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理解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洛克
- 7821字
- 2020-11-09 17:45:27
第八章 關于簡單觀念的進一步考察
1 由消極原因所生的積極觀念——關于簡單的感覺觀察,我們應當知道,任何東西的性質只要能刺激感官,在心中引起任何知覺來,就能在理解中引起簡單的觀念來。這種觀念不論其外面的原因如何,只要它為我們分辨的官能所注意,則人心便認為它是理解中一個真正的積極觀念,它的原因雖或是主物中一種消極屬性,可是它仍同其他任何觀念一樣是積極的。
2 我們的感官能從各種主物得到各種觀念,不過能產生那些觀念的各種原因,有的只是主物中的一種消極屬性。雖然如此,可是冷和熱、光和暗、白和黑、動和靜等等觀念,都一樣是人心中清晰的、積極的觀念。理解在考慮它們時,以為它們都是清晰的、積極的觀念,并不必過問產生它們的那些原因。因為這種考察并不是涉及理解中的觀念,而是涉及存在于我們以外的事物本質。這兩件事情是很有差異的,我們應該詳細分別才是。因為要知覺,要知曉,黑、白觀念是一件事,至于要考察,它們的分子同它們的表層怎樣才能使任何物象現成白的或黑的,則那是又一件事。
3 一個哲學家雖然忙于考察白、黑等色的屬性,雖然以為自己很知道它們各自的積極原因同消極原因,可是一個畫家或染色家雖然不曾考察這些原因,亦一樣能在理解中清楚地、明晰地、完全地,觀念到白、黑以及其他等等顏色,而且他的觀念或者比哲學家還要較為清楚。黑的原因縱然只是外物的一種消極屬性,可是在畫家的理解中,黑的觀念同白的觀念是一樣積極的。
4 如果我現在的職務意在研究知覺的自然原因和方式,則我亦正可以在此說明,何以消極原因,至少在一些情形下,能產生出一個積極觀念的原因來。因為我們的一切感覺所以發生,乃是因為各種外物以各種不同的途徑來刺激我們的元精,使元精發生了程度不同,情狀各異的運動。因此,先前(任何)的運動如果一有減退,亦必然能產生出一種新感覺來,正如那種運動有了變化和增加似的。因此,我們就生起一個新觀念來,不過這個觀念仍是依靠于那個感官中元精的另一種運動的。
5 這種說法究竟是否合理,我現在且不決定,我只希望人們憑著自己的經驗觀察觀察,人的影子是否是由光被剝奪所形成的?是不是光愈缺乏,影子愈顯?人在看它時,它是不是如滿被陽光的人一樣能在心中引起明白的積極的觀念來?我們知道,畫著影子的一幅畫亦一樣是一種積極的事物。真的,我們確有許多消極的名詞,不是直接代表積極的觀念,而是代表著它們的不存在的。就如乏味(insipid)、寂靜(silence)、空虛(nihil)等等名詞,一面雖表示著積極的觀念,如滋味、聲音、存在等等,可是它們是指這些性質的不存在而言的。
6 由消極原因所生的積極觀念——因此,人真可以說是能看到黑暗的。因為如果有一個完全黑暗的孔隙,其中一點光亦不能反射回來,則人確乎可以看到它的形象,而且可以把它畫出來(至于寫字用的墨水,是否能造成另一個觀念,那卻是另一個問題)。我這里給積極觀念所找出的消極原因,是根據于通俗意見的,不過據實說來,我們如果不能決定,靜止是否比運動更為消極,則我們便不容易決定是否真正有由消極原因而來的任何觀念。
7 心中的觀念,物體的性質——要想更妥當地發現觀念的本性,并且有條有理加以討論,則我們可以把它們加以區分。它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觀察,一面可以看做是心中的觀念或知覺,一面可以看做是物體中能產生這類知覺的物質的變狀。這樣區分之后,我們便可以不至如一般人的樣子,以為它們是主物中一些性質的精確影像或相似。人心中許多的感覺觀念,并不必是外物的真正影像,正如代表它們的那些名詞,雖然在一聽以后能使我們生起各種觀念來,可是那些名詞仍不能說是觀念的真正肖像。
8 人心在自身所直接觀察到的任何東西,或知覺、思想、理解等等的任何直接對象,我叫它們做觀念。至于能在心中產生觀念的那種能力,則我叫它做主物(能力主體)的性質(qualities)。比如一個雪球有能力在我們心中產生白、冷、圓等等觀念,則在雪球中所寓的那些能產生觀念的各種能力,我叫它們為各種性質;至于它們在理解中所生的那些感覺或知覺,則我叫它們為觀念。我談到這些觀念時,如果是指事物本身,則我所說的,乃是指物體中能產生觀念的那些性質。
9 物體的第一性質(primary qualities)——我們所考察的物體中的性質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不論在什么情形之下,都是和物體完全不能分離的;物體不論經了什么變化,外面加于它的力量不論多大,它仍然永遠保有這些性質。在體積較大而能為感官所覺察的各物質分子方面講,“感官”是能恒常感到這些性質的,在感官所感不到的個別微細物質分子方面講,“人心”亦是恒常能看到這些性質的。你如果把一粒麥子分成兩部分,則每部分仍有其凝性、廣袤、形象、可動性;你如果再把它分一次,則它仍有這些性質。你縱然一直把它們分成不可覺察的各部分,而各部分仍各個能保留這些性質。因為分割作用(磨、杵或其他物體所能做的,亦只是能把麥子分成不可覺察的部分)并不能把任何物體的凝性、廣袤、形象和可動性取消了,它只能把以前是一體的東西,分成兩個或較多的單獨物團,這些獨立的物團,都是獨立的實體,它們分割以后,就成了一些數目。總而言之,所謂凝性、廣袤、形象、運動、靜止、數目等等性質,我叫它們做物體的原始性質或第一性質,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它們能在我們心中產生出簡單的觀念來。
10 物體的第二性質(secondary qualities)——第二種性質,正確說來,并不是物象本身所具有的東西,而是能借其第一性質在我們心中產生各種感覺的那些能力。類如顏色、聲音、滋味等等,都是借物體中微細部分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表現于心中的;這一類觀念我叫做第二性質。此外,還可以加上第三種性質。這些性質雖然亦同我所稱的那些性質(按照普通說法),一樣是真實性質,雖然亦同我為分別起見所稱的第二性質,一樣是真實性質,可是人們往往承認它們只是一種能力。不過這種能力仍是一種性質。因為火所以能在蠟上或泥上產生一種新顏色或新密度,亦正同它所以能在我心中產生一種新的熱的觀念,或燒的感覺似的;兩種能力都是一種性質,都是憑借于同一的原始性質的,都是憑借于火的細部分的體積、組織和運動的。
11 第一性質產生觀念的途徑——其次應當考察的,就是物體如何能在我們心中產生觀念。這分明是由于推動力(impulse)而然的,因為我們只能想到,物體能借這個途徑發生作用。
12 外物在心中產生觀念時,既然不和人心相連接,那么我們如何又能在我們感官面前所現的物象中,知覺各種原始性質來呢?那分明是因為有一種運動能從那些物體出發,經過神經,或元氣,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達到腦中(或感覺位置),在心中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觀念。較大物體的廣袤、形象、數目和運動,既能隔著距離為眼官所知覺,因此,我們就可以斷言,一定有一些不可覺察的(就其個別情形而言)物體從那里來到眼中,并且把一種運動傳在腦中,在那里產生了我們對它們所有的這些觀念。
13 第二性質如何產生它們的觀念——我們可以設想,第二性質的觀念所以能夠產生,亦是由于不可覺察的部分在我們感官上起了作用,這和第一性質的觀念產生時所由的途徑一樣。我們既然知道有許多物體,小的程度,竟至使我們的任何感官不能發現出它們的體積、形象和運動來,(就如空氣和水的分子,又如比這些分子還小的那些分子——前后兩者大小的差異程度,甚至如空氣和水的分子比扁豆和雹子,)因此,我們就可以假定,那些分子的各種運動和形象、體積和數目,在影響了我們的一些感官以后,就能使我們從物體的顏色和香氣得到不同的感覺。就如紫羅蘭就可以借形體特殊,不可覺察的物質分子的推動力,并且借那些分子的各種程度各種方式的運動,在我們心中引生起那個花的藍色觀念和香氣觀念。我們很容易想象,上帝在那些運動上附加了一些同那些運動不相似的觀念。因為他既然把痛苦觀念附加在鋼片割肉的運動上,而且那個觀念同那種運動又不相似,則他為什么不可把各種觀念附加在那些分子的運動上呢?
14 關于顏色同香氣所說的話,亦一樣可以適用在滋味和聲音,以及其他相似的可感性質上。這些性質我們雖誤認它們有真實性,其實,它們并不是物體本身的東西,而是能在我們心中產生各種感覺的能力,而且是依靠于我所說的各部分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等第一性質的。
15 第一性質的觀念是與原型相似的,第二性質的觀念則不如此:——由此我們可以斷言,物體給我們的第一性質的觀念是同它們相似的,而且這些性質的原型切實存在于那些物體中。至于由這些第二性質在我們心中所產生的觀念,則完全同它們不相似;在這方面,外物本身中并沒含有與觀念相似的東西。它們只是物體中能產生感覺的一種能力(不過我們在形容物體時,亦以它們為標準)。在觀念中所謂甜、藍或暖,只是所謂甜、藍或暖的物體中微妙分子的一種體積、形象和運動。
16 我們說火焰是熱的;雪是白的、冷的天糧(傳系天所降賜的食物。——譯者)是白的、甜的。我們所以如此稱呼它們,乃是因為它們在我們心中產生了那些觀念。人們在此往往想象,物體中這些性質正是人心中這種觀念,并且以為后一種正是前一種的完全肖像,正如它們是在鏡中似的。因此,有人如果說不是如此,則平常人們會以為他是很狂妄的。不過人如果知道,同一種火在某種距離下能產生某種熱的感覺,在走近時便產生了極不相同的一種痛的感覺,則他應該自己忖度,他究竟有什么理由,可以說,火給他所產生的這個熱的觀念是真在火中的,而由同一途徑所產生的痛的觀念卻是不在火中的。雪在產生冷和白的觀念時,既然亦同產生痛的觀念時一樣,既然都是憑著它那些凝固部分的體積、形象、數目和運動來的,則我們如何只說,白和冷是在雪中,而痛卻不在其中呢?
17 火或雪的各部分的特殊體積、數目、形象和運動,不論任何人的感官知覺它們與否,它們仍是在火同雪中的。因此,它們可以叫做真正的性質,因為它們是真正存在于那些物體中的。不過光、熱、白、冷并不在它們里面,亦正如疾病或痛苦不存在于天糧里邊似的。那些感覺如果一去掉,眼如果看不到光或色,耳如果聽不到聲,上顎如果不嘗味,鼻官如果不嗅香,則一切顏色、滋味、香氣、聲音等等特殊的觀念便都消散停止,而復返于它們的原因,復返于各部分的體積、形象和運動。
18 較大的一塊天糧可以使我們生起圓形或方形的觀念來,而且它在由此地移到彼地以后,又產生出運動的觀念來。這個運動的觀念實在代表著正在運動中的天糧的運動。至于圓形或方形,不論是在觀念中或實在中,不論是在心中或天糧中,亦都是代表著一種真正性質。這種運動和形象真正是在天糧中的,不論我們注意它與否,全無變化。這一點是人人立刻會承認的。不過除此以外,天糧還有一種能力,可以借其各部分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產生出疾病的感覺來,有些還可以產生極端痛苦的感覺來。這些疾病和痛苦的感覺,并不是存在于天糧中的,只是它在我們身上所生的作用,我們如果覺不到它們,它們亦就不存在。這一層亦是人人所能立刻承認的。不過人雖然承認,由天糧所引起的疾病和痛苦,只是它借其細微部分的體積、運動和形象,在腸胃中所發生的結果,可是你很難使人們相信,甜味和白色不是在天糧中的,實則這兩種性質亦是天糧借其分子的運動、大小、形象、在眼和上顎上所發生的影響。他們好像只相信,天糧可以在腸胃中起作用,并且由此產生出它所原來不曾具有的獨立觀念;可是不相信,它能在眼和上顎上起作用,并且由此在心中產生出它原來不含有的獨立觀念來。這些觀念既然都是天糧借其各部分的大小、形象、數目和運動,在人體各部分上所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就不解由眼和上顎所生的那些觀念何以真正是在天糧中的,而由腸胃所生的那些觀念何以便不是。人們既然以為痛苦和疾病,是天糧所生的結果,繼而又以為這些觀念在不被人知覺時,便不存在,因此,我們就不解,甜和香既然亦是由同一天糧由同一不可知的途徑在身體各部分所生的結果,人們為什么,在它們不被看見,不被嘗到時,還以為它們是在天糧中存在著的,這個理由需要解釋一番。
19 第一性質的觀念是肖像,第二性質的觀念便不是——現在我們可以考察一下云斑石的紅白顏色,你如果不使光照射它,則它的顏色立刻會消逝了,它再不能給我們產生那些觀念。不過光如果再照上去,則它又會把這些現象重新現出來。人們在這里能想,光的存在或不存在在云斑石上引起了真正的變化么?它在暗中既然沒有顏色,那么那些紅白顏色的觀念真正是在光下存在的云斑石中么?這塊堅石的分子組織,誠然可以不論晝夜,借著各部分反射來的光線,有時產生紅的觀念,有時產生白的觀念。不過白色或紅色任何時候都不是存在于石中的,它只是能以使我們生起那種感覺來的那樣一種組織。
20 你如果把杏仁搗碎,則它的清白顏色可以變成污濁的,它的香甜氣味亦可以變成油膩的。一個杵子的搗擊究能使物體發生什么變化呢?不是只能把它的組織變化了么?
21 我們既然這樣分別觀察過各種觀念,因此,我們就可以解說,同一的水,在同一時間內,怎樣能在一只手中產生出冷的觀念來,在另一只手中產生出熱的觀念來。如果那些觀念真是在水中的,則同一的水萬不能在同時又冷又熱。不過我們如果想象,手中的熱不是別的,只是我們神經中(或元氣中)微細分子的某程度的運動,則我們便容易理解,同一的水何以在同時,能在一只手中生出熱來,在另一只手中生出冷來。至于形象,則絕不如此,它如果在這一只手中產生出圓球觀念來,在那一只手中便不能產生出方形觀念來。由此看來,冷熱感覺所以成立,只是因為人體中微細部分的運動或增或減的緣故,而這種運動又是由其他物體的分子所引起的。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外來的一種運動如果在這一只手比在那一只手為大,而且一種物體在接觸兩只手后,它的微細分子的運動如果比這一只手的微細分子的運動為大,比那一只手的微細分子的運動為小,則它會增加了這一只手的運動,減少了那一只手的運動,并且從而引起各異的冷熱感覺來。
22 方才所說純系物理的研究,這已經略為超出我原來的意思。不過我們必須稍為明白一點感覺的本質,并且使人知道清楚物體中的性質,和它們在心中所產生的觀念,有什么差異之點。因為要沒有這層區別,則我們談起這些性質來,便毫無意義。因此,我雖然在自然哲學中稍事勾留,可是我很希望人們原諒這一層。因為在現在這種研究中,我們必須分別物體中常在的原始的真正性質(就是凝性、廣袤、形象、數目或靜止。這些性質所寓的物體如果體積稍大,足以分別為人所辨認,則這些性質可以為我們所知覺),同第二的,附加的性質。原始性質在起作用時,如果不能清晰地被人分別出,則它們的各種組合所發生的各種能力,便是所謂第二性質。有了這層分別,則我們可以知道,某些觀念是真正存在著的外物性質的真正肖像,某些觀念不是。(我們在是根據這些性質來稱呼外物的)
23 物體中的三種性質——因此在正確地考察之后,我們知道物體的性質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就是物體中各凝固部分的體積、形象、數目、位置、運動和靜止。這些性質不論我們知覺它們與否,總是在物體中存在的。物體如果大到足以使我們把這些性質發現出來,則我們便可以由此得到事物本身的觀念,就如許多人造的東西便是。這些性質我叫它們做第一性質。
第二就是任何物體中一種特殊的能力,它可以借不可覺察的第一性質,在某種特殊形式下,在我們的感官上生起作用來,并且由此使我們生起不同的各種顏色、聲音、氣味、滋味等等觀念。人們常叫這些性質為可感的性質。
第三亦是任何物體中一種特殊的能力,它可以借第一性質的特殊組織,使別的物體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發生了變化,以異乎先前的另一個方式來影響我們的感官。就如太陽就有能力來使蠟變成白的,火就有能力來使鉛變成流動的。這些性質,人都叫做能力。
這些性質中第一種性質,如前所說,我想可以叫做真實的、原始的,第一的性質,因為不論我們看到它們與否,它們總是在物體中存在的;而且第二性質亦是依靠于它們的各種變化的。
至于其他兩種性質,則是在其他物體上能發生各異作用的兩種能力,而且這兩種能力亦是由那些第一性質的各種變狀來的。
24 第一種是真正的肖像,至于第二種,則人們雖以為它們亦是肖像,實則不是的,至于第三種,則實際既不是肖像,而且人們亦不以為它們是肖像——后邊這兩種性質雖然都只是兩種能力,雖然都只是同其他一些物體相關的兩種能力,雖然都是由第一性質的各種變狀來的,可是人們往往以為它們是各不相同的。人們看第二種性質(就是能通過感官給我們產生觀念的那些能力)是影響我們的那些物體中的真正性質;可是他們看第三種性質只是能力,而且亦只叫它們為能力。就如我們以視和觸從日所得的光或熱的觀念,往往被人認為是存在于日中的真正性質,而不止是一些能力。不過我們如果一考究日和它所熔化所漂白的蠟,則我們以為蠟中所生的白色和柔性不是日中的性質,只是日中能力所生的結果。實則,在正確考察之后,我們可以說,我在受日所照所熱時,所得到的光和熱的知覺,亦并不是日中所含的性質,正如蠟在被漂被熔后所生的變化亦不存在于日中一樣,它們都一樣是太陽中的能力,都是依靠于第一性質的,因為日在手和眼方面,可以借其第一性質,變化了手眼的一些微妙部分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因而產生出光和熱的觀念來。而在蠟方面,它亦可以借其第一性質,變化了蠟的微妙部分的體積、形象、組織和運動,因而產生出清晰的“白”的觀念和“流動”的觀念來。
25 我們平常所以認一種是真正的性質,認另一種只是能力,似乎是因為我們所有的顏色、聲音等等觀念,并不曾含有一種體積、形象和運動,因此我們就不容易想象它們是這些第一性質的結果,因為這些觀念產生時,我們的感官并看不到有這些第一性質作用其間,而且這些觀念同這些性質亦并無明顯的調和和可想象的聯絡。因此,我們就直然想象,那些觀念真正是物象中所存性質的肖像,因為在那些觀念產生時,感官并沒有發現出各部分的體積、形象和運動,而且理性亦并不能指示出,物體如何可以借其體積、形象和運動,在人心中產生出藍或黃的觀念來。不過在另一方面,各種物體在互相作用,變化了性質以后,則我們分明看到,所產生的性質,同能產生的東西,完全無一點相似,因此,我們就認那種性質只是一種能力。因為我們從太陽接受到熱或光的觀念時,雖然以為它是一個知覺,是太陽性質的一種肖像,不過我們如看到,蠟或美容,因為日光,起了變化,則我們便不容易想象它是一種知覺或太陽中任何性質的肖像。因為我們在太陽本身中,并看不到那些個別的顏色。因為我們的感官,既能在不同的兩個外物中察看出可感性質的相似性或不相似來,因此,任何物體中如有任何可感的性質產生出來,則我們便一直斷言,那只是一種能力所產生的結果,而不以為是那種真正由能生因的性質來的傳遞,因為我們在能產生的物體中,并不能看到有那種可感的性質。不過我們的感官既然不能察看出,我們的觀念同物體中能產生它的那種性質有什么不相似的地方,因此,我們就容易想象,我們的觀念是物體中一些性質的肖像,不是第一性質變化后,一些能力所產生的結果,實則我們的觀念同這些第一性質并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
26 第二性質是雙重的,第一是直接知覺到的,第二是間接知覺到的——總而言之,物體中除了上述的那些第一性質而外,就是除了它們各凝固部分的體積、形象、廣袤、數目和運動而外,我們在物體中所見的其余兩種不同的性質,只是依靠于那些第一性質的兩種能力。它們借這些第一性質,有時可以直接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產生出各種觀念來;有時可以在別的物體上起作用,改變了那些物體的第一性質,使那些物體給我們所產生的觀念,異乎以前所產生的。前者我想,可叫做直接知覺到的第二性質;后者我想,可以叫做間接知覺到的第二性質。