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3)

既然不能脫離環(huán)境又不能改變環(huán)境,就只有熟悉環(huán)境,適應(yīng)環(huán)境。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游刃有余地生活著。

猶太智慧借鑒:

與其苛求讓環(huán)境來適應(yīng)你,不如將自己融入到環(huán)境中去,主動去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

6、禮貌地對待每個人

對待上帝,要保持你的禮貌和熱情;對待朋友和敵人亦如此。

——猶太智語

猶太人很注重語言交流,長期的流浪和漂泊使他們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如果不能夠很好地使用語言,便不能夠順利地與人交往。另外,猶太人很有語言天賦,他們至少懂一種或兩種外語,這為他們在異國生存奠定了語言基礎(chǔ)。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得了一種怪病,治療這種怪病的方法是喝獅子奶。為了治好國王的病,大家都在動腦筋想辦法,可最終還是無法弄到獅子奶。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個聰明的小孩竟然弄到了獅子奶。

小孩拿著新鮮的獅子奶向國王的宮殿走去。路上,小孩身體的各個器官開始了激烈的爭吵,他們都認(rèn)為自己在取獅子奶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腳:“如果沒有我的話,主人就不可能來到獅子住的山洞,不可能弄到獅子奶。”

眼:“要是沒有我,主人就看不到獅子,那還怎么取奶呢?”

手:“我當(dāng)然是最重要的,要是我不幫忙,主人即使看到了獅子,又如何取奶呢?”

舌頭也不甘落后:“如果沒有我?guī)兔Γ銈冊僭趺葱量嘁矝]用。”

這些器官根本不把舌頭當(dāng)回事,它們認(rèn)為舌頭在取奶過程中沒有發(fā)揮一點作用,根本沒有資格發(fā)言。

到了宮殿后,國王問小孩拿來的是什么奶,小孩回答說是牛奶,國王非常生氣,以為小孩在戲弄他。此時,身體各器官明白了舌頭的重要性,紛紛道歉。于是,小孩改口說道:“抱歉,我有些緊張,剛剛說錯了,這是新鮮的獅子奶。”

這個故事告訴猶太人不可忽視舌頭的作用,從側(cè)面說明了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是打開交往之門的鑰匙。一般來說,兩個人見面以后,若是相識,首先會相互打招呼寒暄片刻;若不相識,又想交往,自然需要自我介紹一番。可以說,說話是交往的第一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觀點、性格、興趣、愛好等都會從他的語言中表現(xiàn)出來。于是,通過語言就會給對方留下一個大體的印象。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能促進(jìn)人與人之間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溝通。

猶太民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拉比讓仆人到集市上給他買些好東西回來,仆人從集市上買回一個舌頭;拉比又讓仆人去集市上給他買一些壞東西,仆人同樣買回來一個舌頭。

拉比問仆人:“我讓你買好東西和壞東西,為什么你買回來的都是舌頭?”

“舌頭既是善的源頭,又是惡的源頭。它可以比任何東西都好,也可以比任何東西都壞。”仆人聰明地回答道。

的確如此,如果語言使用得當(dāng),就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一個人的魅力,也為與他人進(jìn)一步友好往來做好鋪墊;反之,則會帶來不利影響,給別人留下壞印象,也嚴(yán)重地影響了以后的交往。

猶太民族不僅是一個重視語言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禮貌待人的民族。猶太人禮貌待人不僅表現(xiàn)在行為上,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語言上。他們認(rèn)為,禮貌用語能夠使對方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從而促使對方愿意和他們交往。禮貌用語成了他們的一種習(xí)慣,而且他們不愿意與說話不禮貌的人交往。生活中,說話不禮貌的人隨處可見,部分人甚至?xí)俺隹诔膳K”,以至有人告訴他們要經(jīng)常刷牙、漱口。

現(xiàn)實生活中,問路是常見的事。問路的第一步是選擇問路對象,但是人們一般擔(dān)心上當(dāng)受騙,往往會偏重于向年齡比較大的本地老者問路。可有的人能夠準(zhǔn)確無誤地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有的人卻是晃晃悠悠,費(fèi)了好大的勁也沒有到達(dá)自己的目的地。這時,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就納悶了:原因在哪呢?我明明是按照老頭指的方向走的,怎么可能錯呢?初次見面,大家又沒有什么深仇大恨,難道老頭跟我開了個玩笑?他可能不知,“老頭”、“喂”、“你”這樣的稱呼是不會讓人舒心的,何況是在求人。倘若遇到稍有學(xué)問的老者,送上一句“無理”,聽者若是沒明白過來,豈不是要走“五里”冤枉路?

多走幾里路倒沒什么,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禮貌的言語會給人帶來很多的不便。朋友會因為你的不禮貌而不愿意再和你往來,同事因為你的不禮貌而不愿意幫助你,上司因為你的不禮貌而不愿意提拔你。你或許很有能力,但由于你的不禮貌用語,你的能力就可能會輕而易舉地被別人否定。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難找出兩個說話方式酷似的人。因為說話方式是每個人在其特定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一種習(xí)慣,這種習(xí)慣一旦養(yǎng)成,便難以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話方式,有些人有口頭禪,盡管知道這是不禮貌的,但還是有意無意地掛在口邊。于是,在有些時候,得罪了別人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時候,有這方面“特長”的朋友就要注意了,管好自己的嘴巴,別讓這些小毛病給自己帶來大不幸。

猶太智慧借鑒:

為人處世中,在注重交往語言的同時,更要注意交往禮貌。其實,對于禮貌,只要用了心,每個人都能夠做到。

7、適當(dāng)?shù)卣\實即可

誠實雖善,但不要受制于誠實。

——猶太智語

猶太人認(rèn)為,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誠實的人并不可惡。但是,過于誠實也會惹麻煩。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們,這樣的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必會遭人白眼。

古時候,有一個老實人,他遇事總會實話實說。可是,他的做法并沒有受到任何人的歡迎。不管到什么地方,待不了幾天,他就會被人生氣地趕走。天下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他感到非常難過。在他饑寒交迫的時候,一個修道院的管事收留了他,在修道院內(nèi)給他找了一個住處。

管事正在為一件事發(fā)愁:他想找人把修道院里的幾頭不中用的牲口賣掉,又怕手下的人把賣得的錢據(jù)為己有。此時,正好來了這個老實人,管事大喜。因為此人以老實聞名,他是不會把賣牲口的錢裝在自己的腰包里的,何不派他去賣這些牲口呢?于是,管事指了指牲畜欄中的兩頭騾子和一頭驢,讓這個老實人把它們拉到集市上賣掉。

到了集市上,有人問起老實人的牲口。他只管照實說:“這頭禿背的騾子非常倔強(qiáng),趕它走的時候,它毫不理會,動都不愿意動一下。于是,它總是挨抽。時間長了,它背上的毛漸漸就沒有了;這頭斷尾巴的騾子特別喜歡享受,一旦躺在舒適的稀泥里,就不想起來。于是,修道院的人就拽著它的尾巴,想把它拖起來,可是由于用力過猛,它的尾巴便被掙斷了;還有這頭沒精打采的驢,它不僅衰老,而且是個瘸子。如果干得了活的話,管事怎么可能把這些牲畜賣掉呢?”

買主聽了老實人的一番話后,便各自走開,再也沒有人問起他的牲口。天晚了,他把牽出去的牲口又一個不少地牽了回來。修道院管事問起緣由,老實人如實相告,管事強(qiáng)忍怒火,對老實人說道:“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請你離開吧,走得越遠(yuǎn)越好,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這個故事帶有很強(qiáng)的諷刺色彩,生活中或許很難發(fā)現(xiàn)與故事中的老實人類似的人。

猶太人把以誠待人作為一種美德,中國人也不例外。于是,有人為了發(fā)揚(yáng)傳統(tǒng)美德,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力求誠實,見到什么或聽到什么,毫不保留地坦率說出來。表面上看來,這種人是以誠待人的典范;其實則不然。

在這里,我們應(yīng)該明白誠實與以誠待人的內(nèi)在關(guān)系。誠實并不等同于以誠待人,它只是以誠待人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以誠待人指的是我們對待別人的一種態(tài)度,即誠懇。可是,生活中卻有人把誠實理解為以誠待人,結(jié)果在誠實過程中做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誠實并不意味著誠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妨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中國人有種風(fēng)俗,辦喜事的時候要說吉利話。可是有人就是與眾不同,獨(dú)具特色:在別人新婚燕爾之時,議論新郎長得如何如何不好,新娘有什么缺憾;喜得貴子之際,議論小娃娃身體不健康,恐怕養(yǎng)不大;父母大壽之日,議論老年人上了歲數(shù),活不長了等等。即使他說的是大實話,別人也會認(rèn)為他破壞了歡慶氣氛,可能還有人會氣憤地罵他:“你不說話,別人不會把你當(dāng)啞巴!”別人辦喜事時,我們應(yīng)該用誠懇的話語表達(dá)自己的美好祝愿,而不是一味地實話實說,招人厭煩。

誠懇并不一定要通過誠實才能表達(dá),它的表達(dá)方式有很多,甚至可以是謊言。因為在有些時候,美麗的謊言也是誠懇的話語。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同時住進(jìn)了一家醫(yī)院。

女孩的病是絕癥,她熬不了多久;男孩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如果心態(tài)調(diào)整不好,死神同樣會將他帶走。

漸漸地,他們認(rèn)識了,熟悉了,成了一對好朋友。黃昏的時候,他們總會在一起散步,共同感受著黑夜來臨前的那份靜謐,相互鼓勵著以愉快的心情迎來健康,迎來朝陽。

很快,女孩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并欠下了一些債務(wù)。善解人意的女孩不想拖累家人,毅然離開了醫(yī)院。男孩不能再和女孩散步和聊天了,心情黯淡了許多。

幾天后,男孩收到了女孩的信,女孩告訴他:她已經(jīng)康復(fù)了,現(xiàn)在在上學(xué),讓他注意身體,安心養(yǎng)病,有機(jī)會可重逢。每個星期,男孩都會收到女孩寄來的信。男孩不再失落,他知道有個遠(yuǎn)方的朋友在默默關(guān)心著他。

時光匆匆,男孩病愈后,他匆忙按照來信地址找到了女孩的家。他沒有看到女孩,因為女孩在離院后的幾天便永遠(yuǎn)地合上了眼睛。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媽媽堅持代她給男孩寫信。

我們暫時不去討論故事的真實性,在生活中,這樣的故事的確真實地存在著。并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是帶有不良意圖和目的的,女孩的謊言源于她的誠懇,也正是因為她的美麗謊言讓男孩振作勇氣,把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qiáng)起來。最終,男孩活下來了。女孩的不誠實在這里展現(xiàn)出了無窮的力量,它給男孩帶來了強(qiáng)大的生存希望。

生活中,有人會濫用誠實,甚至有人把誠實作為一種借口,蓄意挑釁、傷害別人。比如,知道了別人的隱私后,便在大庭廣眾下肆意宣布;本來可以妥善處理的問題,卻跑到領(lǐng)導(dǎo)處打小報告等等。這種做法是人所不齒的。在小的時候,我們不懂以誠待人,老師便教育我們: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我們可以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因為那時的我們是單純的。可現(xiàn)在,我們的思想已經(jīng)成熟,且融入到了大社會中,如果再按照小時候老師教給我們的那樣去做,難免有些牽強(qiáng)。

誠實自有它的好處。誠實,讓人感覺到一個人的憨厚、老實。如果你的誠實充分體現(xiàn)了你的誠懇,那么,你會有很多朋友。但是,不分場合,不分輕重緩急的誠實卻只會讓你已有的朋友遠(yuǎn)離你。

不要把誠實和以誠待人混為一談,不要犯教條主義的錯誤。在交際中,該誠實的地方就說實話,不該誠實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謊言)同樣可以達(dá)到誠懇的效果。

猶太智慧借鑒:

誠實雖是一種美德,但不分場合、不分情況的誠實卻是迂腐、愚鈍的表現(xiàn)。

8、選擇恰當(dāng)?shù)呐笥?

和狗戲耍,就不應(yīng)該擔(dān)心跳蚤上身;從香水店里出來,即使什么都沒買,身上也會散發(fā)出香味。

——猶太智語

猶太民族比較重視人際交往,他們對交友異常重視。在交朋友的過程中,他們認(rèn)為,和不良之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蛻變成一個不良之人;和優(yōu)秀的人交往,可以取長補(bǔ)短,逐漸地優(yōu)化自己。如果身邊的確沒有值得交往的朋友,他們寧愿不要朋友。

猶太人在選擇交往對象方面,有以下觀點:

當(dāng)接觸不良之人時,他們的思想會無聲無息影響到自己,別人的言行會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象。長期和這些不良之人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思想和言行會更深刻地影響到自己,雖然我們是一個理智而又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會受他們的思想和言行的影響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是,長期的耳濡目染會讓我們變得麻木、遲鈍,無意識地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當(dāng)周圍盡是優(yōu)秀之人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無疑會給我們良性的影響,在和優(yōu)秀的人長期相處中,我們能夠不斷檢查自己,查漏補(bǔ)缺;在他們有意無意的監(jiān)督下,不斷審視自己,從而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

猶太人就是本著這樣的觀念去尋找朋友。一旦找到朋友,他們便會非常珍惜兩人之間的友誼,在你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努力幫助你。

有這樣一句猶太格言:當(dāng)你幫助你的朋友脫離泥沼時,一定不要害怕自己身上會沾上臟臟的泥巴。

猶太人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猶太人的家里,有一只非常討人喜愛的小狗,它給這個猶太家庭帶來了歡聲笑語。但是上帝并沒有因為狗的可愛而讓它活得長久一些,病魔最終奪走了它的生命。

雖然家人很難過,但是無可奈何,誰都不能讓小狗起死回生。于是,父親打算在野外挖個坑,把小狗埋葬。可是,和小狗形影不離的兒子卻不同意,他想把小狗埋在自家后院。因為,這只小狗是他最忠實的伙計,他不忍心小狗孤苦伶仃地躺在野外。

為此,小男孩和父親爭論起來。為了把這件事情處理妥當(dāng),父親去了拉比的家里,他想聽聽拉比的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繁昌县| 五寨县| 太原市| 惠州市| 志丹县| 黎城县| 北安市| 鄢陵县| 绥宁县| 宁明县| 马尔康县| 肃南| 红河县| 汉寿县| 青神县| 黔西县| 泰安市| 固镇县| 阿合奇县| 牙克石市| 河津市| 准格尔旗| 达日县| 双流县| 长垣县| 广平县| 西安市| 邻水| 营口市| 武陟县| 昌宁县| 巴林右旗| 临邑县| 习水县| 介休市| 乌拉特前旗| 霍州市| 永州市| 黄陵县|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