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托馬斯·沃爾夫大部分中短篇小說,故鄉、大地,明亮的陽光,寧靜的小鎮,慘烈的戰役,熱鬧的馬戲團,孤獨的孩子,墜入回憶的母親,時間和城市古老的神秘……內容廣闊,風格細膩清新,詳盡、生動地描繪了荒原深處人們的歷史和生活,以及游子還鄉的熾熱情感。他的短篇小說仍然保留了獨特的寫作手法,語言透出一種天真和朝氣,時而像抒情的小詩,時而像瘋狂的囈語。
(美)托馬斯·沃爾夫 ·作品集 ·44.4萬字
國內初次譯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作品;16個國家、38位作家,以文學為方法,述說流動中的非洲,呈現非洲歷史的凝聚與離散。這是非洲現當代文學的譜系圖,甄選列編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并由此呈現非洲歷史的凝聚與離散。它的作者們,從欽努阿·阿契貝、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納丁·戈迪默、本·奧克瑞,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米亞·科托,一再讓我們相信,文學不只是歷史的鏡像或視窗;它更是媒介,詮釋與重塑了我們眼中的非洲,觸發我們審視移民、身份、邊界等議題。從文學看到的非洲歷史,不只是政治動蕩、世代更替而已。它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細微刻畫,文化記憶的書寫,口述傳統的遺產,民間文學與西方現代文學的交替影響,圖騰與禁忌的反復搬演,以及傳說、神話、寓言與現實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它讓我們看到,非洲的人們以怎樣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與未來。
(尼日利)欽努阿·阿契貝等 ·作品集 ·23萬字
梁曉聲先生以直面現實的態度進行深邃的哲學思考和精致的文學創作,在這些作品中,他真誠而又愛憎分明地記述歷史,深入剖析復雜多變的社會問題,其中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稱為“史性與詩性的綜合體”,承載著重要的文學價值、史學價值和收藏價值。
梁曉聲 ·作品集 ·32.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袁尚寶相術動名卿鄭舍人陰功叨世爵”、“錢多處白丁橫帶運退時刺史當稍”、“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續前緣”、“鹽官邑老魔魅色會骸山大士誅邪”、“趙司戶千里遺音蘇小娟一詩正果”等內容。
馮夢龍 凌蒙初 ·作品集 ·20.2萬字
二十多歲,執意要騎摩托周游全國,因為這樣可以感受空氣的變化;三四十歲,爭取到每周二晚上的獨處時光,遠離丈夫、孩子、瑣事;五六十歲,打電話給遠方的女兒,卻發現早已話不投機……從1974年到2006年的32年里,《紐約客》發表了安·比蒂的48篇短篇小說。她筆下的人物和她一樣,從青年走到了中年,變化的是容顏與人事,不變的是貫穿人生的困惑與彷徨,以及那些細小卻深遠的溫情。
(美)安·比蒂 ·作品集 ·39萬字
《殺死瑪麗蘇》講的是:乙一以本名安達寬高解說,分別用筆名乙一×中田永一×山白朝子×越前魔太郎寫作。首次在一本書里呈現“五重寫作人格”大對決。1次別出心裁的大膽嘗試,共同打造7篇顛覆觀感的奇妙小說。《寂寞的頻率》講的是:這是一本關于孤獨和深情的白色故事集。揭露“白乙一”溫柔、明亮、孤獨,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失蹤假日》講的是:這是一本關于“孤獨與愛”的暖心小說,哀傷、溫情、恐怖、青春與邪惡的交織的推理杰作。揭露“白乙一”溫柔、明亮、孤獨,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白乙一”系列純愛之作,看乙一如何玩轉治愈系推理。
(日)乙一等 ·作品集 ·33.1萬字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相傳國王山魯亞爾痛恨王后與人有私,將其殺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殺掉。宰相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女子,自愿嫁給國王,每夜講故事,以引起國王興趣。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使國王感化。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織,組成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復雜畫面,是研究阿拉伯和東方歷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貴資料。
阿拉伯民間故事 ·作品集 ·29.3萬字
本書收錄了《百萬英鎊》《卡拉維拉斯縣有名的跳蛙》《我最近辭職的經過》《好小子的故事》等26部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每篇小說都圍繞一個具體情節展開,都圍繞著一個具體情節展開,以揮灑自如的筆力極盡夸張之能事,使讀者明知不能卻漸入佳境,信以為真;掩卷深思時終于認識到這種不可能中卻有著極大的真實性,作家筆下的人和事或許就存在于你的身邊,甚或就在你的身上……
(美)馬克·吐溫 ·作品集 ·37萬字
小說集《吶喊》收錄了《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故鄉》等14篇小說,反映從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時期中國古老農村和市鎮的面貌;它描繪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和虛偽,痛苦地解剖了中國沉默的國民靈魂,批判了國民的劣根性。
魯迅 ·作品集 ·22.7萬字
《梁曉聲文集·中篇小說》盡可能完備地收錄了梁曉聲迄今創作的全部中篇小說,愛憎分明地記述歷史,深入剖析復雜的社會問題,其中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史詩式地描繪了時代的全景。
梁曉聲 ·作品集 ·24.5萬字
《三死》本書收錄列夫·托爾斯泰的九部中短篇小說名作,包括《五月的塞瓦斯托波爾》《暴風雪》《盧塞恩》《三死》《霍爾斯托梅爾》《伊萬·伊利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舞會之后》《謝爾蓋神父》。
(俄)列夫·托爾斯泰 ·作品集 ·24.8萬字
“K經典”系列共6冊,涵蓋卡夫卡生前出版發表的全部中短篇作品。另收錄部分卡夫卡生前未發表的遺作、卡夫卡遺囑、卡夫卡大事年表。其中8篇作品為彤雅立譯本獨有,含3篇短文遺作為簡體中文版首度亮相。知名譯者彤雅立翻譯,德文直譯,原汁原味。
弗朗茨·卡夫卡 ·作品集 ·25.6萬字
這是一部小說合集。作者從日常生活片段寫起,以個體生命的形式去感悟人類在生存途中緊緊相伴的各種共有的基本感情,他的筆下呈現出許多平凡或精彩的情節和故事,其中有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情感的贊美。本書分為:敞開心扉,記憶深處,真情無價,八面點擊,走馬觀花,我的職場,共六部分。
李敏 ·作品集 ·20.8萬字
《小說月報》年度精選系列之一,收錄從《小說月報》2017年度刊載作品中精選出的中篇小說十部、短篇小說十篇,作者包括周李立、方方、雙雪濤、孫頻、張悅然、王安憶、尤鳳偉、李清源、肖勤、文珍、秦嶺、曹軍慶、蘇童、張惠雯、崔曼莉、陳永和、錢佳楠、裘山山、鐘求是、葉舟等。
《小說月報》編輯部 ·作品集 ·44.4萬字
《警世通言》描寫了宋、元、明三代的市民生活,表現了他們在封建黑暗勢力統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愛情描寫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婦女的不幸遭遇。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警世通言》還有一些宣揚義氣的作品,如《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強調臨財不茍得,《趙太祖千里送京娘》突出無私助他人,另如《桂員外途窮懺悔》,從反面批判了忘恩負義的行為,都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但《警世通言》中有不少作品如《老門生三世報恩》、《陳可常端陽坐化》等,是鼓吹封建道德和宣揚宗教迷信的。這表明,即使是一些優秀作品之中,也往往夾雜某些落后的思想成份,表現出相當的局限性。
(明)馮夢龍 ·作品集 ·37.4萬字
《謝德林作品集》包括謝德林的三部重要著作,《謝德林童話集》收入他一生寫成的所有童話32篇,童話的基本思想內容是諷刺統治階級及其奴才們的兇惡、懦弱、偽善的面貌。《一個城市的歷史》以怪誕和夸張的手法,描繪了愚人城歷任市長魚肉人民的故事。《戈洛夫廖夫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描繪了地主家庭家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百無聊賴的頹廢寄生生活。
(俄)薩爾蒂科夫·謝德林 ·作品集 ·20.6萬字
本書沿襲第一卷的篇章結構,主要分為四章,第一章“序文篇”是由作者邀請的重要階段的見證者所作的序和贈言,聆聽他們的鼓勵和教誨,并傾聽這五年里,不同故事線中他們各自的改變;第二章“散文篇”系作者生活中的靈感和體會成文練筆;第三章“小說篇”刊登了作者在這五年間創作的小說文稿;最后一張“日志篇”如實記錄了作者在2014-2018年五年間所經歷的點滴生活與心路歷程;全書首尾彩頁刊登了攝影集的部分代表作品。
譚天成編著 ·作品集 ·38萬字
《紅線》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以現代派跨越時空的創作手法,使《浮生六記》的主人公沈復和蕓在《紅線》中轉生為博學正直的文物鑒定專家沈復靈和澳大利亞才華橫溢的女畫家魯絲。《黑玫瑰》發生的背景是十七世紀中晚期的明朝末年。這部小說不僅僅寫了玫瑰的雜交,還寫了人與人的匯合。一個跨文化的愛情故事在明親王和一位英國姑娘之間展開。這兩個年輕人十分奇妙地相互吸引,使一個新的生命得以誕生。
(澳)尼古拉斯·周思 ·作品集 ·27.7萬字
根植于黃土地基因,流淌著陜北的深沉與濃烈;陜西作家李子白新書,走進生活的河流,觀察陜西人如何去生活,去愛。李子白精于書畫,耕耘文字,以飽滿情緒將對日常生活的思考提升至哲學層面,顯露出深厚的藝術素養和文字功力。他從未放棄過對小說藝術的思考,37年間25個短篇,在虛構與想象之上,以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的邏輯為動力,再造出一個極富魅力的文學世界,有情有義,有聲有色,有戲謔有深思,有一方水土,洞見天地。
李子白 ·作品集 ·21.5萬字
本書為我社2005年出版的《蒲寧文集》的再版,共有五卷,分別為:詩歌、散文、游記卷;短篇小說卷(兩卷);中篇小說卷;長篇小說卷。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國作家。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作品繼承了俄羅斯古典文學的傳統;他的小說簡練、緊湊、優美、擅長人物語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寫,有對往昔充滿憶戀的挽歌情緒,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懷鄉思舊的情緒愈甚,但這沒有妨礙他在作品中對俄羅斯農民的命運的敏銳的描寫和對社會的批判。本卷共收錄共收錄短篇小說三十一篇,其中《塔尼卡》是蒲寧創作的第一篇小說,作為他從事小說創作的創始,具有代表意義。《安東諾夫卡蘋果》是蒲寧的成名作,小說以優美的文字、嫻熟的技巧、熨貼入微地著意描繪了俄羅斯鄉村的秋景。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貴族階級消亡的哀悼氣息。本文集由我國知名俄語翻譯家戴驄主編,并由戴驄、婁自良、石枕川擔綱翻譯。翻譯語言通俗易懂,力求在傳達作家思想的同時完美表達出俄語的優美雋永。
蒲寧 戴驄 ·作品集 ·2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