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劉向劉歆父子學術活動為線索、以始于漢成帝河平三年的“領校中五經秘書”工作為中心,探索了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西漢學術、政治演變與這次校書工作的關系,論述了劉氏父子校書的意義及其與西漢中后期文學演進的關系。本書探討了劉氏父子校書中對文學文獻整理、對雅俗文藝的態度及其呈現的宗經文學觀念,深入探究了西漢中后期賦的創作及賦論的變化,討論了西漢中后期奏議文風、說理文的新變等問題。
陳麗平 ·文學理論 ·19.7萬字
本書對明清時期代表性世情小說中的男女人物形象進行了研究,并探討了其背后的性別話語的嬗變。本書的研究特色與學術價值主要在于:其一,系統梳理世情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演變,發現其中都有叛逆色彩較強的女性,她們從不同的側面體現了對傳統女性話語的沖擊,但傳統色彩較濃的女性形象并沒有完全退席,顯示了傳統女性觀的韌性。其二,比一般相關著作更多地研究了世情小說中男性話語的存在,特別關注其中對理想男性的探討。這既深化了對世情小說的研究,也開啟了相關研究的新話題。
陳國學 ·文學理論 ·19.9萬字
“中西文學文本理論范疇比較研究”,屬于比較文學中的“理論比較”,文學理論中的“比較研究”。以“細讀”為特點的文本分析包括語詞分析、結構分析、語境分析三大步,本書從中西文學文本理論中提煉出涉及這三個方面的八組具有可比性的相關范疇,即:“細讀”與“熟讀”,“至言”、“不落言筌”與“朦朧”、“張力”、“悖論”、“反諷”、“本真的語言”,“隱喻”與“比興”,“構架——肌質”與“形跡——神理”,“犯中求避”與“敘述頻率”,“互文性”與“文文相生”,“意圖謬見”與“以意逆志”,“風格”與“氣”、“體”等,對之進行比較研究。本書試圖以中西文學理論共同關注的問題為紐結點,以范疇為切入點,以解決我國文學理論界當下的實際問題為著眼點,關注中西文學理論對于共同的理論問題的不同表述,同中辨異,異中求同,在異同互見中加深對兩者的理解和認識。
李衛華 ·文學理論 ·19.3萬字
在孕育東北文學的諸多報章中,《滿洲報》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東北歷史上一份有重要影響的報紙。在《滿洲報》諸多的文學史料中,小說創作尤其值得關注?!稘M洲報》的小說家新老并存,有受傳統文化浸潤的舊式文人,也有受新思潮熏陶的新派作家?!稘M洲報》刊載的小說面對現實、反映現實,描寫了舊時代東北地區民眾的生存狀態,反映了特殊時期的世相人情和民族文化心態。從文學史研究角度,《滿洲報》小說勾勒出東北小說發展的原生態圖景,見證了東北近現代新舊小說交融發展的歷史變遷,對了解東北地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活動面貌有著積極的意義。
趙寰宇 ·文學理論 ·19.6萬字
五四是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時代,亦是知識分子流動的高頻期。浙籍作家打破安土重遷傳統,上承近代出都入洋的余緒,下引五四流動新風,成為新文壇的一支勁旅。本書從地域與城市空間維度,運用人文地理學、城市社會學與文化學等方法,深入闡述浙籍作家城市流動的歷史成因、地緣條件與現代特征,詳細描畫行路圖,展示從一地到他地、出走與倦游、獨行與聚合的動態軌跡,厘清城市流動與古代游方、漂泊流浪、戰爭流離的區別。本書重點探究浙籍作家城市流動與新文學發展的內在關系,揭示其流動行為對文學家身份轉型的深刻影響,鄉緣、學緣、業緣聚合對于新文學群體社團的有力推動,城市流動對于新文學作家吸納和消化啟蒙精神的促進作用,以及流動體驗對于新文學敘事與審美范式的開拓意義。這些論斷,彰顯浙籍作家在文化轉型中承前啟后、開辟新路的歷史風姿,有助于總結浙籍作家給中國新文學發展帶來的獨特經驗,為認識作家流動和新時代文學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王傳習 ·文學理論 ·19.2萬字
伴隨著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文藝界正經歷著一場“圖”與“文”的“戰爭”,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文學受到“圖像霸權”的擠壓與挑戰,部分學者甚至悲觀慨嘆:“文學的黃昏已然來臨”,“文學已走向終結”。為了回應上述文化現象,本書從視覺文化的角度切入,選擇了世紀之交的諸多熱點文學現象,如“文學期刊圖像化”、“圖文書”、“小說的影視改編”以及“新生代”、“70后”、“上海懷舊”、“身體寫作”、“小資寫作”、“美女文學”等,從審美和傳播兩個向度綜合考量世紀之交中國文學的生存圖景。將文學放在一個眾多權力、視線交織的文學場,將其中隱而不彰或熟視無睹的欲望、權力、消費、傳媒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凸顯出來,從而揭示文學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幫助讀者清晰把握世紀之交文學的整體樣貌。
趙曉芳 ·文學理論 ·19.6萬字
《艷異編》及其續書包括《艷異編》《廣艷異編》《續艷異編》,其中《續艷異編》是《廣艷異編》的精選本,是選本的選本,內容完全出于《廣艷異編》,因此本書不再對其進行具體研究?!豆牌G異編》《艷異新編》雖然在篇名上與《艷異編》相關,但實際上并不能算作《艷異編》的續書,因此,本書以《艷異編》《廣艷異編》為主要研究對象。本書從選本的角度出發,具體整理相關篇目的故事源流,正文后面附有近八萬字的附錄,為學界相關研究提供文獻基礎,這是本書的首要價值所在。其次,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本書梳理歸類了相關問題,從中得出一些不同于前人的結論,也指出了時下相關熱點研究中的一些失誤不當處,如,關于“兩拍”的素材來源問題。最后,本書還解決了困擾學界的偽書《瑯嬛記》的成書問題?!冬構钟洝肥菍W界公認的偽書,但其成書來源如何,作偽手段怎樣,卻從未有人提及,通過對《廣艷異編》的故事源流整理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趙素忍 ·文學理論 ·18.9萬字
美國猶太裔作家索爾·貝婁的小說《奧吉·馬奇歷險記》《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賽姆勒先生的行星》和《洪堡的禮物》中的超驗主義思想及其在形式層面的展現手法,表明貝婁在創作時受到了傳統超驗主義思想的影響,但由于歷史語境的差異性,貝婁對傳統超驗主義思想進行了揚棄。本書依據文學社會學理論,以訪談、貝婁的評論性文章、傳記等為佐證,集中探討貫穿貝婁小說的主導主題——精神追求和道德旨歸,探究貝婁小說的主題和敘事形式背后的文藝思想,并從歷史語境的差異性角度辨析了貝婁小說中的倫理道德維度,揭示貝婁的文學濟世情懷。結論指出:雖然貝婁的小說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特色,但是貝婁對社會的批判,對烏托邦式美好愿景的構建及其道德濟世的情懷是不容忽視的。
趙秀蘭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以大量的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為藍本,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與考察,探究各個時期作家們對理想人格的認識及表現?;诶硐肴烁窳髯兊目v向梳理,嘗試系統性地闡述各時期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背景、意義及其實現,揭示和闡發20世紀知識分子對“人”的深刻理解。本書按時序將20世紀理想人格分為五個歷時階段,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形象進行解析,同時對同一時期因人物身份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理想人格理解的差異進行深入解析,全面、系統性地闡發20世紀各階層對理想人格的理解及其思想意義,并闡釋出其對當下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黃傳波 ·文學理論 ·19.7萬字
作為一個喧囂的文本,龐德《詩章》的文學價值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在于它熔個人主觀的人生感悟、體驗、冥想與人類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等客觀存在為一爐,借助宏偉奇特的結構和豐富龐雜的內容,形成“一道玉石與泥沙俱下的飛瀑”,從而在現代美國詩歌史上蔚為奇觀。借助文本理論和互文性視角,會發現《詩章》不只是詩歌藝術文本,它還是人類文化文本、社會歷史文本、政治經濟學文本和道德哲學文本。當然,《詩章》在本質上是一個雜語紛呈的文本,是由各種所指和無數話語組成的符號集合體,充斥著紛繁復雜的意義,因此對它的解讀也充滿了開放性。
郭英杰 ·文學理論 ·19.9萬字
本書運用牧歌視角全面研究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主要從傳統性、鄉土性、現實性和大眾性四個方面探索弗羅斯特詩歌與牧歌的聯系,分析其對新英格蘭地域的抒寫和美國社會現實問題的揭示,以及其藝術特色對大眾讀者的影響。弗羅斯特是一位現代牧歌詩人,其詩作具有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意義。
汪翠萍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本書以“宋代哀祭文”為研究對象,對宋代哀祭文各類文體,諸如誄文、哀辭、吊文、悼祭文等進行文獻考求、梳理、研讀,對不同文體的緣起、流變、特點、界說及相關文體觀念進行初步的考論,對其文獻存在情況、主要內容及文體特點等,力求做出全面、細致、有深度、多角度的描述和研究。并將宋代哀祭文置于歷史發展脈絡之中,揭示宋代哀祭文的文體特征與文化意義,借以審視宋人生命意識和文化觀念的變迀。
謝敏玉 ·文學理論 ·11.8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理查德·賴特小說的思想內涵,內容涉及四個方面:一是賴特賴以創作的源泉,即他自童年時代起所見所感的人生經歷;二是賴特小說的文化邏輯和倫理政治思想,這是賴特進行文學創作的思想綱領;三是對賴特不同時期所創作的代表性作品的文本解讀;四是論述賴特在非裔美國文學發展史上的鏈條作用。
張曉敏 ·文學理論 ·17.9萬字
本書把作家及其作品放進具體環境中進行考察,與自然與人、社會、教化、倫理、風俗等進行關聯性和一體性的審視,突破學科的閾限,以生態的系統觀與生態的價值觀對我國古代山水詩文進行多方位的反思和探究。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以坳典詩文中的山水描寫進行觀照,揭示其文化內涵及社會背景;中編以中國文學傳統中有關山水的最具代表性的審美范型進行解析,從中領略我們民族特有的生態智慧與藝術訴求;下編則以文史的站位,參照和化入其他多種人文學科如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文字學等,對一些山水詩歌名篇的作者、系年、主旨等進行文獻考證。
趙海菱 ·文學理論 ·19.9萬字
司馬遼太郎(1923-199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小說家,在政治界、經濟界有著廣泛的影響,被稱為“國民作家”(日本)。司馬遼太郎創作了大量的中、日、韓等東亞國家相關題材的歷史小說、隨筆、游記,多達六十多卷。本書將司馬遼太郎與相關作家的創作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了司馬遼太郎對東亞歷史的文學敘述,以及他對東亞與日本的思考,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司馬遼太郎文學,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作家對東亞歷史的認識,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日本與東亞。
關立丹 ·文學理論 ·18萬字
本書以宋代禪宗書寫的個案為研究對象。上編以襌宗詩文傳統為主,研宄了襌宗世代相傳的詩歌範式在宋代所呈現的特殊樣態,內容包括十二時歌、山居詩、牧護歌、“瀟湘八景”詩等,同時也研究了宋代襌林筆記的書寫特徵。下編以襌宗書寫慣例與民俗禁忌為主,內容包括襌僧的法名與表字、庵堂與道號、忌日與生辰、鎖骨與栓索、奪胎與轉生等特殊語言現象。
祁偉 周裕鍇 ·文學理論 ·14.5萬字
本書還原和浮現解放區文學蘊含的復雜要素,探尋解放區文學的存在之因和變遷之由,同時兼及當代文學的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解放區文學建構起一種特殊的傳統,這種傳統具有可再生性,它作為一種潛隱的力量控制著新中國成立后文學行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對后來文學來說,絕非僅僅是外在的制約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過它有效的滲透和折射,最終成為貫穿于作家思維的精神理路和影響文學創作內部法則的邏輯力量。
胡玉偉 ·文學理論 ·15.6萬字
艾麗斯·沃克(1944—)是美國當代杰出的黑人女性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而且以倡導婦女主義思想成為美國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領軍人物。本書為沃克小說(主要是長篇小說)的主題研究,內容涉及作者評介、文獻回顧、婦女主義理論探微、文本分析等。文本分析(第四至七章)是全書的重心,將沃克小說納入婦女主義視野,解讀了其中諸如黑人男子氣節及人性的回歸、黑人女性顛覆男性和白人霸權的斗爭、黑人民俗文化的傳承以及兩性和諧、種族和諧乃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關乎美國黑人乃至整個人類生存的共同主題。
水彩琴 ·文學理論 ·14萬字
現代中國古典主義詩派主要指對傳統有著較深認同、與新文學自由詩派形成批評關系的詩歌流派,主要包括甲寅派、國粹派里、南社成員、學衡派、新文學陣營中的新格律派等。這些古典主義詩派雖也主張對古代詩體進行改造,但是改革思路與新文學派大異其趣,本書系統考察了近現代中國具有古典傾向詩論家的“新詩”觀念,并對其背后的語言結構、時間意識、發展理念、價值取向等進行了深入開掘。這種研究對于古典派與自由派的對話、對中國新詩理論建設的再出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趙黎明 ·文學理論 ·15.7萬字
中國古代文論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本沒有西方學科概念的“文學理論”,但卻有“詩學”概念,這是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中隨著文學的發展逐漸產生并完善的。本書采用“范疇”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提煉出“詩言志”“賦比興”“感物”等范疇并加以論述,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包括作品論、創作論、作家論、批評論、鑒賞論等內容,簡潔明晰地闡述了中國古代關于文學本質特征、文學創作、作家、批評、鑒賞等相關問題的最基本理論內容。
胡經之 李健 ·文學理論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