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其實很容易
- 上海體適能培訓學院編著
- 2855字
- 2021-09-01 15:45:51
第二節 中國健身運動的發展
中國健身運動的興起應該從熱血青年們不甘被稱作“東亞病夫”的那一刻算起,從那以后就有許多人前赴后繼為提高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體質而奮斗。時至今日,中國健身運動得到了全國上下的積極響應,健身運動以及健身運動產業都在蓬勃發展。
中國健身運動的發展可以根據時間先后劃分為七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30年代,歐美的健美運動傳入我國,被部分先進青年接受,從而讓現代健身運動的一些方式、理念在我國逐漸發展起來。整個30年代積極推廣健美運動的代表人物是趙竹光,他也是我國現代健身運動的開拓者。趙竹光在接觸到美國的健美運動理念以后對其大為贊同,便身體力行地參與健身運動,經過一年多的健美函授學習和艱苦鍛煉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進而吸引了一批跟隨者。隨后趙竹光對推廣健美運動更為積極,不僅在上海滬江大學創立了健美會,還翻譯了重要的健美指導著作,即《肌肉發達法》和《力之秘訣》,同時他還主辦了以推廣健美運動為目的的《健力美》雜志。1940年5月,趙竹光又創辦了最早的專業運動健身學院——上海健身學院。
二、第二階段: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40年代初期傳播健身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曾維棋、譚文彪、林仲英等人。
曾維棋為宣傳健美體格鍛煉法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僅在上海創辦了早期的“現代體育館”,還出版了名為《現代體育》的雜志,專門進行健美宣傳。譚文彪在廣州創辦“譚氏健身院”。胡維予和婁琢玉在上海精武體育會和青年會開展健美活動。林仲英在北京青年會開展健美和舉重活動。
20世紀40年代的主要健美運動有:1945年,上海健美界派出三臺人體健美造型卡車參與上海市的抗日戰爭勝利大游行;1946年,上海男子健美比賽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舉行,柳颙庵獲得冠軍。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唯一的全市性健美比賽。
三、第三階段:20世紀五六十年代
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健身運動規模更大、專業性更強、參與度也更高,在黨中央的提倡下,我國先后開展了多次轟轟烈烈的全民健身運動。
四、第四階段: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在毛澤東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思想的指導下,全民健身運動在群眾中廣泛興起。
五、第五階段:20世紀80年代
改革開放以后的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健身運動的復興時期,也是各種現代健美理念、健身館覆蓋全國的關鍵時期。在廣大青年的熱切期盼下,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都恢復了健美運動。這一時期我國健身運動推廣所取得的成就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引入簡·方達的健美操,器材練習的健身運動方式開始流行起來。
健美器械練習和健美操是最主要的健身項目,主要參與群體為年輕人。不過大家參與健身運動是為了追求時尚、保持健美身材,本身并沒有太多健康意識。
第二,舉辦正式的健美運動比賽。
1983年6月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力士杯”健美邀請賽。國家體委決定以后每年舉行一屆該類邀請賽。從1983年至1989年,先后舉辦了7屆全國“力士杯”健美比賽,比賽主辦城市分別為上海、廣州、北京、深圳、屯溪、徐州、桂林。健美比賽類型逐漸豐富,比賽項目逐漸增多,比賽規則也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
第三,我國的健美運動走出國門,獲得國際社會認可。
我國健美運動的發展情況得到了當時國際健美協會主席本·韋特的認可,并獲得了他的高度評價。為支持中國健美運動的發展,本·韋特于1985年來我國觀看了第三屆全國“力士杯”健美比賽,并通過頒發國際健美協會獎章、榮譽證書的方式肯定陳鏡開、趙竹光等人在健身運動的發展與推廣上的貢獻。
1985年11月,我國成為國際健美聯合會的會員國,正式獲得國際社會認可。隨后,在國際健美領域的多個方面嶄露頭角。例如,1988年10月,我國派遣何玉珊和孫偉毅參加了澳大利亞舉辦的世界男子業余健美錦標賽,兩人均在比賽上取得了好成績;1989年12月,我國還在上海首次舉行了國際健美邀請賽。
第四,媒體廣泛宣傳健美運動。
雜志成為健美運動的主要宣傳媒介,在讓健美運動得到宣傳的同時也擴大了雜志的銷量。也有雜志社發行專門的健身雜志,如中國體育報社便發行了《健與美》雜志。
電視臺也舉辦各種健美講座。
高校一方面編寫專業的健美運動教材,北京體育學院還編導制作《肌肉發達與形體美》《室內健身健美運動》《健美運動簡介》等教學錄像片;另一方面將健美運動納入體育教學課程之中。
第五,健身場館迅速增加,健身運動全面普及。
上海、廣州率先建立起健美體育館、健身院等專業的現代健身運動場館,并進行現代化經營,隨后北京、南京以及蘇州等大城市也受到影響,開始發展現代的健身運動產業。受到健身運動以及健身運動操產業發展的影響,參與健美鍛煉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體育場館建設在幾年時間里普及到全國許多大中小城市。除了建設體育場館,各地還在體育場館內開設各種形式的健美訓練班,教授更多人正確參與健身運動。
六、第六階段:20世紀90年代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健身運動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步,國民的健康意識也隨著總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升。這一時期,中國健身運動得到了更全面的發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馬華的“健美5分鐘”使健身操在中國迅速流行;適合大眾消費的體育俱樂部應運而生;有氧健身運動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并流行起來;我國政府對大眾體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發布了與體育鍛煉相關的法律規定,為健身運動、體育鍛煉提供了法律保障,如1995年的6月16日,國家體委發布了《體育產業發展綱要》,同月國務院也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七、第七階段:21世紀至今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進入一個新的全國健身運動高潮期,此時人們的健身意識得到了全面提升。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以及2003年SARS事件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體育健身的熱潮,許多國際知名的健身運動品牌進駐中國市場,如倍力、加州健身、健樂菲利斯、寶力豪等。國內也建立了不少高水準、高專業水平的大型健身運動俱樂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浩沙、一兆韋德、青鳥、力美健、英派斯等。
2004年以后,我國的健身行業仍然處在品牌俱樂部高速發展時期,健身俱樂部的數量迅速增多,行業標準、管理規范等也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成熟起來。健身運動產業的營銷手段得到了創新發展,健身服務產品的類型也日漸豐富,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健身運動會所。
2010年開始,健身服務業數量上和規模上的快速增長狀態有所放緩,各城市中健身俱樂部的競爭越發激烈,部分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健身俱樂部不得不停業、倒閉,更多的健身俱樂部則是經過精化、提升,成為更加專業而權威的機構。這些經過了市場考驗的健身俱樂部不僅提升了健身服務精神,還讓我國的健身運動產業整體質量得到了升華。
2015年起,健身行業再次爆發式增長。這次與以前不同的是,除了健身俱樂部增多外,健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短短數年間,以上海為例,健身工作室數量已經超過了健身俱樂部的數量。這一方面是因為進入了互聯網社會,健身工作室選址不再強調店面、商圈等傳統制約因素,而是通過互聯網帶來足夠的客流,從而可以深入各處,遍地開花。另一方面說明健身運動真正被老百姓所接受,他們的健身需求更加多樣化,更講求質量。科技化、注重個人定制的健身服務、體醫結合的運動康復將成為未來健身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