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管理糊涂經(jīng)(2)
- 讓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點糊涂
- 安然
- 3310字
- 2015-08-20 21:21:06
為什么舊事重提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憤怒呢?“事過境遷”之后,人們總認為自己已得到對方的寬恕,相信對方已將過去的事忘了,并重新信任自己。所以,當對方重提舊事時,自己內(nèi)心自然感到憤怒,認為對方只是裝作忘記,事實上卻仍銘記在心!如此一來,不但從此不再相信對方,且可能因此而形同陌路。
此種心理也會出現(xiàn)在指揮下屬的情形中。當領(lǐng)導對下屬說“你的毛病又犯了”,相信下屬必定感到相當反感。須知領(lǐng)導如果經(jīng)常重提往事,下屬必認為自己的領(lǐng)導就像“秘密警察”一樣。從此以后,也許再也不愿向領(lǐng)導傾訴自己的真正想法了。
雖然有很多時候,領(lǐng)導不得不以責備的方式來指導下屬,但請切記,絕對不要輕易去揭下屬的舊瘡疤,免得傷了他的自尊,毀了你的事業(yè)。
4.有口無心的糊涂話也會得罪員工
在管理過程中,作為老板有時難免會說些有口無心的話,當然這些話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話。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就是這些不經(jīng)意的話,往往會使你得罪你的員工,使員工產(chǎn)生少許的不滿和懈怠情緒,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工作。下面列舉三點,以做提醒。
首先,說員工的利益是“個人的蠅頭小利”,會得罪員工。
老板和自己的公司是一體的,老板在看待自己時,是把公司的利益和老板個人的利益放在一起的,而在看待員工時,則是把公司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分開看的,而這兩者之間很容易出點矛盾。有時候員工為了個人利益,在客觀上會做出一些有損公司利益的事情出來,這個時候,某些老板們常甩出的一句話就是“個人的蠅頭小利”。
在員工聽來,老板說員工的個人利益是蠅頭小利是很可笑的,也是很讓人憤怒的。實際上,絕大部分員工之所以來你的公司工作,為的就是解決自己的經(jīng)濟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蠅頭小利”。身為一個老板應該清楚,多數(shù)員工都不是為了公司在工作,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在工作,員工的行為不是因公司利益所驅(qū)動,而是員工的個人利益所驅(qū)動的。你口中的小利,從員工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是大利、甚至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了。
公司的發(fā)展前景與老板緊密相關(guān),與員工則沒什么太大的關(guān)系,反正到時候不行換家公司就是了,沒有必要死活非得待在這一家公司里,也沒有必要為了公司的利益來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老板說什么員工的個人蠅頭小利,就是充分體現(xiàn)了老板的自私自利,完全是只站在老板個人利益角度上去考慮,而不考慮員工利益。
其次,說“對事不對人”,也會得罪員工。
許多老板在開會批評員工時喜歡加上這么一句:“我今天只是對事不對人啊。”老板的本意是只針對事情本身做一些分析,找原因,找解決方案,或是找預防措施。
但是,事是誰做的?難道不是人做的嗎?對事其實還是對人!至少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這兩者是沒有多大區(qū)別的。老板一再聲稱“對事不對人”的話,可能在員工看來,只會更加暴露老板的虛偽!
再次,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也會得罪員工。
這也是許多老板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尤其是老板娘,在罵完員工后也喜歡補上這么一句,甚至還會說別往心里去,我就這么個人,刀子嘴,豆腐心啦。
大錯特錯!語言的傷害力是相當強大的。當場放出來的一句話,立即就能傷害,甚至是徹底得罪對方。別人不可能知道你的內(nèi)心是怎么想的,只能聽到你當時說出來的話,在別人還不知道你是不是豆腐心之前,你的刀子嘴已經(jīng)把別人的心給刺傷了。任憑你事后再怎么解釋,即便你真的是一顆比日本豆腐還要柔軟的心,那也沒用了,因為仇恨的種子早已埋下。
當然了,老板的糊涂話不僅僅只是上面這幾類,限于篇幅,在這里只是簡要分析幾類比較常見的。總而言之,老板隨口的一句糊涂話,沒準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爆炸的地雷。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靠溝通來維系的,溝通的方式和內(nèi)容直接影響到雙方之間的關(guān)系,尤其是較為敏感的勞資關(guān)系。有些糊涂的領(lǐng)導,往往因為自己說錯話,亂說話而惡化了與員工之間的關(guān)系,導致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俗話說“飯能亂吃,話不能亂講。”這些糊涂話,不但無益于事情的解決,反而會招致員工的抵觸情緒,從而把事情引入一個更加糟糕的境地。
5.輕易許諾是領(lǐng)導常犯的糊涂
如果把企業(yè)領(lǐng)導的信譽比喻成一根锃光發(fā)亮的權(quán)杖利劍,那么不講信譽的領(lǐng)導則好像一根黯淡無光,銹跡斑斑的鐵棍,領(lǐng)導很難用它來指揮下屬。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作為管理者,對下屬輕許承諾,壞處絕對多于好處。
這樣做的好處只有一個,就是會暫時增加下屬完成工作的動力。
而壞處則多得很。第一,會給別人一個你很好說話的印象,那么,下屬便會養(yǎng)成一種不好的習慣,每做出一點成績或者要做稍有難度的事情時,都會找你談條件。第二,很多時候一個不小心你所做的承諾與制度沖突,而偏偏下屬又完成了工作,那么你將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不兌現(xiàn),你將威信掃地;兌現(xiàn),公司的制度會被你隨便推翻。第三,即使下屬沒能完成工作,雖然你不用兌現(xiàn)了,但下屬對你的承諾的期望值已經(jīng)遠大于對工作的成就感,那他很可能會只停留在對那份承諾的患得患失上,而不是去檢討自己為什么沒能完成工作。
初為領(lǐng)導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犯過輕諾失信的錯誤,那么該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fā)生呢?
首先,要慎做承諾,最好不做承諾(制度里有的東西除外)。事實證明,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你給他的好處會更令他驚喜。
其次,如果真的出現(xiàn)壞處中的第二種情況,就是承諾與制度沖突,而下屬又完成了工作,那么,這是一定要兌現(xiàn)的,甚至不惜以修改制度為代價。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樣豈不是把管理者凌駕于公司之上了。其實不然,管理者代表的是公司,而不是個人,人無信不立,公司亦是如此,公司的制度有調(diào)整的可能,但公司的信譽是不可以打折扣的。否則,失信于員工的不僅僅是管理者自身,員工對公司的失望和抱怨反而會更多一些。更有甚者,某些管理者干脆把這件事情推給了公司或上級,這樣就有失職業(yè)道德了。
當然,如果實在兌現(xiàn)不了,那么一定要把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但不能自掏腰包或以其他的方式補償下屬,那樣做對三方都不利。
再次,要記住對下屬的承諾,不管是制度內(nèi)的還是制度外的,一定要寫下來,到時主動兌現(xiàn),不能等下屬來要。
我們都知道,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考核和評估下屬。那么,你一定要記住你的承諾和你的考核評估細則,到獎勵下屬的時候主動獎勵和表揚,到懲罰下屬的時候,要給他們點時間主動來承認錯誤,千萬別小看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其實下屬們都很在乎的。如果做出了成績領(lǐng)導不聞不問,稍微犯一點錯誤就揪著不放,那員工會是什么心情啊!
下面就陳述一位管理者的親身體會,供讀者參考:
我做工廠管理的時候,總對下面的主人承諾,這個月完成了多少怎么怎么樣,今年完成了多少怎么怎么樣,于是他們就拼命地干,結(jié)果完成了。月末年終我往上面一報,不批,制度沒做規(guī)定,我當時腸子都悔青了,我也動過自己出錢解決的念頭,但我深知這樣做會有立山頭的嫌疑,所以忍住了。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下屬對我的信任直線下降,我無論怎么鼓勵他們效果都不明顯。
我總結(jié)了經(jīng)驗教訓,往后的三年嚴格按照上面所講到的三點做事,而且刻意地許下了幾次與制度沖突的承諾,之后通過我的努力,廠子決定修改制度為大家兌現(xiàn),我的威信才一點點建立起來。但我覺得還是沒有達到四年前的水平。
這位管理者的經(jīng)歷,可能許多當領(lǐng)導的都有。一時犯下的糊涂,三年的努力都無法全部挽回,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呀!
6.寬容變成了縱容,裝糊涂就變成了犯糊涂
有些領(lǐng)導在面對下屬時,總是顯得沒有任何“棱角”,說話總是不夠有力度,因為他們總想以一種和顏悅色的面目來對待下屬,對于他們不能完成的工作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要求,降低標準,說到底,這是一種縱容下屬的行為。其實這類領(lǐng)導不知道的是,他們用這種方式帶出來的下屬往往脆弱不堪、難當重任。因為,在他們的慈善心腸面前與不斷降低的要求之下,部門的效率和業(yè)績早已與預訂的目標相去甚遠了。
那些慣于縱容下屬的領(lǐng)導,在平時必然也不會對下屬予以嚴格的要求。我們知道,嚴師才能出高徒,同樣的道理,嚴格要求的領(lǐng)導,才能帶出一批能征善戰(zhàn)的下屬。有時候,領(lǐng)導們看似對下屬寬容,實際上卻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對下屬的缺點和一時難以完成的任務,千萬不能輕易降低要求,縱容下屬,那樣只會使下屬的弱項變得更弱,也不利于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會為其留下重大隱患。要知道,對下屬進行嚴格要求,才是對他們關(guān)愛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