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 韋志中 漆德安 林平光
- 1498字
- 2021-09-10 17:25:18
序言五
受邀作序,倍感榮幸。伏案提筆之際,萬千思緒涌上心頭。作為西平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發起人之一,在西平縣開展社會心理服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心里感到十分充實和幸福。
從2016年6月,西平縣被中央綜治辦確定為全國12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唯一一個農村聯系點時的青澀,到如今的“西平模式”即:“一二三四五六”工作體系和一整套的“誰來服務,在哪服務,如何服務,給誰服務”的工作機制的建立完善。其間,不乏與各學術專業機構、專家學者、社會同人的接觸交流,探討溝通。而與韋老師的相識相知,是從2019年5月于北京參加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心理健康論壇”上,以文會友。本人做了一個題為《西平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的報告,韋老師做了一個題為《社會心理服務三位一體探討》的報告。2019年6月,韋老師團隊的西平約定之行,讓我銘記在心。在此過程中,本人深感韋老師社會心理服務理論和實踐底蘊之深厚,“落地”能力之強。
韋老師對“西平模式”關愛有加,積極推崇。西平聯系點工作開展以來,堅持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指導思想,理出了“傳承‘楓橋經驗’,開展源頭治理,高起點設計藍圖,大宣傳提高認識,強基礎夯實根基,抓重點解決難題,著力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總體工作思路。推出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體系,重點開展了“三防六助”“六進、六服務、六嚴控、六結合”活動。特別是“六結合”模式,已經發展為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以社會心理服務+黨建+脫貧攻堅+信訪穩定+矛盾化解+鄉村治理+“一外四留”的“六結合”為主體的“西平模式”體系,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直接服務基層大眾,同時,與基層社會治理密不可分。工作開展期間,我們遇到各類各式的生活困擾或者心理郁結,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社會心理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包括平安建設、信訪穩定、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環境治理、婚姻家庭關系協調等,無一不牽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的“一二三四五六”“西平模式”體系雖然在2019年度著手“六提升”“七個創新”,但更需將群眾生活事件中的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實操技能的提高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除了第一時間的干預處理,我們應該進一步進行基層民眾的心理科普教育,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幸福關系的指導以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的科普教育。我們期待通過教育這一層面的努力,能讓更多的群眾有自主追求幸福生活的思路和信心,培育群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果能達到這一層的效果,這將是西平之幸,同時也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然而,“西平模式”目前在實操與推進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從危機干預到群眾教育的轉型過程中,人才、資金、技術上的一些難點和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希望借鑒更加新穎有效的路徑和方法,以提升“西平模式”水平。
在2019年的“第二屆全國心理健康論壇”上,我聞到了“甘露”的氣息,此“甘露”正是韋老師提倡的社會心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實操模式。我們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進行到此,正需要韋老師這樣的自下而上,惠于基層民眾的實踐性指導體系,韋老師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適用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從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到落地為民的實操體系,這些都證明了他這20多年孜孜求索和全國游學積累的深厚底蘊,他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專家。
所以在收到書稿并被邀請為本書作序之時,作為在社會心理服務一線摸爬滾打的一名工作者,本人感觸良多,期待本書早日出版發行,讓廣大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者先睹為快。
王興
(河南省西平縣政法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