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中庸(1)

御兒呂留良晚邨評點

天命之謂性

修道之謂教

喜怒哀樂之中

天地位焉二句

君子之道二句

父母其順矣乎

體物而不可遺

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周公成文武之德

追王大王王季

郊社之禮二句

父子也三句

及其知之一也

懷諸候則天下畏之

尊其位四句

凡事豫則立

行前定則不疚

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之者擇者也

自誠明謂之性

自明誠謂之教

至誠之道全章

成已仁也二句

博厚則高明

悠久所以成物也

今夫地六句

大哉圣人三節

考諸三王二句

下襲水土

萬物并育一句

小德川流二句

唯天下至三句

文理密察二句

日月所照

唯天下至大經

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無聲無臭至矣

天命之謂性

章世純

中庸論性、以其從來者名之焉、夫不知性、則不能以善性之用、淂其所謂、而性之初分不亦審乎、且性者、生之質也、人之所淂有非人之所得設、其本蓋出于天、夫以虛觀物、萬物無不獨化、獨化者、無待而然者也、有物自造、豈有使之者哉、以物觀物、萬物無不乘化、乘化者、有待而然者也、道生天。天生人。豈有能離之者哉。有生之族、小者從大四時五行流神明于上而陰陽剛柔之質成乎其間矣不然者、囗類化之理也、一身之內、精者從粗生長收藏賁敷其精、而仁義禮智之在乎人者、與相效法矣、不然、無相受之能也、夫仁義禮智、歸乎陰陽剛柔陰陽剛柔、歸乎五行四時、然則天之與人處乎其外而常為主乎內人之所為乃天之所為耳亦定乎其始而常久而管乎其終終世不相去終世不自由也由此言之、人性固已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命字未清楚。蓋既認陰陽五行為命。是以認氣質為性。既認氣質為性。則口味目色耳聲。皆是無待而然。圣人又何事焉。然則大力但知孟子所謂性也。而不知孟子所謂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學者博觀書而詳去取之。【艾千子】

氣質未嘗不是性。然非性之主也。孟子口之于味章。與程張朱子發明理氣之說詳矣。此非孟程張朱之言。孔子子思之言也今摠一概不信。只信生之謂性。作用是性。能視聽言動的這個便是性。三句是真宗旨。所謂本領不是。一齊差卻。下面縱有一句半句湊合近似。總與這邊道理不相入也。

天命之

修道之謂教

章世純

自圣人有教、而道之事始全矣、夫天非人不成、不有圣人之修道、道亦何以為天下利哉。且道之原在于性。天之所以與我者也。顧人繼天之事、亦當使人與有功焉、若但任之于天也、亦安所貴于人哉、古之圣人、其治天下也、使天下無勉強之難、而亦不全與以自然之易、使天下有勉強之難、則人將以道為非我所淂與也、自棄于外而不可進、使全與以自然之易則又將以人之所為舉皆道也、因任自縱而決裂而不可止、天下茍有自棄而不進、決裂而不自止者、則皆不免于有亂、圣人之所懼也、于是示以率性之便、而亦不廢乎修道之功、曰、率性因道矣、道之中猶有差忤也、乃始定之中者以為極裁其太過而引其不至、而參錯者皆在繩之外矣。且率性皆道也、道之理亦不當若是多異也、乃始取其庸者以為常。證以同然而去其獨淂而別異者皆淂所依之準矣。使天下之人既皆不失乎、自然之意。知性之原自可率也。可以循乎其性以至乎其道。而仁義之美、禮樂之高、既皆有以自見而又有所用其勉強之慮。知性之不可必恃也。故雖在道之中。不忘求合于道之想。而聰明之才。強勇之力。又俱有所以效之。夫是之謂教。而天與人始并行矣。故圣人者、全天之事。畢天之功者也且夫天道有反圣人猶且修之況于人乎若夫今世之所講道者皆圣人之所教者耳、

文特閑淡疏散。無雕琢詭俊之弊。然通篇只講圣人所以修道之故。而之謂教三字。竟以行文氣勢掩之。頗失輕重之則矣。【艾千子】

只為氣質有偏勝闕欠。便不能完此理之固有。故圣人為之品節而裁成之。不則天命或幾乎息。而道不行于天地之間。此是圣人不淂不然者。不是人欲有功于天。而為此多事也。勉強自然。亦皆本乎天理。圣人亦有不淂不然者。非圣人能與之。而易之難之。惟吾作弄也。他摠見淂真性以外。一切是假合。故毫無親切之義。正坐不講圣人所以修道之故。而徒為雕琢詭俊耳。

修道之

喜怒哀樂之中

章世純

道有所謂中者、即性之寂而名也、夫喜怒哀樂、偏舉之而無中也。而中存乎其間。但無著而是矣、且夫道莫善于中、亦莫全于中、是中也、以為天之所以分造化。而亯囗丸知人心固已具足乎。夫天有開發收斂、人有喜怒哀樂、四者相生。亦相奪也。有未發焉。于其未發。既泯相生之端。于其未發。亦無相奪之跡。浮游罔象之念、不盡絕也而忤從之見、則固無所動于慮矣、于斯時也、淂其常心、而游于混冥人于天命、猶有相通之脈、視聽言動之交、自流行也、而違順之感、則固不加于物矣、于斯時也、與世大同、而各止其所、我與萬物、亦皆有相忘之機、蓋離事而立于獨、則過與不及、不淂至乎其間、心于此而特妙、存無以待乎有、則陰與陽、又兼包于其際、理于此而足也、是不謂之中而謂之何哉、中不全于未發雖發亦有之然而于未發著明矣、

未發之中。自戒慎恐懼來。使無戒謹恐懼工夫。則發必不能中節。發不中節。則當其未發非中也。如人之病瘧。當其未發。瘧癥嘗具。可以謂之中乎。且未發性也。非時也。如以時。則人有未發之時乎。惟有昏睡耳。然夢中亦有喜慍矣。大力認未發作時。是以有浮游罔象不盡絕之說耳。【艾千子】

千子硬主要根戒慎恐懼來。故其言如此。若必待戒慎恐懼而后有中。則亦將必待修道后而有天命之性乎。瘧者病也不可以喻本來臟腑之中和也。如其言。瘧之病。必待服藥而除。病除然后臟腑有其中和。是已。然則不病瘧之臟腑。必須服瘧藥而后中和乎其說之謬。不得辨而知。不足以評此文之是非也。苐此文所言未發。乃禪家前后際斷。萬象森羅。空洞無外。虛白清鏡火珠靜月之見。與俗人平旦夢覺。懵然無知之象耳。非中庸所謂未發之中也。學者于此細體會之自淂。

喜怒哀

天地位焉二句

章世純

君子功化之大、成于其性而已、夫中和藏于其心、而大用及于天地萬物、理數使然、非有異也、且人之所為。可以無所不至。其所作事蘊而為氣能與天地之氣相益損。故君子務修其中和以達之。夫天下唯清虛者易于撓動。天地之氣。非特清虛已也。天下相連者可以相及。人處天地之內。非持相連已也。天地有二中以處冬夏有二和以居春秋、此其所以行變化以成萬物者也、圣人修其中以輔天地之中、修其和以輔天地之和、同道易以相召、而兩合足以相益、天地感之、所以淂正其體性也哉、天地者、萬物之父母天地之氣亂、則萬物受之、是故五行有殄、則害氣偏矣、鱗蟲盛者羽蟲不育介蟲盛者毛蟲不育、此偏氣使然也、圣人在上、五方之氣、兩不相多、適而付物者也、四時有差、則功不相終矣、春道不正萬物不生秋道不正、萬物不成、此不一之氣使然也、圣人在上、四時之氣先后相應、濟而為功者也、觀夫萬物蕓蕓、各正其命、則豈非天地淂職之數哉、法象莫大乎天地、人以其氣迎而感之、自小求大、則道之上通也、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天地以其氣包而育之、自大造小、則道之所以下逮也、而以其及天地者及萬物、則全于為君子之功矣、

牽扯淂松舊話。猶之未作以題耳。【艾千子】

天地位句信不及。只有萬物育還好講人功。于是只在這上面說于是只說氣。只說萬物育便是天地位。育萬物。只說幾個蟲蝝。位天地。只說幾個節令。秀才淺陋至此。只坐以理學書為迂腐。不去理會故耳。

天地位

君子之道二句

章世純

君子造道而自近者始矣、夫道之用赍、君子亦造其所為費者、端起夫婦也、則豈自夫婦止哉、且道隨物為體。則與物俱極宜非有端者。而物各據自體以為正、于是遠近分、端委別矣、是故天降命而生物。自天言者。陰陽以為端。萬物以為委。人性流而生事。自人言者。家庭以為端。兩開以為委也、遠于身者指為遠、君子期為收效之地、近于身者指為近、君子循為造事之因、夫婦日用之事。所為者至褻也而道之所在豈可謂褻也倡隨以為義者。圣神不能鄙其事。而好學力行之所用。固首用之此。夫婦日用之事。所為者至易也而道之所在豈可為易也比昵以為歡者、豪杰亦且受其溺、而戒懼慎獨之所持。亦首持之此、蓋人茍聯于家庭、則性必獨切焉、率性之道、固于其真切者先引之也、其愛之易為仁、其宜之易為義也、事茍在目前、則功亦淂積焉、見功之多、固于其可積者累崇之也、其懸目也博其收寔也大乜、夫端既造于此、則緒將引于彼、與知與能者、君子之力既可以致之、而與愚不肖同事即不知不能者、君子又將藉于道之力以致之、而與圣人天地同功、夫位育之事、豈人力哉、道之費者。自能如斯。而特待千人以發其端也、

如此方是君子造端。時文都講成有天地。斯有萬物有男女耳。可乎。文之靈圓俊辨。又不待言。【艾千子】

有精刻不朽處。有俚語子書可刪處。須分別觀之。【張爾公】

評者云、圣賢論道。便有責成人功意。道端二字。當以此為正解。非也。講起道。便說君子之道。誰道不責成人功。苐說話各有次苐。分章各有本旨。不是章章句句要說個盡也。君子之道費而隱。依公等言。君子如何去費之隱之耶。此章本只言道不可離意。而不離道之功。自見言下。其下各章言做功夫處。而道之不可離自明。造句各有界分。不可混也。且將造字作功力字。則察乎天地。又如何去察耶。摠是不依章句。便不成文字。其名曰不通。不通者。講不囗也。

君子之

父母其順矣乎

章世純

君子之所以順親者、亦有其自矣夫一家之內、相待為情者也、不能其家人、而欲父母之悅也、豈可淂哉、且道不獨盡。有待而全。故淂必于此。而后可收之于彼。蓋相愛而布、不可逆之流也、雖家曰內亦有之。弟以詩言推之而知矣。夫宜兄弟而不自兄弟止也、此詩言之所已及也然樂妻孥而又不自妻孥止也此詩意之所未盡也、人子曰、是可以知其父母之間矣。蓋兄弟、吾之有也。亦父母不也囗囗、囗之有也亦父母有也如其逆也則戾氣所積父母與焉囗其囗也則順氣所積父母亦必與焉一家之內皆父母行情之地也。其囗囗也深矣。其計之也周矣。我篤其思。即并為父母行其囗父母之情囗代而為之施者也宜可以無憾矣。一家之內。又皆父母淂情之地囗歡與分于歡焉。戚與分于戚焉。我畗囗攵其誼即并與兄弟妻子成其孝合室無忤有合而受其委者也宜可以致豫也。其始也以孝子父母而后及于兄弟妻子、親之所厚、子不敢薄、廣孝之義也、是其自上而逮下者也、從是而往、愛其親者不敢忽于人、敬其親者不敢侮于人、則恂推是義而極之者也、此君子之所以為用孝之至、其繼也、以宜其兄弟妻子、而后及于父母、淂其歡心以養其親、不獨孝之義也、是其自下而逮上者也、從是而往、天子之孝與天下樂之、諸侯之孝囗境內樂之丈皆推是義而夫之者也、此君子所以為淂孝之術、而囗僅言兄弟妻子耳。則不盡其辭也。舉其端而微言之也。至夫子而盡其辭也。則探其旨而竟言之者也。而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之意。亦略見其間矣。

不棘不詭。別白端大。可以式纖矣。【艾千子】

詩原只說妻子以及兄弟。以及室家。但在下面推說。夫子忽然移到上面。正于不講順父母。而下面工夫足。自然到了上面。此囗囗所謂以明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之意也今從要順父母推出所囗。已失其神理。繼極劇切。越見沾滯。況復成閑話乎。

父母其

體物而不可遺

章世純

于其體物、見鬼神之德矣、夫鬼神以靈使、而靈即無不入也、無不通也、非其至德、亯囗丸與于斯、且鬼神遁天下于形聲、天下所以簡鬼神也而鬼神自不害其為有、人非徒有者也、有鬼神、則有鬼神之才性、好伺善而察惡、有鬼神、即有鬼神之職司、恒居陰而治陽、吾有所圖之隱微、謀未發也、鬼神其已知之矣、存吾體中、與吾一體而覺、俱時而至、終不能以自知者遁鬼神之知、天下人各有所藏之隱微、多無極也、鬼神又遍存天下體中、與天下人一體而各、俱時而至、各不能以其所知者遁鬼神之知、蓋以乘虛無以為質、故行而不稽時、往而不稽途、自能捷與萬物相期也、亦以乘虛無以為質、故不以漸次歷物、亦不以分體入物、自能廣與萬物相周也、于是時見怪異焉、則在人體中幻易其心目而為之也、時降休咎焉、則在人體中憑儀其謀慮而成之也、皆鬼神為之也、

此作成禍福靈應之鬼神矣。此本明道不可須臾離之意。欲人戒謹不睹恐懼不聞耳。細思自淂之。【艾千子】

予有老友每呼人為鄉光居士。或問之。曰鄉下光棍也。何以稱居士。曰凡鄉下光棍。必為僧人募斻漁利。必拉佛會放生。講感應篇果報。造神鬼靈顯誕妄以動村俗。故云。聞者皆笑傳其言。不謂文人。亦止淂此鄉光居士識見也

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章世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托里县| 哈尔滨市| 桑植县| 六安市| 杭锦后旗| 和静县| 尤溪县| 洱源县| 普兰店市| 双江| 东至县| 从江县| 页游| 珲春市| 湖口县| 区。| 吴忠市| 无极县| 基隆市| 海盐县| 突泉县| 房产| 行唐县| 外汇| 墨竹工卡县| 吉林市| 洛南县| 鹤峰县| 漯河市| 锡林浩特市| 兰坪| 青神县| 老河口市| 如东县| 长武县| 长宁区| 清新县| 绍兴市| 荥阳市|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