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譯序

非洲文學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大陸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和歷史悠久的口頭文學傳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和非人道的奴隸貿易,不僅給非洲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阻礙了其本土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遭到了斷裂和分化。非洲大多數國家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出現書面文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多數民族,由于長期遭受殖民統治等多種原因,沒有發展出自己的書面文字,只能用殖民語言進行創作。

雖然非洲書面文學起步較晚,但勃興迅速,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后,非洲國家紛紛獨立,脫離殖民統治,政治上獲得解放,民族文化開始復蘇和興起,并迸發出巨大的活力。非洲文化的復興在文學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非洲文學從傳統的口頭文學起步,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在世界文壇異軍突起,成為繼“拉美文學爆炸”后又一壯觀的世界文學現象。

20世紀60年代之前,非洲作家創作主要緬懷非洲的過去,描述風土人情,或者訴說殖民統治下的遭遇和痛苦。獨立后的非洲國家,并未出現如人所愿的和平與安定,而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落后,生活貧困,內戰連綿,社會問題叢生,世風日下。作家創作的關注點,從獨立前的本土居民與殖民者的矛盾,轉向了后殖民時代新出現的社會問題,如內戰頻仍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宗法制社會和傳統道德價值觀的沖擊,社會上蔓延的貪腐、欺詐等現象,等等,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現狀的關切和批判。在創作方法上,非洲文學與拉美文學有相似之處,將本土敘事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學手法相結合,既從民間文學創作中汲取靈感,又敏于借鑒西方現代文學的優長。

非洲文學出現了令人矚目的作家群,如彼得·亞伯拉罕姆斯、納丁·戈迪默、約翰·M.庫切、費爾南多·索洛梅尼奧、蒙哥·貝齊、利奧波德·桑戈爾、夏班·羅伯特、恩吉古·西翁奧、森貝內·奧斯曼、斐迪南·奧約諾、沃萊·索因卡、欽努阿·阿契貝、馬·桑托斯等,都進入了當代世界文學重要作家行列,為非洲文學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1986年10月,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非洲作家。1988年,埃及著名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成為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作家。其后,南非作家納丁·戈迪默和約翰·庫切先后于1991年、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庫切還是第二位兩度獲得布克獎的作家。2007年,尼日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以其卓越文學成就獲得了國際布克獎。2021年,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非洲作家相繼獲得國際文學大獎,以自己的文學實力充分說明,非洲文學不再是世界文學的邊緣者,而是有著自己獨特文學品格的世界文學勁旅。非洲作家以文學創作維護了自己民族文化的尊嚴,并贏得了世界對非洲文化的尊重。正如索因卡在獲獎后接受法國《晨報》記者采訪時所說:“這不是對我個人的獎賞,而是對非洲大陸集體的嘉獎,是對非洲文化和傳統的承認。”[1]

中國與非洲有上千年的文化交流史。在非洲北部和東部沿海,曾出土過大量中國唐宋時期的瓷器和錢幣。據《明史》記載,明朝鄭和船隊曾抵達現今索馬里和肯尼亞一帶的東非港口,并向當地居民贈送了綢緞、瓷器、漆器,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文學翻譯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徑。增進中國讀者對非洲和非洲文化了解的一個重要途徑便是對非洲文學的譯介。我國的非洲文學譯介始于晚清。1890年(光緒十六年),著名回族學者馬安禮翻譯了埃及古代著名詩人補雖里的《袞衣頌》(今譯《斗篷頌》。因該詩模仿《詩經》體,故又稱《天方詩經》),以中阿文對照的形式在成都出版。20世紀上半期,我國對非洲文學譯介比較少,主要翻譯出版的有張近芬、周作人合譯的南非著名小說家奧麗芙·旭萊納的短篇小說集《夢》(1923)、作家李劼人翻譯的法屬加蓬作家赫勒·馬郎的小說《霸都亞納》(1928)和埃及著名作家塔哈·侯賽因的自傳體小說《日子》節譯本(1947)。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亞非拉文學成為我國外國文學譯介的重點之一。中非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新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非洲人民始終抱以真摯的同情,并給予了力所能及的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為非洲國家的獨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非洲國家也對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對非洲文學的譯介,既是幫助中國讀者通過文學作品了解非洲,同時,也是對非洲國家友好的表示。在當時專門譯介外國文學的期刊《譯文》及其改名后的《世界文學》上,對非洲文學有不少譯介。一些非洲文學作品也在這一時期得以翻譯出版,如埃及的古代詩歌總集《亡靈書》、補雖里的《天方詩經》新譯本、塔哈·侯賽因的自傳體小說《日子》全譯本、《埃及短篇小說集》、《埃及現代短篇小說集》,阿爾及利亞當代作家穆罕默德·狄普的長篇小說《大房子》、《火災》和短篇小說集《在咖啡店里》,南非作家彼得·亞伯拉罕姆斯的長篇小說《怒吼》、《礦工》和哈利·勃洛姆的長篇小說《插曲》,塞內加爾小說家森貝內·奧斯曼的長篇小說《塞內加爾的兒子》、《神的女兒》和詩人大衛·狄奧普的詩集《錘擊集》,幾內亞詩人吉·塔·尼亞奈創作的非洲民族史詩《松迪亞塔》,摩洛哥詩人穆罕默德·阿齊茲·拉巴比的詩集《苦難與光明》,馬里詩人馬馬杜·戈洛戈的詩集《非洲的風暴》,加納詩人喬治·阿翁納爾·威廉斯的詩集《黑色的鷹覺醒了》,喀麥隆作家斐迪南·奧約諾的中篇小說《老黑人和獎章》和本杰明·馬迪的中篇小說《非洲,我們不了解你!》,埃塞俄比亞作家G.特克勒—哈瓦里亞特的長篇小說《阿拉亞》,莫桑比克詩人馬爾塞林諾·多斯·桑托斯的《桑托斯詩集》以及《安哥拉詩集》,等等。

改革開放后,中非不僅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人文交流也日益頻繁。我國的非洲文學譯介呈現出新的氣象。過去,我國對非洲文學的譯介,較多關注反映殖民壓迫、剝削和非洲人民反抗題材的作品;80年代后,擴大了譯介選擇范圍,非洲文學翻譯的數量有了大幅度增加,拓展了我國讀者的非洲文學、文化視野。

譯介數量最多的,是埃及、南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等國文學作品。

埃及是非洲文學大國,非洲文學中,我國對埃及文學的翻譯數量也最多,納吉布·馬哈福茲、陶菲格·哈基姆、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庫杜斯等埃及著名作家的作品,翻譯出版了多種。南非文學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非洲文學譯介方面的一個亮點。納丁·戈迪默、約翰·庫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文學期刊迅速對他們進行譯介,其作品很快有了中譯本問世,此外,還翻譯出版了南非作家理查德·里夫、丹尼斯·布魯特斯等人的作品。尼日利亞文學方面,沃萊·索因卡和欽努阿·阿契貝是重點譯介對象,他們的主要作品都翻譯了過來。

除以上作家外,還陸續翻譯出版了坦桑尼亞的夏班·羅伯特、艾迪·姆·斯·干澤爾、W. E.姆庫亞、M. S.穆罕默德,塞內加爾的森貝內·奧斯曼、阿·索·法爾、A.薩季,肯尼亞的J.恩古吉,喀麥隆的斐迪南·奧約諾,阿爾及利亞的M.瑪梅利、阿·哈·海杜卡,塞內加爾的利奧波德·桑戈爾,尼日利亞的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利比亞的艾·易·法格海,幾內亞的吉·塔·尼亞奈、卡馬拉·萊亞,扎伊爾的思廣博·穆巴拉,蘇丹的塔伊布·薩利赫等非洲現當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另外,還翻譯出版了非洲當代短篇小說選《相逢在黑夜》(1985)、《非洲詩選》(1986)、《非洲現代詩選》(2003)等。外國文學出版社還在80年代出版了一套“非洲文學叢書”。

這本《非洲短篇小說選集》是由欽努阿·阿契貝和C. L.英尼斯編選的《非洲短篇小說選》和《當代非洲短篇小說選》之合集。阿契貝被人們譽為“非洲現代文學之父”,英國《獨立報》稱他為“非洲最偉大的小說家”,納丁·戈迪默贊譽他是“一位充滿激情、文筆老辣、揮灑自如的偉大天才”。我國讀者對阿契貝應該比較熟悉。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譯介阿契貝的作品。《世界文學》1963年第2期曾譯載其著名小說《瓦解》的節譯,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了該小說全譯本。《外國文學動態》1977年第5期發表了《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及其主要作品》一文,對其進行介紹。1988年,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篇小說中譯本《人民公仆》。2008年,重慶出版社開始陸續推出了一套阿契貝文集,包括《瓦解》《人民公仆》《荒原蟻丘》《神箭》。阿契貝不僅在文學創作上表現出杰出的天賦,并且還有著宏闊的世界文化視野和博大的文化胸襟。他對一些人的非洲中心心態提出批評,倡導與西方文化溝通,但同時,他又對非洲文化抱有深切的認同,有著強烈的民族文化自尊。他指出:“非洲人民并不是從歐洲人那里第一次聽說有‘文化’這種東西的,非洲的社會并不是沒有思想的,它經常具有一種深奧的、價值豐富而又優美的哲學。”[2]20世紀60年代之前,世界上大多數讀者所閱讀到的非洲,大多是西方作家筆下的非洲形象,如英國作家康拉德的小說《黑暗之心》。阿契貝提倡“非洲人自己書寫非洲人的故事”,向世界傳播非洲文化。這本《非洲短篇小說選集》就是“非洲人自己書寫非洲人的故事”。

《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中的作品是編選者從眾多非洲短篇小說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既注意所選作品在區域、民族和時代上的代表性,體現非洲短篇小說創作多樣化的形態特征,更注重作品的文學性,力爭將非洲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呈獻給讀者。他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傳遞非洲的形象、非洲的聲音、非洲的色彩、非洲的文化性格,讓讀者了解非洲的風土人情與非洲人的生命理念、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

本書第一部分《非洲短篇小說選》選自1983年之前的非洲短篇小說,大多采取的是現實主義白描手法,糅合了民間傳說、童話、神話故事、寓言等,有很濃的民間文化色彩和口頭文學的痕跡,似一幅幅非洲原生態生活的剪影和世態人情風俗畫。第二部分《當代非洲短篇小說選》里的20篇短篇小說,則大多發表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丁·戈迪默筆下南非的嚴酷現實,到布克獎獲得者本·奧克瑞所描述的奇幻世界,從莫桑比克米亞·科托的魔幻現實主義,到加納科喬·萊恩的超現實主義,既反映了當代非洲生活的變化,又表現了小說創作手法的更新。這些小說將傳統敘事技巧與現代小說藝術手法相結合,熔寫實、夢幻、幻想、意識流于一爐,呈現了從口頭敘事向現代小說跳躍式發展的軌跡。

從《非洲短篇小說選》到《當代非洲短篇小說選》,我們既可了解非洲人從殖民時代到后殖民時代的生活變化,又可看到非洲小說創作的嬗變及其現代性發展。

林文月先生說:“我們寫文章,初或以無為無用之心情為之,終將及于有為有用。文學是借文字以表達個人經驗感思的;然而透過文字,我們都留駐了許多感思經驗,以與無限的人交往溝通,共享世事人生的許許多多歡樂與傷悲。”(《沒有文學,人生多寂寞》)令人遺憾的是阿契貝2013年3月21日逝世,看不到《非洲短篇小說選》和《當代非洲短篇小說選》的中文版了。讓我們借著這部小說選集,感受阿契貝的文化用心和人文情懷,走進非洲人的心靈世界,共享他們許許多多的歡樂與傷悲。

查明建

品牌:譯林出版社
譯者:査明建等
上架時間:2022-04-15 16:50:4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譯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丹寨县| 维西| 建水县| 若羌县| 金湖县| 林周县| 赤城县| 永福县| 平安县| 故城县| 南靖县| 宜州市| 成安县| 南陵县| 永定县| 习水县| 玛沁县| 江安县| 扎鲁特旗| 滨海县| 阿拉善右旗| 阳新县| 县级市| 罗平县| 高州市| 定陶县| 鸡东县| 尚志市| 浙江省| 咸丰县| 迁西县| 金川县| 勐海县| 汶上县| 临洮县| 苍南县| 沙田区| 沭阳县| 博爱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