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用人要“狠”:感情和關系永遠替代不了利益(2)
-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
- 王劍
- 5593字
- 2015-03-23 15:29:05
趙經理是一家塑膠加工機械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的公司里有位高學歷的年輕技師和生產組經驗豐富的組長發生了矛盾。技師是某大學的一位高材生,來公司不到兩年,而那位組長是個高中生,但在公司里已經工作了13年。雙方的沖突起因于成型機的改良方案,技師認為,應該在成型機上加一個自動控制鈕,而組長認為沒必要多此一舉。前者著眼于機械結構,是理論派;后者著眼于實際操作,是經驗派。
當然,他們的出發點是把成型機改造得更完美、更實用,都是為了公司好,但由于兩人意見想左,最后鬧得臉紅脖子粗。表面上是觀點的不一致,實際上是為了爭個面子。技師認為:機械結構的原理,我比你懂得多,你用土辦法來改造機械是不行的。組長認為:老子在公司干了十幾年,實戰經驗豐富,你才來沒多久,只懂一點理論,憑什么職稱是技師,憑什么地位比我高?
對于這件事,趙經理是怎么處理的呢?他沒有把兩人叫過來,各打50大板。而是先把技師叫到辦公室,怒氣沖沖地罵道:“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屁孩,怎么能和老員工吵架呢?你有什么不滿,可以和我說嘛,他都可以當你父親了,你也太不尊敬他了。”
見技師低著頭不說話,趙經理話鋒一轉,說:“你是公司的高材生,有能力,專業知識豐富,公司的發展全看你了,希望你爭一口氣,研發出新產品。照理說,我應該給你漲工資,但鑒于你來公司不久,我現在如果給你加工資,公司的老員工會感到自己不受重視。我相信你了解我的苦衷,你還年輕,又有自己的理想,相信你不會計較眼前的待遇。不過我向你保證,將來我是不會讓你吃虧的。”
接著,趙經理又把那位組長叫來,用親切的話語訓斥道:“你這么大的人了,怎么和年輕人胡鬧呢?這成什么體統啊?你資歷比他老,有什么不滿,跟我說就行了,干嗎公開和他吵架呢?教人家如何下得了臺?”
見組長不說話,趙經理又說:“你在公司干了十幾年,我最信得過你了。但你知道,開發新產品,光靠我們兩人是不夠的,必須吸收新人。如果我用一個新人,你就跟他吵架,以后誰還敢來?經驗固然重要,專業知識也必不可少啊。以后你氣量放大一點,免得人家總是說我把你當成寶,幫著你欺負新人。”
最后,趙經理對組長說:“公司決定設立一個新部門——研發部,讓技師作為負責人,挑選幾位年輕、好學的技工,一起搞研究,專門從事產品的改進工作。而你組長專門負責生產,兩人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你覺得如何?”
組長本來有一肚子的不滿,但聽了老板的話后,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因為他感受到老板把他當成自己人了,他除了慚愧還能說什么呢?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恩威并施的作用。趙經理通過恩威并施的管理手段,輕松實現了以柔克剛、化解矛盾的目的,而且穩定了人心,加強了與員工的感情交流,獲得了員工的信任。
《三國志》中說:吳國好官“(周)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恩威并行。”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用恩德籠絡人心、用刑法使人懾服,兩者缺一不可。在企業管理中,籠絡人心不外乎話語親切、給予獎賞、許諾利益。比如,牢記員工的名字,見到員工,熱情打招呼。如果親切地稱呼員工,再加上一個真誠的微笑,就很容易激發員工的士氣,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員工會感到:上司記得我,我要好好干,才不負重望。當然,對待員工,還要適時地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憂慮,消除他們的煩惱。
使人懾服不外乎令行禁止和嚴厲批評。在下達命令的時候,要令行禁止,而不能和員工客客氣氣,不允許員工討價還價。當員工表現不佳,且明顯存在主觀過錯時,應該嚴厲批評,還要按制度給予處罰,這樣才能讓員工感到你的威嚴,促使員工不折不扣地執行任務。
只有籠絡人心是不夠的,因為那樣員工感受不到你的威嚴,時間久了,員工和你稱兄道弟,可能不把你的命令放在心上,不把你這個老板放在眼里。這樣勢必會影響員工的執行力,影響企業的效益。
而只有嚴厲處罰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員工感受不到你的關愛,時間久了,員工會背負強大的心理壓力,員工的心會與你漸行漸遠,這樣員工就不愿意長期追隨于你。只有恩威并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管理好企業。
4用好“望梅”“畫餅”這兩張牌
企業就像一輛馬車,老板就像車夫,員工就是馬兒。馬車能否快速平穩地前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板的駕駛技術。每個老板都有這樣的愿望:希望馬兒少吃點草,跑得快一點。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這要求老板用好“望梅”和“畫餅”這兩張牌。
所謂“望梅”,指的就是望梅止渴,所謂“畫餅”,意即畫餅充饑。它們其實是一個意思,即當愿望無法實現時,用一個空想來安慰自己。當員工口渴難耐時,老板可以讓他們想象楊梅;當員工饑餓難耐時,老板可以給員工畫一張餅,許諾他們一頓飽飯,從而緩解員工的饑渴感,安撫員工的不良情緒,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這方面,曹操可謂是個高手,要知道,“望梅止渴”講的就是他。
東漢末年,曹操率兵攻打張繡,一路行軍,非常辛苦。當時正值炎炎夏日,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到處散發著熱氣。曹操已經率兵行走多日了,大家十分疲憊,而且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嶺,連水源也找不到,將士們口渴得受不了,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了。沒走幾里路,就有士兵中暑昏倒,就連強壯的士兵,也快支持不住了。
面對這種情景,曹操內心焦急。他策馬奔向前方的山崗,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前方全是干裂的大地。突然,曹操靈機一動,大聲對士兵們喊道:“前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酸甜的楊梅,大家再堅持一下,就能吃到楊梅解渴了。”
戰士們一聽,馬上想起酸溜溜的楊梅,頓時口水流了不少,精神為之一振,于是鼓足力氣向前趕去。最后,大家終于找到了水源。
望梅止渴,是曹操激勵士兵的一個美談。他利用人們對酸梅的條件反射,很好地克服了口渴。這個典故啟發老板們,當員工對公司的現狀心存抱怨,對工資、福利、待遇不滿意,對自己在公司的發展有擔憂時,老板可以給員工畫一張美好的藍圖,許諾員工一些利益,以激勵員工,安撫員工浮躁的情緒,使之踏實地為企業效力。
當然,對老板而言,運用“望梅”和“畫餅”這兩張牌并不是有意欺騙員工,而是在特定時候,用來激勵員工的士氣,鼓舞員工的斗志。當然,這個謊并非完全是謊言,它有時候是一種可能性,甚至有很大實現的可能。
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長遠規劃,沒有戰略計劃,總是走一步看一步,員工也看不到自己企業的未來,更看不到自己的發展前途,感覺前途渺茫,心中難以踏實。這就導致很多不安于現狀的優秀員工離開企業,另謀高就。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企業要發展,人才穩定是關鍵,如果企業沒有一群死心塌地的人才,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聰明的老板要學會運用“望梅”和“畫餅”這兩張牌。但是這并不是說用一個“高薪”的謊言,把員工騙到公司來。因為謊言無法兌現,員工終究會憤然離去。那么,老板到底該怎樣打好“望梅”和“畫餅”這兩張牌呢?
張先生在江蘇南通經營著一家企業,他吸引員工的辦法就是高薪,但最后總兌現不了,所以優秀的員工待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走,企業因此留不住人。沒辦法,為了留住人才,張先生居然想出了一個“狠”招——用合同違約來制約員工,如果合同沒有到期,員工自行離職的話,就要為此支付高額的賠償金。
后來,張先生的一位朋友批評張先生:“你怎么能這樣干呢?強扭的瓜不甜,員工被你強行留在這里,也不會好好工作的,那你留著他們有什么用?”張先生說:“我也很無奈啊,你看我們公司在郊區,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打開窗戶,看到的是一片荒草地,優秀的人才不愿意來,你說我怎么辦呢?”
在朋友的建議下,張先生使了一個高招。
那天,張先生把30個新員工召集起來,對他們說:“在座的各位,恭喜你們,你們是我們從3000份簡歷中精心挑選,通過層層篩選才錄用的,你們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張先生說這話的目的是先鼓勵一下員工。
然后,張先生接著說:“我們的公司遠離城市的喧囂,打開窗戶,你就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草地。下班之余,你可以躺在草地上休息,尋找田園一般的感覺。”這是引導員工暢想美好。
最后,張先生給大家勾畫了一個組織構架,向大家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前景:“雖然我們公司今年只有一個總經理,但是到了明年、后年,我們會有8個事業部,產品延伸到相機、手機、耳機等領域,到那時每個事業部都會有一個總經理,三個副總。所以,只要你們努力,一兩年后就有可能成為公司的經理。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我們公司將在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上海、深圳、武漢、福建、南昌等等,到時候你們可以調到離自己家鄉最近的地方工作。”
員工們聽了這番話,頓時熱血沸騰,紛紛表示愿意踏實工作,努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以爭取獲得更好的發展。
張先生這是在講什么呢?他講的是企業的愿景。只有用愿景打動了員工,員工才愿意為他“賣命”。要知道,愿景本來就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實現起來并不容易,但是當你繪聲繪色地描畫出來時,它就變得特別有感染力,能夠激起員工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和斗志。這樣一來,優秀員工留下來為企業效力,就變成了你情我愿的事情。所以說,運用“望梅”和“畫餅”這兩張牌時,一定要保證企業與員工形成一種和諧的利益共生關系,要讓員工認同你,你才能激勵員工奮進。
5對自己有用的人要舍得下血本
人才,是企業騰飛的有力翅膀。在當今社會,誰能得到優秀人才的輔佐,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打下一片江山。那么,怎樣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怎樣才能留住優秀的人才呢?如果企業老板舍不得下血本,那結果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正所謂不舍不得,人才肯定會離開企業。
蔣先生醫學碩士畢業,曾在一家知名的三甲醫院工作過3年。后來,他辭去醫生的工作,改行做起了醫藥代表。他從公司的地區主管,做到了地區經理,然后又成為公司集團下屬一家醫藥公司的常務副總,全盤主管公司的日常事務。蔣先生能力有目共睹,而且他品德優秀,心胸開闊,在工作期間也十分自律,因此深得下屬和客戶的尊敬和信任。
當年蔣先生擔任公司地區主管時,公司正瀕臨倒閉,他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嫻熟的業務技巧力挽狂瀾,又通過自己出色的人際交往能力加強了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融洽了團隊氛圍。可以說,蔣先生對公司的貢獻非常大,因此,他不但在下屬面前有很好的威信,在公司管理層也有強大的魅力,深受集團老總的厚愛。老總曾對他口頭承諾,一定會在年終的股東大會上徹底解決蔣先生的年薪問題,蔣先生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年終的股東大會結束之后,公司并未滿足蔣先生的年薪要求。這讓蔣先生非常氣憤,當他找老總理論時,老總卻說:“我向股東提議增加你的年薪,但是股東們不同意。”蔣先生明白并非股東不同意,因為集團老總作為公司最大的股東對這樣的事情完全有自主決定權,他所說的“股東們不同意”,不過是個借口。
三思之后,蔣先生憤然辭職。辭職報告遞到董事會,董事會才猛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這時想采取補救措施,已經晚了。因為同行的一家醫藥公司對蔣先生早已“垂涎三尺”,他們爽快地滿足了蔣先生的年薪要求,得到了蔣先生的加盟。
蔣先生辭職后,公司所有的地區經理都非常憤怒,他們聯名上書,要求集體辭職,追隨蔣先生而去。為人正直的蔣先生出于對前公司的感情,一個個打電話給這些地區經理,讓他們安下心來工作,最終他沒有帶走一個下屬。盡管如此,蔣先生在前公司簽下的大客戶卻不斷地流失,前公司業務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待遇問題是蔣先生離去的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的一個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公司的一個優秀人才,待遇問題傷了陳先生的感情,最終導致公司損失慘重。站在集團老總的角度,他舍不得下血本留住人才,最后因小失大,可謂“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相反,美國人哈羅德·杰尼——美國國際電報電話公司的總裁,卻十分懂得吸引和留住人才。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辦法很簡單,也非常有效,那就是重金聘用,委以重任。他給優秀人才的薪水通常比同行高10%以上。當哈羅德·杰尼發現一位三四十歲、聰明干練、富有激情的優秀人才時,他甚至會給對方15年后才能達到的薪資標準。哈羅德·杰尼認為,一家公司的老板最愚蠢的行為,莫過于舍不得給員工高薪,導致員工對薪水不滿而另謀高就。
哈羅德·杰尼羅吸引人才的思想,值得每一位企業老板深思。很多老板舍得為一個美女一擲千金,舍得為一頓晚餐花掉上千元,舍得為一套西裝花掉上萬元,卻舍不得給優秀員工更高的薪水,結果“逼走”了員工,這難道不是老板的悲哀,不是企業的悲哀嗎?
作為企業的老板,你一定要明白一點:優秀的員工為你工作,最大的愿望就是賺到更多的錢。如果員工認為自己的付出遠高于公司給他的回報,他肯定會另謀高就。所以,如果你發現有用的人才,一定要舍得下血本。在優秀員工身上下血本是永遠不會賠本的買賣,因為員工會更加忠于你、忠于企業,為企業的發展鞠躬盡瘁,為企業的騰飛帶來滾滾財源。
胡雪巖在聘請得力助手周一鳴時,也是采取高薪的手法。周一鳴原本在同行的一家錢莊工作,胡雪巖去過這家錢莊幾次,發現他做事認真,講究章法。于是胡雪巖判定周一鳴是人才,決心將他收為己用。但是胡雪巖知道,周一鳴所在的錢莊給他的待遇相當不錯,如果想把周一鳴吸引過來,就必須給周一鳴更高的待遇。
一開始,胡雪巖找周一鳴只是閑談,然后問他職業生涯的規劃。周一鳴說,希望今后每年掙200兩銀子,兩三年后,把妻子和父母接到杭州城一起住。這時胡雪巖心里有底了,就把自己想讓他來杭州阜康錢莊任職的想法說了出來。
胡雪巖開出怎樣的條件呢?他給周一鳴每個月50兩銀子,一年600兩銀子。這遠遠超過周一鳴每年掙200兩銀子的目標。而且,胡雪巖表示,每年年終會根據錢莊的效益,給周一鳴分紅。還有就是,胡雪巖先支付周一鳴一年的工資,以便周一鳴把老婆和父母接到杭州來。
胡雪巖在周一鳴身上可謂下足了本錢,當然,也深深打動了周一鳴。因此,周一鳴答應來阜康錢莊任職。后來,周一鳴在阜康錢莊表現相當出色,為胡雪巖效力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