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1)
- 猶太人做人與經商的智慧全集
- 王志剛
- 4955字
- 2016-03-09 12:00:09
猶太民族是一個深諳人際交往之道的民族,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為了生存的需要,他們必須學會與各個地方的人打交道。在交往過程中,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交際技巧,這不僅體現了猶太人高超的處世智慧,而且也深刻地影響著猶太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1、只有自己最可信
只有自己才可信。確定一個朋友之前,得先考驗他,然后再去信賴他。
——猶太智語
一天,一個慈善組織的捐贈募員在一個小鎮上挨家挨戶地收集救濟品。
天黑了,一個好心人讓這位募員在他家住宿。第二天一大早,募員就出去做事了。募員走后,戶主發現他攜帶的箱子上鎖了,便在這個箱子上又加了一把鎖。
晚上,募員回來了。他問戶主:“你為什么把我的箱子鎖上了?”
“你的箱子是自己鎖的啊,你上鎖干嗎?”戶主反問道。
“是這樣的。住在陌生人家里……要是有人拿我東西……我得防著點……”募員尷尬地回答道。
“不好意思……我也這樣想……家里有陌生人……如果有人從我家里拿東西往箱子里放……”
這雖是一個幽默故事,但卻從中可以看出兩個猶太人為人處世中的小心謹慎態度。
猶太人的謹慎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猶太人曾經常常生活在危險之中,如果稍微的不謹慎就有可能導致生命的終結。所以,他們總是小心謹慎地行事,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是族人的生命。在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是信得過的,不管對誰,都不能輕易相信,輕信的結果是自食惡果。
“安全第一”是以色列人行事的首要前提,他們處處都非常小心,不僅如此,他們也不忘對小孩子的教導。以色列人會告訴自家小孩,世道險惡,處處得小心謹慎。馬西姆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小馬西姆也養成了謹慎的習慣。
一天,小馬西姆在家無事可做,特別無聊。于是,他牽著他的小狗到離家不遠的公路邊上玩耍。他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一輛小汽車在他的身邊停了下來,車里的一個人探出頭來,沖著小馬西姆說道:“小朋友,從這到耶路撒冷還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要看你以多快的速度行駛。”馬西姆回答道。
“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啊?”車里的這個人饒有興致地問馬西姆。
“我的名字和我爺爺的名字一樣。”
“這樣的話,你爺爺叫什么名字?”
“我的爺爺的名字和我爺爺的爺爺的名字一樣,我們家族里的人都用爺爺的名字給小孩取名。”
“小朋友,你們家有幾個孩子啊?”車里的人又問道。
“我媽媽叫幾個孩子吃飯,我們家就有幾個孩子。”
“你們吃飯的時候,需要多少個座位才能坐得下呢?”
“我們家在吃飯的時候,人人都有座位的。”馬西姆依然謹慎如故地回答著。
小小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竟如此謹慎,雖然顯得有些夸張,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出猶太人在為人處世過程中的謹慎行為。
還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反映出猶太人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小心謹慎。
初夏的一天,天氣晴朗,到處都充滿著勃勃生機。在一個猶太家庭里,一個可愛而活潑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正開心地玩耍著。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的爸爸來到他的旁邊。這位爸爸抱著他心愛的寶貝來到了窗臺前,小男孩不知道爸爸要干什么,仍然樂呵呵的。
爸爸把他放在一個比較低的窗臺上,然后對他說:“兒子,你往下跳吧。”接著這位爸爸伸出雙手,以便在小男孩跳下來的同時接住他。
小男孩特別愛動,也喜歡玩一些小小的帶點刺激性的游戲。此時,他可興奮了,迫不及待地就往下跳,爸爸緊緊地接住了他。他更加高興了,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他想再來一次,爸爸又把他抱上窗臺,小男孩又著實高興了一番。就在小男孩第三次從窗臺上往下跳的時候,爸爸的手縮了回去,小男孩啪的一聲便落到了生硬的地板上,發呆不過兩秒鐘,便哇的一聲哭了起來。爸爸邊給小男孩擦眼淚,邊語重心長地說:“乖兒子,不要輕易地相信任何人,就連你的父親有時候都不可靠,在這個世界上,惟有自己最可靠。你要記住啊。”
不輕信他人是猶太人的生活準則,他們的謹慎已經成了他們的天性。也是出于這個原因,猶太人在與外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少上當受騙。
猶太人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也表現得非常謹慎。關于如何交朋友,猶太人有自己的體會和觀點。他們認為,朋友之間應該保持合適的距離,距離太遠,不能感受到朋友的溫暖;距離過近,又會清楚地感受到對方的缺點和不足。交朋友的時候,他們不急于把對方當成真心朋友,而是要經過一番考驗,看看這個人值不值得交往。
謹小慎微方能防微杜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謹慎。乘公交車的時候,如果身上攜帶巨額現金就要提高警惕,你不留意,小偷就會乘機下手。到那時,任憑你再后悔,小偷也不會把錢還給你的;還有,在外地出差的時候,要聽從警察的勸告,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喝陌生人給的飲料。天上不會掉餡餅的。稍不注意,你就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給“黑”了;此外,現在社會上的騙局越來越多,不知不覺中,我們就陷了進去,比如一天你突然接了個電話,說你中了什么獎,或者街上有好多種看起來能輕而易舉地掙錢的娛樂游戲等,廣大朋友們此時得擺正心態,千萬不要被這些坑人的伎倆蒙蔽了眼睛,更不要想不勞而獲。
該謹慎的地方很多,要時刻注意。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說不定他們已經盯了我們好久了。為了不讓這些人得逞,為了不讓自己吃虧,需要提高警惕。
猶太智慧借鑒:
不要輕易相信他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謹慎一些比較好,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加安全。
2、愛自己身邊的人
真心敬愛神的人,是一個會真心愛自己身邊人的人。
——猶太智語
猶太民族是一個注重團結的民族,猶太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刻,他們沒有因內訌而導致同胞慘遭殺害,而是相互團結,一致對外,共同想辦法,拯救自己和同胞。正是憑著這種團結精神,猶太人相互幫助,努力去救助那些置身于苦難中的同胞,使大家頑強地生存了下去;也正是有了這種團結精神,在猶太人眼里,富人把幫助貧窮的同胞當作自己的義務。
很多人大概沒有聽過“吃飯日”這個詞,其實它是一些猶太社團自己訂下的規矩。因為有些猶太學生生活很艱難,為了讓他們不受饑餓之苦,能夠把精力用到讀書上,他們自發地形成了一個規定:在每個星期的不同日子里,這些學生可以按照安排到不同的猶太家庭里吃飯。這樣的日子就被稱作“吃飯日”。
猶太民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洪水以其強大的力量沖破堤壩,肆無忌憚地飛奔而來,上帝的寶座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神圣的主沖著濁浪滔天的洪水喊道:“馬上停下來,不要再前進了!”
洪水毫不理睬:“讓我們以強大的力量淹沒地球吧,我們要統治這個世界。”
洪水的自大使上帝勃然大怒,他恨恨地對洪水說:“不要那么狂妄,只有無知的人才像你們那樣說話,沙灘就能阻止你們。”
洪水來到沙灘,看到小得可憐的沙粒后,不無輕蔑地說:“就憑你們也想阻擋我們的強大攻勢,你們是在自取滅亡。”
小沙粒膽怯了,它們的首領發話了:“伙伴們,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非常小,但只要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就能戰勝那高傲的洪水,大家努力吧!”
很快,天涯海角的小沙粒都來助陣了,它們用自己的身體壘起了一座大山,洪水哆嗦了,不得不退了回去。
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棵小沙粒的力量是微薄的,但無數顆小沙粒聚集到一起,就可以阻擋洪水的去路;一塊磚頭沒有什么用場,千塊磚頭卻可以壘出高墻。
為了保證團結、提高民族凝聚力,有些地方的猶太人經過研究和琢磨,還專門采取了一定的方式方法。
猶太民族中有個節日被稱作“贖罪日”,各個地方的猶太人都會繼承并發揚這種傳統節日,每逢贖罪日前夕,他們都要做禮拜。在東歐的一些國家里,一些猶太社團的成員在做禮拜的時候,他們會真誠地向所有遇見的猶太人打聲招呼,并有禮貌地說道:“請寬恕我。”這個時候,對方一定會仔仔細細地聽完這個人的話,并且同樣以一種真誠而肯定的語言回答:“我寬恕你,請你也寬恕我。”不管是普普通通的社團成員,還是社團的首領,以及很有威望的長者,在做禮拜的時候都這樣做。這種做法是約定俗成的,不需要法律的規范,人人便能遵守。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猶太人相互之間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不和諧。可是,難免有人成見太深,他們見面后,不搭理對方,并匆忙躲開。這時候,一些對他們了解的長者便會主動走上前去,以和藹的方法讓他們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并盡力讓他們開口說話,相互握手表示以后和好如初。
在一些新的移民地區,由于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組織,這些猶太人還是想出了一些辦法,盡可能地團結族人。比如,在許多猶太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商議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每個星期他們都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搞一次聚會,聚會的內容可多種多樣,靈活變動,可以在一起做禮拜,也可以在一起舉行一次研討會,還可以一起做些娛樂活動,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大家相互了解,相互熟悉,認識到自己是在一個集體中,沒有被孤立。另外,他們對居住點的選擇也有所研究。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猶太群體能夠住得相對比較集中,能夠體現出大家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這樣的話,當有意外發生時,相互之間有所照應;當有危險時,大家扭成一股勁,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它,化險為夷。
猶太人的團結無處不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不受法律限制但猶太人會自覺履行的守則,這可以從《密西拿·巴巴·巴圖拉篇》中了解到。
在一些猶太人比較集中的地方有這樣的規定:任何人都不被允許在別人的倉庫下開面包店、洗染店或搭建畜欄。但是,在儲藏葡萄酒的倉庫下開面包房或洗染店是可以的。因為面包店里用于烘烤面包的烤箱和洗染店里用于染布的大鍋都會散發出大量的熱量,畜欄中牲畜的糞便會散發出臭氣,這些都會讓倉庫里的物品變質。允許在葡萄酒倉庫下開面包房和洗染房,這是因為,在古時候,巴勒斯坦的葡萄酒有著過濃的酸味,口感不好。面包房和洗染房散發的熱量正好能促進葡萄酒的進一步發酵,從而改良葡萄酒的品質。
除此之外,猶太團體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規定。比如,幾家猶太人住在同一處,起居雖然分開,但他們共同享有一個活動的空間。如果有人在這個地方開店,其他住戶可以表示抗議:客人來來往往,打擾了自己的休息。
總之,猶太人總是站在集體的利益上考慮問題,以集體為重,通過權衡,采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達到集體和諧。他們的這種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是促進猶太民族不斷走向進步的因素。
猶太人的這種團結精神值得世人學習,而且還應該把它有效地運用到人際交往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看得更遠。在生活當中,要充分地和別人搞好團結。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誰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那些團結在你身邊的人便會伸出援助之手,此時的他們就是愿意讓你踩在肩頭上的“巨人”,你的人生會更加美好。
猶太智慧借鑒:
團結就是力量。在愛自己身邊人的時候,你已經在不斷地蓄積力量了。待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
3、記住別人施與你的面包
別人對你有恩時,要牢牢記在心里;你對別人有恩時,不要掛在嘴邊。
——猶太智語
猶太人接受別人的幫助之后,心中會充滿感激。他們認為,得到幫助而不知道感激的人是一個厚顏無恥的人,上帝會懲罰他的。于是,他們不允許自己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并告誡自己:要心存感激。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定會好好報答給自己提供幫助的人。
古時候,有一個猶太人,生活窘迫,因為不會賺錢,也沒有撿到過錢。他總是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
一次,他在大街上慢悠悠地走著,眼睛一直盯著地,奇跡發生了:他撿到了一個裝有100個金幣的錢袋。
他萬分高興,有錢了,終于可以過一段好日子了。就在他做著美夢的時候,教堂里的執事宣布了一件事:鎮上最富有的人丟了很多錢,如果有拾到者,請馬上交上來,富翁會拿出豐厚的報酬以表感激。
這個猶太人猶豫了,心里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把錢還了吧,家里人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不還吧,心里又有些過意不去,畢竟是不義之財。
為了不受良心的譴責,猶太人來到了教堂,把錢交給了執事。執事把富翁叫來了,把錢給了他。可是,富翁來后,看都不看這個猶太人一眼,只是認真地數著錢幣。
“尊敬的富翁,請問我的酬金有多少?”這位猶太人輕聲問道。
“你還想要酬金,我的袋子里本來有250個金幣的,現在只剩下100個。既然你已經把我的一大半錢拿走了,還要什么酬金?”
這位猶太人不僅拿不上酬金,還受了冤枉,他非常生氣,便拉著富翁去了拉比那里,讓拉比來裁決。
拉比聽完他們各自的陳述,先問了問富人:“你丟的錢袋里面有多少金幣?”
“足足250個。”
拉比轉過頭來,又問這位貧窮的人:“那么,你撿的袋子里又有多少金幣?”
“剛好100個。”猶太人氣憤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