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自傳體小說,全書分為六章,描寫了作者的家族史、龍州地文風土人情以及作者在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各種生活見聞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通過追懷家族史、敘述當時的現實情狀和傾訴懵懂少年的細膩感情,很好地表現了主題的厚重和人性的復雜。作品語言通俗易懂,幽默而有本土特色,各色人物形象生動,內容豐富有趣且含有意味,感情自然真摯。
嚴風華 ·紀實文學 ·9.2萬字
根據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鵬凱、李雪健、蔣雯麗、李幼斌主演。《紅星照耀中國》是西方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第一部采訪記錄,也是新聞史和報告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書中不僅記載了大量有關中國紅軍和蘇區,以及毛澤東等革命領導人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紅色中國”產生、發展的原因,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做出了客觀的評價。由于其對歷史的權威記錄,以及對歷史趨勢的準確預見,本書成為風靡全球的經典名著,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
(美)埃德加·斯諾 ·紀實文學 ·25.3萬字
本項目是我社出版的“動力系列”報告文學三部曲之第三部,即《中國動力》《中國新動力》《動力高峰》。航天六院在建黨百年之際,擬以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為牽引,在已經展示常規發動機研制團隊、液氧煤油發動機研制團隊可歌可泣的創新攻關故事基礎上,重點圍繞氫氧發動機研制團隊、空間推進系統研制團隊、吸氣式動力研制團隊的創新故事,進行系統梳理、深度挖掘,以全面展現航天人的風采與航天精神,也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中國航天研制背后的艱難歷程和感人事跡。
欒希亭主編 ·紀實文學 ·33萬字
《深藍的故事》是民警深藍的一線真實案件記錄,記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十九個故事。這些故事中既有對子女教育問題的深思,也有對養老問題的哭笑不得,醫鬧與“碰瓷”的亂象,以權謀私最終自食其果的案件,另一方面,也有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故事,活脫脫一番人間悲喜劇。深藍用親身筆觸寫下這些,令人唏噓不已,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是一部難得的非虛構佳作。
深藍 ·紀實文學 ·11.7萬字
嚴歌苓、李翊云、董啟章、約翰·麥克菲、慶山五位作家訪談,說說他們的創作聽寫作者言,寫出更好的作品!本期主題是“寫作的野心”,主要描述了國內外作家的寫作感悟、心得、歷程。對于想搞好寫作或對寫作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值得一讀。本文主要收錄了《嚴歌苓:我再也無法輕歌曼舞》《李翊云:寫作的兩種野心》《董啟章:我想寫出一個時代性的孤獨》《約翰·麥克菲:寫作真的可以教嗎?》《慶山:探向無底深淵》共5篇文章;從這些作家寫作的獨白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到他們寫作生活的點滴,更能深刻感受到他們的野心,野心是他們堅持繼續寫作下去的一劑猛藥。
正午 ·紀實文學 ·3.7萬字
自有人類以來,人類與瘟疫的抗爭從未停止,人類的文明史一直有瘟疫相伴。每一次瘟疫的大流行,伴隨著一次人類對自然認識的提升,瘟疫參與了我們的歷史,參與了我們的文明創造。在一定意義上說,瘟疫就是一種文化。本書在新近武漢肺炎的背景下,通過生動、翔實的事例和數據,記錄了世界歷史上大瘟疫的危害、瘟疫中人的力量和瘟疫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以全球史的視野,講述了人類對瘟疫從祈禱、隔離到與之共存的認知和應對進程,進而在一次次生死涅槃中反觀人類與瘟疫的共生共存,從而啟迪讀者對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之道的思考,并相信瘟疫是可認知、可戰勝的。
武斌 ·紀實文學 ·10.2萬字
作者以“非虛構”、“影像”這種特殊的視角,以海派式綿密、細膩的文字講述了外灘的前世今生,揭開了外灘這艘內蘊豐富的歷史巨輪光影斑駁的面紗。在作者筆下,為逃避中國內戰從外灘乘船離開的外國僑民,出生于上海、拍攝了1949年外灘的外國攝影師山姆·塔塔,攜女兒到上海總會遺址追尋自己童年記憶的母親,號稱要重新點亮外灘的“外灘三號聯合會”主席李景漢,以及租界時期連接外灘商業繁榮的洋涇浜英語,1950年代外灘長夜一般的寂靜,1966年出現在友誼商店外墻上“全世界勞動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巨型宣傳畫,1970、1980年代的外灘戀人墻,1990年代的外灘改造工程……綿密的細節鋪陳著那些與外灘有過特殊經驗的人與事,使得歷史具有了呼吸和溫度。全書配圖170多幅。影像式表達與非虛構講述聯袂,生動再現了外灘前世今生的傳奇。
陳丹燕 ·紀實文學 ·17.9萬字
2011年,法國西部的波爾尼克發生了一樁奸殺案,遇害者是一名年僅18歲的少女蕾蒂西婭,兇手將她肢解后,棄尸在相距50公里的兩個池塘中。這起讓人不寒而栗的慘案震動了全法,引發了包括時任總統薩科齊在內的全法國的關注。但作者發現,媒體和公眾集中關注案件的殘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對蕾蒂西婭這一人物和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缺乏探討。他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采訪了與此案有關的人物,在此書中重建了蕾蒂西婭的人生及其遇害的整個過程。
(法)伊凡·雅布隆卡 ·紀實文學 ·19.3萬字
《驚濤駭浪:世界大海難揭秘》為你揭開一段段塵封的歷史。泰坦尼克號:人類一自大,上帝一耳光;阿波丸:愚人節的“黑色杰作”?古斯特洛夫號:是誰讓萬條生命葬身大海?剛剛回顧完泰坦尼克號的悲壯,又久久沉淀在各種海難中不能自拔。是災難,也是人性的閃光;是痛苦,也是悲傷后的反思。
余音 ·紀實文學 ·20.6萬字
這是四十名選擇了歷史學專業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寫成的關于六十年來三代人所經歷的四十個故事。這是他們利用每個寒暑假期,甚至在怨言與無奈中且行且思,進而潛心搜集與自己性命相連的平凡而真實的故事。涉及地域包括東海之濱、錢江兩岸,天府之國、黃山之畔,天山之麓、黃河之源,白山黑水、燕趙故地……每個故事展開的是一小卷樸實無華而又散發著淡淡芬芳的鄉土生活場景,它從一個個小點見證了六十年中國社會之變遷與發展、無奈與希望、光榮與夢想,也見證了大學時代青澀、堅守、成長的學習片斷之美好記憶。
丁賢勇編著 ·紀實文學 ·27.9萬字
被深深傷害的少女,逐步揭開日本被漠視的教師性犯罪的現場。“今天高木捏了我的胸。”“什么?”“三次,像這樣,真的很疼。”高木——他是六年級學生圣子所在的“牽牛花班”的班主任。小學老師竟然會做出這種事?隨著真相的展開,事實遠比家長們想象的更加嚴重。海浪襲來之后,圣子好似被退去的潮水裹挾著一般,在高木老師無形的陰影中越陷越深。學校的矢口否認、周圍人的誹謗中傷、媒體的肆意渲染……7年之間,通過刀光劍影般的一場場“少女的控訴”,受害者及其家人一邊發聲,一邊戰斗在追求正義的荊棘之路上,從中我們也得以看到教師性犯罪背后隱藏的社會權力結構問題。
(日)南彰 ·紀實文學 ·9.6萬字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少林!從男孩到男人,青春!熱血!爆笑!功夫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譯文紀實:少林很忙》講述了馬修以為自己會找到一座孤立的寺院,那里充滿超自然能力的禁欲者,就像他看過無數的老掉牙電影那樣。沒想到,他找到的卻是一個被政府改造為充滿觀光客的“功夫世界”。他最終還是找到了少林武術中心,里面的僧侶仍然嚴格的訓練一些古老又強烈的武打方式。訓練的第一天結束后,馬修連站都站不穩了。漸漸了解中國功夫,以及“吃苦”的意思后,馬修開始代表少林寺出席武打比賽以及國際競賽。隨后,僧侶們終于接受了這位美國人,讓馬修成為最接近過他們的西方人。馬修從僧侶的身上見識到現代少林僧侶在生活上的矛盾,虔誠佛教徒的他們每天必須為觀光客表演,并販賣一些商品來支持他們的技術。
(美)馬修·波利 ·紀實文學 ·22.1萬字
在史無前例的扶貧攻堅大決戰中,廣大的扶貧干部離鄉背井,遠離年邁多病的父母,丟下忙碌的妻子(丈夫),拋下尚幼的兒女,扎根在大山深處,奔走在田間地頭,與群眾同住一棟屋,同吃一鍋飯。他們中有支部第一書記,有扶貧隊長,有普通的扶貧隊員,有年近花甲的老者,有新婚燕爾的青年,為了黨的扶貧事業,他們把青春、心血、汗水,獻給了山區群眾,獻給了巴陵大地。他們的青春綻放在田野,真情流淌在浩瀚的洞庭湖岸。他們讓貧困的群眾翻身,讓貧窮的山區變樣。作品中推出的三十七位優秀扶貧干部,是扶貧干部隊伍中的代表,是燦爛群星的縮影。他們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踐行者。
徐喜德 ·紀實文學 ·19.7萬字
普利策獎作家與《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黃金搭檔40年,非虛構,其實你可以寫得更好!《非虛構的藝術》記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編輯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它的目標受眾是讀者和作家,是那些關心寫作、關心如何寫作和提高寫作的人。我們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學會如何寫得更好。在堅持事實方面,我們毫不含糊。非虛構遠不止于事實確鑿,可是它的出發點,就是不要憑空捏造。如果事件發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發生的時間,哪怕星期四會構成一個更有條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動時間。當然,這并不等于把事實和真相混為一談。我們同樣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
(美)特雷西·基德爾 理查德·托德 ·紀實文學 ·11.6萬字
新華社內蒙古分社高級記者湯計,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圖案的最早報道者。榮膺新華社個人一等功,并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本書是他的新聞作品集,精選湯計30年新聞從業經歷中,采寫的精彩報道和案例,并聆聽他講述對新聞的獨到見解和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對包括新聞從業者在內的各層次人員均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湯計 ·紀實文學 ·17.8萬字
餐飲,是一種培養出來的文化。交融,是深圳這座城市顯著的性格和特色。深圳餐飲文化的發展史,是海風裹挾魚腥拂過的邊陲漁村,到南北交織、東西融合的國際都市變遷錄。本書從“起源山海之間”“傳承深圳特色”“融合肴變萬千”“擔當名師高徒”“創新飲食革命”五大章節,以時間為刻度的歷史縱軸,以距離為刻度的地理橫軸,意圖找尋深圳四十多年來飲食文化的肌理。其中,既呈現了豬腳飯、椰子雞、沙井蠔、南澳海膽粽等帶有深圳特色的美食,又探尋了客家菜、潮汕菜、杭幫菜、川菜等各式菜系在深圳的融合、發展與創新;既講述了不同年齡段的餐飲人在行業里奮斗打拼的深圳故事,又展現了深圳餐飲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如何突破與創新的行業發展歷程。
朱健 陳偉編著 ·紀實文學 ·6.3萬字
這是一本顛覆你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的書,揭露所謂“她忘記了一切,但不會忘記愛你”背后的殘酷真相。在作者三十歲這年,他發現自己的母親開始變得健忘。一開始只是忘帶鑰匙、做飯忘記放鹽這些小事,后來逐漸演變成為忘記家在哪里、認定兒媳偷自己東西,再往后便是出現幻覺、精神分裂、抑郁、狂躁……直至漸漸喪失語言和行動能力。十年零十個月的看護歷程,既是對母親養育之恩的報答,亦是作為子女責任和義務的擔當,更是作者本人意志力的磨煉和心靈的成長之旅。本書展現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真實生存情況,并在其中介紹討論了作為陪護家屬在發現患病信號、照顧病患時應當注意的事項。
魯非 ·紀實文學 ·12.9萬字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到底是該客居他鄉,發憤圖強;還是該三十返鄉,振興家鄉經濟,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成了很多外飄一族反復思考的重要課題。建設新農村,政策的支持讓農村經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機會。本書選取了18位由城市生活轉為回鄉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他們中有作家、設計師、畫家、廣告人、公益人、書店老板等,他們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找到了與鄉土、鄉村結合的方式,并在新農村建設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心路也趨于平坦,達到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找到了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通過他們,我們對“鄉”以及“鄉”的生活有了新的定義。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鄉的更廣闊定義。這個鄉可以是生養己身的村莊,也可以是心之所向的第二故鄉,甚至只是內心認同的鄉村傳統。返鄉,不是一頭熱血的野蠻沖動,而是深思熟慮后仍然堅定的選擇。這些選擇里,蘊含著如何在鄉下生存生活的創意,甚至盤活村莊,逆轉農村主體性的可能。
藺桃 ·紀實文學 ·9.3萬字
致力于挖掘那些被人遺忘的故事力圖尋找那些具有時代感的文字將普通人的炙熱夢想,呈現給你本期主題是“縣城人生”,共同敘述了5個追夢人堅持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王守英的仙女夢》講述了網絡紅人王守英想一舉成名,甩掉捆綁在身上的一切;《縣城人生》則敘述了沒離開縣城的老同學在故鄉創業的點滴;《打擾一下》則著重講述了一直有個出版小說夢的同學如何將這個夢想堅持了將近10年;《小城里的大老師》一文,則敘述了一個逃課的學生與一個奇怪的老師的奇妙相遇,他們的經歷告知你,除了知識之外,大學教育還能教會我們什么?《一個山西青年的任逍遙》講述了菅浩棟的電影拍攝夢,他的夢想是有一天成為賈樟柯那樣出色的導演。在這些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也可以擁有炙熱、金燦燦的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
正午 ·紀實文學 ·3.6萬字
本書是一部生存啟示錄,為失業白領、為焦慮的在職白領而寫。企業當然不能為員工提供一個完全穩定和成長的環境,但隨時待命、放棄休假、開夜車、全力以赴、身心負荷達到極限的不安定感,已有的教育和社會環境并未為白領做好準備。通過七個月“失業白領”的失敗求職經歷,調查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實地探查美國白領階層向下流動的真實情況。通過選擇職業教練一對一指導、線上線下海投簡歷、密切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作者不僅批判九型人格、MBTI性格測驗的荒謬,職業訓練、社交活動對既有不當體制、機制的維護,更呼吁白領階層應該在態度上改變、在心理上轉換——持續完善簡歷,建立和維系穩定的人脈網絡,有勇氣與中、下階層團結合作。
(美)芭芭拉·艾倫瑞克 ·紀實文學 ·1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