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主見就是領導力

  • 心理劉備
  • 陳禹安
  • 3230字
  • 2017-11-15 14:09:56

張飛吩咐莊客準備好了一應祭拜之物。劉關張三人來到桃園中,對天地祈禱,焚香結拜。三人異口同聲,宣讀誓詞:“劉備、關羽、張飛,雖是異姓,今日結為兄弟,此后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永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這次結拜成就了一段流芳后世的契約式親緣關系,從此,三人以兄弟相稱,也以兄弟的行為準則自我約束,相互約束。這就是廣為流傳、廣為人知的“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結義誓詞中的這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更是成為日后中國人結拜兄弟的標準范本。

善于社會交往的人,往往以兄弟姐妹等來稱呼那些和自己沒有血緣、親緣關系的人。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從進化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類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而兄弟姐妹等有著血緣、親緣關系的人,因為相互間擁有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基因而形成了互親互助的本能。這種本能的典型體現就是對相互間稱呼的敏感反應。一聲“大哥”或“兄弟”,頓時會喚醒潛意識中的親緣意識而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并促進親密關系的形成。這就是“親緣稱呼效應”。即便是對于沒有血緣關系的他人,冠以親緣稱呼,也能激起對方的這種本能反應。

但就算劉關張不舉行這樣一個隆重的結拜儀式,也可以依年齒以兄弟相稱,并生發親緣稱呼效應。那么,這個結拜的儀式是不是毫無必要呢?

并非如此。

首先,儀式并不都是花架子,儀式感會大大強化承諾的約束力。在這個結拜儀式上,參與者不僅僅是劉關張三人,還有天與地。祭天祭地,就是邀請最高等級的權威(天與地)來做一個見證。

其次,誓詞就是一紙契約,明確了承諾者的責任義務關系。泛泛而論的兄弟之交,一旦面臨危險境地或利益糾葛,往往會各人自掃門前雪。而劉關張的誓詞明確提出“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一旦“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這就使得他們之間的親密紐帶更為緊密。誓詞還約定了三人團隊日后的終極使命。三個志同道合的人,顯然更能長久地維持親密關系。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陌生人之間形成一個團隊并非難事。塔吉菲爾和他的同事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他們找來一群十四五歲的男孩,把他們帶到實驗室觀看克利和康定斯基繪畫的幻燈片。這個過程并不長,大約在30秒左右。這群男孩相互間并不認識,他們在事先被告知,實驗者將根據他們對這些畫作的喜惡決定他們將被分到兩個小組中的哪一個。

隨后,這些男孩被逐一帶到隔離的房間中,去完成研究者安排的另一項任務:將一筆虛擬的金錢分給兩個小組的男孩們。被賦予分配權的這個男孩(每個男孩輪流擁有這一機會)被告知的唯一因素就是其他男孩的代號和他從屬的小組。

綜合所有男孩的金錢分配方案來看,結果十分驚人。這些男孩盡管根本不認識自己的小組成員,但他們普遍給自己的小組多分了錢。也就是說,僅僅是觀看畫作的短短的幾十秒鐘,就讓男孩們形成了自己的群體(團隊),而且群體成員之間甚至都不認識,更談不上了解。而更令人奇怪的是,這些金錢都是虛擬的,對于自己群體(團隊)的偏袒事實上并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但男孩們還是對自己的群體偏愛有加。

劉關張三人因偶遇而形成團隊,又因隆重而公開的結拜儀式而讓團隊的凝聚力倍增。從此三人密不可分,親如一人。

結拜之后,關羽張飛的“大哥”叫得十分親熱,仿佛自己也成了“漢室宗親”一般,但劉備的心卻懸了起來。他自己很清楚,“漢室宗親”這塊招牌的含金量并不高,如果關羽張飛事后得知真相,會不會惱羞成怒,反目成仇呢?

劉備喜憂參半,關張二人卻熱情高漲。

關羽張飛的熱情源自相互間意氣相投的激發作用。當幾個持有相同觀點的個體聚集成群后,就會將原先的觀點推向擴大化、極端化。這就是群體極化。張飛關羽原本只是想各自投軍,現在卻想攏聚更多的一幫人共舉大計。

張飛在桃園里大擺宴席,派出自己的莊客四處聯系鄉里間的豪杰人士,拉他們入伙。很多好事少年得知后,主動來投。一連幾天,張飛家中酒席不斷,熱鬧非凡。酒足飯飽后,在張飛的鼓動下,這些人紛紛表示愿意跟著劉備一起投軍,總計人數竟有三百人之多。

這個數字讓劉關張大為訝異。但其實,如果懂得人類群體根深蒂固的從眾性,就會知道,嘯聚三百人并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生物學家詹斯·克勞斯花了20年時間去破解各種動物和群體的集體行為。后來,德國的一家電視臺邀請他對人的群體性行為進行破解。克勞斯帶著研究團隊,前往德國科隆,募集了200名被試參與實驗。

被試們被帶入一間8400平方米的大廳。他們被要求不得相互交流,但可以在大廳內向著任何方向走動。被試行走時,需要遵循兩個簡單規則。第一,按照各自平常的速度,不快不慢地行走。第二,與其他人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一個臂長)。

克勞斯對人群的行走情況進行了拍攝。經過研究,克勞斯發現了其中的規律。當所有人各自行走了一段時間后,漸漸地會形成兩個同心圓。組成同心圓的被試會沿著一個方向行走,而不是隨意在空間中四處亂走。這一規律在多次測試中都得到了驗證。

隨后,克勞斯在地板上畫上了一些符號,并私下里對部分被試提出特別要求,讓他們往標有符號的特定方向行走。當然,他們依然要遵循前述兩個簡單的行走規則。這些被賦予特殊要求的被試并不知道群體中也有其他人被賦予了同樣的要求。

結果發現,當擁有明確的具體行走目標的人數占到了總人數的5%時,整個群體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跟著他們的方向行走。也就是說,在這個實驗中,克勞斯發現了“多數服從少數”的“5%領導法則”——只要少數派有著明確的目標,即便不公開宣示,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那些沒有明確目標的多數派而成為領導者。

雖然劉關張三人只占三百人的1%,但劉備打出了“漢室宗親”的牌子,公開喊出了“掃除黃巾,報效國家”的口號,影響力自然更大。要特別說明的是,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劉關張的奮斗目標,而主要是他們的行為。如果劉關張公開號召的不是“掃黃”,而是“從黃”,與朝廷作對,他們同樣也能嘯聚三百人。因為,社會群體的從眾往往具有盲目性,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這也正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將普羅大眾稱為“烏合之眾”的原因。

當然,先入為主的關羽張飛不會這么看,他們自然而然地將這一成果歸結為“漢室宗親”這塊招牌的號召力。由此,他們愈益覺得自己沒有跟錯人。而劉備也有效緩解了內心的忐忑不安,開始確信自己深得上天眷顧。

劉關張開始張羅軍器服裝馬匹等從軍必備之物。劉備關羽都是窮光蛋,花的當然都是張飛的錢。但盡管張飛家底殷實,也有些力不從心。正在此時,天上又掉下了一個大餡餅——莊客來報,兩位客商,趕著一群馬,向著張飛莊上而來。

劉備聞報,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是天佑我等,當成大事!”好笑的是,此時他根本不知道對方的來意。顯然,在一連串的幸運事件催化下,劉備的“天之驕子心態”已經開始恣意生發。

這兩個客商,乃是冀州中山郡人士,一個叫做張世平,一個叫做蘇雙。這兩人一向在幽州北面的鮮卑部落販馬,再賣回冀州。冀州在幽州之南,回冀州必須經過幽州。當他們趕著馬匹走到涿縣的時候,得知了朝廷征募義兵,掃除黃巾的消息。

那么,他們為什么要來拜訪劉關張呢?

商人最擅長的就是計算利弊得失。蘇張二人知道,戰事一起,生意就做不成了。不管是遇到黃巾,還是遇到官軍,這些良馬都會被強行征用。既然蝕本是無可避免的了,為什么不在損失確實發生之前盡可能創造一點價值呢?正好這時候,劉關張的聲勢搞得很大,張蘇二人當即決定,把這些馬匹當作一筆“風險投資”,投給劉關張,或許以后能有回報,不管多少,也是聊勝于無。

心理感悟:成為一個領導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先學會領導你自己。

親緣稱呼效應對并無血緣、親緣關系的人采用親緣稱呼,有利于喚醒對方潛意識中的親緣意識而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并促進親密關系的形成。

群體極化當幾個持有相同觀點的個體聚集成群后,就會傾向于將原先的觀點推向擴大化、極端化。

5%領導法則當有著明確目標的少數派在整個群體中的比例達到或超過了5%,即便不公開宣示,少數派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沒有明確目標的多數派的領導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乐陵市| 酉阳| 玉林市| 金坛市| 汕头市| 洞口县| 定边县| 门源| 长泰县| 威宁| 滨海县| 大悟县| 南丰县| 宜章县| 南川市| 广宁县| 荆州市| 闵行区| 丹棱县| 红河县| 犍为县| 会昌县| 洛阳市| 宜春市| 岳普湖县| 常州市| 修文县| 江西省| 房山区| 新乡市| 前郭尔| 潍坊市| 兴义市| 仪陇县| 荔浦县| 宣化县| 寻乌县| 桃园县| 大名县|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