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被溺愛的孩子

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對“節約能源”不屑一顧,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也不看好與人為善的價值。用切尼的話說,節約是“個人的美德”,對整個星球無益處可言。而在康德看來,憐憫之情固然美好,卻同道德生活無關。既然“社會責任”是王道,誰還在乎什么柔情蜜意呢?

我們活在一個崇尚理智的時代,相比之下,情感就成了招致脆弱和優柔寡斷的東西。更糟的是,情感難以駕馭——人之所以為人不正因為我們能自我駕馭么?現代哲學家們的目光全都聚焦于邏輯和推理,對人類情感則唯恐避之不及,好像禁欲的隱士躲避誘惑。但是,正如隱士也會偶爾想象花前月下和鮮衣美食,沒有一個哲學家可以完全避諱人類的基本需求、欲念和迷戀,因為很不幸,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凹兇獾睦硇浴本统闪思兇獾囊芟?。

如果道德源自人為的抽象概念,那我們為什么每每能不假思索地迅速做出判斷呢?事實上,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認為道德決策來自直覺。他讓實驗參與者對異常的行為(比如兄妹一夜情)發表看法,實驗對象都能立刻表達不贊同。海特繼續讓他們歷數否定亂倫的原因,并一一辯倒這些理由,直到實驗對象理屈詞窮。比如,他們會提到亂倫容易生出異常的后代,但在海特設計的情景中,兄妹二人使用了有效的避孕措施,也就是說那些顧慮其實是不存在的。大多數實驗者立刻就走入了“道德窘境”,他們只能強詞奪理地堅稱這些行為都是不正當的,卻給不出任何嚴謹的理由。

毫無疑問,我們時常“不過腦子”就能做出道德判斷。實際上是情感先做了決定,我們那思考的頭腦才事后諸葛亮似地站出來,自圓其說地拼湊出一套合理的解釋??紤]到邏輯思維中這項基本缺陷,我們似乎應該反思一下前康德哲學對道德的詮釋。它認為道德感植根于“情緒”——此觀點恰恰符合演化理論、現代神經科學,以及對我們的靈長類近親行為的觀察。這并非意味著猿也有道德觀念,但我非常贊同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表達的觀點,即人類道德感源自動物社會:

任何一種具有明顯社交天性的動物“任何一種具有明顯社交天性的動物”:達爾文(1871,pp.71 72)。……一旦其智力水平發展到接近或等同于人類的程度,都毫無疑問會產生道德感或道德意識。

那么達爾文所說的“社交天性”具體指什么呢?我們究竟為什么要關心他人,為什么要關注他人的行為?顯然,道德評判的含義遠不止于此,但對他人發生興趣是前提。失去這個前提,就難以發展出什么道德。人類的這種習性,是一切的基石“人類的這種習性,是一切的基石”:對此更多解釋請見《靈長類動物與哲學家:道德是如何演化而來的》一書(de Waal,2006)。

我們的身體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在不自覺中做出反應。聆聽他人講述悲傷的故事,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垂頭喪氣,像當事人一樣皺起眉頭。身體上的這些變化反過來致使我們的情緒變得像講述者一樣憂郁。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的腦子并沒有鉆到對方腦子里去,而是身體準確地捕捉到了對方的情緒信息。不僅憂傷的感情如此,愉悅感也可以傳遞。有天早上我邁出早餐店,竟莫名其妙地吹起口哨來,我想我的情緒怎么突然變得這么好呢?原來剛才我的鄰座坐著兩位男士,看得出來是久別重逢的老友,談笑風生,天南海北。我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盡管我們素昧平生,而且我對他們聊天的內容也不知情。

情緒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傳遞,這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以至于每日進行這種交流的人的長相會日漸相仿。此現象已經通過實驗得到了證實。研究人員給實驗參與者展示多年夫妻的兩組單人照片,一組是結婚當天照的,另一組拍攝于25年之后;接著,參與者要根據面孔相似性將照片配對。當看到老年時代的照片,受試者很容易判斷出誰和誰是夫妻;然而當看到年輕時的照片,配對結果就一團糟。因此,常相廝守的夫妻有所謂“夫妻相”,并不是因為他們開始選了長相相似的人做伴侶,而是由于經年累月各自的特征發生了趨同的改變。夫妻自我評估生活越幸福,長相也越相似。每日情緒的交流顯然可以讓二人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別人從外表一眼就看出他們已經彼此擁有了。

說到這里,我忍不住想到,我們也時常覺得狗長得像主人。這和夫妻相像的道理并不相同。只有當狗是純種時,我們才能成功地將狗和主人的照片進行配對。遇到雜種狗,人的判斷力就失靈了。因為純種狗通常是主人不惜血本精心挑選而來的。可以想象一位高雅的女士恐怕更愿意牽獵犬在街上閑逛,而性格堅毅的漢子和羅威納犬走在一起那才更拉風。關鍵問題在于狗同狗主人的相似度不會逐年增長,因此造成狗像狗主人的原因只是品種選擇,這和配偶之間由于情緒傳遞而造成的彼此相像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的身體和頭腦都太適應社會生活了,一旦落單,就會無可救藥地精神消沉。這就是為什么單獨囚禁是除死刑之外最嚴酷的懲罰。社會聯系無可取代,因此延長壽命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告別單身,并一直維持婚姻關系。這樣也有危險,有朝一日失去伴侶,活著的另一半就常常心灰意冷,甚至連活下去的愿望也沒有了,這能解釋為什么那么多喪偶的人隨之死于交通事故、酗酒、心臟病和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夫妻一方去世之后,另一半的死亡率在半年之內會很高,這個規律在年輕人中表現得比老年人明顯,而男性又比女性更甚。

其實動物也是如此,我就因為這個原因失去過兩只動物伙伴。第一次是我親手養大的寒鴉(一種狀如烏鴉的鳥)喬漢(Johan),它性格馴良溫和,不過對我并不怎么親密。它畢生最愛寒鴉拉菲亞(Rafia)姑娘,一雙鳥兒相伴多年,直到有一天拉菲亞獨自飛出鳥籠追求自由去了(我懷疑是鄰家小孩兒出于好奇把籠子打開了)。剩下喬漢一個,孤苦伶仃終日對著茫茫天空嘶鳴。幾個星期后就撒手“鳥”寰。

還有暹羅貓莎拉(Sarah)。它是被我們的老公貓迪亞戈(Diego)“收養”的。迪亞戈對莎拉溫柔有加,不僅為莎拉舔凈身體,還任它揉縮在腹部,好像在喂奶,兩只貓連睡覺都擠在一起。這樣的忘年交持續十年,直到迪亞戈壽終正寢。莎拉那時還年輕,身體也健壯,可它竟然停止進食,獸醫也說不出個道兒,兩個月后竟追隨迪亞戈而去。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至愛的親人死去,不肯棄尸而去的事屢見不鮮。靈長類的媽媽有時會一直抱著死嬰,直到剩下皮包著骨頭。曾經還有一只失去孩子的肯尼亞母狒狒,幾個星期后當她再次見到當初安置尸體的樹叢,還會躁動不安。那只狒狒媽媽爬到附近的高樹上俯瞰地下并發出悲號,狒狒一般只有找不到大部隊時才會這么叫。還有大象,它們時?;氐酵樗廊サ牡胤剑谀墙浭茱L吹日曬的尸骨旁站上半晌。幾個小時內,它們一邊嗅一邊輕柔地翻動骨頭。有的大象會斂些骨頭隨身帶走,還有的會把骨頭再送回葬身之地。

人們被動物的忠誠所感動,甚至為之樹碑立像。在蘇格蘭愛丁堡有一座名為“格雷菲爾斯鮑比”的小塑像,塑像原型是一條斯凱梗犬。主人于1858年死后,小狗鮑比(Bobby)不肯離開主人的墳墓,整整守護了14年,靠它的粉絲送來的食物維持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它死后被埋葬在離主人不遠的地方。在它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讓它不渝的忠誠成為我們的榜樣?!比毡緰|京也有一座類似的雕像,紀念的是秋田犬八公(Hachiko)。主人在世時,八公每天都會跑到涉谷車站等待他下班歸來。1925年,主人去世,但是八公竟然矢志不渝地堅持著它的習慣,每天準時出現在車站,長達11年之久。如今,狗狗愛好者每年還會在車站出口聚會,表達對忠犬八公的敬意,而這個車站也用“八公”取代了原來的名字。

聽到這里,你也許仍然會不屑一顧,故事倒挺感人,但它們和人的行為有什么關系呢?不要忘了,我們屬于哺乳動物,在這一類動物中,母親照顧孩子義不容辭。社會關系顯然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而其中最根本的就要數母親和孩子的關系。它提供了一個演化模板,包括成人之間的其他一切社會關系都建立在此基礎之上。這樣一來,當我們看到談戀愛的人有時會模仿親子之間才有的行為,比如互相喂吃的,好像自己不會吃飯似的,或者像小寶寶那樣提高嗓門說特別幼稚的話,就不足為奇了。而我呢?我就是在甲殼蟲樂隊的愛情歌曲中長大的——“我要握住你的小手~”——這何嘗不也是一種向童年的回歸。

實際上,過去某些動物研究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而具體的影響。一個世紀以前,棄兒所和孤兒院一概遵循行為主義的原則,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糟糕后果。行為主義是心理學派的一支,顧名思義,它相信行為是科學唯一能夠觀察和量化的,因此也是唯一值得研究的。而大腦的意識哪怕真的存在,也像個黑盒子一樣無法捉摸。情緒就更不用說了。如此一來,動物還有內心世界就成了無稽之談,它們被比作機器。這可苦了動物行為學家,他們必須重新創立一套名詞,好讓對動物的描述和對人類的描述相區別??尚Φ氖?,好不容易重新命名了,有的詞竟再次被人利用。比如,人們顧慮“朋友”、“伙伴”這樣的稱呼會給動物帶上人類行為的意味,于是造出“親密關系”(Bonding)這個詞,專門用于描述動物。誰料想,這詞聽起來太棒了,立刻變成形容人類關系的流行語匯(比如“男性親密關系”和“親密關系體驗”)。這讓人始料未及,結果反而要讓它從動物行為領域再次退役。

行為主義之父“行為主義之父”:約翰·華生(1878~1958)和B.F.斯金納(1904~1990),二人都著迷于動物行為學以及動物行為同人類行為之間的關系,他們共同創立了影響深遠的行為主義。約翰·華生曾成功地“訓練”嬰兒,讓他們對毛絨物體產生恐懼。這個結果終于讓人相信,人的行為同樣符合效果法則(即人傾向于重復那些會帶來好結果的行為,而避免結果不理想的行為?!g注)。華生首先讓“小艾爾伯特”高高興興地玩著一只毛絨小白兔。過了一會兒,陰謀就開始了:小白兔一出現,華生就拿鐵器在可憐的小艾爾伯特耳邊制造噪聲。如此一來,恐懼就成了毛絨小白兔的后果。從那以后,每次小白兔(或研究人員)一出現,艾爾伯特就嚇得號啕大哭。

華生認為條件反射無所不能,“情緒”是應該回避的。他尤其質疑母愛,把母愛看成一種危險的感情,認為無微不至地關照孩子其實相當于向孩子灌輸軟弱、恐懼和自卑性格,這樣下去將毀掉孩子的前程。最后他申明,社會需要多一些條理少一些溫情。他甚至設想了一個“嬰兒園”,園里沒有多事的父母,嬰兒的撫養完全遵照科學設計。比如,小孩只有在行為表現無可挑剔時才可以被人碰一碰,而且不可能是擁抱、親臉這種親昵動作,只能在頭上輕拍一下。華生認為,在培養下一代的過程中,有組織地分發物質獎勵會帶來驚人的效果,而平庸的好好媽媽只會濫施感情,完全不懂育兒之道。

不幸的是,這種“嬰兒園”真的存在,效果簡直差得沒得說!看看心理學家對孤兒院孤兒的研究,結果不言自明。這些孤兒被分開關在有欄桿的小床里,彼此之間用白布單隔開,缺乏視覺刺激,沒有肢體接觸。他們從沒聽過柔聲細語,沒被人抱過,更不曾像其他孩子那樣被人撓癢逗樂——恰好符合科學家們的推薦。可這些孩子看上去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和行尸走肉沒什么區別。照華生的說法,他們理應茁壯成長,實際上卻對疾病一點抵抗力也沒有。在某些孤兒院,死亡率甚至接近百分之百。

華生當年對所謂“過分溺愛的孩子”的聲討“華生當年對所謂‘過分溺愛的孩子’的聲討”:華生的觀點在當年屬于非主流,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華生以及哈里·哈洛,請參見黛博拉·布盧姆令人深受啟發的著作Love at Goon Park(2002)。,以及20世紀20年代公眾對華生強力的支持,我們今天看來簡直不可理喻。這促使心理學家哈里·哈洛著手證明另一個更符合常識的理論,即母愛很關鍵——對猴子來說……哈洛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的靈長類實驗室中證明,在孤立環境中養大的猴子,不管精神還是社交能力都不健全。如果愣是把這些猴子放歸到群體中,別提社交技巧,它們連社交欲望也沒有;不僅如此,這些猴子也不會像其他成年猴子那樣交配和撫養后代。先不論是否符合倫理,哈洛的實驗確實已經向人們證明,剝奪肢體接觸,對哺乳動物可不是什么好事。

隨著時間的流逝,此類實驗慢慢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孤兒們的命運也逐漸得到了改善。不過歷史還有個例,羅馬尼亞總統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曾集結上千名新生兒,把他們投入“感情集中營”,剝奪他們應得的溫情。當統治的鐵幕最終被打破,齊奧塞斯庫的孤兒院終于打開大門的時刻,全世界再次見證了教訓。這些孩子不會哭笑,終日像胎兒那樣蜷成一團,搖來晃去(同哈洛的猴子驚人地相像),連玩耍也不會。如果給他們遞上新玩具,他們就會猛地向墻邊擲去。

親密的人際關系對人類至關重要,它帶給我們最大的歡樂。雖然戴高樂將軍有句名言:“歡樂是為蠢貨準備的”,但我說的歡樂并非他所指的那種癲狂狀態。美國《自由憲章》中也描述了“歡樂”,是人滿足于自己生存現狀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是可以度量的;不僅如此,研究表明,在收入達到特定水平之后,物質財富帶來的區別并不顯著。在過去幾十年間,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但我們歡樂的程度可曾有所改變?答案是,一點也沒有。對人最有益的,并不是金錢、成就,以及功名等,而是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的時間長短。

羅馬尼亞的孤兒依據所謂“科學”理論被養大,對他們的培養完全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人們把社交圈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以至于時常忽視它的重要性。我所在的靈長類專家工作小組就曾經歷過一次教訓,盡管我們這幫人其實應該是最了解這些動物的。那次,我們為黑猩猩建了一個新攀爬架,然而卻把精力過多地集中在物質環境上。哪知道,這些猿已經在那個老的戶外金屬攀爬架上耍了30年。我們卻心血來潮,決定弄幾根大木桿,擰出個更激動人心的架子來。在整個建造過程中,黑猩猩們被鎖在隔壁。起初,它們坐立不安,不停制造噪聲;可有一次聽到外邊的巨型機械開始樹桿子,它們再不折騰了。它們看出來,這幫人是動真格兒的了!我們把桿子用粗大的繩索連接起來,在地上鋪了新草皮,挖了新管道。八天后,新攀爬架拔地而起,比舊的高10倍。萬事俱備。

跑來觀看黑猩猩喬遷新居的野外站工作人員不下30名。我們甚至開始打賭哪只黑猩猩會率先碰到新架子的木頭,哪只會最快爬到頂端。這些猿幾十年都沒碰過木頭,有的一輩子連木頭味兒也沒聞過。靈長類動物中心主任猜測地位最高的雌、雄黑猩猩會贏,不過我們也知道雄性黑猩猩其實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它們成天忙著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惜冒險,卻完全可能見到點新事物就嚇得跑肚拉稀。

我們在觀測塔上架好攝像機,對準鏡頭。黑猩猩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放出籠子。那情景讓所有人始料不及。顯然,我們光顧著為自己頂著炎炎烈日精心搭建的攀爬架而歡欣鼓舞,根本就忘了黑猩猩們已經在各自的籠子,甚至彼此分開的樓里關了好多天了。打開牢籠后它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社交活動。有些黑猩猩直接撲進別人懷里,彼此擁抱親吻。一分鐘不到,成年雄性已經豎著全身的毛,開始四處恐嚇,好像在提醒其他個體:不要忘了誰是頭兒。

這些黑猩猩壓根兒沒注意到它們頭頂的新攀爬架。有的徑直走到下方,好像新架子根本不存在似的。它們看來一點也不準備接受!直到從地上看到我們巧費心機掛上去的香蕉,年紀大的雌性黑猩猩才率先爬上去,諷刺的是,最后碰到那上邊木頭的,反倒是整個群體里最橫行霸道的雌性。

結果好景不長,掛在攀爬架上的美食一旦被吃光,大伙兒就撤了。顯然,它們還沒做好入住新居的準備。所有黑猩猩又集合在舊金屬架子里,實際上我的學生在前一天已經測試過,證實這個舊架子確實是極不舒服的。可這些黑猩猩一打出生就活在這里,“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它們四仰八叉懶洋洋地躺在里頭,抬頭瞻仰著隔壁的“宮殿”,好像那根本不是給它們享受的,而是一個具有研究價值的物件。足足過了幾個月,黑猩猩們才開始把大把時間花在這個新架子上。

我們這些研究人員過于沉醉于自己的杰作,反被黑猩猩教了一課,讓我們認識到什么才是最基本的需求。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康德。難道這不正是現代哲學的癥結所在么?一門心思研究那些所謂人類最獨特和最重要的東西,什么抽象思維啦,良知啦,道德啦,結果恰恰忽視了最基礎的方面。我并不想刻意貶損所謂“人類的特質”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真想弄明白我們何以成為今天的樣子,就必須嘗試著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思考。讓我們將注意力從人類文明的巔峰轉移到山腳。巔峰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可山腳卻蘊藏了推動人類演化的東西——包括那些驅使我們去溺愛孩子的“齷齪”的多愁善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温州市| 石家庄市| 彝良县| 宾阳县| 鄯善县| 屏南县| 剑河县| 图木舒克市| 绿春县| 双鸭山市| 漯河市| 孟津县| 郴州市| 汨罗市| 武胜县| 招远市| 富裕县| 孙吴县| 娱乐| 白河县| 南雄市| 临武县| 辽中县| 南平市| 布尔津县| 湘潭市| 滕州市| 宜阳县| 昌吉市| 潢川县| 扎囊县| 临沂市| 静海县| 小金县| 阿尔山市| 峨边| 南乐县| 新龙县| 商洛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