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幼兒園小班小朋友入學第一天為背景,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小朋友心懷忐忑走出家門,與其他小朋友初次見面,開始人生學習經歷的情景。本書體現了廣東省幼兒園“一日常規”的行為規范,講述孩子在幼兒園的經歷,強調了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也描繪了幼兒園老師關心、愛護每個孩子的職業精神。本書是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動少兒系列繪本之一種。該系列繪本共六種,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執行編寫。
鐘瑄 ·紀實文學 ·551字
本書描寫了女性犯罪案件,她們有的是因為情感,有的是因為利益,有的則是因為所求達不到理想而采取了違法的手段去獲得,因而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作者通過挖掘她們的成長環境和個人墮落的心理軌跡,向人們警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無論命運如何不公,都應該采取法律的有效武器去保護自己,而不是自己動用私刑。
丁一鶴 ·紀實文學 ·23.2萬字
來自看守所的報道,來自女犯內心深處的獨白。本書用采訪的方式、紀實的手法,剖析多位女性的經歷,每一個案件背后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海劍等 ·紀實文學 ·20.9萬字
站在40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選取這40年中影響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40位代表人物,來記錄這可歌可泣的偉大歷程。他們是——作為思想者的胡福明、厲以寧、吳南生、溫元凱、李灝、趙啟正、周瑞金、高尚全、杜潤生、林毅夫;作為創業者的蔣子龍、柳傳志、張瑞敏、宗慶后、馬云、李書福、王石、吳仁寶、褚時健、李寧;作為突破者的袁隆平、屠呦呦、楊利偉、鐘南山、鄧麗君、金庸、賈平凹、朗平、張藝謀、姚明以及來自國際社會的基辛格、傅高義、大平正芳、李光耀、費正清、拉法蘭、陸克文、薩馬蘭奇、齊赫文斯基、古特雷斯。這具有標志意義的40個人,盡管只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部分重要見證者、實踐者、參與者,但他們的經歷與奮斗,讓后繼者得以窺見改革開放40年的每一次前進與彷徨,每一次探索和犧牲。
李舫 ·紀實文學 ·22.8萬字
《草原上的太陽》是一本介紹尼瑪先生生平事跡的力作之一。尼瑪先生仙逝之后,較全面、系統的寫先生的生平事跡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壩州教委徐長富同志寫的《尼瑪辦學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學者供秋仁青根據先生《自傳》,按藏族傳記體寫法,用藏文寫成的史料性專著《尼瑪傳》;第三本是1993年阿來同志寫的這本《草原上的太陽》,這是一本以一個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運用紀實文學的表現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瑪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跡的書。這三本書的共同點是,完全忠實于尼瑪先生其人其事。
阿來 ·紀實文學 ·10.8萬字
贊貝里尼曾是一個不可救藥、無惡不作的小魔頭,但進入少年時期,他卻將叛逆精神融入到賽跑中,并展現出自己在運動方面的驚人天賦。1936年,贊貝里尼代表美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他繼而盼望著能奪取下屆奧運會金牌,并為此努力著。然而,二戰的爆發卻令這位奧運選手成為了一名士兵,一次尋常的飛行將他帶上了宿命的航程,一只小小的救生筏把他引向了未知的深淵。等待贊貝里尼的,是綿延數千里的汪洋大海和不時躍出水面的鯊魚。饑餓、干渴、敵機以及更為恐怖的戰俘歲月侵蝕著他。他用創造力回擊絕望,用希望、決心和幽默反抗痛苦的折磨。他的命運,都懸在那根已漸漸磨損的意志之弦上……
(美)勞拉·希倫布蘭德 ·紀實文學 ·30.2萬字
《向著生命的彼岸》描敘了一所國家三級甲等傳染病專科醫院——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醫務人員與“世紀瘟疫”艾滋病作戰、守護生命的感人事跡。他們用奮不顧身的獻身精神和勇攀醫學高峰的頑強意志,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贊歌。作品同時對艾滋病患者的種種遭遇進行了記敘,真實地記錄了艾滋病患者在社會交際和工作生活,以及繁衍生育中意外受到病毒的侵害時,面臨絕境如何求生,醫務人員又是如何努力幫助艾滋病患者理智地認識生與死的意義,幫助艾滋病患者擺脫長時間籠罩于內心的恐懼,實現涅槃重生的過程。作品不只是對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謳歌,還抒寫了生命的寶貴、平凡中的偉大以及人性的關愛,是一部根植于生活、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李明媚 ·紀實文學 ·10.5萬字
在美國,疼痛是一門可以暴富的生意。美國藥企巨頭普渡制藥,以疼痛為名,兜售口服緩釋型鎮痛藥奧施康定。自20世紀90年代上市以來,在美國引發了空前嚴重的公共衛生災難。如今美國80%的毒癮者與濫用奧施康定有關,而他們過量用藥的原因,最初并非為了治病。普渡制藥背后的薩克勒家族擅長醫藥推銷,幾乎以一己之力在美國掀起“疼痛流行病”。從“更多的病人服用奧施康定”到“每個病人服用更多的奧施康定”,薩克勒家族建立起龐大的醫藥帝國。醫生、藥企、科學家、監管機構、政府要員,無一不被暴利牽引,卷進一場“以健康之名制毒”的致命生意中。2019年,美國約84萬人因濫用奧施康定致死;2020年,美國28個州、600多個城市聯合發起大規模訴訟;此后,這一危機事件開始走入公眾視線之中。《嗜血制藥》作為對當代美國的紀實觀察,深入還原了美國制藥史上這個癲狂與驚心動魄的災難。
(美)杰拉爾德·波斯納 ·紀實文學 ·38.5萬字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抗戰、流亡、內戰、白色恐怖……當時天下已亂,但這四部回憶錄脈絡清晰,藉個人離亂的遭遇顯現火焰山似的動蕩年代,讀來仿佛章回小說,精彩故事一個連接一個——這,其實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換來的!難得的是作者并未將回憶錄寫成自己血淚控訴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識,以文學的求美、史學的求真、哲學的求解將血淚化成明珠,以呈現一代眾生的存在,試圖喚起今人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的關注和了解。不見煽情,不見吶喊,平心靜氣,卻有史詩般的壯闊和觸及靈魂的力量。
王鼎鈞 ·紀實文學 ·72.8萬字
本書是以抵達現場、獨立調查的方式,對中國七大江河水系做出完整的全方位闡述,從水利與文學的意義看,這是一部填補空白之作。這是作者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為中國水利做出了一份厚重而又誠實的報告。水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國之命脈,家之命脈,一切生命之命脈。作者并非單純站在人類立場上看水利,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自我的認知、對生命的追問。本書獲第五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一名。
陳啟文 ·紀實文學 ·50.8萬字
本書是國內老牌非虛構寫作平臺“三明治”的首部創作者訪談集,訪談對象都是青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本書也是一份關于寫作和生活真誠追問的寶貴記錄,橫跨7年,收錄了16場深入靈魂的對話。每場訪談分為兩部分:SideA為創作者特稿,SideB為思想漫談。這兩個部分不僅涉及了寫作、藝術等領域,更觸及了創作者們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個人生命經驗的真實展現。
三明治主編 ·紀實文學 ·14.9萬字
本書是已經發表過的報告文學選集,內容以改革開放40年歷史進程為主線,精選了25篇中短篇優秀報告文學,全面記錄了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和中國報告文學如影隨形的特殊作用。包括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品原文、作品賞析等。
何建明 李春雷 ·紀實文學 ·28.9萬字
本書以畫冊形式介紹1991年以來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合作,利用外資進行水土保持建設項目黃土高原出現的歷史性巨變。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 ·紀實文學 ·1.7萬字
《牛棚雜憶》是季羨林對文革時期經歷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作者希望本書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季羨林 ·紀實文學 ·11萬字
種種意外死亡事件背后,死者的遺屬悲痛欲絕,難以相信親人死亡的真相。我不是這樣死的!死者在向他吶喊:請上野先生告訴人們我的死亡真相!法醫上野正彥通過現場驗尸、案卷查看,聽到了死者的吶喊。用身體做盾牌保護愛子的母親,在被窩里凍僵的老人,被殘忍殺害的小孩,不顧一切沖入烈火中的親人……臨終之前,他們經歷了什么?每一具尸體的故事,都令人扼腕震驚!死者在吶喊,尸體有話說。六十余年工作生涯,擁有兩萬多次尸檢經驗,日本法醫之神上野正彥,為你講述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件,帶你由死窺生。
(日)上野正彥 ·紀實文學 ·4.9萬字
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中山日報近來展開“揚帆天下:尋訪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報道活動,派出多名精干的記者編輯走訪海上絲路上的主要城市,發掘海洋文化魅力,講述千年海洋航道承載的經濟、貿易、文化故事,探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對于今天的現實意義,為中山市乃至全國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中國夢推波助瀾。
蘇小紅主編 ·紀實文學 ·14.6萬字
鮮活流動著的上海的風花雪月,如何從歷史的塵煙代入當下的情韻?那些被當作城市起居室的咖啡館數十年來的變遷,那些為保護城市記憶而永不拓寬的街道,那些物是人非的名人故居里飄蕩著的張愛玲、白先勇、柯靈、傅雷、賀友直的氣息,那些被文學青年奉若珍寶的外國文學經典在白皮書時代的尷尬往事,那些在法國傳教士鏡頭里與我們對視的一百多年前的上海,還有那些以散步為名,不動聲色地、前赴后繼地在淮海路上爭妍斗艷的時髦女子……世事滄桑的無盡感慨,尋常巷弄的前世今生,俗世生活的知足常樂……陳丹燕那種細膩精致,有時也毒辣尖刻的直覺既有著冷靜的感性,也提供了參差的對照,帶讀者在上海的前世今生間穿梭往來。《上海的風花雪月》歷經4個版本,按作者與讀者的約定,每五年生長一次新的內容與篇章。此次新版,陳丹燕在每章中又新添了一小節,在原來的開放式結構基礎上加入了2015-2020年的最新篇章。文字增加了近4萬字,圖片新添了數十張。
陳丹燕 ·紀實文學 ·22.2萬字
《心儀已久臺灣島——訪臺散記之一》對祖國神圣領土東南隅的寶島臺灣,我一直心存好奇和神秘:那里的地理環境怎樣?風土人情如何?當地居民對我……
李順興 ·紀實文學 ·11.6萬字
在富士山腳下的小城靜岡,有一對制作守護人偶的夫妻,他們制作的人偶伴隨了許多孩子平安長大。作為人形師,竹扇春泉夫婦認為,人偶最重要的不是奢華的外形和服飾,而是每一個人偶身上,都應該被寄予長輩對其孩子的愛。一個孩子的成長,歸根到底是撫育其的長輩全心投注的心血。
知了青年 ·紀實文學 ·8777字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紀實文學紅色經典。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爭,紅色政權的建立,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共產黨的信仰在現實中的實踐等無數問題,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探尋紅色中國,歷時四個月,遍訪紅軍將領和普通戰士,尋訪當地的老百姓,用客觀又不乏激情的語言,描述中國青年們所創造的奇跡,第一次向全世界解釋了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也讓全世界人民了解紅軍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熱情,那種力量,此即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此版本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北京多位名師的導讀內容,幫助廣大學生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
(美)埃德加·斯諾 ·紀實文學 ·2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