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酒局的構(gòu)成——從菜鳥到應酬達人的進化論(5)

酒令的分類

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特有的一種方式。酒令由來己久,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

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贊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后漢賈逵并撰有《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xù)令,所續(xù)必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被罰飲酒。行雅令時,必須引經(jīng)據(jù)典,分韻聯(lián)吟,當席構(gòu)思,即席應對,這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例如,唐朝使節(jié)出使高麗,宴飲中,高麗一人行酒令,唐使即應對曰:“許由與晃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錯葫蘆’”。名對名,物對物,唐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熟識中國文化。《紅樓夢》第四十回寫到鴛鴦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反映出了清代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風貌。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有擲骰、抽簽、劃拳、猜數(shù)等。通令很容易營造出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但通令中的擄拳奮臂,叫號喧爭,會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單調(diào)、嘈雜。

古代酒令形式

酒令是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于宴飲、郊游中的助興取樂游戲,酒令除能加助歡愉暢飲的氣氛和融洽友誼外,還是古代禮儀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個朝代,形式多種多樣。

春秋戰(zhàn)國:投壺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當首推投壺。投壺產(chǎn)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戰(zhàn)國。《史記》就載有投壺盛況。時至今日,在河南南陽臥龍崗漢畫館里就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投壺石刻圖。

投壺之壺口廣腹大、頸細長,內(nèi)盛小豆因圓滑且極富彈性,所以往往使所投之矢彈出。矢的形態(tài)為一頭齊一頭尖,長度以“扶”(漢制,約相當于四寸)為單位,分五七九扶,光線愈暗距離愈遠,則所用之矢愈長。投壺開始前,司射(酒司令)應確是壺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勝飲不勝者”,即勝方罰輸方飲酒,并奏“貍首”樂。

投壺因最具封建禮儀教仁之意義,所以沿襲最久。《禮記》中說有《投壺》專章。三國名士邯鄲淳的《投壺賦》對投壺的描繪最為出色:“絡繹聯(lián)翩,爰爰兔發(fā),翻翻隼隼,不盈不縮,應壺順入”,我們可以此窺見當時盛況。

魏晉:流觴曲水

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常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這種有如“陽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僅是一種罰酒手段,還因有被罰作詩這種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動,而不同凡響。

所謂“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曲水之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此人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翰,作出詩來。最著名的一次流觴曲水流當數(shù)晉穆帝永和年間的蘭亭修禊大會,大書法家王羲之與當朝名士于會稽山陰蘭亭排遣感傷,抒展襟抱,詩篇薈萃成集,并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南北朝時期,由“流觴曲水”此種酒令演化而來的吟詩應和,令文人墨客十分喜愛是時,南方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詩應和,遲者受罰,已成風氣。

唐朝:藏鉤·射覆

“唐人飲酒必為令為佐歡”。《勝飲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jié)指有名,通吁五指為五峰,則知豁拳之戲由來已久。”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梁書·王規(guī)傳》記載:“湘東王時為京尹,與朝士宴集,屬視為酒令。”歐陽修《醉翁亭記》:“觥籌交錯起座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當酒令傳承到到唐代時,形成變化更為多樣,當時較盛行的有“藏鉤”“射覆”等幾種。“藏鉤”也稱“送鉤”,簡便易行,即甲方將“鉤”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狀讓乙方猜度,猜錯者罰酒。這好似現(xiàn)在的“猜有無”。

“射覆”是先分隊,也叫“分曹”,讓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讓另一方猜。“射”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詩人李商隱就精于此道,他在詩中寫道:“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明清:擰酒令兒

明清兩朝流行的酒令當推“擰酒令兒”,即不倒翁。令官先擰著它旋轉(zhuǎn),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臉朝著誰就罰誰飲酒,粵人稱這為“酒令公仔”。

俞平伯先生引《桐橋倚棹錄》稱其為“牙籌”。它是一種泥胎,蘇州特產(chǎn),一般為彩繪滑稽逗樂形象。《紅樓夢》六十七回寫薛蟠給薛姨媽和寶釵帶的禮物中就有這種惟妙惟肖的酒令兒。

酒令繁演到清代來,其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席間大家或投壺猜枚,或聯(lián)詩對句,或拆字測簽,或猜拳行令,經(jīng)過一番“游戲”,最后由令官仲裁,輸者或違令者必須“飲滿一大杯”。

現(xiàn)代大眾酒令

以詩人的“智力競賽”為內(nèi)容的雅令,雖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來,所以另一類酒令應運而生,它不必勞神,幾乎人人皆可為之,這種大眾化的酒令被稱作“通令”。你可憑投骰子,劃酒拳的運氣取得勝利,不必動腦筋。擊鼓傳花,是通令中較為雅致的一種形式。

雅令、通令和籌令(以籌計數(shù),按所得籌的數(shù)量行酒),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考之歷史,酒令實無定制,當筵者可以依據(jù)座中情況加以發(fā)揮。酒令若是制得巧,自然是宴樂無窮。

大眾酒令以通俗易懂、簡單易學為特色,不管當筵者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運用。大眾酒令主要有以下十種形式。

1)骰令。骰(亦稱“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有時用一枚骰子,最多可用六枚,依令限數(shù),因人、因時而定。此令簡單快捷,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憑運氣,特別受豪飲者的歡迎。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點令、六順令、賣酒令等。

2)猜物。把某物藏起來,使在席之人猜測其所藏之處。猜中者勝,猜錯者飲。猜令主要由藏鉤、猜枚(又稱猜拳)、猜花等組成。

3)指掌令。其以指為戲,故稱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令、抬橋令、石頭令剪子布令、大小葫蘆令、拳(又稱猜拳、拇戲)、打更放炮令等。

4)擊鼓傳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擊鼓,客依次傳遞花枝,鼓聲止而花枝在手者飲。

5)虎棒雞蟲令。二人相對,以筷子相聲,同時或喊虎、喊棒、喊雞、喊蟲,以棒打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嗑棒論勝負,負者飲。若棒興雞、或蟲興虎同時出現(xiàn),則不分勝負,繼續(xù)喊。

6)湯匙令。令官著一湯匙于盤中心,撥動匙柄使其轉(zhuǎn)動,轉(zhuǎn)動停止時匙柄所指之人飲酒。

7)地方戲名令。行令者每人說一種地方戲,并指出一個名演員。說不上者飲兩杯,說出一半者飲一杯。

8)拍七令。從一數(shù)起,下數(shù)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數(shù),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誤拍者飲。

9)投壺。設特制之壺,賓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勝,負者飲。

10)揭彩令。令官將一張寫有數(shù)字的紙條用杯子扣在桌子上,該數(shù)字必須在6~36之間,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數(shù)字。令官飲完,說出“6”字后送給席間的任何一人,依次類推。如果所加數(shù)字之和剛好興杯中所扣數(shù)字相等,叫做得彩,則該人飲一杯酒。倘若又輪到令官而數(shù)字又未超過杯中之數(shù),則令官只許加“1”再送給他人,如果累計之數(shù)已超過杯中數(shù),那么該人與接者猜拳,過幾個數(shù)猜幾拳,輸者飲酒。

酒吧花樣酒令

酒令是酒文化中的一種,講究的是雅俗共賞,既有文人雅士的“當筵歌詩”的酒令,又有凡夫俗子吆喝佐歡的酒令,真可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活動,不同的場所,不同的人群會選擇不同的酒令形式。常用的酒令大致有以下幾種。

兩只蜜蜂令

口令:“兩只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嘿!石頭,剪刀、布”然后猜贏的一方就做打人耳光狀,左一下,右一下,同時口中發(fā)出“啪、啪”兩聲,輸方則要順手勢搖頭,作挨打狀,口喊“啊、啊”;聲音出錯則飲!

虎棒雞蟲令

令中分別有老虎、棒子、雞、蟲四種動物,以及“棒”這種工具。兩人相對,各用一根筷子相擊,同時口中或喊老虎,或喊棒,或喊雞,或喊蟲。規(guī)定:以棒擊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負者飲酒;若棒子與雞,虎與蟲同時喊出,則不分勝負。此游戲適合兩個人玩,因為出口很快,老虎,棒子,雞,蟲都是脫口出的,所以玩起來速度很快!其可一人當莊,多人輪流玩。

玩骰子

將兩顆骰子裝于一玻璃杯,以搖骰子的人為首,在座各位依次排序,骰子搖到幾就該幾號人喝,之后以喝酒的人為首,繼續(xù)搖。兩顆骰子的點數(shù)一樣,喝酒數(shù)加倍,各地有不同的規(guī)則定喝酒數(shù)量。

讀數(shù)字

讀數(shù)字的玩法變化無窮,但最基本的玩法是由自成數(shù)與喝數(shù)相符者勝,負者飲酒。兩人玩,兩雙手查輪流喊數(shù),分別有“收齊,五、十、十五、開曬”五種數(shù)字。喊數(shù)者可出手也可不出,最后看雙方一共湊成多少數(shù)目。

007

由開始一人說“零”隨聲任指一人,那人隨即亦說“零”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個人則發(fā)音“七”,隨聲用手指作開槍狀任指一人,“中槍”者不發(fā)音不作任何動作,但“中槍”者旁邊左右兩人則要發(fā)“啊”的聲音,且揚手作投降狀。出錯者飲!此令適合眾人玩。由于沒有輪流的次序,而是突發(fā)的任指其中的一個人,所以在場之人在整個過程中都處于緊張狀態(tài),因為可能下個輪到你!

青蛙落水

口令:“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撲通,撲通,撲通,跳下水;四只青蛙……”如此類推,每人說一句,出錯者喝酒。此游戲也可以不發(fā)聲,僅僅用手令,動作來表示。適合多個人一起玩,因為在過程中要顧及到數(shù)字,所以玩起來真的不輕松!猜測輸贏玩法有很多種,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一方隨意作出手勢,如果對方順應作出相同的手勢則對方輸,要罰酒。

青蛙青蛙跳

兩人手指拱在桌面,一人首先喊“青蛙青蛙跳”,在“跳”字發(fā)出的時候五指彈起一個手指作“跳”狀,如本方出中指,對方出中指則輸,出其他四指則過,然后輪到對方喊“青蛙青蛙跳”,以此進行下去。

兩人猜

“石頭、剪刀、布”,贏方立即用手指向上下左右中的一方,輸方順應則喝酒。

傳花

此令要用花一朵,或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將花傳給旁座一人,依次順遞,迅速傳給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傳出的人罰酒。這個罰酒者就有權(quán)充當下一輪的令官。此令也有用鼓聲伴奏的,稱“擊鼓傳花令”。

拍七

此令進行時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出錯后受罰。具體的行令方式為從令官開始報數(shù),1234順報,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數(shù)14、21……)時,應報者拍桌而不出聲,矢口出聲報數(shù)的罰酒。下一輪以罰酒人為頭報起。

猜謎

此令是群眾性的智力游戲。行令時通常可以和傳花、拍七結(jié)合進行。如由罰酒人出謎面,由下一輪傳花、拍七的輸家猜謎底。猜不中者罰酒,如猜中則出謎人罰酒,猜中者有下一輪出謎權(quán)。猜謎還可以限定范圍、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內(nèi)所有物,并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說笑話

可由令官開始或上一輪行令受罰者開始,依次輪流說一個。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數(shù)人發(fā)笑,說笑話者算成功,全席各飲一杯;倘若無人被逗笑,說笑話者認罰;如僅有一人或少數(shù)人笑,則罰笑者飲酒。

酒桌游戲知多少

游戲一、循環(huán)相克令

用具:無

人數(shù):兩人

方法:令詞為“獵人、狗熊、槍”。兩人同時說令詞,在說最后一個字的同時做出一個動作——獵人的動作是雙手叉腰;狗熊的動作是雙手搭在胸前;槍的動作是雙手舉起呈手槍狀。雙方以此動作判定輸贏,獵人贏槍、槍贏狗熊、狗熊贏獵人,動作相同則重新開始。

興奮點:這個游戲的樂趣在于雙方的動作大,會顯得非常滑稽。

缺點:兩個人的游戲。

游戲二、幸運大白鯊

用具:幸運大白鯊

人數(shù):兩人

方法:幸運大白鯊的構(gòu)造非常簡單,但玩起來卻趣味無窮。玩法是將大白鯊的嘴掰開,然后按下它的下排牙齒,這些牙齒中只有一顆會牽動鯊魚嘴,使其合上,如果你按到這一顆,鯊魚嘴會突然合上,咬住你的手指。當然,鯊魚牙是軟塑料做的,不會咬痛你。

你可以在酒桌上把它作為賭運氣的酒具,幾個人輪流按動,如果被鯊魚咬到就罰酒。

興奮點:適合男孩女孩一起玩,對于膽小的女孩子來說比較刺激。

缺點:首先你要先去買一個“大白鯊”,雖然價錢不貴。

游戲三、官兵捉賊

用具:分別寫著“官、兵、捉、賊”字樣的四張小紙

人數(shù):四人

方法:將四張紙折疊起來,參加游戲的四個人分別抽出一張,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據(jù)其他三個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細節(jié)來猜出誰拿的是“賊”字,猜錯的要罰,拿到“官”字的人決定如何懲罰,由抽到“兵”字的人執(zhí)行。

興奮點:簡單易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缺點:人數(shù)不宜過多。

游戲四、拍七令

用具:無

人數(shù):無限制

方法:多人參加,從1~99報數(shù),當有人數(shù)到含有“7”的數(shù)字或“7”的倍數(shù)時,不許報數(shù),而要拍下一個人的后腦勺,讓下一個人繼續(xù)報數(shù)。如果有人報錯數(shù)或拍錯人則罰酒。

興奮點:沒有人會不出錯,雖然這是很簡單的算術。

缺點:無

游戲五、心臟病

用具:無

人數(shù):越多越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宜春市| 郑州市| 眉山市| 廉江市| 通辽市| 鲁山县| 泸西县| 盐源县| 甘泉县| 正镶白旗| 聊城市| 新龙县| 罗平县| 临夏市| 泸州市| 凤冈县| 凤山县| 化德县| 巴南区| 罗山县| 新建县| 法库县| 杭锦后旗| 西藏| 教育| 信宜市| 农安县| 股票| 江津市| 历史| 治县。| 成安县| 岳池县| 黑河市| 台南市| 大田县| 岫岩| 白山市| 莒南县|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