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南朝宋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個門類,有1100多則小故事,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世說新語誦讀本》(插圖版)是“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配套讀本”之一,專為4—12歲的少年兒童編寫,我們依據權威版本精選《世說新語》,并附有拼音,對難字、難詞、難句做了精煉、準確、易懂的注釋,同時,配有大量與文字密切關聯的圖片,讓讀者在愉悅的審美中品味經典的魅力。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代隨筆 ·3.6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著的一部自傳體散文。該散文文辭樸素,情感真摯,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游聞見,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書中內容或纏綿繾綣,或閑適淡然,或凄婉斷腸,或山水陶然。情傷處令人潸然淚下,不能自己意適處使人欣然頷首,樂在其中。語言不加雕飾,質樸清新,頗得自然之趣。白話則拓展了文言的意境,簡潔如話,卻又不失原文的優雅別致,可謂相得益彰。《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該書的特點在于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富有創造性。
沈復 ·古代隨筆 ·3.9萬字
《呻吟語》是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1536—1618)所著的語錄體、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萬歷二十一年),時呂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撫。《呻吟語》是呂坤積三十年心血寫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稱:“呻吟,病聲也,呻吟語,病時疾痛語也。”故以“呻吟語”命名。全書共分六卷,前三卷為內篇;后三卷為外篇,一共有大約數百則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語錄筆記。《呻吟語》是呂坤的代表作,該書立足儒學,積極用世,關乎治國修身,處事應物,言簡意賅,洞徹精微,影響很大。尹會一稱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內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當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針,苦口之良劑”。申涵光稱:“不可不常看。”有現代學者譽其為:“古今罕見的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指南性書籍”。
(明)呂坤著 周永安等解譯 ·古代隨筆 ·16.9萬字
《板橋雜記》是明末清初文學家余懷所著,全書分上、中、下三卷。書中收選了優秀的小品文。記述了明朝末年秦淮南岸的長板橋一帶舊院諸名妓的情況及有關各方面的見聞。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作品故事性強,可讀性高。作品極力渲染當年的繁華,以對照今日的凄涼,是本書寫作上的特點。盡管當時明帝國風雨飄搖,二百余年的大業接近了尾聲,但大廈將傾卻無礙南都的聲色犬馬、畸形繁華,文酒笙歌也于此時達到鼎盛。隨著朝代的更迭,一切歸于破滅,志士隱跡沉淪,歌女流落星散。本書作品寫得簡樸、清艷。真實記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體形象和悲劇命運,敘述了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動人故事。本書所表達的沉痛的興亡之感,已經超越了對舊日裙屐笙歌、繁華往事的纏綿追憶,是一部永世流傳的杰作。作者及其作品曾獲得魯迅的贊揚,稱其“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習俗相沿,以為佳話……自明至清,作者尤伙,清余懷之《板橋雜記》尤有名。”從這個角度說,無論是作為消遣閱讀還是學習之用,本書都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
余懷 ·古代隨筆 ·1.4萬字
看一部《陶庵夢憶》,風土人情,娓娓道來;人文地理,相映成輝。舊日繁華靡麗的江南生活終成一江春水,再難尋回。以文字追思,抒寫生命體驗,還原張岱前半生的盛世繁華。山川風物、市井風流,性靈人生里如何游園賞燈、撫琴品茗、踏雪游湖……張岱有個陶庵夢,每憶一美,每一懺悔,每一記之,每一泣之。恣縱人生,清夢一場,極美。
(明)張岱著 李春玲 張任譯注 ·古代隨筆 ·8.7萬字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明代袁了凡結合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從而鼓勵兒子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分”“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所以數百年來歷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明)袁了凡 ·古代隨筆 ·1.7萬字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沈三白以時而輕靈、時而深情的筆觸寫下生平所樂、所快、所愁,其中《閑情記趣》之生活藝術、《坎坷記愁》之悲慘愁苦、《閨房記樂》之夫婦情深、《浪游記快》之自由曠達,皆筆真、情真、意更真,令人讀之心醉。試問,誰人能在掩卷后稍忘至情真性的沈三白及靈慧深情的蕓娘呢?
沈復 ·古代隨筆 ·8.2萬字
《小窗幽記》是明代陳繼儒所編撰的一本隨文集錦。整本書看似是一種對所見所聞、所聽所想的記錄,而實則是對內心感悟的梳理,寫盡了人生百態、世間真情、人生真諦。全書共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12卷,分別從修身、處世、為學、立業等角度闡釋為人準則。內容涉獵廣泛、意韻深遠、極具哲思,幾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
陳繼儒 ·古代隨筆 ·8.5萬字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左傳》是一部解釋《春秋》的著作,發凡起例,解釋《春秋》的書法和微言大義,但同時它也是一部博采史籍、檔案和口頭傳說的春秋時期的編年史,記事始于魯隱公元年(前722),訖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傳》的文學性很強,是先秦史傳散文的代表性作品。《左傳選譯》著眼于作品的文學價值,精選原書的四分之一強的精華篇章,加以翻譯,輔以注釋,行文流暢,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沈玉成譯注 ·古代隨筆 ·13.7萬字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時期。他不喜科舉,很晚才恩獲貢生科名,為修職郎,后候選教諭。一生治學甚廣,勤于著述。他在《圍爐夜話》開頭提到此書由來:寒夜圍爐,是田家人之樂趣所在。默默無言或者嬉笑作樂,不是虛度良宵嗎?我不過一識字農人,晚上與家人聚在一起,在炭火堆里烤紅薯的當兒,心有所得,就講出來,令兒子寫下保存,題為《圍爐夜話》。他描繪了一個頗為溫馨的場景:歲暮天寒,與家人圍爐夜話,一邊烤著紅薯,一邊把自己人生所得所感,為兒孫道出。或許正是這種氛圍,奠定了全書自然親切的調子。不是正襟危坐的說教,不是無病呻吟的文章,只是一個長輩在向你娓娓道來他的人生哲學。這種哲學,是儒家的,是文人的,是鄉土的,也是最中國的。
(清)王永彬著 (清)虛谷繪 ·古代隨筆 ·9820字
本書既是沈復作為一介書生對人生的快意告慰,也是他作為一位深情夫君寫給愛妻的綿長悼文,有閨房記樂,有閑情記趣,有浪游記快,也有坎坷記愁,即使顛沛流離,布衣蔬食,宿疾纏身,沈復夫婦也總能在花月詩酒間發現賞心樂事。林語堂在談到此書時說:“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才是宇宙間之至美。”
沈復 ·古代隨筆 ·13.6萬字
《秋燈瑣憶》是錢塘文人蔣坦通過回憶而作的一部詩意散文集,記述了其與妻子關锳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才氣、雅致與情趣。全書敘事生動自然,文辭風雅清麗,感情真摯,動人心弦。
(清)蔣坦 ·古代隨筆 ·2.2萬字
本書是清朝長洲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原書六卷,今唯有殘稿四卷。“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該書以沈氏夫婦生活為主線,盈余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時光,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作者和妻子陳蕓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沈氏夫婦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于歡樂,終于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
(清)沈復著 羅偉譯注 韓塊塊沙畫 ·古代隨筆 ·13.1萬字
翻開讀客版《圍爐夜話》,掌握君子安身立業的大智慧!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以1935年明善書局版為底本,精心勘校。與《菜根譚》《小窗幽記》并稱為中國名士處世三大奇書!生僻字詞注釋,掃清閱讀障礙!《圍爐夜話》是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為221則,從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文人君子的安身立業之道。全書語言平實,娓娓道來,如冬夜圍爐閑談。
王永彬 ·古代隨筆 ·1.4萬字
《人間閑話:王國維隨筆》內容簡介:王國維不汲汲于名利,而孜孜于學問。他學貫中西、見識廣博,繼承中西文化遺產,在學業上可謂所向披靡。他的隨筆文章正是他才學的自然流露,是他在學術研究中閃現出的思想火花,更具有生活的情趣、誘人的魅力。
王國維 ·古代隨筆 ·14.5萬字
《秋燈瑣憶》是清代浙江錢塘人蔣坦回憶與愛妻關瑛(秋芙)生活瑣事的散文。作品文辭極美,敘事傳情栩然哀切,催人淚下。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秋燈瑣憶》是一種“憶語體”,也就是回憶錄的意思。其中秋芙被林語堂形容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兩個女性之一。書中所寫的是一對情深意篤、才情清絕、心性淡遠的夫妻。他們意趣高雅,性情相契,盡管生活貧寒,卻整日涵泳于琴棋書畫中,陶然忘憂。他們既是一對夫妻,又是兩個韻友。據說秋芙天生體弱,卻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繪畫、詩詞、書法等雅業,觸手便通,讓人訝異難解。書中文字優美,讀者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蔣坦和關瑛這對才子佳人雖然沒有經歷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們用才情和雅趣,把日子過成了讓人羨慕的恩愛典范。作品文字自然流暢、充滿詩意和風雅情趣,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妻子的欣賞、寵愛和思念之情,誠摯動人。
(清)蔣坦 ·古代隨筆 ·8303字
《菜根譚》,又名《處世修養篇》,“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糅合儒、釋、道精神內涵,總結前人生活經驗,傳授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學智慧,為你解答生命中的種種困惑與疑難:受了委屈怎么辦?結交朋友應把握哪些分寸?家庭產生矛盾如何調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人生隘口,怎么做出明智的選擇?
(明)洪應明編著 齊白石繪 ·古代隨筆 ·2.1萬字
本書所寫為一個江湖醫生鐵英(也被稱為老殘)在游歷途中的見聞與作為。老殘行醫以糊口,搖著串鈴浪跡江湖。其人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卻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又是非分明而俠肝義膽,同情民間疾苦,盡其所能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隨老殘的足跡所至,我們可以在書中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也能發現發現舊時的一些社會矛盾。
劉鶚 ·古代隨筆 ·19.3萬字
《歲華紀麗譜》是元代費著所編的地方風俗志。附《箋紙譜》一卷、《蜀錦譜一卷》。主要記述了蜀中自元旦至冬至的節候風俗,敘述詳盡,內容豐富。對此類題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自唐至宋,作者常以宰臣出守成都。當時社會環境奢靡成風,而至南宋時,因戰亂而衰落。費著追述舊事,撰成此書。作品按照時間順序記載了從正月元日開始,到歲末冬至的各個節慶日,成都當地的官府和百姓是如何游樂慶賀的。文字形象生動又不乏細致。歷代關于唐宋時期成都社會以及民俗的研究,都離不開其中的記載。從這個角度說,本書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書中對成都風物民情的記述,為讀者再現了古代成都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畫卷以及文化特質形成的歷史淵源。書中所附的《蜀錦譜》是研究兩宋絲綢生產的重要文獻,記述了成都錦院的設置、規模、分工、產量、產品用途,管理方法、建置沿革和所產八答暈錦、盤球錦、簇四金雕錦等,是研究古代蜀錦的專書。
(元)費著 ·古代隨筆 ·5391字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余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蕓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
沈復 ·古代隨筆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