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2)
- 猶太人做人與經(jīng)商的智慧全集
- 王志剛
- 4999字
- 2016-03-09 12:00:09
接著,拉比又對富翁說:“你也聽到了,他撿的這個錢袋并不是你丟的那個。我要求你把100個金幣還給他!”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有一對老夫妻,他們過著貧苦的生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了,這時,他們商量著給上帝寫封信,他們認為,給上帝寫信,說不準上帝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于是,他們抱著虔誠的態(tài)度認認真真地給上帝寫了一封求助信,并且簽上了他們的名字,附上了他們居住的位置。
可是,怎么才能讓上帝收到這封信呢?他們又開始琢磨了。最后一致認為:上帝是神圣的,是無所不能的,只要把信扔出去,上帝就會收到的。
于是,他們把信放在了門外,這時候,一股大風刮了起來,把信給吹走了。夫妻二人非常開心,他們覺得是上帝讓風來把信帶走的。
這封信在空中飛了一陣后,落到了一個正在散步的富人腳下,他把信撿了起來。這位富人心地善良,看完信后,非常同情這對老夫妻,于是決定幫助他們。
他順著信上的住址找到了這對老夫妻的家,敲開了他們的家門。
“威特先生住這嗎?”
“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嗎?”老頭問道。
富人一副高興的樣子:“哦,那太好了,上帝收到了你的信以后,讓我做代理,他要求我給你一百元錢,以便維持你們的生計?!?
老頭收下了富人帶給他們的錢。待富人走后,他興奮地跑進屋子,激動地對老伴說:“上帝收到了我們的信,并給了我們一百元錢。不過……”
“有什么問題嗎?”老伴問道。
“那個代理很有可能從上帝捐助我們的錢中拿走了一部分,只留了一百元給我們?!崩项^接著說道。
第一個故事中的富翁和第二個故事中的老者,這樣的人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許也會遇到。猶太人用這兩個故事做反面教材,實際上是表示他們對這種人的辛辣諷刺和鄙視。
為人處世中,應該學習猶太人對別人心存感恩?!岸Y尚往來”是中國人的一種處世方式,別人對你怎么樣,你就應該對別人怎么樣。在這里,主要強調(diào)“善”,而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主要明確的是:別人對你好,給了你幫助,你該怎么辦。人有感情,有記憶,完全可以記住對自己提供幫助的人,關鍵是看一個人的態(tài)度。有人不想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就會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惠抹去,而且不會有一點點的內(nèi)疚,這種人終歸會失去他人的關心與幫助的。別人對你有恩時,應該把它深深銘刻在心中,在自己沒有能力報恩時,要默默感激別人;自己擺脫困苦,有能力回報恩人時,要從容報答,就如中國的那句古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知恩圖報是為人處世中的一種最基本的行為,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如果一個人的心中不存在這樣的觀念,在長期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會認為他是一個“患難與共,獨享富貴”的人,便會漸漸地否定他的為人。當他驀然回首時,身邊朋友已所剩無幾,只能獨自悲愴。
要提醒大家的是,當我們有能力渡過難關時,可以不接受別人的恩惠;如果確實有困難,不妨接受別人的饋贈,但是,接受別人的饋贈又不宜過多,能解決眼前困難即可,這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
猶太智慧借鑒:
每個人都應該知恩圖報,盡管施恩的人沒有要求你這樣做。
4、智者站在幽默的人群中
幽默的人是擁有智慧的人。
——猶太智語
猶太民族是一個充滿幽默的民族,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面對苦難時,猶太人總會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智慧,調(diào)動自己的幽默細胞,使自己開懷大笑,也讓他人忍俊不禁。
猶太人當中流傳著一句有意思的諺語:“小偷頭上的帽子燒起來了?!边@句話是從一個小幽默故事中得來的:
在東歐的一個小城市里,一個猶太人的帽子突然被人偷去了。那時候,賣帽子的地方特別多,這個猶太人帶的這種帽子隨處可見,一眼望去,好多人都帶著和他一樣的帽子,要想從人群中區(qū)分出小偷,很不容易。這位猶太人略微思考了一下,扯起嗓門,大聲喊到:“小偷,你頭上的帽子著火了!”小偷聽到警告,非常緊張,便快速地用手摸了摸頭上的帽子,就這樣,小偷現(xiàn)了原形。
猶太人認為,生活中不可以缺少幽默,所以,他們很重視幽默,他們的思考方式獨特。他們以睿智思索,以幽默表達,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充分地顯示出他們的杰出才智。
面對苦難,猶太民族沒有低頭,他們一如既往,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著世事滄桑,用幽默的語言排解生活的苦難和壓抑。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毫無畏懼,仍然以幽默相對。
曾有這么一個故事:納粹黨的首領希特勒殺害了600萬猶太人,猶太人家破人亡,生靈涂炭。猶太人民對他恨之入骨,把他當作自己最大的仇敵。不過這個良心喪盡的希特勒也害怕被人殺害。
一天,希特勒在猶太人中請了一位占星大師為他占卜,他讓這位猶太大師給他算一算自己何時會被別人暗殺。
這位猶太占星師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告訴希特勒:“你將在猶太人舉行慶典的那一天被人殺害?!?
希特勒頓感寒氣襲人,心生恐懼。他趕忙把衛(wèi)隊長叫來,細心叮囑,并命令衛(wèi)隊長:以后凡是在猶太人進行慶典的日子,一定要嚴加防范,小心戒備。猶太大師聽了希特勒的這番吩咐,不動聲色,冷冷地丟出一句話:“無論你怎么安排,都毫無作用。你被暗殺的日子就是猶太人舉行慶典的日子。”這個雙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被這位猶太占星師的凜然正氣給震懾住了。
即使身心遭遇到巨大創(chuàng)傷,面對仇人,他們沒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是以幽默的話語來表達對仇人的蔑視。在猶太人的眼里,幽默的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敢在敵人面前展示幽默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的確如此,一個沒有膽識的人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別說幽默,就是連開口的勇氣都會喪失。在猶太人眼里,幽默是強者的特權,是一種催人上進的力量。猶太人非常重視幽默,把它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猶太民族中,流傳著許多傳說和民間故事,這些傳說和故事被涂上了濃濃的悲劇色彩,就如眾多的猶太民歌,字里行間總是流露出一絲絲難以驅除的憂傷,這或許與猶太人悲慘的命運有關,但他們并沒有摒棄由智慧凝集而成的幽默。他們把這些傳說和故事當作減輕痛苦的藥劑,當作激發(fā)斗志的興奮劑,這種有益身心的幽默,有人稱之為“猶太風趣”。
每逢尷尬的場面,猶太人總是能夠以幽默的方式使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使僵硬的局面活躍起來。他們用幽默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而不是專門為幽默而幽默,或者去斤斤計較幽默的效果。
猶太人的幽默與他們的樂觀心態(tài)和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們抱著堅定的信念,在逆境中求生。正是這種信念使他們的尊嚴得到了維護,使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而幽默在猶太民族不斷發(fā)展與強大中起著獨特的作用。
在人際關系日趨復雜的社會里,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幽默有利于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讓看似很難實現(xiàn)的事情變成現(xiàn)實;幽默是一種治療心情的良藥,當煩惱沖昏了人的頭腦時,幽默會使人安靜下來,沉著思考。
幽默是一種能力,怎么才能幽默呢?首先要具有幽默感。
一位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他能夠樂觀地面對發(fā)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的一切。當身陷絕境時,他不慌不忙,安之若素,相信自會柳暗花明。幽默屬于樂觀的人,而樂觀的人是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的人和有膽量的人。
幽默感來自于生活。認真去體味生活、經(jīng)受生活磨練的人,對生活的認識更加深刻,能夠根據(jù)自己和別人的生活經(jīng)歷,運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和思維,從自己大腦里存儲的材料中隨手拈來一些,稍作修飾,便是一個小小的幽默。這種獨創(chuàng)的、原始的、新鮮的幽默可以起到一些想不到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吃飯的時候,有一個特殊的習慣:他喜歡在菜里面挑來挑去。其實,菜里面沒有什么特別的,他不可能從這粗茶淡飯中挑出個熊掌來。一次,一位朋友到他家吃飯,他的父母做了一個大火鍋來招待朋友,朋友見他吃著吃著,便開始在碗里“尋寶”了,朋友覺得他的做法挺奇怪,他爸爸卻冒出了一句:“把衣服脫了,下鍋里撈吧?!备赣H的一句話弄得他和他的朋友捧腹噴飯。
猶太人認為,只要是幽默就能使人放松心情,而惟有賢者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永遠保持著放松的心情。
猶太智慧借鑒:
憤怒遇見幽默,便如被微風輕輕吹過;傷心遇見幽默,便如暖流填滿心窩。幽默是智慧的結晶,幽默感是需要長期培養(yǎng)的。同時,幽默在人際交往中有著積極作用。仔細地觀察生活,培養(yǎng)自己的幽默感。
5、做家里的猶太人
在家里的時候,我們是猶太人;在馬路上,我們是普通人。
——猶太智語
猶太人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盡管分散在世界各地,他們還是能夠很好地生存,這與他們的處世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在長期流亡的生活中,為了避免遭受歧視和偏見,他們學會了怎樣和陌生人盡快地熟悉起來,并能夠立即適應當?shù)氐纳?,從而為自己?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其中,同化自己便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很早以前,在一個小城鎮(zhèn)上,住著一位大學者。他的學識非常淵博,深得人們的欽佩和贊賞。
一次,大學者得了一場重病,在一位醫(yī)術高明的大夫的精心治療下很快康復。為了讓身體狀況盡快好轉,他和妻子離開了擁擠而嘈雜的小鎮(zhèn),搬家到了一個比較偏僻、環(huán)境幽雅的小山村。
在那里定居以后,山村里的人們來到他的家,和他攀談,問他是做什么的?!拔視a鍋?!睂W者爽朗地回答說。然后,他們談得特別投機,學者邀請村民在家吃飯,他們友好地拒絕了。
等到村民走后,妻子驚訝地問學者:“你怎么可以說自己是一個補鍋的呢?你可是一個有著大學問的人啊。你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學者笑著解釋道:“這個山村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識的作用。如果我以學者自居,他們是不會尊重我的,說不準還會有意地排斥我們呢??墒撬麄冎懒宋視a鍋,自然知道了我對他們的重要性,自然會尊重我們的。”
猶太人對這種處世方式有著深刻的理解,并能融會貫通,運用到生活中,充分展現(xiàn)出他們的生存智慧。初到一個地方,他們總能夠通過各種辦法弄清楚當?shù)厝说奈幕L俗和生活方式,以便融入這個新環(huán)境。對新環(huán)境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他們就會采用本地人的方法謀求生存。
亨利·摩根曾經(jīng)在羅斯福任總統(tǒng)期間擔任美國的財務部長。他出生于猶太家庭,在他的少年時期,他們一家人在美國居住。他問過他的媽媽:他們的宗教是什么。媽媽是這樣回答他的:“當別人問你這樣的問題時,你一定不要模糊地回答他們。你應該明確地告訴他們,我們是美國人。”因為作為猶太人,摩根的媽媽明白,在美國的國土上生活,如果承認自己是猶太人,必然會遭到歧視。所以,不管在外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能暴露自己的猶太人身份。
同化自己,實際上講的是適應能力。適應能力是一個大的概念,它包括許多方面,如對工作性質的適應,對居住環(huán)境的適應,對飲食的適應等等?!斑m者生存”是大自然的一種規(guī)律,對于人類同樣實用。從適應能力上,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生存能力。
有的人,一旦開始工作,便能很快地熟悉自己的業(yè)務,把份內(nèi)的事情辦得有條不紊,深得用人單位的賞識;和同事相處時,他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知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于是,在大家閑聊的時候,他能夠就所談論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將相關的見聞講給大家聽,自然地與大家打成一片,同事們愿意和他來往;雖然剛來,卻能夠迅速調(diào)整自己的生物鐘,嚴格遵守公司的作息制度;飲食上,他不會挑剔,既然這里的人都吃這樣的食物,他覺得自己也可以,并很快適應了這樣的飲食。如果我們具備了如此的適應能力,還怕有什么困難不能解決嗎?
一位猶太人廚師這樣教育他的女兒:他把女兒帶進廚房,然后,他把雞蛋、洗干凈的胡蘿卜和碾成粉的咖啡豆分別放在了三個盛有水的鍋里,開始煮這些東西。
片刻后,水咕咕嚕嚕地響了起來。父親揭開鍋蓋,撈起了胡蘿卜和雞蛋,并把它們分開放在不同的盤子里,再把咖啡盛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待它們稍微冷卻,父親讓女兒伸出手去摸煮熟了的胡蘿卜,女兒發(fā)現(xiàn)胡蘿卜變軟了;接著,父親讓她把煮熟的雞蛋打破,她剝掉了蛋殼,取出已經(jīng)成形的蛋清和蛋黃。最后,父親又讓她嘗了煮好的咖啡,她感受到了咖啡的美味。父親通過這個過程教導女兒:當把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置于相同的環(huán)境時,胡蘿卜變軟了,雞蛋的內(nèi)部變硬了,但是它們最終脫離了水,唯有咖啡豆與水相融。
人的一生中,要進入各種各樣的大環(huán)境或小環(huán)境。小學、中學,然后是高等教育,學校是一個大環(huán)境,班集體是一個小環(huán)境;然后,我們踏入了社會,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社會便成了大環(huán)境,單位就成了小環(huán)境。面對各種環(huán)境,我們是做雞蛋,還是做胡蘿卜,抑或咖啡豆呢?
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所以,人不可能脫離環(huán)境而獨自生存。原始時代已經(jīng)過去,社會分工又日趨周密和明朗化,一個人的衣食住行無不包含著他人的勞動成果。為了基本的生存,必須融入社會;同時,一個人也不可能改變大環(huán)境。環(huán)境可以變化,但不是因個人而變,它的變化是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