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天順日錄
  • 李賢
  • 4292字
  • 2015-12-26 18:04:35

麓川初叛時。沐晟尚在,若彼時只遣人宣布朝廷恩威, (「若彼時只遣人宣布朝廷恩威」,「若」字和「布」字原無,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赦其罪,撫安之,未必不從。遂輕動舉兵,又不委晟而另遣將,以致王師失利。適王振操柄之初,乃逞其忿。閣下議,謂遠夷不足較,且為耕守計。振不從,且與兵部尚書王驥謀,驥阿其意。舉兵,以驥督軍,起東南兵十五萬,給餉者倍之,窮其巢穴,而寇首惡人終不可得,焚寨而還,殺無辜十數萬。且以為功,驥封靖遠伯,以次升者萬余。未幾,寇勢復盛,驥再往,起兵如前,來東南騷擾。軍民疲憊殆不可言,復窮其所寇首,亦不可得而還,又有功升秩半前。然麓川不如中國一大縣,縱得其地與人,又何利益?而連歲興兵, (「而連歲興兵」,「連歲」原作「遂」,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軍需所費萬萬不可計,而升秩之俸又萬萬不可計,皆出于民,以所得較所失,誠不忍言,兵連禍結,致有今日。人以驥為功之首,不知為罪之魁也。

予在驗封日,南陽郡守陳正倫考績來見西老,道及予名。西老欲一見,陳公約予偕造,予終不從。自思此一見無他,即是求知。既而以事相關入閣,問知其名,因話良久。未幾,孔目以祭人之文呈, (「未幾孔目以祭人之文呈」,「孔」原作「此」,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見予名,笑曰:「我不識此人,冀予一見。」竟不往,與王文正惡人造門者不同也。

予在學讀圣賢書,知佛為異端,同類有掛其像者,即斥其非,以為名公巨儒決不如此。后居驗封, (「后居驗封造冢宰宅」,「居驗封」三字原無,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造冢宰宅,見正寢東嚴整一室,疑必家廟,問之,則曰:「佛堂也。」不覺駭嘆。又以為文章名世者必不爾。既而,見石首先生庭中高懸一幅,視之乃觀音像也,不覺失意。嗚呼!人其人,火其書,果誰望耶?

平江伯陳豫,以白金彩幣之類求西楊為其父作墓志,西楊卻之不許。固請,辭益堅。不得,乃減金幣三分之一求于東楊,即納而為之,稱許過實。或見西楊曰:「以平江之父,先生不為志,何也?」曰:「彼安得知彼曾祖?吾為墓碑,雖未識其人,以子封爵非積德之厚不能致,吾按狀而發揚之,必有實也。彼祖,吾復為之,以委都漕運而有行實功績可紀,所以發揚之。若佐無可述者,苛稱之過實,非所以取信于后世也,吾何以金帛為哉!」予因思唐之張說愛姚崇之玩物而得之,盛為稱許之辭于碑,蓋有愧于西楊者也。

東楊天資明敏,有果斷之才。中官有事來閣下議,必問曰:「東楊先生在否?」知不在,即回。凡議事未嘗不遜。西楊或執古以斷不可行也,已而卒斷于東楊,灼然可行而無礙也。每秋敕文武大臣赴憲臺審錄重囚,自英國公而下俱遜避,候二楊先生決之。西楊訊之未嘗決,至不可了,東楊一問即決,庶幾子路片言折獄之才,眾皆嘆服。文廟英武,羣臣奏對少能稱旨,惟愛東楊先生之才。自編修同解縉、胡廣等入閣議國政,未嘗一日離左右,凡大事密計必參與焉。或大臣謀事未決,文廟不樂至發怒,東楊一至輒霽威,事亦隨決。有濟人利物之仁,而不忍卻人之饋,人以為愛錢。文廟亦知之,每遂其所欲,蓋用人之仁,去其貪也。 (「蓋用人之仁去其貪也」,「仁」原作「人」,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或鄉人來饋者,必訪詢貧富何如,若知其貧,亦不卻其饋,但以別物與所饋相稱酬之;若富者以十分為率,亦答其一二。或坐法乞救,或在卑求薦, (「或在卑求薦」,「卑」原作「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必留意焉,報者相繼而不厭也。自五府、六部、都察院,無不畏其威,聽其說,使百職不能持正,亦由于此。大抵居仕途者安能一向遂意?蓋天有乘除之數,默行乎其間,早年得意,晚必坎坷;少年蹇滯,老必通顯;或首尾多難,而中則安樂。若東楊由入仕即得君,無日不在寵榮之中者四十余年,歷事四朝,曾無數日之恙,生榮死哀,始終全美,不可以常數論也,或者間氣所生而稟得完厚如此。其輔理之功在文、仁、宣時亦尋常,在正統數年,天下休息頗有力焉。至于格君心之非,引之當道,則概乎未有聞也。

按:以凍楊之才敏,于決事間遇難處事,上不懌,怒見于色,東楊至輒為霽威,事亦隨決,得君可謂專矣。獨是多欲,不卻人饋,使王振得以捃摭內閣之失,而操弄威福,益肆無忌,不滿人意為多。后以受宗室之饋,為振發覺,東楊聞報,兼程入都,觸冒瘴癘而中道病死,卒亦為欲所累,而受振之窘害也,可勝慨哉!

宣廟時三楊用事,思天下之士不由己進退,敕方面、風憲、郡守令,在京三品堂上官舉保。且薄吏部尚書郭琎不學無術,但以老成至此,尋敕今后御史、知縣,許在京五品以上官保舉。由是,天下要職吏部不得除。已而,奔競之風大作,以贓露者甚眾。尋有以弊言者,遂罷御史、知縣舉保之例,郡守以上仍舊出于三楊之門,皆由其操去取之權也。西楊雖偏而無私,尤持公論,當時天下方面頗亦得人。正統六、七年以后,張太后崩,三楊相繼而亡,進退天下人才之權遂移于中官王振,邪正倒置矣。

按:祖宗朝用人,皆吏部具缺,上親簡除,非內閣與中官所敢專也。至宣德末,權歸內閣,三陽尤持公道,頗亦得人。迨正統中,三楊相繼亡矣,王振用事,進退人才之柄遂移中官,而邪正其倒置乎!景泰而后,始令吏部會推,而實司禮監陰主其柄,用人之得失隨監官之賢否矣。

陳敬宗由翰林拜南京祭酒,美須髯,容儀端正,步履有定則,望之者起敬。嘗會食諸生, (「嘗會食諸生」,「會」原作「飲」,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稍有失儀者,即待罪不輕容也。或有事稟,嚴于對君之禮。然待諸生少告病者,必以為詐,務出而驗之,因而亡者亦不恤也。以故諸生一登仕途必遠之,遇諸途者不識也,徒悵恨而莫能自省。對客善飲,襄城伯重斯文,或盛設延賓,既罷,必留敬宗再飲。主至酩酊,猶儼然若未嘗飲者,人皆服其量。

何文淵守溫州時,廉靜寡欲,一郡大治,當時浙守稱為第一。既而,召為刑部侍郎,民有饋金者,卻之。好事者為之立「卻金館。」在刑部雖有深刻意,以尚書主之,弗克,遂人亦未之知也。后以故乞病歸。正統十四年,朝廷多事,士大夫乞起之,召為吏部侍郎,遂進尚書、太子太保。其于擢用人材之際, (「其于擢用人材之際」,「于」原作「余」,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詭譎之跡已露,而居言路者不能容矣。 (「而居言路者不能容矣」,「路」字原缺,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雖百計固位, (「雖百計固位」,「計」原作「位」,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奈何攻之者眾,目為奸邪而暴其情狀,終于斥去,不能留矣。向使病去不出,作郡清名必然傳后,不失為廉謹之人。今也雖得高爵,而喪其美,何足羨哉!予在銓司時,或所見不當者,必面執之不行,以此見忌。洎予選兵部,若屬任其所行,莫敢誰何,竟至顛踣而后已。

按:何文淵后擢居冢宰,爵位崇高,詭譎畢露,攻之者僉以奸邪目之。而初為郡守,聲名冠于一時,召為刑部,而卻金譽于眾口,所以然者,由當時君相持鼓舞明作之權,得激昂勸沮之道,所以雖中材之士而皆爭自濯磨,奮勵相觀,而善深刻者變為仁煦,舞文者變于循良也。大抵天下惟中人最多,上智與下愚不常有,中人可與為善,可與為不善,顧在上之人所以駕馭之者何如耳。

工部尚書吳中,奏對聲音宏亮,豐姿篤厚,望之者知是享爵祿之器。貪財巨萬,嬖妾數十人。厥妻嚴正,中憚之,不敢犯。宣廟知之,嘗宴臣僚,命伶人作懼內戲以笑之,雖中愧而不能免也。一日關誥,迎于家,其妻拜畢,呼子曰:「將吳中一軸誥來,宣之我聽。」問左右曰:「此誥詞是主上自言歟?是翰林代草歟?」曰:「亦翰林代草也。」嘆曰:「翰林先生果不虛妄,且吳中一篇誥文正說他平生為人,何嘗有『清廉』二字。」中聞之,雖恚,強笑容而已。

吏部侍郎洪玙接人疏慢,好褒貶人,以才學自負,大言不慚,自矜其高。初為主事,督陜西邊稅,而回見西楊學士,大言其設施之法,西楊不考其實,異之,薦為侍講經筵。洎吏部侍郎缺,力薦玙。眾知不可,莫敢抗。既入吏部,驕矜愈甚,士林咸惡之,以西楊在,不敢攻。及西楊沒,遂郁郁得病而卒。士之行己當自卓立,不可倚恃他人之勢,一旦失其所倚,遂至如此,可為戒也。

戶部尚書金濂,初為御史有聲。自永樂以來,巡接廣東者滿載而歸,自濂去,一毫不取,廣人至今德之。在陜西臬司亦出色,用是累升副都御史,邊儲賴以充足。后歸京師,奏對宏壯,上偉之,拜刑部尚書,頗號深刻。福建盜起,遂參軍務,往平之, (「遂參軍務往平之」,「往」字原本不清,據明古穰文集本補。) 加太子太保,遷戶部。然喜結權貴,士林少之,人以為奸則過矣。 (「人以為奸則過矣」,「人以為」三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但性猜忌求利,欲充國課,商貨微矣。 (「商貨微矣」,「貨微」二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民或困弊, (「民或困弊」,「民」原作「臣」,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亦不暇恤焉。所學亦正,語論風采動人。接下多暴怒,僚屬不能堪。大抵亦豪杰之士也。

工部尚書周忱,江西人。初蘇、松一帶稅糧有五、六年未完者,朝廷遣官催促相繼,終未能完,遂舉忱為侍郎往。忱為人謙恭,言若不出諸口,謀慮深長。一切破崖岸, (「一切破崖岸」,「切」原作「囗〈王刀〉」,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改。) 為之虛心訪問, (「為之虛心訪問」,「為之虛」三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兼采眾論,不一二年累欠數皆完,羨余之貯,日見充溢, (「羨余之貯日見充溢」,「羨余之貯」四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小民賴以周恤,歲兇無慮,歲輸京師之米,甲于諸省,朝廷每勞其能。亦善于附勢中官,王振極重之。宦游其地者無虛日,人得其所欲,釋子見造者必往求之,所獲必過望。然自出粟千石旌其門,又令子納馬得官,士林以此少之。

山東參政鐵鉉,初為五軍斷事,奏對詳明,高廟喜之,字之曰:「鼎石。」凡法司有疑獄未決者,必屬鉉而成。文廟潛邸時, (「文廟潛邸時」,「潛」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有訴違法狀者,召至,屬法司問之。 (「召至屬法司問之」,「屬法」二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數日獄未成,高廟怒,屬鉉鞫之,片時而成,以此益愛之。未幾,擢山東參政。文廟兵至城下,圍之月余不得下。時城有攻破者隨完之,以計詐開門,降用板,候其入下之,幾中其計。后復出戰,文廟被其窘甚,知不能克,乃棄去。及過江登位,用計擒至,正言不屈,令其一顧,終不可得。去其耳鼻亦不顧,碎分其體,至死詈聲方已。后思忠烈不可撓者,惟鉉一人而已, (「惟鉉一人而已」,「惟鉉」二字原本不清,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古穰文集本補。) 平氏有愧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陕西省| 靖西县| 丰顺县| 习水县| 高阳县| 拜泉县| 铅山县| 武胜县| 进贤县| 长治市| 肥乡县| 靖宇县| 循化| 阿拉善盟| 甘南县| 伊金霍洛旗| 仙居县| 瓦房店市| 衡水市| 荣昌县| 都昌县| 宁夏| 梓潼县| 林州市| 囊谦县| 确山县| 两当县| 桦南县| 鲁甸县| 新河县| 盘锦市| 罗江县| 楚雄市| 凉山| 舞阳县| 澄迈县| 旬阳县| 新乐市| 汾西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