詩詞的出處及創作背景進行介紹,使讀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詩詞作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詩詞的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
邵盈午 ·文學評論 ·10.3萬字
本書是紀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為“最偉大作家”的各種文本的結集,是他文學評論的代表作。作為背德者,紀德引陀氏為知己,因為他不但質疑過上帝的存在,還借助“魔鬼”之力,以達揭露惡魔、丑惡、罪孽的目的。紀德甚至認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偉大,也許比他們更為重要”。盡管陀氏從思想到行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試圖從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文藝理論等角度直接闡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敗了,但他揭示心靈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對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說“實現了一個奇跡”。
(法)安德烈·紀德 ·文學評論 ·12.4萬字
《天上深淵:魯迅十二論》是關于魯迅的綜論,是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好書”得主江弱水的潛心力作。全書分十二章,從《吶喊》到《彷徨》,從《朝花夕拾》到《故事新編》,從現代散文詩《野草》到魯迅的舊體詩,從魯迅的生命困局到話語困境,直到語文觀,對魯迅的寫作做了一個縱向而又立體的觀照。本書破除了對魯迅作品的許多陳見,提供了解讀魯迅的新的路徑,同時,也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所做的更為精細完整的分析,如魯迅與胡適的語文觀的對比,魯迅舊詩的藝術魅力的討論等等。在魯迅研究已經汗牛充棟的今天,本書多有創見與發明,提供了許多對于魯迅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
江弱水 ·文學評論 ·10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講:娜拉走后怎樣;人生的足跡;著者自敘傳略;我的第一個師父;我的種痘;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女吊;父親的病;瑣記;忽然想到;致蕭軍;藤野先生;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說來;范愛農;雜憶;《吶喊》自序;《自選集》自序;通信;我和《語絲》的始終;婦女與兒童的發現;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對人生的沉思等等。
魯迅 ·文學評論 ·18.9萬字
本書為中國古代詩歌中部分經典作品的鑒賞分析,中間穿插了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簡史、歷代重要詩人及其作品和創作背景的簡要介紹,并根據受眾群體為社區中老年人的特點,按照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體系,把古代詩歌的題材分成九個單元,優選古代詩歌中涉及人生態度、國計民生、親情愛情友情、養生怡情、熱愛自然等方面的作品進行深度剖析,希望為中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和傳遞積極力量。
姜小欣 ·文學評論 ·4.7萬字
“錢江學術文叢”之一種。本書稿以唐宋記體散文為研究對象,從文體學與文化學兩方面入手,梳理“記”這一興于唐、盛于宋的散文文體的淵源和流變,探究其文體邊界及分類,進而考察其流變過程中文體發展與時代的審美選擇之間的互動關系;梳理記體散文與其他文體的互滲離合關系,確定其在唐宋散文文體價值序列中的位置,以期深入發掘記體散文的文體特征及文化內蘊。
趙燕 ·文學評論 ·18萬字
傳統比興詩學,主要從兩個層面展開,一是詩教的價值觀念系統,二是文學的審美屬性。本書在梳理傳統比興詩學的基礎上,考察了十七年詩歌、朦朧詩與第三代詩歌,呈現了傳統比興詩學在當代的延續、更新與消逝,呈現了文學現代化的過程中,歷史影響的焦慮,以及遠離歷史后,詩歌寫作的尷尬。本書立足當下,打通古今,為詩歌研究提供了深度思考的空間。
張雨 ·文學評論 ·15.4萬字
唐詩宋詞是漢字之美的巔峰。一首首名篇背后有怎樣的故事?一個個大咖如何快意恩仇、神采飛揚?換個角度讀詩詞,會發現不同的詩意。超級憤青駱賓王、千古情圣杜甫、逆襲牛人高適、完美男神王維、文藝大叔孟浩然、花間浪子溫庭筠、大女主體質李清照、全能天才辛棄疾……三十位詩詞大神,涉及近三百首詩詞經典。全書考據精到,融詩、史于一體,串起唐宋文壇一個個耀眼的瞬間,從中可以窺見一部起伏跌宕的熱血歷史。這本讀起來非常過癮的“詩詞小說”,是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微信公眾號大V“少年怒馬”的致敬之作,隨便翻一頁,讀就對了。
少年怒馬 ·文學評論 ·11.9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專著。作為融貫中西的文學大家,楊絳先生以睿智、精純、真誠、曠達的文字俘獲了萬千讀者的心靈。本書深入淺出,詳盡解讀楊絳的全部戲劇、小說、散文作品,抉幽發微,引領讀者體察楊絳作品獨特的審美特征、精神意蘊與文化內涵,進入這位身披“隱身衣”的智者的內心世界,領略其幽默與悲憫交織、理性與感性并舉的智慧魅力。作為海內外第一部系統化、總體性闡述楊絳八十余年文學創作的專著,本書亦力圖通過個案分析把握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變遷中知識分子的精神脈動。
呂約 ·文學評論 ·17萬字
《圍爐夜話》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品評著作,全書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主旨,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義,其獨到見解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永彬 ·文學評論 ·8.5萬字
梁啟超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先行者。其對王安石的評述是代表其“立憲”理想的現代傳記經典。鉤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圖還讀者一個真實的王安石、一段真實的歷史。可謂視角獨特、意識創新、論述嚴謹、評判公允。是人物傳記中的經典之論述,讀來耳目一新,啟人心智。
梁啟超 ·文學評論 ·14.8萬字
本書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聊齋志異》中的人和事,以輕松幽默的筆觸品讀聊齋。內容涉及美學、哲學、心理學、厚黑學、電影蒙太奇,這些聊齋研究者少有涉及的方面;更兼有詐騙案、營銷學、魔術等現代元素的理解,是對《聊齋志異》本身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讓讀者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解讀這部名著。
胡狼拜月 ·文學評論 ·16萬字
本書不是考證《水滸傳》的作者、成書年代、故事演變、版本差異等問題的高頭講章式的學術論著,而是立足于《水滸傳》現有文本,以水滸人物為對象,選取一些具有意義、疑義、爭議、趣味的話題展開評述,對人們耳熟能詳的水滸人物做出合乎情理又讓人耳目一新的解讀。其中既有對梁山人物的行事與形象的品評,對梁山人物的才干(不僅是武藝)、戰功、性格與排名之間的反差的闡釋,又有對《水滸傳》傳達的某些陳腐價值觀及殘忍嗜殺一面的挑剔,對《水滸傳》的故事情節編排亮點及藝術缺陷的分析,還有借由梁山聚義故事引申出的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風俗、人物遭遇的感慨。全書有解析、有論證、有考證,見解獨到,既具有學術著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又具有知識讀物的可讀性、趣味性,有助于人們更加深刻、全面地閱讀、品鑒、理解“妙絕千古”、快意恩仇的水滸世界。
冰云 ·文學評論 ·19.5萬字
《德意志論》(1810)是歐洲浪漫主義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德·斯太爾夫人晚年流亡期間游歷德國后對自己的文化思想的一個總結。《德意志論》分四部分,本書是其第二部分,細致分析了德國文學藝術的特點,評述了德國作家的性格和傾向,考察了德國特有的形而上學氣質的根源。維蘭、克羅卜史托克、溫克爾曼、萊辛、赫爾德、歌德、席勒等古典作家及其代表作,都在書中得到鑒賞和評價;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如施萊格爾兄弟等,更受到作者熱烈的推崇。
(法)德·斯太爾夫人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是一部文學評論集。本書分后上下編,勾勒出具有創造力且富有多樣性的新時代原創文學寫作景觀:上編從宏觀角度,重點討論了新時代出現的發展新趨勢和文學新問題,著重辨析青年寫作的坐標系、非虛構寫作的可能和當下癥候,以及新南方寫作、科幻文學、AI寫作等新類型寫作方向;下編則從微觀方面,以徐則臣《北上》、李修文《詩來見我》、魯敏《奔月》、葛亮《阿德與史蒂夫》、付秀瑩《陌上》、張悅然《繭》、孫頻《光輝歲月》、胡竹峰《中國文章》、王威廉《野未來》等9位活躍在原創文學前沿的青年作家的代表作為文本解讀范本,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寫作的蓬勃之氣。徐則臣的“大運河”、李修文的“生命之詩與大地之魂”、魯敏應對時代變革的反應,以及付秀瑩的新鄉土敘事、以張悅然為代表的的80后精神困境……這些有意思的文學現象被作者敏銳地感知到、抓住、放大,記錄了微觀文學景觀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楊慶祥 ·文學評論 ·9.1萬字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最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重要“學習任務群”,該任務群的學習貫串必修、選修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已使用的部編版高中教材第一冊的整本書閱讀書目為《鄉土中國》,明年春季開學要使用的第二冊整本書閱讀書目為《紅樓夢》。市場上有很多這類名著的原文閱讀,也出了一些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指導類圖書,但主要是教師用書,理論性強,不適合學生使用,學生目前缺乏“如何讀、讀完以后做什么”的指導類圖書。本書以學生為讀者對象,給學生提供關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比較完備的學習方案和資料,是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實用讀本。
鈕小樺 ·文學評論 ·92字
《書房內外》圍繞書人書事和譯書品書二主題夾敘夾議,充分體現了黑馬的文學職業特色:記述中外文學名家的書緣傳奇,深挖其文學生涯掌故軼事;暢談文學翻譯甘苦與技藝,品味經典,評點新書。所收文章,均曾在報刊專欄上發表,并專門為本書修改增補而成。書稿無政治導向問題。
黑馬 ·文學評論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