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書名: 愛到極致是放手(全新修訂版)作者名: 張德芬本章字數(shù): 1574字更新時間: 2021-04-08 15:04:25
美國靈性老師阿迪亞香提[1]有一次說道,童年時他很頑皮,有一天他又犯錯了,等著父親回來懲罰他。他父親回到家中,聽了母親的報告,照例地把他抓過來,打了幾下。之后,他一個人在房間里守著屋里的孤寂和他自己那顆小小的、受傷的心。
可是沒有多久,他的父親走進來,坐下,然后把頭埋進他的手里,后悔地說:“天哪!我真痛恨這種感覺。從現(xiàn)在開始,我再也不會這么做了。”阿迪亞香提說,當時他非常感動,因為一個成年人如他高高在上的父親,竟然會愿意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且愿意跟兒子坦誠自己的脆弱,進而誠懇地道歉。從那次以后,他們的父子關(guān)系就非常良好。
我覺得這也是夫妻之間應該有的溝通和相處模式。
我的前夫就非常不愿意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即使他做了很不應該的事(像失控而暴力相向),在道歉的時候,他就是悶著頭給一聲“I'm sorry!”對于他的行為,他從來沒有一個交代。對于我們有過的爭執(zhí),他也從來不做檢討。
最好玩的是,他還會理直氣壯地說(并沒有道歉的誠意):“我很抱歉讓你生氣了!”對靈修的人來說,這真是一種侮辱!因為我們都知道,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讓你生氣的。他這么說等于把責任又推到了我身上。
對備受傷害的我來說,這一句簡單的“I'm sorry”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他都已經(jīng)道歉了,你還想要怎么樣?我也不知道,或許我的內(nèi)在可能會有一些積怨吧。而且,對我來說,針對雙方有過的情緒化的爭執(zhí)進行一番理性的探索,是非常健康而且有益處的。可惜我的前夫從來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脆弱,愿意跟我一起探討正確的相處之道。而作為女人的我,當時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意愿(可能因為不夠愛他吧)去引領他,讓他愿意敞開心和我交流、探討,這也是我自己的過失。
直到現(xiàn)在,我才知道什么樣的溝通(好吧,精確地說是“道歉”)模式是我想要的。如果我的愛人說話或做事傷了我,可以自己沉淀一下,然后誠懇地道歉。所謂誠懇地道歉,不是一句真心的“對不起”就算了。他會分析、檢討自己的心態(tài)或是行為,甚至追溯到小時候的一些事件,說明他那慣常性的反應行為方式不是針對我而起的,或者其實是我觸動到了他的什么傷痛,所以他才會做出那種行為或是說出那種話。同樣,如果我做錯了什么,也應該要用這種方法去道歉、溝通,這樣兩個人的理解程度會更深,默契會更好。
這樣的道歉方式讓人極其舒服,而且立刻就可以化解怨氣,解除對立。同時,會讓彼此的契合程度更深,甚至達到靈魂的層次。因此,這才是我想要的溝通模式,可惜當初我沒有這樣的智慧引導前夫去面對他自己內(nèi)在不舒服的感覺,進而愿意誠實、敞開地和我溝通交流,好讓雙方能從沖突當中看到自己的一些慣性反應,把它帶到覺知的層面,進而能夠轉(zhuǎn)化它。
反過來講,我當時可能也沒有留空間給他,同時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愿意去誠實地反省、表達自己。所以,當你想要你愛的人跟你誠實地表達他自己的時候,你可能要營造一個你不會批判他的安全空間,鼓勵他探索自己內(nèi)在的感受。
以我自己的經(jīng)驗而言,一旦被傷害的時候,我的內(nèi)在小女孩就出來了,在那里嬌嗔生氣。如果,我能先去撫平自己內(nèi)在小女孩的委屈,讓她乖乖地在旁邊坐一會兒,我就會有足夠的空間去沉穩(wěn)地和對方溝通,讓他覺得他可以完全地表達自己,然后被理解、被愛。因為當我的內(nèi)在小女孩被安撫了之后,我散發(fā)的能量是成熟的、有智慧的、能包容的女人能量,而不是找麻煩的、生氣的、任性的小女孩能量了。
生命的功課,有時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學會啊!
注釋:
[1]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著有《空性之舞》(2011年8月出版),《真正的修行:發(fā)現(xiàn)純粹覺知的自由》(2011年10月出版),《覺醒之后》(2012年5月出版)等,這三部作品皆由華夏出版社出版。1996年,經(jīng)歷了一系列靈性覺醒的蛻變,在跟隨禪修老師學習了14年之久后,阿迪亞香提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他常常被人們拿來與中國早期的禪宗大師以及教授“不二論”的印度禪宗大師阿德韋德吠陀相提并論,被稱為“后禪宗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