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酒局的作用——理智與情感(2)
- 中國式酒局應(yīng)酬學(xué)
- 鄭德明編著
- 4924字
- 2018-03-23 16:33:15
《禮記》早就明確提出了“禮從宜,使從俗”的要求,意思是,依禮行事要適宜,出使的人要尊重當?shù)氐娘L(fēng)俗。在商務(wù)宴請中,處于客位的當事人應(yīng)該遵從當?shù)氐幕蛑魅说牧?xí)慣,客隨主便。在舉行宴會時,客人要等主人開始進餐時再開始吃飯??碗S主便的要求,使雙方在發(fā)生交往時所遵從的禮儀規(guī)范有了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減少了盲目性和無序性。
第三、尊敬他人
在商務(wù)宴請中,是否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精神境界的寫照,也是一個人有無社會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
現(xiàn)在很多地區(qū)都在推行“拒絕二手煙”的運動,因為被動吸二手煙容易造成人體危害。因此在會餐時,你要記住詢問自已可否吸煙,以免危害他人健康,侵犯他人的生命權(quán)。會餐中如欲喝酒也該講究禮貌,千萬不要不分場合和對象進行勸酒。酒喝多了會傷身,酒后開車更是危險,所以商業(yè)行為中注重對方的生命權(quán)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
在餐桌上,如物品不慎掉落需要撿拾時,應(yīng)先通知身旁的人,說聲“對不起,我撿個掉落的東西”,然后再俯身去拾撿,切切不可直接彎身取物,以免嚇著身旁的人。另外,桌子以下部分是女性最隱秘的空間,不能冒失行事。
記得不要從背后喊人,如此會使人受到驚嚇,是很不恰當?shù)男袨?。用餐時不可用筷子等尖銳的東西指向他人,否則會使別人產(chǎn)生恐懼感。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和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在宴請場合不應(yīng)隨意談?wù)撍穗[私,或以愛打聽的姿態(tài)而自居。有些過于私人的問題諸如婚姻狀況、年齡、體重、三圍以及薪水、穿著品牌、使用的化妝品品牌等容易造成尷尬的場面,應(yīng)盡量避免公開談?wù)摗Ec人交談時,如果對方不愿主動提及某事,必有其原因或有難言之隱,此刻你不應(yīng)該“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你知曉了別人的困難,又沒有能力替人分憂解難,千萬不要在背后幸災(zāi)樂禍,這是很不道德的行為。如果你知道了別人的隱私,也不要到處去傳播,那樣就會落得一個傳播小道消息、出賣朋友的惡名,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公司里也難以立足。
第四、真誠友善
真誠友善是做人之本,是生意人立業(yè)之道。有位名人曾說,人與人相交貴在交心,人與人相知貴在知品,人與人相敬貴在敬德。真誠向來是為人所稱道的道德,而虛偽做假最遭人厭棄。真誠待人,可廣結(jié)人緣。擁有眾多的同行朋友和社會友人,與人相處就會感情融洽,即使有點誤會或隔閡,也能迅速消除,正所謂心誠則靈;虛假處世,終不會長久,必定相交者寡。在商務(wù)宴請中,務(wù)必以誠待人,誠心誠意,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你在酒宴上所表達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和接受。在禮儀及其規(guī)范的遵循上,如果你是真誠的,即使不效仿對方的做法,也會贏得他人的了解,例如,外國人到中國不會用筷子,我們不會認為這是失禮的行為,而會認真地教對方如何使用筷子。
第五、自律自重
在酒桌應(yīng)酬之中,不論身份高低、職位大小、財富多寡,每一位參與者都不可隨心所欲,而要做到自律和自重。自律就是自我約束,時時處處用禮儀規(guī)則,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重反映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經(jīng)驗。試想,宴請客戶或去赴宴,若其間一道菜十分可口,適當多吃一點無妨,但如果不節(jié)制、自顧自地盡興大吃,肯定會招人非議。有一位實習(xí)生參加公司組織的一次郊游活動,地點在一個鄉(xiāng)村俱樂部,他把此次郊游當作是一次社交活動,喝了很多酒后,便大喊大叫,讓人生厭。最后,他沒有得到這家公司的聘書。自律的原則還反映在不忽視細節(jié)禮儀上,因為別人往往是從細微處觀察你的為人和品格,有時可能一個細節(jié)會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和敬佩。
第六:入鄉(xiāng)隨俗
由于國情、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商務(wù)宴請中,存在著“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的情形。對這一客觀現(xiàn)實你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自高自大、惟我獨尊、以我劃線,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己的做法。必要之時,你應(yīng)入鄉(xiāng)隨俗,與絕大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如此有助于人際關(guān)系的融洽和人際交往的擴大。
總之,一個人只有遵守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掌握并適當應(yīng)用商務(wù)宴請的基本原則,時時以這些原則來約束自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現(xiàn)代商務(wù)人員,并在商海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3.生意場酒局舉止有度
一位副科長在酒桌上,喝多了,把憋在心里的話全部倒了出來,把是是非非全都抖落了出來,大說科長如何如何不好,有兩三個人借著酒勁隨聲附和。該副科長頓時覺得心里痛快,總算有個說話的地方,有了傾訴的人,“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與在座的人推杯換盞,推心置腹。第二天科長見到他用話點他說:“昨天酒喝得不錯,高興呀?”一句話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臉刷地一下全紅了。原來有好事者,當面嘻嘻哈哈,背后做惡人,把他的那些酒話添油加醋后傳話給了科長,讓科長實在不爽。
在酒局上,記住你是有目、有要求的,不可自亂陣腳,別人沒倒時讓你先倒下了,如此一則容易酒后失態(tài)惹人生厭,二則無法判斷時局,達成目標。
當然,在酒桌上,酒喝多了心情興奮,閉嘴確實很難,實在是悶得慌時,你可千萬記住,不能把平時不敢說不能說的話倒出來,那是大大的忌諱,是血淚教訓(xùn)。
有的人以為,不論是否相識,在一起喝酒就是“哥們”。即使不是“哥們”,也都是熟人,還有什么忌諱,還用得著什么謹小慎微的?“哥們”總有醒酒的時候,到那時,酒話就成了鬼話。因為喝酒傷了人,得不償失。
吃喝娛樂,氣氛活躍,賓主盡興而歸,成功的酒局,它可以擴大人脈,增進感情,不留遺憾,不留傷感,不會喝出煩心事。這種事,說起來,道理淺,做起來卻很難。只有認真做起來,做到位,你才能賺足更旺的人氣,為事業(yè)發(fā)展打好鋪墊,為事業(yè)攀升埋下伏筆。是處處被動,還是處處順利,就看你的了!
在生意場的酒局中,你要記得以下幾點:
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shù)酒宴賓客較多,所以你應(yīng)盡量多談?wù)撘恍┐蟛糠秩四軌騾⑴c的話題,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同。在席的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有所不同,所以你的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出現(xiàn)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的跑題現(xiàn)象,而忽略了眾人。
你也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使別人產(chǎn)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shù)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你首先應(yīng)環(huán)視一下在座各位的神態(tài)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目的。
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yǎng)和交際風(fēng)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chǎn)生好感。所以,你應(yīng)該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xiàn)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zhàn)場,想方設(shè)法勸別人多喝幾杯。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xué)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yīng)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你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要先打聽一下對方的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避免出現(xiàn)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于在席上的某位客人時,對他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yīng)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而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贊賞,就必須學(xué)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鋒芒漸射,穩(wěn)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要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只有選擇適當?shù)臋C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你才能穩(wěn)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chǎn)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低估你的實力。
【酒的作用——小酒桌,大社會】
酒,是一種極其普通的飲料。然而,喝酒的方式不同,所表達的含義也大不相同。一個人品,叫小酌,一桌人喝,叫酒局。在感官和情義的基礎(chǔ)上賦予了酒許多文化內(nèi)涵,使其與社會形態(tài)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即“小酒桌,大社會”。
1.杯酒釋人生
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酒,他們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酒竟然能得到幾千年的傳承和發(fā)揚,衍生為一派文化。
唐代詩仙李白對酒文化的推廣居功至偉,與他相比較,不會喝酒的文人,寫出來的東西仿佛少了幾分豪邁和大氣;不會大碗喝酒的江湖豪客,仿若缺了那股英雄俠義之氣。正所謂酒品看人品,喝酒豪氣之人,必定處事果斷;喝酒講究細品慢酌之人,必定擅于謀劃;舉杯欲拒還迎之人,乃左右逢源,溜須拍馬之輩,不結(jié)交也罷。
說到喝酒,古龍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他的一生都在和酒打交道,可以說是成也因酒敗也為酒。酒造就了古龍一代武俠小說宗師的無上地位,但他的英年早逝,絕對和酒脫離不了干系。
在古龍的筆下,女人和酒是永恒不變的主題,無論是倜儻風(fēng)流的小李探花、豪氣干云的蕭十一郎,還是風(fēng)度翩翩的盜帥楚留香、快意江湖的浪子李壞,均是壺不離手、酒不離口的主兒。
古龍曾經(jīng)為之感嘆:“喝酒的人那么多,卻難以找到能與之共醉的那一個。”這句話道盡了酒友難遇,知交難求的悲涼。在古龍的潛移默化之下,“要有朋友要有酒,要有江湖要有情”成了萬千熱血青年苦苦追求的終極目標。
酒有貴賤,達官顯貴喝的是動輒數(shù)百上千一瓶的茅臺、五糧液等,販夫走卒所喝的多為七八塊一瓶的老白干,或兩三塊一斤的散裝白酒。但只要人對了,環(huán)境對了,就都能找到喝酒的感覺。
什么時候喝酒?喝什么樣的酒?和什么樣的人喝酒?全在乎你的選擇。正如我們的人生,你可以這樣過,也可以那樣過。但魚與熊掌不可能兼得,你想得到一些,得拿另外一些可能對你來說很珍貴的東西去交換。
同樣是喝酒,但在不同的場合,所具有的意義千差萬別,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迥然相異。
最是傷身——應(yīng)酬酒
關(guān)于應(yīng)酬酒,古龍做過很精辟的論述,他說喝應(yīng)酬酒就是見不想見的人,說不想說的話,喝不想喝的酒,做不想做的事。
一個人心里如果有事情,就會憂心忡忡,絕對是喝不好酒的,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你的酒量都讓煩心事給裝滿了,酒又往哪里裝?所以喝酒需有放松的心態(tài),將一份灑脫擺在酒桌上,不僅愉悅了自己,還能感染他人,酒量自然能從三兩躍到半斤。
最為傷心——喝悶酒
因為工作失意,感情失戀,或是人生失敗而醉酒的人,喝的不是酒,是惆悵。一位嗜酒仁兄曾言:好酒之人必有其傷心之處,傷心之人又必定是一位多情之人。
最為暢快——知交酒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這個事情要盡興,首先得有朋友,這個的朋友可以是穿著開襠褲長大的兄弟,也可以是一見如故的新朋,但他要具備一定的酒量,這量可不是幾錢幾兩,而是個可以端著大碗,捧著酒盅,干杯的人。這時候你的心情往往會非常矛盾,因為理智告訴你,酒喝多了不好,無論是什么酒,喝多的結(jié)果都是吐,在這一點上茅臺和老白干并無二樣。不管你開始表現(xiàn)得多么英武,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頹敗,只是頹敗的時間有早和晚而已。但另一方面,你心中會涌出一種舉杯就喝干的豪情。
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這種場面很溫暖,很令人振奮,這種氛圍,好像有一種特別的魔力,讓你很輕易地舉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酒喝到一定份上的時候,你會感覺周圍很溫暖,那種溫暖并非來自室內(nèi)的溫度,而是心靈深處一種真實感受,令人愉悅。這時,周圍的聲音會小下去,你整個人會很放松,很酥軟。世間沒有任何事能煩你,你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很美好,很想擊節(jié)而歌。
2.喝酒在于品酒,做人在于人品
酒局喝酒,酒只是引子,其核心在于談話,而談話的目的在于拉近距離,籠絡(luò)人心,培養(yǎng)感情,辦好事情。平日,人們總是戴著一副假面具,裹上一層偽裝的外衣,使真情難以流露,酒能讓人褪去偽裝,還原真相,使人以誠相待。以我的經(jīng)驗來說,平日里,只有兩種情況才能讓我們與領(lǐng)導(dǎo)進行近距離接觸與交流,一種是作為撰稿人采訪領(lǐng)導(dǎo)時;二是有幸向領(lǐng)導(dǎo)敬酒時。沒了距離感,領(lǐng)導(dǎo)不但會接受祝福,還會說:“來,喝一杯!”并時不時地夸你幾句,這在平日里是絕無僅有。
人總有喝高的時候,那時,感情的流露溢于言表,內(nèi)心尤如泄洪的閘門。因此,有人說,從類人猿進化到人用了幾千萬年,而從人到猴子,卻只需要一杯酒。
小小酒杯大舞臺,它是戰(zhàn)場,也是跑馬場。酒局需要循序漸進,要熱血沸騰而不狂放,寵辱不驚而不沉悶。歷經(jīng)以下三個階段,你才能演繹出喝酒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