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 韋志中 漆德安 林平光
- 1052字
- 2021-09-10 17:25:17
序言二
志中的《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手稿已經被我翻閱了兩遍,作為社會工作的老員工,見過太多的大理論、大格局、大方向、大政策,然而落地到日常操作中卻沒有具體的技術方法作為支撐,只能靠一線的同志們憑經驗和政策去處理群眾反饋的“疑難雜癥”。本書可以當作一本工作操作指南,為廣大的社會服務工作者提供具體的服務方向與方法。具體來說,此書主要有三大特色,我把它概括為“一特”“二跨”“三位一體”。
“一特”是指心理學的本土化。在心理學的發展之路上,不管是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者與領導者,還是在一線工作的服務者,我們都需要對心理學的本土化做一個了解。志中根據“儒釋道”三教融合以及國人特有的人心與人性,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牌”心理學的研究與探索任務,并且給出了具體的服務方向與方法,這一點是值得大家肯定與學習的。
“二跨”是指“跨學科”與“跨文化”。“跨學科”是指我們不但要掌握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其他領域的知識,比如學校教育、社會服務等。“跨文化”是指我們不能總是依靠西方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中國人的問題,一定要洋為中用;另外還包括針對不同問題群體,一定要區別對待。心理學要與社會的需求相匹配,這就意味著心理學工作者要打破一些條條框框的界限,除了需要具備“跨學科”與“跨文化”的能力外,還需要具備發展的眼光和整體的思維。其實這一點,不管是心理學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是可以借鑒的。
“三位一體”是指“人才+模式+技術”。志中提出了心理學人才的培養模式,如心理學志愿者隊伍選拔、培訓與督導機制,社會心理服務隊伍的品牌建設問題,心理學家的發展方向等,這些人才培養模式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參與人員的良好反饋。關于模式方面,志中提出了運用心理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式、“254”社區心理服務模式、積極婚姻輔導模式等,其涉及的領域之廣、思想之新、眼界之高都為社會服務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同時志中也研發了很多心理學技術,如積極情緒培育技術、積極品質訓練技術、危機干預技術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相信看了此書的您一定會大呼過癮。
總之,我一貫堅信,社會治理與服務方面的工作事無巨細,無論是民眾福利、扶貧救災、人事調解,還是老年人關愛、民政事務的政策實施、全民素質的提升,這些方面的任何問題,都是人民需求與現實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志中的這本書正好戳到了關鍵點,不論在方向引領上,還是在實施方法中,都會對處在困惑中的社會服務工作者有很大幫助,我認為此書是他們的必讀之作。
張文達(安徽省民政廳原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