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阿迪契收到兒時好友的一封來信,詢問她應該如何將女兒養育成一個女性主義者。《親愛的安吉維拉》即是她的一封回信。在信中,阿迪契給出了十五條直接而坦誠的建議,涉及育兒、母職、婚姻、職場、身份認同等方方面面。關于養育女孩,更是一場關于女性應該如何定義并塑造真實自我的探討。“因為你是女孩”從來不是任何事的理由。從來不是。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名家作品 ·1.7萬字
《憤怒與神秘》收入了勒內·夏爾從1938年到1947年間近十年的詩歌作品,是為他在法國讀者及詩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這部詩集從形式到內容各方面在法國詩歌史中都具有關鍵地位,被認為是勒內·夏爾當之無愧的代表之作。
(法)勒內·夏爾 ·外國詩歌 ·6萬字
本書以融合性思維,全面把握翻譯學現狀和發展趨勢,歸納、評述翻譯學的主要流派,把握翻譯學現狀和發展趨勢;以體系性架構,凸顯翻譯學的內涵和學科特色;以發展性的目光,梳理并揭示各翻譯理論流派的發展流變與相互聯系;以開放性態度,提出100個思考題,引導讀者對翻譯活動和翻譯研究進行獨立思考,開拓學術發展空間。本書對我國翻譯學科建設,尤其是課程建設與學術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許鈞 穆雷主編 ·文學理論 ·33.6萬字
《東京八平米》是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對在東京親手建立起另一種日常的記錄。八平米在日本被稱為“四畳半”,即只有四個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間,租金便宜。因為八平米房間沒有廚房和冰箱,也沒有洗澡間和洗衣機,她興致勃勃地寫起如何飲食起居,以及親歷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間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頭和公共空間,寫東京的洗衣店、錢湯、咖啡館、24小時漫咖店、獨立電影院、小餐廳等,同時寫下她遇見的東京平民故事,這些人物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東京人”,他們的故事為我們鋪陳日本的世情百態,亦照見自身。
(日)吉井忍 ·外國隨筆 ·9.5萬字
吳念真細述人間邂逅的“臺灣筆記”,《這些人,那些事》后感動再襲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頓和難處,一如吳念真電影作品《戀戀風塵》和文學作品《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們,但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命哲學和尊嚴,渺小但自得其樂,都有值得驕傲的東西來支撐,所有這些,都會給讀者安心的力量。《臺灣念真情》中記錄的小人物故事,印證了“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淳樸的民風,能喚起人們對民族美德的回憶和向往。吳念真總在書中提起的“尋找臺灣生命力來源”,也是指一個民族去追憶它曾經美好,現在已經失去的精神生命力。《臺灣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臺灣最質樸的平民百姓。
吳念真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從1935年初入文壇到1960年猝然離世,在大約二十五年的時間里,加繆以手記的形式記錄下對創作和人生的思考。他總共寫了九本學生用的練習簿,內容包括文學、哲學、政治、關于人類命運的觀點,以及寫作計劃、讀書隨想、風景、游記、交往等,將作為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的加繆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行所為,通過簡明扼要、澄澈如水的文字呈現給讀者。
(法)阿爾貝·加繆 ·文集 ·22萬字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魯迅所作回憶性散文10篇,及1篇小引、1篇后記。首版于1928年。篇目包括: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后記。《野草》收錄魯迅所作散文詩23篇,及1篇題辭。首版于1927年。篇目包括:題辭、秋夜、影的告別、求乞者、我的失戀、復仇、復仇(其二)、希望、雪、風箏、好的故事、過客、死火、狗的駁詰、失掉的好地獄、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立論、死后、這樣的戰士、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臘葉、淡淡的血痕中、一覺。
魯迅 ·名家作品 ·6.7萬字
卡爾·桑德堡,不僅是代表美國力量和天賦的記者與傳記作者,也是體現美國精神意志、用美國口語進行創作的桂冠詩人。“他,就是美國。”十三歲即輟學進入社會工作,從城市躁動喧囂的橫街窄巷和篷車的車底看遍世界百態,也有異常豐富的闖蕩和戰斗的經歷,因其詩作書寫的是“人民的詩篇”,深受民眾喜愛,被稱作“人民的詩人”。本書是桑德堡的詩歌精選集,從其標志性詩集——《芝加哥詩抄》、《剝玉米皮的人》(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煙與鋼》、《日灼西方的石板》、《早安,美國》、《人民,是的》、《詩全集》(普利策獎獲獎作品)中遴選主要代表作,涵納早期、盛年和晚期的全部優質作品,全面呈現其詩學主張、技藝和風格的衍變。在他的詩中,有鋼的禱告——噴煙的煙囪、淬火中的鏈輪、藍衣的底層工人,有龐沛的想象力——人類與機器的夢想,有沉默——進入夢鄉的摩天大樓和浸泡在陽光中的玉米田,有遙遠年代的孤獨——城市瓦礫之間的空地等景象。博爾赫斯曾評價道:“在桑德堡身上有一種疲倦的憂傷,一種平原傍晚時的憂傷,泥沙濁流的憂傷,無用卻又精確回憶的憂傷,一個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男人的憂傷。”
(美)卡爾·桑德堡 ·外國詩歌 ·5.3萬字
生命里刮過很多場風,吹落了我們那么多葉子和果實,風帶走無數的笑聲,嘆息靜靜沒入河床。誰會紀念我們短暫的生命,誰會收藏我們每一片落葉、歡笑和嘆息。阿殼溫柔地記下,童年,家鄉,童話,小小的情歌在卑微的外表下區別出每個生命的光輝,像是我們都不會忘記。
阿不殼 ·現當代隨筆 ·2.6萬字
世界文學領域資深專家、作家、南京大學余斌教授結合他多年教學、閱讀、寫作成果,精研譯林版世界名著選目,創作了《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本書選取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里的守望者》等世界文學發展史中的巔峰之作,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另附名家點評、中譯本出版小史,令讀者輕松入門,徜徉名著之林,領略閱讀之樂。著名作家葉兆言、劉亮程誠意推薦!
余斌 ·文學評論 ·13.5萬字
《你一生的故事》結集特德·姜早期的八篇作品:電影《降臨》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處女作《巴比倫塔》以及《領悟》、《除以零》、《七十二個字母》、《人類科學之演變》、《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賞心悅目》——一個語言學家學會了一門外星語言,徹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為了離上帝更近,人類伐木燒磚,拉車砌塔,經過無數個世代的辛勞,終于建成一座巍峨聳立于天地之間的通天塔。只要一小瓶藥水,就能擁有超人智慧,這個誘惑無人能擋。可惜超人不止一個,蕩氣回腸的超人對決之后,領悟終極的智慧。任何數字除以零,都不會得出一個有意義的結果。兩個人的感情除以零,結果是什么?在一個“名字驅動一切”的世界,命名師們玩轉七十二個字母,尋找人類種族繁衍的密碼。當人類的所有科學研究僅僅局限在解讀后人類的科研成果時,這種研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妻子在天使下凡時去世,丈夫卻必須學習如何熱愛上帝,以便死后與妻子團聚。
(美國)特德·姜 ·外國隨筆 ·17.2萬字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向我襲來的黑暗,讓我更加閃亮。孤獨,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階梯。這是聞名于世界詩壇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第一部中文版詩集,經阿多尼斯親筆授權,由譯者從詩人踏入詩壇至今近五十年的十七部詩集中精選并譯出。詩人阿多尼斯,是一位態度鮮明的叛逆者,以百折不撓的倔強抗爭權勢與時俗。他的詩歌,是了解阿拉伯社會現狀的一個窗口。他為祖國蒙受的苦難而傷懷,為自身不被祖國所容而喟嘆,為整個阿拉伯民族的落伍而悲憤。
(敘利亞)阿多尼斯 ·外國詩歌 ·4.5萬字
《看不見的城市》的第一版是在1972年11月由都靈的埃伊納烏迪出版社出版的。在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從1972年底到1973年初,卡爾維諾曾在多家報紙的文章和訪談中談到它。下面用卡爾維諾1983年3月29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寫作碩士班的一次講座中的文字,來介紹“奧斯卡”叢書中的這個新版。講座原為英文,這里用的是意大利文本,它是以1972到1973年的兩次訪談為基礎的,并且大部分在意大利沒有發表過。在《看不見的城市》里人們找不到能認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虛構的;我給它們每一個都起了一個女人的名字。這本書是由一些短小的章節構成的,每個章節都應提供機會,讓我們對某個城市或泛指意義上的城市進行反思。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4.8萬字
《神曲》誕生于七百年前的文藝復興時代,是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傳世之作,共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三部,以想象的方式,講述了但丁在導師和女神的引領下,游歷地獄、煉獄,到達天堂的故事。有對人性深刻的洞察,也有對人生困境清晰的昭示。在中世紀以來的文學史上,但丁和莎士比亞是公認的兩大天才。T.S.艾略特說,莎士比亞展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廣度,但丁則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時隔七百年,《神曲》中蘊含的宏大力量,仍然能夠穿越歷史,跨越文化,不斷煥發新生。正如龐德和艾略特這兩位超級但丁迷所說的那樣,《神曲》是一部適合每個人的作品,每個人都能從中發現自己的本性和希望,覺察自己的錯誤,感受到認知世界萬物的張力……
(意大利)但丁·阿利基埃里 ·外國詩歌 ·84.2萬字
畢業于高中名校的江笑天,抱著體驗的心態來到軍校,可一切都超乎了他的想象,每天難以承受的嚴苛管理和調練讓他陷入了人生的迷茫,就在此時……
袁笑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魯迅雜文選集》收入魯迅先生自1918年起至1936年去世這19年間創作的72篇經典雜文,出自《熱風》《墳》《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15部重要的雜文集。這72篇雜文包括《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再論雷峰塔的倒掉》《為了忘卻的記念》等力作,剖析人心,批評世事,字里行間,閃爍著魯迅先生敏銳的洞察力和思想的光芒。一個世紀之后,魯迅先生激揚的文字鋒芒依舊,仍蘊含著令人日夜惕厲的力量。
魯迅 ·名家作品 ·13.2萬字
《稻草人》是一部童話合集,收錄了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葉圣陶創作的一些童話名篇。這些故事用通俗易懂的童話語言,為廣大兒童創造了生動活潑的童真世界,在淺顯的故事中潛藏著深刻的含義,于平實的語言中傳遞著強烈的感情。
葉圣陶 ·名家作品 ·7.7萬字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紐約時報》等一線媒體爭相報道,在美國主流社會刮起閱讀、討論旋風。1990年5月12日,一個出身于美國東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他對父母說:“我要消失一段時間。”1990年10月,有人在米德湖國家度假區發現了一輛黃色達特桑,車主卻不見蹤影。1992年4月28,一位司機遇到一個搭便車的年輕人,說他要去阿拉斯加。1992年9月6日,幾名獵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輛廢棄的公交車內發現一具尸體,沒人知道他是誰,來自何處,為什么在那兒。是什么讓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放棄大好前途、離開愛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進荒野?如果金錢、名譽和安穩的生活都不能給我們幸福,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美)喬恩·克拉考爾 ·紀實文學 ·12.4萬字
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知名導演吳念真暌違12年感人之作。本書是他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記事。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臺灣各個角落里真實的感動。這些人和事,透過他真情摯意的筆,如此躍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淚交織的同時,也無可取代的成為烙印在你我心底、這一個時代的美好縮影……特別收錄吳念真近年小說創作《遺書》,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特別邀請作家雷驤繪制插畫,看兩位大師以圖文激蕩出精采火花。
吳念真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