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處理心情,調整心態(1)
- 照著做,你就能掌控情緒
- 龍小云
- 4801字
- 2015-07-17 09:52:16
好心態才能決定好的命運。很多時候,人的成功和失敗并不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而是和當事人的主觀心態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在愉快、積極的心境下從事活動的成功概率要遠遠大于那些在壓抑的、痛苦的心情下的成功概率。所以,收拾一下你的心情,或許有意外的收獲。
不為昨天流淚
人生由3天組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你在忙碌的今天為了昨天的失敗或不幸而哭泣,那么你的今天就只剩下了淚水。試問,你的明天又將何去何從?
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去都無法釋然。站在時間的長河中,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今天和明天,而總是沉浸于往事中,是極不明智的做法。昨天依然和我們有關,但是希望是不可能從昨天產生的,生活的奇跡永遠是今天的主題。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不要對于昨天念念不忘,昨天無論是輝煌還是黑暗,都已經成為歷史。作為已經翻過去的一頁,我們何必要花費精力去自責、去悔恨呢?把握好今天,要為了明天而準備,而不是為了昨天而哭泣。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在現實的大海中航行,如果因為昨天的風暴而放棄今天的航線,恐怕那些人生的新大陸永遠也不會被發現。成功人士亦是如此,翻閱那些偉人的傳奇史,幾乎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一些傷口。愛迪生做過無數次試驗才找到一種燈絲材料,鄧小平三落三起最終讓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在這些曲折的道路上,他們都為了昨天動搖了嗎?沒有。所以,不要輕易地放棄,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去的沼澤。或許昨日誠可貴,但是今日價更高。
一位得道高僧休息前吩咐他的小弟子去給佛祖點上香火,這個粗手粗腳的小和尚不小心把香爐打翻了,香灰撒了一地,剛剛插好的香火也斷了,差點燃著了整個祭堂。小和尚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偷偷地躲了起來。
第二日,高僧找不到小和尚,便親自來到祭堂探究原因,得知了事情真相后,他稍微有些生氣,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他派人去把躲藏起來的小和尚叫來。小和尚因為害怕,哭了一夜,眼睛腫腫的,心想這次肯定被重罰。高僧看了一眼小和尚:“你耽誤了今天的晨課,知道嗎?”小和尚抬起頭,很不解地望向高僧,然后低頭主動認錯:“師傅,我錯了。我昨晚打翻了香爐,你不生氣嗎?為何今日不責罰我,反而僅僅怪我耽誤了晨課呢?”高僧語重心長地說:“昨天你犯的錯誤,我是很生氣,可是事情已經過去了,再來追究誰的責任已無益處。昨天香灰已灑,香火已斷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情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今天馬上換上新的香灰,重新點上香火,再把今日的晨課補回來。如果因為昨天的失誤,把今天的光陰也賠進去的話,那才是不可饒恕的。你明白了嗎?”小和尚恍然大悟。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個小和尚的角色,我們為了昨天的失誤而哭泣,甚至放棄了今日應該做的主題,明日再為今日的放棄而哭泣,日日相仿,人生就這樣丟失了它的意義。當昨天的事情我們已經無力改變,那么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它,把握好今天才是最有價值的行為。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或許荊棘叢生,或許障礙重重,可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可以戰勝的,關鍵是你是否具備了戰勝它們的決心。昨天的荊棘叢林已經走過,即使傷痕累累,也不能代表我們無法跨越這條路。勇敢地走下去,傷在昨天,活在今天,那么成功就在明天。
人的一生要經歷過無數的風雨,無數的磕磕絆絆。看看我們小時候是如何學會走路的,我們一邊學走,一邊摔倒,我們沒有因為摔倒了,就長哭不起,就拒絕走路。相反,兒時的勇氣是巨大的,無論摔得多么疼,哭泣之后還是要走的,甚至第二天就把昨天摔跤的事情忘記了,或許這就是人堅強的本性。長大之后,這種本性是依然存在的,我們不能讓軟弱把它掩埋,要如同一個幼兒學走路那般勇敢。昨天的創傷已經結疤,讓我們不要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了。不要為昨天的失敗而流淚,但是要從昨天中吸取教訓,避免今天成為第二個失敗的昨天。
微笑面對困境
人生有兩種境況:順境和困境。每一個人或許都能微笑地面對順境,但是能夠做到微笑面對困境的卻少之又少。你或許會說:什么,我對困難微笑?這可能嗎?困難如蛇蝎毒蟲般恐懼,我哭恐怕都來不及呢。然而,越是有大成就、大作為的人,反而越是會坦然地面對困境。他們的經歷告訴他們,磨難和困境才是幫助他們成功的動力。
巴爾扎克曾經這樣說道:“困境是珍貴的賜予,它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補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同時也是弱者的無底之淵。”困境以其可怕的面貌出現,可是當你永遠前進,勇于探索,揭開它的真面目以后,你會發現美好的風景原來藏在其中。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沖它微笑,它也沖你微笑;你沖它發怒,把它擊碎,那么你也只會看到那個支離破碎的自己。而困境恰恰又是生活的一種形式,所以你也面對困境微笑,這個微笑不是沒有意義的傻笑,而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一種自信。只有敢于面對生活,敢于面對困境,才是命運的掌控者。
中國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曾是世界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統計的中國內地富豪榜中排名第四的人。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更是一個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強者。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成就,這其間的困難或許不是你我所能想象得到的。魯冠球因為這些困難怕了嗎?止步了嗎?沒有。讓我們共同來看看這個人生的掌控者是如何微笑地走過困境的。
魯冠球15歲時便已輟學,當了一個打鐵的小學徒,經過3年的學徒生活,魯冠球對機械農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1969年,他大膽接管了寧圍公社農機廠。事實上,當時的這個農機修配廠只是一個只有84平方米的破廠房,經濟效益不好,眼看著就有支撐不下去的傾向。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以前生產的萬向節產品仍然大量積壓在庫房中。由于沒有銷路,廠子已經有半年不能按時給職工發工資了。面對著剛接過手的難題,魯冠球沒有退縮,也沒有愁眉苦臉。他積極地行動起來,仔細分析廠子的情況,對癥下藥。
另外,他總是面帶笑容,不但給了自己鼓勵,也把整個廠子的氣氛帶動起來,人人都覺得這笑容就是代表廠子有救了。魯冠球組織30多名業務骨干,兵分幾路,天南海北,到處探聽汽車萬向節的生產銷售情況,周旋于各地汽車零配件公司之間,為產品找到了銷路。
后來,他又將一個鐵匠鋪向汽車零部件生產的方向轉變,一步一步地在困難中走出了光明。魯冠球曾說:“面對挫折和失望,我曾經獨自徘徊在錢塘江畔。當時,看到那滾滾波濤,壓在胸口的苦悶和失望一下子煙消云散,我對人生又充滿了激情和希望。我不相信命運總是對我如此無情。而我承受苦悶和失望的心態,就是在記不清多少次的苦悶和失望中煉成的!”
當所有的人為了他今天的顯赫成績而羨慕不止時,又有幾個人會想到,其實他也是從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在30多年的成長歷程中,他帶領著企業歷經了無數次的磨難,在這些困境的摸索中,他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創造了中國的跨國集團公司。
困境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你只有微笑地去接受它,打開它,弄明白它,你或許才能真正享受到上天的恩賜。很多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垂頭喪氣,以至于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困境才是篩選人才的漏斗,勇敢地接受它,克服它,你或許才能避免被篩去的危險。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一個不是擁有著強大的靈魂,敢于對生活微笑的人?
相信明天更美好
無論過去發生了哪些故事,都已經成為歷史的前頁。我們應該以一顆坦然的心去回憶那些輝煌或者挫敗,把更多的心思和希望放在未來才是智者的選擇。相信明天會更好,就不要計較過去的得失和痛苦,放下過去,才能輕松地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
相信明天更美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有夢想才會有奇跡。夢想是現實之舟,放棄了夢想,就是放棄憧憬美好的未來。堅持未來是美好的,才能更有力量、更有動力地堅持走下去。
沈陽市五愛市場百藝商行總經理申寶蓮女士就是因為她的夢想而為她的人生譜寫了美麗的篇章。她在五愛市場大概有十幾個年頭了,想當年她也是由一個小小的攤位干起來的。萬事開頭難,即使在困難重重的初期,她依然滿懷希望,相信一天比一天美好。事實也是如此的,從最開始的領結行業到后來的布衣行業,每一步都走得不易,但是每一步都走得比上一步更加堅實與美好。她連續榮獲沈陽市個協先進工作者,遼寧省“光彩之星”的稱號,這一切都是她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當采訪她的成功秘訣時,這位商海的巾幗英雄謙虛地說道:“做生意哪有什么秘籍可依,對我而言,我是五愛市場的女兒,我對它有信心,對于它明天的發展也有信心。既然選擇了它,就要勇敢地走下去,自始至終我都相信,我的生意會不斷地變大變強,雖然中間也有坎坷曲折,但是明天總會更好。”這就是一個成功女士的胸懷,我們不得不對這種信心和氣魄表示敬重和佩服。
未來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如果你從過去的挫敗中走不出來,甚至覺得明天也是無望的,那么你的生命就談不上有任何價值了。試問,一個放棄未來的人,還有可能成功嗎?即使你仍處于失敗的痛苦中,但是不要忘記你還有明天的希望。人不能輕易放棄,夢想總是不可能輕易達到,有時候需要歷經千種磨難方能成為現實。無數成功者以他們自身的例子告誡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明天會更好,即使今天的路上充滿了荊棘和溝壑,也無法阻擋強者的腳步。
如果你今天依然活在昨天的陰影中,那么請轉過身來望向陽光,把陰影甩在身后。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如果你因為這些陰影而忘記陽光的存在,這樣就太愚蠢了。今天的失敗是明天成功的母親,如果愛迪生沒有那樣一種自信的堅持,恐怕世界光明不知道又往后拖延多少年。今天的坎坷不代表明天的路是否平坦,所以要做到瀟灑地放下過去,愉快地迎接美好的未來。只要你還有明天,那么你就還有機會,請記住不要輕易放棄,美好的明天總是有奇跡發生,要忘記昨天,善待今天,堅信明天!
想贏就不怕輸
哈佛商學院挑選學員的一項條件是,學員要像一個“斯巴達的戰士”那樣勇敢無畏,勇于接受人生的挑戰,在人生的洪流中奮勇搏擊并取得成功。
從精英的角度分析,最重要的素質是頑強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人生無坦途,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挫折、打擊、失敗不可避免,沒有頑強的忍耐各種惡劣環境和困難的能力,沒有高度的承受各種打擊和挫折的能力,成功就不可能到來。
一帆風順當然最好,但挫折是一劑苦澀的良藥,而且在前進過程中往往多次邂逅。既然挫折不可避免,那就必須正視它,并有效地利用它,消化吸收它的全部功效。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人生的征途上,從起點到終點,迎接我們的既有鮮花和陽光,也有荊棘和陰霾,如果我們因為害怕挫折、害怕失敗而放棄嘗試,那么永遠也不可能成功。失敗如同新鮮空氣中夾雜的沙子,如果你因為害怕沙子而關掉窗戶,那么你永遠也得不到新鮮空氣。想贏就不要怕輸,輸并不可恥;相反,倘若能正確地看待失敗,并從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也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他的人生格言:要想成功就不怕失敗。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中,為了謀生,年輕的林肯走上了從商的道路,不料22歲那年,他生意失敗,損失慘重。于是1832年,林肯應征入伍,退伍后,當地居民推選熱心公務活動的林肯為州議員候選人,但是他的初次競選沒有成功。于是他再次走入商業,可惜的是由于投資失敗,他的生意再次以失敗告終。不過這些都沒有讓年輕的林肯心灰意冷,他利用閑暇時間大量閱讀歷史和文學書籍,希望通過自我提高而有機會能夠再次競選州議員。皇天不負有心人,由于他對公眾事業的熱心,以及他精彩的政治演說,終于在1834年被選為州議員。
然而就在他的事業剛剛有所抬頭的時候,他的情人去世,帶給他巨大的傷痛。林肯在其27歲那年精神崩潰,不得不在家休養。29歲那年,林肯參加州議長競選,由于準備不充分等原因,這次競選失敗。34歲那年,林肯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依然以失敗告終。事隔3年,林肯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3年前的失敗給了他準備方向和競選的經驗,這一次他成功了。然而,在連任國會議員的大選中,林肯又慘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