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飯桌可以改變歷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書

吃出樂趣,吃出文化,吃出生活之美,吃出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生活的味道是吃出來的,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之道更是如此。在中國,飯局文化源遠流長,飯局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美味佳肴,更在于豐富的“大生活”。

人們常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的確,革命和吃飯有天壤之別,然而,在特定的中國文化中,革命和吃飯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中國歷史上,飯局之中、推杯換盞間改變歷史的車輪不足為怪。那些酒席之上的智慧,也是中國歷史長河里美妙的風景。

晏子——二桃殺三士

請客吃飯,本來是廣交朋友、溝通情感的載體,但是,在那些言談間翻云覆雨的政治家手中,飯局則成為他們施展才華的政治舞臺,于是,飯局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局”,稍微不慎,入局之人便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早在春秋時期,齊相晏子便在飯局宴會之上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了讓人擔憂的政治隱患。

在家族和大臣火拼中長大的齊景公,一直夢想著能光復齊桓公時候的霸業,正是由于有這種政治抱負,早年的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納諫,關心臣民,并拜晏嬰為齊國的丞相,齊國的國勢漸漸恢復。振興國家是一條相當漫長的道路,時間一長,齊景公就變得有點好高騖遠起來,熬不住的他想通過蓄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田開疆、公孫接和古冶子便是齊景公蓄養的勇士,號稱“齊國三杰”。

這三個人非常的勇猛,有和老虎搏斗的力量,他們都為齊國立有很大的功勞,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后來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甚至連晏子也不放在眼里。

就在這個時候,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的齊國田氏勢力越來越大,對國君的統治有很大的威脅。而田開疆正屬于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杰”為田氏效力,是很大的政治隱患。于是對齊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贊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的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武藝高強,要擒擒不了,要刺刺不中,怎么辦才好呢?”得到景公的默許,晏子決定伺機除掉這三個人。

這天,齊景公設宴款待來齊國訪問的魯昭公,叔孫蠟為魯國執掌禮儀,齊國則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態度十分傲慢的“三杰”佩劍站在堂下。這時一個計謀在晏嬰心中醞釀而成,晏嬰終于等到了除掉他們的機會,原本祥和的宴會暗藏殺機。

當宴會進行到一半之時,晏嬰見時機已到,對酒至半酣的齊景公說道:“果園里的金桃已經成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聽了非常高興,于是下令讓人去摘。晏嬰卻說:“這些金桃都是奇珍異品,非常難得,還是由我親自去摘采好。”齊景公點頭應允。

片刻之后,晏嬰端著六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的桃子回來了。齊景公問:“只有這么幾個桃子嗎?”晏嬰回答說:“有的還沒有成熟,所以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和齊景公。二位君主一人拿了一個金桃,邊吃邊夸獎桃味香甜。齊景公說:“如此甘美的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理所應當吃一個。”叔孫蠟謙讓著說:“晏相國對內可以修正國政,對外可以令諸侯折服,功勞最大,我哪里能趕得上呢?這個桃按道理應該由他吃。”晏子也急忙謙讓,齊景公見他們兩個人爭執不下,便說:“二位都勞苦功高,又如此謙讓,那就兩人都喝一杯酒,吃一個桃吧!”于是二人謝過齊景公,喝了酒,吃了桃。

這時,玉盤之中還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出圣令給所有臣子,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怎么樣呢?”齊景公明白了晏嬰的目的,于是依計行事,傳令下去。

三個勇士只賜兩個桃子,故意少一個。桃子不夠必然會引起紛爭,因此讓他們論功勞的大小吃桃,意味著功勞大的人能夠吃到桃子,功勞小的就得不到了。于是,三個勇士都各自說著自己的功勞,都自認為自己的功勞無以倫比。

公孫接首先說道:“我曾有一次空手擊殺一只大野豬,一次徒手打死一只母老虎,像我這樣的功勞,完全可以獨吃一只桃子了。”說完拿過桃子站了起來。

田開疆說:“我手持武器曾兩次打敗敵人三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吃一只桃子。”說完也拿過桃子站了起來。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你們的功勞有什么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只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涌的河中,舍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

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涌,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按理應該吃桃。”

公孫接、田開疆一起說道:“我們的功勞不及您,拿走桃子而不謙讓,這是貪心;既然這樣而又不敢一死,這是沒有勇氣。”二人都還回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說:“二位都死了,我獨自活著,這是不仁;拿話羞辱別人,而夸耀自己的功勞,這是不義,行為違背了仁義,不死,就是怕死鬼。”說完也把桃子交了回來,自刎而死。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有將相之才的人,我國就有數十人,這樣的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他們這樣的人也沒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后來,景公按武士的葬禮安葬了他們,葬于都城南,墓稱“三士冢”。可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晏嬰熟知三士的性格,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自己的功勞去搶桃子。

勇士相爭,絕對是刀劍相見。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接都爭先恐后拿起了桃子,都自以為武功蓋世,沒有人可以與自己爭鋒;古冶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接,但是桃已被他們搶占,于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出桃接受別人的污辱,而士可殺不可辱,受辱是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因為侮辱了別人而置人于死地,那么這個人就會被人認為是不仁不義之人,一個人如果被人認為不仁不義,則是一個勇士最不能忍受的,遠勝于受辱,那么,侮辱別人的人又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呢?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諸葛亮在《梁父吟》中詩曰:“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在這個宴會之上,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耀的象征。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觀和主觀意義上的不平等,使得兩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煉鋼,五步之內,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飯局制勝攻略

面對飯局上的風云變幻,進退之法,是許多成大事者心知肚明的行動。善于退讓,一可以保住自己,二則為自己留住了機會。讓步并不是懦弱的表現,它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所以,切記不要逞一時之勇,先亂陣腳。

藺相如——澠池會上屈秦王

燕趙之地自古以來都是孕育英雄的土地,史書中的記載綿延不絕,街談巷議的話題滿懷豪情,古都邯鄲和易水河畔人們千古傳唱的是怎樣的精神?“士慕原陵猶俠氣,人來燕趙易悲歌。”“信陵君竊符救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這樣的做法在今天看來很難理解,可在當時的戰國時代,卻體現了男兒的俠義本色,為世風所尚;“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趙慷慨激昂的悲歌,圖窮匕現,事敗身死,“荊軻刺秦”是傳說中最為悲壯的英雄形象。然而,在這些戰國群英中,最令人仰慕的還是趙國上卿藺相如。

“完壁歸趙”“負荊請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它們所講的就是藺相如的大智大勇,然而,這兩個故事遠不能概括藺相如的俠肝義膽和超人的智慧,最為著名的還是“澠池相會”。

“澠池相會”也可謂是一個不知前途命運如何的“鴻門宴”,要想在這個各懷心思的飯局中不輸分毫,非大智大勇不可辦到,且看藺相如在這個飯局上是如何和秦王斗智斗勇的。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公元前282年,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簡和祁兩塊地方。然后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兩國交戰,趙國雖然損失了很多軍隊,但是秦國的攻勢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為了集中兵力攻擊楚國,秦昭襄王便想出了和趙國講和的花招,于是請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共商兩國修好的大事,趙王不解其用意,于是打算不赴此約。廉頗、藺相如勸趙王說:“大王要是不去,表示趙國軟弱而且畏怯。”趙王只好硬著頭皮去冒險赴會,并讓藺相如跟隨他一起去。

為了防備秦王又演扣留懷王的那出戲,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并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伙兒助助興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一曲。這時,秦國的御史走了過來,在簡上寫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鼓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我這里有個缶,請你敲敲缶讓大家高興高興。”秦王聽了勃然大怒,不肯答應。藺相如又端起缶走過去,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藺相如回頭叫來趙國的御史,也把這件事情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占便宜,就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不示弱,說:“請秦王拿咸陽為趙王祝福!”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一直到酒筵結束,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勇敢地同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斗爭,挫敗了秦國的圖謀。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以后,秦、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

這個飯局是秦王所設,表面上雖說是為了和趙國停戰修好,實際上是為了在飯局之上侮辱趙王,以達到震懾趙國的目的,從此讓趙國臣服在自己的腳下。而趙王進飯局,也是為了不甘示弱,于是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在看似祥和的飯局中卻關系著兩國的國體和尊嚴,應付不當將會載入史冊,成為千年笑柄。

藺相如憑著他的俠義精神,在飯局中進退自如,不卑不亢地應對趾高氣昂的秦王,為國家爭得了地位,維護了尊嚴。所以,“不卑不亢”的態度是國際禮儀不變的定律!這就告訴我們不管赴什么樣的局,面對的是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才能站得直,坐得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飯局制勝攻略

當面對實力比你強的人之時,不能被對方的氣勢所懾,你要相信再強的人也有他的弱點和顧忌,鎮定自若,不卑不亢地應對對方。看到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勢,其陣自亂。

呂不韋——杯酒間奇貨可居

作為一個商人,呂不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那個時候,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家境殷實并不能提高他的社會地位,也不能消除他沒有政治影響力的尷尬境地。作為一個在骨子里懷有遠大抱負,有政治野心的商人,呂不韋始于商人,但絕不會止于商人,他渴望獲得更多利益和更高的地位,而異人的出現讓他找到了尋求更高發展的窗口,他以商人獨特的眼光發現了這個改變命運的契機,將這個“奇貨”收居在自己之手。因此,一場特意安排的酒席,讓兩個人的命運都因此發生改變。

呂不韋是陽翟極富商業頭腦的大商人,在來來往往,買買賣賣中,積累了不少財產。這天,他又在邯鄲街頭行走,尋找商機,忽然對面走來一個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那個人衣著并不考究,但是掩蓋不了他的貴人之氣,呂不韋暗自吃驚,待那人走后,他多方打聽,終于知道了此人的來歷。

這個人就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是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由于異人之母并不受寵,異人在秦國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盡管他在趙國為人質,秦國的決策者們照樣肆無忌憚地攻打趙國,使異人在趙國的處境很不妙。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后,呂不韋大笑道:“他真是奇貨。這奇貨可以先囤積起來,然后做一筆大生意,哈哈!”

呂不韋認為異人是自己最大的商機,于是他先以重金結交監守異人的公孫乾,然后認識了異人。有一次,呂不韋宴請公孫乾和異人,酒過三巡,公孫乾去上廁所,呂不韋趁機說道:“我能改善您的處境。”異人還以為呂不韋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就反唇相譏說:“你還是先改善自己的處境吧!”呂不韋認真地說:“我的處境改善,要仰仗公子處境的改善。”異人見呂不韋態度很認真,不像是在拿自己尋開心,于是讓呂不韋詳說他的計策。

呂不韋不慌不忙地呷了一口茶水,然后慢慢地說:“您的處境很不妙!秦王已經老了,一旦他有個三長兩短,太子安國君將繼承王位。安國君寵愛的是華陽夫人,可是她沒有兒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至今無人得寵,您如果能設法討得她的喜歡,并被她收為過繼之子,情況就不一樣了。”異人含淚回道:“我何嘗不希望如此呢,怎奈身在他國,恨沒有脫身之計啊!”呂不韋說:“我為你疏通關系,保證設法救你回國。”異人此時對呂不韋的感激確實已經五體投地了,連忙稱謝說:“如果真能像先生說的那樣,我將來愿意分一半國土奉送給您!”

告別異人之后,呂不韋帶上貴重的禮品去秦國求見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并說自己是受異人之托,拜請陽泉君把一些稀世珍寶轉獻華陽夫人的。然后在宴席之上,說動陽泉君進宮勸說華陽夫人,經過多方周旋,終于讓異人回到了秦國,并如愿成為華陽夫人的養子,進一步得到了安國君的寵愛。不久,秦昭襄王逝世,安國君即位為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異人被立為太子。安國君即位僅一年就離開人世,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異人一當上秦王,便讓呂不韋做了丞相,封號文信侯,還得到了藍田十二縣作為領地。再后來,異人逝世,立政為王,政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推杯換盞間呂不韋對異人推心置腹,從而獲得異人的信任,滿桌狼藉之后一種曖昧卻實在的關系便建立起來了。接著他又以宴請送禮的方式打通各個關系渠道,幫異人登上王位,自己也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政治舞臺,獲得了至高的利益。

事實證明了呂不韋的遠見卓識,通過這筆“奇貨”的生意,呂不韋在杯酒之間集商賈之大成,得到了執掌秦國多年的大利。呂不韋設飯局就是為了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對他而言,飯局就是一個框,幫他框住上流社會的一干人等,也幫他框住了光明的人生前景,助他登上權力高峰。在中國的歷史上,呂不韋算得上商而優則仕的最佳典范,奇貨可居也自然成為了商賈于杯酒之間成就大業的傳奇。

飯局制勝攻略

在飯局之上,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交往的平等性。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更加容易讓別人信任你,最后達成共識。

劉邦——鴻門宴中巧出局

在人際交往中,飯局有時不是單純的飯局,而是聯系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和利益鏈,鴻門宴是將飯局之妙做足的經典大局。

鴻門宴是一場意義不單純的飯局,其中充斥在賓與客之間的不是愉悅歡快的氣氛,而是急迫緊張、一觸即發的戰意。作為鴻門宴的兩位主角——項羽與劉邦,他們為爭奪關中地區的統治權,在鴻門宴這一場飯局之上進行了面對面的交鋒。在此飯局中,有觥籌交錯,亦有刀光劍影,背景波譎云詭,殺機四伏,每一個與宴者都緊繃著神經。

秦朝末年,天下紛亂,各派軍閥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混戰,楚懷王陣營的兩員將領——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盡管劉邦的兵力不及項羽,但他先破了咸陽,項羽為此憤怒不已,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進駐咸陽后,到達戲西(也就是戲水西岸),而劉邦卻只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后更加憤怒,下令第二天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一鼓作氣打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這時,劉邦從項羽的叔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心中詫異不已,于是他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并與項伯定為兒女親家。劉邦利用感情攻勢,很快收買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他在項羽面前說好話,并讓劉邦第二天前來謝項羽。

項羽的亞父范增,一向認為留著劉邦是養虎為患,所以主張殺劉邦。他為項羽出主意說:“等劉邦入宴,大王就問他:‘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說愿意去,你就說他意圖養精蓄銳,有謀反之心,可以綁出去殺掉;如果他說不愿意去,你以其違抗王命殺掉他。”

劉邦入宴后,項羽一拍案桌,高聲問道:“劉邦,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愿不愿意去?”劉邦答道:“臣食君祿,命懸于君。臣如陛下坐騎,鞭之則行,收轡則止。臣惟命是聽。”項羽聽劉邦如此之答,無可奈何,只好說:“劉邦,你要聽寡人的,南鄭你就不要去了。”劉邦恭敬地回答說:“臣遵旨。”

宴會繼續,劉邦戰戰兢兢,生怕出錯。這場鴻門宴上,雖然美酒佳肴無數,卻暗藏殺機,雙方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范增見此計不成,于是示意項羽發令殺掉劉邦,但項羽猶豫不決,默然不應,遲遲沒有下令。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想趁機殺掉劉邦。可項伯為了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就在這危急的關頭,劉邦的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帳,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是誰,當得知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時,立即命手下賜酒,樊噲一口氣就喝完了,項羽又命人賜豬腿后,接著問樊噲:“你還能喝嗎?”樊噲說:“我都不怕死了,還怕喝酒嗎?”樊噲還乘機說了很多劉邦的好話,并且提到當年劉邦和項羽的兄弟情義,項羽聽后無言以對,劉邦便假借尿意遁逃了。劉邦逃走后,派部下張良為自己推托,說“沛公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璧一雙,并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杯一雙,請您收下。”項羽收下了白璧,而范增則拔劍將玉杯砍碎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了這場飯局,不但雙方的謀臣智士殫精竭慮、苦心經營,而且兩位當事者更是赤膊上陣,搭上了各自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劉邦巧妙回答項羽的兩難問題,從而讓項羽找不到一個殺自己的借口,也為自己日后的勝利創造了機會。整個過程三起三落,驚心動魄,極具傳奇色彩。然而鴻門宴的最終結局是設局人做了局,入局者入局后又得以脫身,讓設局者竹籃打水一場空。單就鴻門宴這場飯局而言,作為設局人的項羽和范增之所以會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在那個吃里爬外的局托項伯身上。也可以說,在這場飯局開始前,項伯就已經讓設局人項羽沒有充足的理由殺劉邦了。

成王敗寇,政治博弈向來兇險無比,再美妙的歌舞、再美味的佳肴也不過是假象而已。項羽設下的鴻門宴原本就是個幌子,不過是試探劉邦是否想稱王的借口罷了。劉邦明知項羽意在為何,依舊如約而至,就是不想與其撕破臉,畢竟雙方實力懸殊。原想在宴中示弱以打消項羽的懷疑,不料項羽殺意已起,所以劉邦找借口逃掉。

假設鴻門宴上項羽意志堅定,必殺劉邦,那么無論項羽能否奪得天下大權,都不會有后來劉邦建立的大漢王朝,而中國的歷史勢必會改變。然而,假設畢竟是假設,項羽的優柔寡斷令他錯失了殺劉邦的大好時機,并最終導致了他的“烏江自刎”。

實力雄厚的西楚霸王兵敗自殺,劉邦坐擁天下,一切的變數皆由鴻門宴而始,一頓看似平常的請客吃飯竟暗藏著無限玄機,生出驚天動地的變故來,令人不得不感慨萬千。

飯局制勝攻略

除了在赴宴之前未雨綢繆做足準備工作之外,在宴會上也要機警聰明,反應敏捷。面對對方的兩難問題,切忌反唇相譏,否則不但有失風度,還有可能在非“左”即“右”的選擇中落入對方的圈套。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

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講述了“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樣一則故事。曹操和劉備兩人在這個只有他們兩人的酒席之上,進行了一次關乎生死存亡的心理博弈。在“誰是英雄”這個話題中,兩人一問一答,曹操試探劉備是否有稱雄之心,同時要劉備親口承認自己是英雄,而劉備機智過人,深知韜光養晦之要,既表明自己不知,又不斷提及其他人物,心里不斷思索如何應對曹操,可謂是如履薄冰。

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云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地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討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們都口渴;我心生一計,用鞭虛指說:‘前面有梅林。’軍士聽了這句話,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今天見此梅,覺得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后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云密布,大雨將至,隨從遙指天外的龍掛,曹操與劉備憑欄觀之。曹操說:“你知道龍的變化嗎?”劉備回答說:“我不知道,愿聞其詳。”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經常在外游歷,一定知道當世的英雄。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理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于世,于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在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圣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不管在這次酒局中曹操是怎么盤算的,總之,劉備算是躲過了一劫。令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青梅煮酒八年之后,劉備終于用三顧茅廬的真誠,打動了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以后成為了他的軍師。這一下子劉備就咸魚翻身了,因為他的幫助劉備取得了用武之地,劉備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這個地盤還越坐越大,最后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

從這次飯局中我們看出劉備是個出色的演員,在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下“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當時打雷,他故意裝作害怕把手里的筷子扔掉,他想使曹操以為他害怕打雷,是一個不能成大氣候的人,把他放走,可見他是一個心思縝密,機智聰明的人物,把英明一世的曹操都忽悠了。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結果是劉備隨機應變,心如電閃,巧妙地應付了曹操的試探,略贏一招后趁機開溜。最后劉備才有機會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打破了行將大一統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三國鼎立。

飯局制勝攻略

面對不利于自己的環境,我們要懂得韜光養晦,這樣才能保全自己,這并不是茍且偷生,失去剛強的個性,有時候控制住剛強直率的性格與對手周旋,是斗爭中的良策;相反的,我們若不知迂回以硬碰硬,則會讓自己吃大虧。這樣做,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是不明智的。

汪倫——桃花美酒結詩仙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在俗世,不能沒有朋友。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每個人都很忙碌,這樣將使得朋友間見面的機會減少了,要想進一步地維系友情就很困難!平時感情再深厚的朋友,一忙起來就容易忘記,一段時間不聯系,慢慢地就淡成了白開水。

友情需要精心經營,才會更加牢固,而維系朋友關系最簡單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找個地方,大伙兒湊在一起吃吃喝喝,酒酣耳熱的時候也是推心置腹的最好時機。所以,熱熱鬧鬧的朋友聚會是現代人調節生活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也是讓感情重新升溫的最佳場所。

其實,用酒結交朋友,聯絡感情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它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一種社交方式,唐朝開元年間的汪倫就用桃花美酒結識了讓他仰慕已久的詩仙李白。

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人稱“詩仙”。涇縣令汪倫卸任后居涇縣桃花潭畔,他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很想請李白去自己的家鄉玩,向李白學習,可他又怕被拒絕,于是給李白寫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可到了那里一看,沒有信上所說的盛景,只有一個清澈見底的水潭,潭邊有家酒店,根本沒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有些生氣,就問汪倫:“汪倫,你說這里有十里桃花,我怎么沒看見呢?”

汪倫指著水潭和酒店不慌不忙地說:“這個潭叫桃花潭,有十里長,所以叫十里桃花。這家酒店的老板姓萬,所以就叫萬家酒店。”李白聽后不禁哈哈大笑,并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兩人就在這家酒店里把酒言歡。

適逢春風桃李花開日,群山無處不飛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汪倫留李白連住數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別時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緞。

離別時,兩個人依依不舍,李白乘著船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汪倫唱著歌為他送行。李白聽后,也非常感動,于是寫了一首有名的詩——《贈汪倫》送給他。唐代是中國詩歌繁盛的年代,詩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就是這其中的一個。汪倫欣賞李白的才華,有意結交李白卻又擔心被拒絕,所以以酒將李白“騙”了去。盡管后來李白知道自己被“騙”了,但他感受到了汪倫對他的深厚情誼。兩人喝著酒,暢談一番。酒后離去之時,汪倫以歌相送,李白感動不已,兩人的友情自此得到了升華。

喜歡喝酒的人總能夠聚到一起喝一杯。人與人之間,以酒相系,自是酒厚情濃,酒便成了維系友情的紐帶。其實,以酒會友與以文會友、以棋會友并無大的差別,“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共同的愛好就是構筑友誼的基礎。酒友也是朋友的一種,其與牌友、戲友、球友,甚至學友、戰友也差不多,只不過他們的友誼媒介是酒而已。

對酒的褒貶譽毀也牽扯到了以此為載體的友情,有“酒肉朋友”等不怎么好聽的詞為證,還有“酒色之徒”、“酒囊飯袋”等。其實這不該怪酒,而要怪人自己。

誰能否認酒友之間存在的真摯感情?“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一種怎樣深情厚誼的境界?老舍說“貧未虧心眉不鎖,錢多買酒友相親”,“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雖然貧苦依然賣文買酒待客,這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如果不是這酒,如果不是汪倫聰明的邀請方式,中國的詩篇里也許就沒有《贈汪倫》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人們的茶余飯后也就沒有了汪倫桃花美酒結詩仙的千古美談了。由此可見,酒確實是維系友情的橋梁。

飯局制勝攻略

朋友間,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姐妹,分擔風雨,共享陽光。朋友聚餐是朋友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就不要太過較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下,開心最為重要,這樣,就可以成就一次圓滿而成功的宴請。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宴請,有時會是一場利益的角逐,在飯局上,單刀直入地求人辦事往往會遇到一些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比如對方對你的難處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故意刁難等,以提升自己的優越感。又比如對方正在氣頭上,如果你直接開口,說不定還會火上澆油,所以你必須學會委婉的表達方法,旁敲側擊;這樣既不會得罪對方,又可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其實,一般人都存在順承心理和斥異心理,對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容易接受,而對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相對排斥。因此,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你一定要懂得旁敲側擊,巧言游說,從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的趙匡胤就用這個方法“杯酒釋兵權”,從此讓自己高枕無憂。

宋太祖趙匡胤當上皇帝后,不斷有節度使起來反叛,雖然都被趙匡胤鎮壓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局勢的不穩定,這讓趙匡胤終日悶悶不樂。

一次,趙匡胤對宰相趙普說出了這個心事。趙普說:“國家混亂,政權不穩定,原因在于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接著趙普指出禁軍將領石守信等所握兵權太大,又沒有統帥才能。趙匡胤聽了,心中便有了主意。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趙匡胤趁晚朝的時候,請石守信等幾個兵權在握的老將喝酒。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趙匡胤開口道:“要不是你們大力相助,我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總覺得遠不如做節度使時快樂,從來就沒睡過一天的安穩覺!”石守信等人不解地問道:“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出此言耶?”趙匡胤說:“人誰不想富貴?一旦有人讓黃袍加諸你們之身,你們能不做皇帝嗎?”石守信等人謝罪說:“我們太愚笨了,連這個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給我們指條路。”趙匡胤說:“人生在世,好像駿馬過隙一樣快,你們不如多積聚些金銀,多購置些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快快活活度過晚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雖心中極為不滿,但表面也只得感激地說:“陛下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日,石守信等人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宋太祖一一恩準,并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回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不久,太祖以同樣的方法罷免了各藩鎮的節度使。至此,禁軍與藩鎮的兵權都集中到了趙匡胤手里。

這次飯局看似簡單,實則影響深遠。自朱溫篡唐后,皇朝變更如同走馬燈,一個朝代的變更就像翻書一樣容易,這種狀況多數都是由于手握重兵的武將所致。趙匡胤的這一招何等高明,在飯局之上,杯酒之間,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他既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又讓別人無法效仿他,無法威脅他,為宋王朝的三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礎。

酒能成事,也能敗事。無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敗事;而對有心人來說,酒能成事。宋太祖趙匡胤用心良苦,借宴請大臣的機會,收繳了他們的兵權,鞏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權,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先河。趙匡胤對宋代歷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杯酒釋兵權”也成為歷史佳話。

而你若想在酒桌上成事,首先,要明白在酒桌上進行利益角逐必須做好全面的準備;其次,要講究合作,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飯局上結成同盟,獲利的概率會更高;再次,要追求共贏,不能過于貪心,不能一味追求己方勝出,而毫不顧及對方的利益,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可以適當放棄眼前利益。

飯局制勝攻略

在飯局上求人辦事的時候,如果采取正面措施不容易達到目的,那么就嘗試著采用旁敲側擊的方法,降低對方的心理防線,這樣就能較容易地辦成事。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

當我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各大飯店赴宴的時候,你是否清楚自己赴宴的目的,抑或是別人邀你入晏的緣由?幾個人在飯桌上一坐,褪下了古板的西裝,解開了拘謹的領帶,這種貌似毫無勢利感的場面最讓人放松。沒有了談判時候的劍拔弩張和硝煙彌漫,最家常的氣氛最容易使人放松戒備。當然,有些人也就趁著這種氣氛謀得了平時可望而不可及的利益。

這飯局,如果“吃”得好,就會為你錦上添花,但是如果你稍有差池,輕則飯局不歡而散,重則落入別人的圈套,成為別人的棋子,還有可能在糊里糊涂中影響了自己的前途。所以,與其說我們赴的是飯局,還不如說我們赴的是“局”,身在“局”中,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即使身不由己,也要想方設法為自己尋找出路。千萬不要像朱元璋慶功樓里圈住的功臣,臨死還不知道自己赴的竟是一個“死局”。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擔心那些當年與他一同打天下的兄弟們恃功奪權,于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看到造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贊太祖英明。只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地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愿辭官歸田。”朱元璋忙說:“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就要歸隱?”劉伯溫說:“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只想過個清閑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一時不明白,想問個究竟。劉伯溫說:“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功臣樓建成了。這座樓,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上,樓身又寬又矮,看來很結實;窗戶又高又小,看來很安全。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這一天,日頭剛落,功臣樓里一片笙歌,燈燭輝煌。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徐達心里記著劉伯溫的臨別贈言,哪有心思與眾人寒暄。他舉目望望樓頂,雕梁畫棟,縱橫相連;低頭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鏡。忽然,他把耳朵緊貼墻壁,用手對墻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嗡,他的臉“唰”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這時,只聽一聲喝道:“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朱元璋昂然走進大廳,笑容滿面,來到席前,忙叫免禮。眾人紛紛直起腰來。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么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后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后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戚地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家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后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這就是著名的“火燒慶功樓”,明太祖朱元璋借著大擺慶功宴的機會,趁所有人放松警惕之際火燒慶功樓,輕松除去了大多數開國元勛。僅憑一場飯局,朱元璋就除去了可能顛覆大明江山的隱患,從而確保了明朝政權的穩定。自古以來,飯局就承載著權力的爭奪和利益的分配。正如錢鍾書老先生所說:“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俗話說“無酒不成宴”,“杯子底下好辦事”。酒桌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大大縮短,許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遠遠高于辦公室。因此,才會有人出高價競拍與股神巴菲特的一頓午餐。從2000年開始,“股神”巴菲特就在全世界范圍拍賣與他共進午餐的權利——“巴菲特午餐約會”。而且在過去幾年間,巴菲特午餐的價碼節節攀升,從2003年的25萬美元,到2006年的62萬美元,直到2010年的168萬美元。一頓飯能拍出上百萬美元來,當然不僅僅是吃飯那么簡單。在這里,飯局顯示出來的是社會功用,而不是單純的吃喝,相信拍得巴菲特這頓午餐權利的人一定會利用這一飯局達到他的目的,辦成他想辦的事。

由此可知,飯局在古今中外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簡簡單單的“飯局”二字里,我們看到的是飲食之道里的群體利益、社會關系和人際規則,端的是飯局千古事,得失盡在此“局”。

飯局制勝攻略

時刻保持一顆淡薄名利的平常心,洞察世事。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神池县| 蒙自县| 东阿县| 广元市| 上饶市| 峡江县| 册亨县| 兴隆县| 涞源县| 北宁市| 锦屏县| 博爱县| 金门县| 湟中县| 顺平县| 安新县| 镇平县| 浑源县| 平遥县| 无为县| 娱乐| 长宁县| 纳雍县| 车致| 湛江市| 二连浩特市| 青浦区| 新乐市| 夏邑县| 安图县| 车险| 崇州市| 乡城县| 抚顺市| 平原县| 兖州市| 霍州市| 咸宁市| 南华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