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些食物是良藥
- 不生病智慧:96種實用有效的健康方法
- 陳暢 陳璐編著
- 1530字
- 2024-07-08 15:10:43
早在兩千多年前,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曾提出: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良藥。一般來說,假如我們生病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求醫問藥。同時我們也知道,藥物或多或少會傷身傷肝。那么,有沒有一種兩全之策,既能治愈疾病,又能不傷身體呢?食療的產生,可以說極大地緩解了這一矛盾。
食療文化在我國流傳長久,是長遠的養生行為。我國第一部具有醫學理論的著作《內經》中提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段話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食療養生的作用,也是食療養生理論的重大進步。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為良藥的食物有哪些呢?
從顏色上來看,紅色食物有減輕疲勞、預防感冒的功效。這些紅色食物主要有紅辣椒、胡蘿卜、莧菜、洋蔥、番茄、紅薯、老南瓜、海棠果、蘋果、山楂、草莓、紅棗。我們都知道,生來體質較弱的人,非常容易遭受感冒病毒的侵襲,經常食用紅色食物,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紅色食物有助于緩解疲勞,并且有驅寒、防癌、提高記憶力、減輕疲勞、穩定情緒等作用,還可以令人精神抖擻,充滿活力。提到胡蘿卜,雖然比紅辣椒的顏色要淺一些,但是其中的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保護人體上皮組織如呼吸道黏膜的作用,還能夠防治夜盲癥。經常食用,也可以增強人體抗感冒的能力。
藍紫色的食物是天然的延壽“藥方”。藍色食物主要指的是海藻類食品,其中,螺旋藻就含有18種氨基酸、11種微量元素和9種維生素,常吃螺旋藻能夠強壯我們的身體、幫助消化、提高免疫力、美容養顏、抗輻射等。雖然海藻為多糖,但具有抗腫瘤、抗艾滋病等功能。紫色食物主要指甘藍、桑葚、紫提、紫茄子、莧菜等,內含豐富的蘆丁和維生素C,長期食用能夠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被痛經“騷擾”的女性,可以食用亞麻籽來緩解疼痛。痛經是由于前列腺素在進入人體組織時,子宮所產生的痙攣性反應引起的。食用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魚類和亞麻籽都能夠對前列腺素的釋放進行阻止,起作用的因素是ω-3脂肪酸,所以,痛經的女性最好每天吃1—2勺的亞麻籽油,食用時,可將其抹在面包上或用其拌涼菜。
患偏頭痛的人,可以通過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鮭魚、沙丁魚等魚類來緩解疼痛。前列腺素和激素類化學物質是引起炎癥和偏頭痛的原因,而魚類中的ω-3脂肪酸含量豐富,能夠降低這類物質的形成,此外,偏頭痛患者盡量少吃香腸、臘腸等加工肉類,味精、檸檬、紅酒、巧克力等也盡量少攝取。研究表明:20%的偏頭痛患者發病原因都與這幾種食物有關。
患有關節疼痛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沙拉、苦瓜等,因為維生素C能夠減少關節的磨損,對于骨膠原的合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骨膠原又是骨骼和軟骨的重要組成成分。
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胃痛泛酸,加強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進而阻止胃酸反流到食管中。而那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黃油、肥肉,會減弱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功能,除此以外,辛辣刺激或酸味食物都可能會引起胃痛泛酸,患者盡量少食用這類食物。
當然,食療確實能夠對防病治病起到很好的功效,但并不意味著食療能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在采取食療后癥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健康小貼士:食療的優點
1.無副作用
食療對人體沒有毒副作用,而藥物則不然,“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長期用藥會產生各種毒副作用,還會對藥物有一定的依賴性,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2.經濟實惠
食療中的食物基本上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植物,價格低廉,能夠讓我們在日常的飲食之中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任何昂貴醫藥所無法比擬的。
3.沒有痛苦
食療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祛除病痛,使我們避免了打針、吃藥,甚至手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