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適宜,開啟良好交際第一步
在人際交往中,稱呼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稱呼合適,會讓對方感到心里舒坦,有利于交際進一步發展。反之,則會讓對方心里別扭,必然有礙于雙方的進一步溝通。因此可以說,合適的稱呼是開啟良好交際的第一步。
職場中的稱呼
在職場上,以對方的職務相稱是很合適的,比如肖總、馬主任、郭總監等,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對職務低于自己的一般不宜直呼其名,可以以職務相稱,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有親切含義的稱呼。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務,可先禮貌稱呼對方為老師,待了解清楚對方的職務和姓氏后,再改以職務相稱。
一些公司流行以年齡大小稱呼對方為哥、姐、姨等,如曾哥、王姐、馬姨。這類稱呼顯得親熱熟絡,關系親密,因此無可厚非,通常視雙方接受程度而定。
生活中的稱呼
生活中的稱呼比較復雜,一般情況下,對年長者和知名人士要用尊稱,如爺爺、奶奶、阿姨、叔叔、王老、許老;對同輩人視不同關系禮貌稱呼,如哥哥、姐姐、妹妹等。
“帥哥”“美女”是兩個很安全的稱呼,特別讓年輕人受用。但要避免特殊情況出現,比如貿然稱呼一個相貌明顯丑陋的人為“帥哥”“美女”,有諷刺之嫌,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同志”這個詞現在有了新的含義,因此,除了稱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為同志外,盡量避免使用這個稱呼。類似的還有“小姐”這一稱呼,也盡量避免使用。而“先生”和“女士”的稱呼則安全得多。
朋友之間則可以直呼其名,但通常只稱呼其名,不連其姓,以示關系親密,也可以稱呼對方昵稱或者英文名字。
其他關系的稱呼
合適的稱呼不僅僅要求稱呼要適宜,還要兼顧到多種關系,比如地域關系、場合關系、心理關系等。
地域關系對稱呼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大,方言繁多,同一個稱呼,在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在稱呼時,要考慮到這一點。如“姑娘”這一稱呼通常稱呼未婚少女,但在湖南常德地區,“姑娘”則是對妻子的稱呼,因此在當地如果喊少女為“姑娘”,則被認為是調戲婦女。
通常,在不了解當地方言土語的情況下,以“師傅”稱呼對方還是比較穩妥的。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地方只稱出家人為“師傅”,所以在選擇稱呼時還應考慮當地的語言習慣。
同一個稱呼,在有些場合使用很合適,但換一個場合使用就可能不太適宜。比如在家里可以稱呼媽媽、爸爸為老媽、老爸,但在一些比較莊重的場合,則不適宜這樣稱呼,可以稱呼母親、父親。
同樣的稱呼,有的人愿意接受,有的人卻不愿意接受,如對一個姓陳的漁民,就不適宜稱呼他為老陳,因為“陳”同“沉”諧音,容易讓人聯想到沉船,因此很是忌諱。再比如,同樣是30多歲的人,有的人不介意別人稱他為老張、老佟,但如果是正處于找對象時期,則不喜歡別人稱他為老張、老佟,而愿意別人稱他為小張、小佟。
總之,稱呼一定要合適,既要做到稱呼的名稱合適,又要兼顧到各種關系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稱呼做到真正的適宜,也才會讓稱呼真正成為你社交的一張入場券。
好感話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